拆解书目: 《非暴力沟通》 所属活动: 非暴力沟通,你学会了吗? 所在级别: TF3-3 学习主题: 兼顾他人的需要 学习目标: 找到自己的需要并兼顾他人的需要

开场:

【开场】
大家好,我是拆书帮筹备分舵青岛分舵的二级拆书家转圈圈,非常高兴地聚到一起,我的三个标签是:1、一个专注企业绩效二十多年的理工科工程师:2、致力于把所学分享给他人的义工老师:3.不断前进并愿意改变的终身学习者。
我们现在的坐标是青岛,时间是早上7点半,今天进行我的T3-3级别的线下第4次拆书练级,要求时长50~60分钟
【分组】
今天前来学习的有张小喆老师、罗翠老师、鲁西西老师以及其他学员共15人,很开心,人比较多,按照线下活动要求,今天的学习讨论分为2组,鉴于很多学员以前没有接触过拆书帮,就请张小喆老师、罗翠老师各带一组,并担任今天的组长。

 【图书介绍事件场景法】
【事件场景】
请大家想象一下这么一个场景,孩子放学了,放下书包就去玩,不去做作业,老师在微信群里也说他的作业未交、错题未改、学案丢了等各项不符合,你去跟他沟通,他好像没事人一样,还跟你顶嘴,跟你对抗,你使用赞美、吼娃、揍娃。。。等各种教育方法,但孩子仍一如既往,你快疯掉了!
【提问】
面对此事,你怎么沟通的?你了解自己以及孩子的需要吗?是不是没想到在沟通中兼顾孩子的需要,仅仅表达自己的要求?还是不断尝试改变自己,寻找更好地方法去和孩子沟通呢?
【影响】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并不知道沟通的对方有什么需要,你仅根据孩子或他人的行为表现做判断,带着个人的价值取向,然后采取直接的回应方式,向他人提要求。由于没有考虑到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或者勉强他人达到自己的要求,导致了他人的抵制或评判,使沟通不再平和,蒙蔽了亲人对自己的爱意,造成心灵的隔阂,降低了你的幸福感。
【解决】
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在《非暴力沟通中》,阐述了神奇而平和的非暴力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想通,和谐相处。世界各地无数的人们因此获得了爱、和谐和幸福。能够使你在和他人沟通中面对负面情绪的时候,突破旧的思维方式,兼顾他人的需要,语言不再有攻击性,从而更好的帮助我们化解亲情的冷漠、感情的阻隔、友情的敌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技能。
□选择图书是实用类或理论类图书。
□学习者场景介绍法中,能够清晰辨别出聚焦于图书和学习主题的事件、提问、影响和解决4个步骤。同时,事件场景的描述应该包括:背景、冲突、选择、结果等内容。
【总学习目标】
学习后,伙伴们能够在工作和生活中沟通时,面对自己的情绪,使用(行为)判断是否促进生命的健康成长、提炼行为要素、调整表达的步骤(澄清)去寻找自己的需要(界定),使用聆听对方的感受与需要、调整需要、表达需要并出让选择权的步骤(澄清),兼顾双方的需要(界定),减少沟通阻力(界定)。


□学习目标中包含学习者要完成行为的具体内容和完成程度,现场学习设计清晰体现了该学习目标
下面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阅读第一个片段。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1】原文片段P52-P53

主题: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

根据我长期以来的经验,一旦人们开始谈论需要,而不指责对方,他们就有可能找到办法来满足双方的需要。以下是一些我们每个人都有的基本需要:

1.自由选择(Autonomy

选择梦想/目标/方向 Choosing dreams/ goals/value

自由制定计划来实现这些梦想、目标和方向 Choosing plans for fulfilling one’s dreams goals values

2.庆祝(Celebration

庆祝生命的创造力以及梦想的实现

Celebration the creation of life and dreams fulfilled

纪念人生的失落:亲人的去世或梦想的破灭等(表达悲伤)

Celebration losses loved ones dreams etc. mourning

3.言行一致(integrity

真诚 Authenticity创造 Creativity意义 Meaning自我肯定 Self-worth

4.滋养身体(Physical Nurturance

空气Air食物Food运动 Movement exercise

免于病毒、细菌、昆虫及肉食性动物的伤害

Protection from life-threatening forms of life Viruses bacteria Predatory animals

休息Rest住所 Shelter触摸 Touch Water

5.玩要(Play

乐趣Fun欢笑 Laughter

6.情意相通

Beauty和谐 Harmony激励 Inspiration秩序 Order平静 Peace

7.相互依存(Interdependence

接纳 Acceptance欣赏 Appreciation亲密关系 Closeness社区 Community体贴 Consideration成长 contribute to the enrichment of life

安全感 Emotional Safety倾听 Empathy

诚实(诚实使我们能够认识和超越自己的局限性)

Honestythe empowering honesty that enables us to learn from our limitations

Love信心 Reassurance尊重 Respect支持 Support信任 Trust理解Understanding

非暴力沟通把需要看作是有助于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而不是某种具体的行为。一种要素是否被当作需要,关键在于它能否促进生命的健康成长。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拆书家引导讲解】

好的,大家都示意读完了。

【片段1学习目标】

这个片段的学习目标是,学习后,伙伴们能够在工作和生活中面对自己使用非暴力沟通的诉求,使用(行为)判断是否促进生命的健康成长、提炼行为要素、调整表达的三个步骤(澄清)去寻找自己的需要(界定),为恰当表达需要做好准备(界定)

□学习目标中包含学习者要完成行为的具体内容和完成程度,现场学习设计清晰体现了该学习目标

WHAT

在《非暴力沟通》中,马歇尔把是否为暴力沟通内容的判断依据进行了划分,包含需要和价值观。需要是对于生命成长的共同认可的一般的、基础的准则,能使不同经历、地域人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上,每个人不同的经历导致价值取向不同,形成价值观偏见,以此判断自身或他人行为对错优劣,会形成评判、导致暴力。

WHY

偏离了基本需要,就会把价值观偏见当成了需要来表达,就像拿自己的不同的尺子去丈量别人,不恰当的评判产生了情绪,最后形成了暴力沟通。

【互动】

想问一下大家:在刚读过的片段中,对于生活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的人来说,哪方面的要素,可以看作是非暴力沟通中的需要?

学员: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

有体现出【I】环节的互动,且拆书家能精准掌控。

【强化概念讲解】

对的,需要是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但是在这里,说的比较抽象,下面我来举例讲解一下,什么是需要。

【案例折返1

人瘦好处多,既能吸引眼球,自己的自信力也增强,于是你就想减肥,但是妈妈说,你根本不胖,不需要减肥,请问,在这次沟通中,减肥是不是需要呢?

学习者:不是。

肯定不是。为什么呢?因为,它错误地把行动当作需要。“需要”的第一个关键点在需要是一种行为要素,而不是具体的行为。案例中,为什么要减肥呢?是看重健康,追求快乐、自信,这是减肥的目的,这里的需要是保持体形。减肥不是需要,那是什么呢?是你基于个人价值取向所采取的行动,是一种行为。

【案例折返2

你认为生命在于运动,于是,你对家人说,你想每天锻炼一个小时,工作健康两不误,请求家庭成员一起考虑下,但是爱人说生命在于静止,最好每天多睡觉,能美容养颜。孩子呢,认为青少年不适宜过早锻炼,要进行足够的休息,才能健康成长。那么在这沟通中,看重锻炼,是不是需要呢?

学习者:不是

肯定不是。为什么呢?因为,它错误地把个人对锻炼的看法当成了所有人的共识,“需要”的第二个关键点在于能够达成共识。案例中,你的每天锻炼一个小时,没能在家庭范围内未得到共识,不是需要,那是什么呢,是你的价值观偏见。

【案例折返3

孩子小的时候,你给孩子换尿布、喂奶喂水。现在孩子大了,手脚健全,时间也充足,一天躺在沙发对你说:爸爸妈妈,我有点口渴了,需要水,请给我倒点水吧?那么在这沟通中,让爸爸妈妈倒水,这是不是需要呢?

学习者:不是。

肯定不是。为什么呢?因为,它错误地把时过境迁的需要当作当下需要。“需要”的第三个关键点在于,他有时限性,随时间、地点、空间、沟通人员范围而变化,案例中,孩子口渴,倒水喝水是生命健康成长要素,但孩子大了,能自给自足,自己当下完全可以倒水喝水,所以不是需要。那它是什么呢?是孩子的认识错误,或者故意让人伺候,是价值观偏见。

【案例折返4

转眼间,孩子中学毕业了,成人了,对你说,爸爸,我需要接触并融入这个社会,给我买个手机吧,我需要同社会联系。那么在这沟通中,保持同社会联系,这是不是需要呢?

学习者:是。

肯定是。为什么呢?因为,它虽然不是直接的生命成长的自然需求,但他是生命成长的社会需求,“需要”的核心在于促进生命的健康成长,案例中,孩子要向社会方向成长,是融入社会的健康成长要素,是需要。同时,孩子认为接触社会需要同社会联系,这也是他的价值观主张,但能够与沟通的双方在价值取向上达成一致,而不是价值观偏见。

【知识点最后定义】

综上所述,所谓需要,就是不招致对方的评判,沟通双方就期望或需求能够达成一致的判断依据,它具备下列特征:

1.是一种行为要素,而不是行为;

2.沟通双方要能达成共识:

3有时限性,随时间、地点、人群变化;

4.促进生命的健康成长。

【引出使用步骤,给出具体的How

我们要判断自己的期望或要求是否是需要,有以下步骤:

第一步,判断是否促进生命的健康成长。你想要什么样的行为结果?积极的正向的才能促进生命健康成长。

第二步,提炼行为要素,而不是把行为作为需要。

第三步,调整表达,形成共识。代入场景,审查行为要素是否符合当时的时间、地点、沟通双方的共识,如果不妥,调整自己的表达,直到能得到当下每个人的认可。

在末包含how拆页的【I】环节,覆盖了三级讲解引导的技巧:1)给出了清晰的符合原文语义语境的how2)通过对比概念或匹配例子,引出识点逻辑、步骤和边界等。

【举个例子】

初一年级第二学期终考,我家孩子语文考得不好,主要是作文写砸了,回来一筹莫展。

对此,我认为,孩子不够努力。按照我自己的经验,作文好的人要多听、多朗诵、多阅读、多写。闻鸡起舞、一日之计在于晨、夜夜龙泉壁上鸣,我认为孩子需要每天早读、晚上写日记。

拆书家:“宝贝,语文考的不好,爸爸心里也比较难受,因为我看重是否努力,我需要看到你是否多听、多朗通、多阅读、多写,你看,我们每天起早朗读,晚上写日记好不好?”

孩子:“那我什么时候才能睡觉?妈妈说,青少年要睡好!睡好才能学习好。”

拆书家:(先判断是否促进生命的健康成长)“那我们经常朗读,写日记好不好?”

孩子:“是你需要朗读、写日记吧?我看作文好的,也没见过他们明读、写日记。”

拆书家:(提炼行为要素)“那需要看到你珍借时间,努力才有收获。”

孩子:“我哪里不抓紧时间了?”

拆书家:(调整形成共识)“爸爸看到你房间比较乱,没看到你朗读和写作,我担心,这样持续下去你的作文成绩很难提高,我很看重时间的利用,希望看到你改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去克服当前的难题(需要),你看,在你没有好的学写作文的方法之前,尝试一下多朗读,每天记日记好不好?”

WHERE

上例中,通过三步骤找到的需要是,重视时间的高效利用,这是比较熟悉的人的情况。

当我们有情绪而又不熟悉对方,没有把握对方一定会接受我们的价值取向时,查询原文中的基本需要可以帮我们找到自己的需要。

【适用边界】

当我们没有情绪时,不必寻找自己的需要,也不会产生暴力沟通,当我们有情绪但是表达的要求和对方的价值取向一致时,也不会产生暴力沟通。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2】催化应用【教学习者编写剧本】

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己经了解如何去寻找自己的需要了,赵周老师在《这样读书就够了》里面提到:在大脑中过一遍,等于在实际中应用了一通。所以我要请大家每人编一段小故事,要求是未来一周内可能发生的场景,可以是亲密关系、亲子关系、工作关系中,你和他人沟通中产生情绪的时候,寻找并向他人表达自己的需要。

要设计至少2个角色,交代一下故事的起因,发展的经过,最后通过设想表达需要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故事当中要交代你或者你和他人沟通产生情绪的背景,要使用我们刚刚学到的寻找需要的三个步骤,最后找到并表达自己的需要,需要注意的是,分享的一定是你未来可能遇到的情景,不是你的过往经历。

两个组可以分别先讨论,请把讨论的摘要写在一张纸上,时间5分钟。5分钟后我请一个组一个伙伴分享自己的故事,OK,那现在开始计时。

【案例记录】

时间:明天

地点:电话

人物:张老师和师父

背景or起因:昨天和师父以嘻嘻哈哈的形式沟通课程设计的事,师父也没有认真回答,我挺在意这件事,很失望,准备明天好好沟通一下。

经过:(张老师)刚才讨论的时候,我反思了一下,课程设计这件事是否促进生命的健康成长?我认为是的。课程设计正向的需求,是我自身需要的成长,需要去磨练这个过程。(第一步:判断是否促进生命的健康成长。)

然后,提炼行为要素,这是个名词。。。

【反馈】【关系到原文知识点】

拆书家:怎么提炼行为要素呢?可能是行为的准则,也可能是行为的目的。

张老师:同师父沟通这件事上,我的行为要素是,我希望被认可,但是没有和师父好好沟通。(第二步:提炼行为要素,而不是把行为作为需要。)

在同师父表达中,我要调整一下,我嘻嘻哈哈的态度,没有表达出自己的需要,所以师父也玩笑似的应对。所以在明天见到他的时候,要一本正经地表达这一点。(第三步:调整表达,形成共识。)

对话:

张老师:师父,我昨天早上同你谈课程设计的事,我挺在意的,因为我觉得课程设计在现阶段正是我应该磨练的过程,我需要被他人认可,不知道你对我的课程设计的构想,如果要达到一个不错的效果,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师父:我还以为你开玩笑呢?这个课程如果我来设计的话,我会….

张老师:相信能够达成共识,师父肯定会一直说说说。

结果:师徒情意相通,一个好的课程马上诞生了。

使用【A2】技能点环节指今清断,活盖了三级催化应用的技巧:1)学习者根据指令,设计出一个包含人物角色、有起因经过结果、有对话的故事。

【反馈】【关系到原文知识点】

拆书家:刚才小喆老师分享了一次情绪波动的经历,并设计了一个在未来能够改善沟通的故事,用上了我们刚才寻找需要的三个步骤,避免了情绪化的暴力沟通,这里寻找到的需要是:寻求被认可。非常棒。

对学习者分享和提问,有体现通过向学习者提回来进行回应式反馈

【两个片段之间的关系】

第一个片段的讲述的什么是需要,并根据这个概念去寻找自己的需要,但在具体的沟通中,如何兼顾双方的需要呢?这是第二个片段解决的问题,两个片段呈递进关系。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自测指令】

在阅读片段2之前,请你做一个简单的测试,看看你过去的情况怎么样。在发给大家的6个题目中,请按照1~6分的标准给自己打分,1代表完全不符合,6代表非常符合。请仔细阅读下面的每句话,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打分。

1.理解自己的需要才能深刻理解他人的需要。123456

2.通过聆听,我发现人们的言行总有一个站得住脚的理由,123455

3.如果拿不准别人需要什么,我总是多问几次。123456

4.我认为给别人空间就是给自己空间。123456

5.别人没有按我说的做,可能存在我没有想到的原因。123456

6.我觉得让对方选择才能有效打消他的顾虑。123456

合计分数:

【解释量表题】

您以前在沟通中,如何在表达自己需要的同时,又能兼顾对方的需要呢?让大家做这个测试题的目的就是想了解一下大家以前的做法。测试题共6道,总分36分。

如果你得了36分,那是一件少有,值得恭喜的事情,因为在兼顾他人的需要方面你绝对是一个高手。如果你得了1836分,说明你有效兼顾他人的需要,但并不完美,还有努力的空间。如果你得了17分以下,那你需要留意了,你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今天你来对了!接下来你会有较大的收获。

使用【A1】技能点环节的量表题清晰设置了多个选项,学习者通过自测可以了解在某种情況下自己的表现。

下面请大家阅读第二个拆页P76P77,时间2分钟。

R2】原文片段

主题:非暴力沟通的目的

如果我们只是想改变别人,以使他们的行动符合我们的利益,那么非暴力沟通并不是适当的工具。非暴力沟通是用来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使用非暴力沟通时,我们希望人们的改变和行动是出于对生命的热爱。一旦人们相信我们看中彼此的感情,并能兼顾双方的需要,那么,他们也就会相信我们所表达的愿望是请求而非命令。

然而,坚持以非暴力沟通的方式与人沟通是很不容易的。对于父母、老师、经理以及其他处于管理位置的人来说,尤其如此。在一次研讨班中,有位母亲和我说:“马歇尔,我回家试过了,但没什么用。”于是,我请她讲讲发生了什么事情。

“回家后,就像上午练习的那样,我表达了感受和需要。我并没有责备孩子,我只是说“当我看到你没有做你答应做的家务活,我十分失望。因为我希望回家后有个干净整洁的环境”,然后,我提出了请求:我请他立即把房间收拾干净。”

听起来你已经很清楚地表达了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我回答说,“然后呢?”

“他什么都没做。”

“那接下来呢?”我接着问。

“我和他说,像他这样懒惰和不负责任的人是不会有什么前途的。”

我注意到这位女士把请求和命令混为一谈。在她看来,非暴力沟通是否有用取决于她的“请求”是否能得到满足。在刚开始运用非暴力沟通时,我们也许会发现,有时我们只是在运用非暴力沟通的表达形式,而忘记了它所服务的目的。

□每个拆页未超过2页图书内页,至少有一个拆页不包括how的内容;两个拆页之间有一定逻辑关系,比如递进关系。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的,大家示意已经看完。

【片段2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的现场学习后,伙伴们在沟通中表达自己的请求时,能够使用(行为)寻找自己的需要、聆听对方的感受与需要、调整需要、表达需要并出让选择权的四个步骤(澄清),兼顾双方的需要(界定),减少沟通阻力(界定)

□学习目标中包含学习者要完成行为的具体内容和完成程度,现场学习设计清晰体现了该学习目标。

接下来我讲解一下这个拆页。

WHAT

本片段讲的是,非暴力沟通的目的是兼顾双方的需要,在请求中,需要体现双赢需要,不是一定要达成自己的目的。

WHY

为什么有人在沟通中表达的请求会被认为是强追,是命令而不是需要,是因为把“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作为沟通的目的而不考虑对方的需要,如果不考虑对方的请求,无论说的多么委婉,其实都是在命令,最终导致暴力沟通。

WHERE

适用于提醒工作生活中,改变以自己为中心,想通过非暴力沟通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的人,能够兼双方需要。

【互动】

在这里,请问大家:对于沟通的另一方来说,请求和命令最为关键的区别是什么呢?

学员:是否有选择权。

□有体现出【I】环节的互动,且拆书家能精准掌控。

HOW

在非暴力沟通中,如何兼顾双方的需要呢?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一、寻找自己的需要。基于事实,觉察自己的感受,找到自己感受背后的需要是什么。

二、聆听对方的感受与需要。观察他人行为表现,聆听他人的陈述,予以反馈,确认对方的感受和需要,不要评判。

三、调整需要。考虑并平衡对方的需要,调整自己的需要,处理好与对方的需要之问的资源分配关系,并说明原因。

四、表达需要并出让选择权。表达需要,陈述自己坚持、要协作或选择双赢的原因,并将选择权留给对方。

【举个例子】

这几天身体不舒服,医生啊我不要吃辛辣生冷。周末孩子上完补习班已经没时间在家做饭了。

拆书家:“宝贝,我们去吃碗面条吧?

孩子:“学了半天了,我想吃麻辣烫,放松一下,不吃面条。”

我的需要是什么呢?是在意身体健康(一、寻找自己的需要)。孩子的需要是什么呢?是看重对生命的丰富体验(二、聆听对方的感受与需要)。中午吃完饭后还要赶紧休息,如果吃了麻辣烫,再去吃面条,时间来不及。

拆书家:“宝贝,有没有既做麻辣烫,又做面条的店吧?

孩子:“好像没有。”

拆书家:“有没有这两家店离得很近的?”

孩子:“也没有。”

拆书家:“我不吃辣的,麻辣烫的店都是辣的吗?”

孩子:“好像是的,都很辣。”

拆书家:“有没有做麻辣烫的店和做饺子、馄饨店离得很近的?(三、调整需要。)

孩子:“有,紫金山路就有。”

拆书家:“那我们去那里,我吃饺子,你吃麻辣烫,你看是否合适?(四、表达需要并出让选择权)

孩子:“可以,但是你得先用微信给我付完钱。”

拆书家:“好的,吃完我们在停车的地方汇合。”

【顶防异议】【适用边界】

有人说:如果不能双赢怎么办?这时候不就是无效的吗?

拆书家:为什么不能双赢呢,其实是资源的限制,不能同时满足双方的需要。这个时候,兼顾他人需要,就会无视自己的部分需要。非暴力沟通基于尊重生命健康成长的基本需要,对于价值观扭曲的人,在资源缺乏情况下,可能不尊重生命的基本需要,选择自己赢,他人输,这个时候,非暴力沟通已经不是他的需要。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微行动学习】

【互动提出问题】

下面,让我们回顾一下日常在亲密、亲子、工作方面,在沟通中,如果要兼顾双方的需要,有哪些步骤呢?

学习者:一、寻找自己的需要;二、聆听对方的感受与需要;三、调整需要;四、表达需要并出让选择权。

这里想问一下大家,这四步,做起来哪一步比较难呢?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考虑下,然后请每组的小伙伴逐个发言。

学员1:第四步,表达需要并出让选择权;

学员2:第二步,聆听对方的感受与需要。可能感受不到别人;

学员3:第三步,调整需要。很多时候都认为自己的需要更重要,调整不了;

学员4:第一步,寻找自己的需要。

【明确问题】

刚才,大家对四个步骤都有提出了比较难,由于时间有限,今天只能选择一个解决,大家考虑一下,选哪个问题解决比较有价值?

请大家举手表决下。

认为第一步寻找自己的需要比较难的,请举手,好的,有2位。

认为聆听对方的感受与需要比较难的,请举手,好的,有5位。

人为调整自己的需要比较难的,请举手,好的,有4位。

认为表达需要并出让选择权比较难的,请举手,好的,3位。

现在,认为第二步和第三步比较难的比较多,票数接近,大家就这两步再表决一下,所有人都要表决。

认为聆听对方的感受比较难的,有4位,认为调整自己的需要比较难的有8位。

拆书家:经过大家的投票,认为调整需要比较难,解决需要调整自己的需要的问题比较有价值,是这样吗?

学员:是的。

拆书家:下面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

【重述问题】

拆书家:好的,刚才有8位老师举手,谁来分享一下,你碰到了什么事呢?要具体的描述,时间、地点,事件。

崔老师:昨天中午,说好约个朋友今天看电影,票已经买了。突然想起今天有拆书活动,就和他说,我们一起来拆书吧,不去看电影了。我是兼顾自己的需求,还是满足他的需求呢?我当时直接否掉了去看电影的需求,没有考虑当时已经答应过了别人,这种事情,已经发生过四次了。

□对学习者的分享和提问,有体现通过向学习者提问来进行回应式反馈。

拆书家:为什么纠结这件事呢?

崔老师:因为吵起来了。

拆书家:这件事的资源的不充分在什么地方呢?

崔老师:当下这个时间,我只能出现在一个地方。我的朋友需要我和他一起看电影,而我希望来参加这个活动。

拆书家:你纠结的地方是哪里?

崔老师:我不纠结,这不就来了。

拆书家:这里你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

崔老师:感觉给别人带来了困扰,没有和别人达到一致,比较担心。

拆书家:那我重述一下问题是:你和好友约好去看电影,但爽约了,担心当前的选择没能维持好这段关系,你觉得不妥,是吗?

崔老师:是的

2.引导分组讨论问题的本质】

好的,各位学员,崔老师的这个问题,书中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现在请大家以两个小组为单位,讨论下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假如你是崔老师,为什么会产生这个问题?产生这个问题的本质原因是什么?可以结合过往经验,尝试相互追问,深入的探讨一下,时间是2分钟,

如果还有对问题产生的场景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由小组长再问问崔老师。

3.明确问题的本质】

好,看见大家基本讨论出结果了,问题的本质是什么?怎么才能算是解决了崔老师的问题呢?那请两个小组分享一下你们讨论的结论。

小组1:崔老师默认为自己的价值观和朋友的价值观是相同的,认为学习优先于看电影,所以他做了一个爽约的决定。一开始,案主认为自己是调整需要没有做到,实际上没有傾听对方的感受和需要,只要想办法使对方感觉到足够的关心,去倾听就够了。

小组2:也是没有去顾及对方的感受和需要,己经第四次放鸽子了。对方己经不在乎你是否陪我去看电影,而是你已经不在乎我了。所以,需要去感受对方的需要,这是比较重要的。

拆书家:经过讨论,两个小组讨论的结果基本一致,问题的本质是,在关系处理的过程中,没有感受对方的感受和需要,如果感受到对方的需要,崔老师的题就解决了。

崔老师:我想知道,我为什么会做那样的选择?

拆书家:那是向内探求,对于关系的处理,那是向外寻求,今天要处理的问题的本质是,下次碰到他的时候,能够感受到他的感受和需要,你的问题就解决了,是吗?

2小组鲁老师:对自己,也是需要探求的,本质是自己的需要是什么,找出来。

【拆书家追问】【重复确认问题的本质】

拆书家:要解决崔老师的问题,需要克服问题的本质在于两部分,向内找到自己的需要,这实际上是第一个拆页中的(提炼行为要素),向外找到自己能够感受朋友的感受和需要的方法。

而崔老师更关注的是,如何找到自己的需要,问题的本质是如何提炼行为要素,大家同意这种说法吗?

学习者:同意。

4.引导分组讨论解决方案】

好的,既然我们已经找到问题的本质,下面我们就利用5分钟时回,请组长带领大家讨论,到底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请各位伙伴根据刚才描述的情况,运用同理心,讨论一下解决方案。

3分钟后,请两个小组分字自己组的讨论成果

5.讲解成果】

大家讨论的非常热烈,现在我们请组长分享一下最后讨论的结果

小组1谭老师:要解决当前的问题,需要

第一步:道歉。真诚的道歉。

第二步:诚实的说出原因。是因为没有关注你的感受和需要。

第三步:未来如何发展这段关系,做个打算。

小组2鲁西西老师:

补充一下,在第一步之前,需要寻找自己的需要。必须清楚自己需要什么,而不是每次都有不一样的理由,需要自己好好探索一下,如果说连自己的需要都弄不清楚,怎么能顾忌对方的需要呢。可以用以下步骤:

第一步:找个好点的环境静下来。

第二步:不断地追问自己为什么来提炼自己的行为要素。比如:问自己,在选择参加拆书活动和看电影之间,我需要的是什么?为什么?用什么来控制?提炼出行为要素。

第三步,确认自己的需要。找出能够支持自己这么选择的需要。

【追问确认】

拆书家:经过大家共同的讨论和补充,最后的解决方案是要改善崔老师目前的状况,需要使用以下步骤

第一步:向内寻求。找个好点的环境静下来,追问自己为什么这么选择,提炼自己的行为要素,然后确认自己的需要。

如果真正需要维持这段关系,就开始后面的步骤。

第二步:就过去的行为道歉。

第三步:诚实的说出原因。

第四步:就未来如何发展这段关系说出自己的打算。

请问崔老师,你觉得这个方案能解决你的问题吗?是你想要的答案吗?

崔老师:能够解决问题,第一步尤为重要。

【反馈】

拆书家:能够不虚此行就很好。

□在未包含how拆页的【A3】环节指令清晰,学习者在拆书家主持的微行动学习环节,讨论出了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案。其中,微行动学习环节包含了5个步骤:1.拆书家引导学习者提出,并引导学习者明确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2.拆书家引导学习者分过论问题本质;3.拆书家引导学习者明确出问题本质;4.拆书家引导学习者分组讨论问题解决方案;5.请每组学习者代表讲解自己组的讨论成果。

【拆书家反馈】【微行动学习总结】

感谢大家的努力,经过大家的集体学习讨论,应该对非暴力沟通中如何兼顾需要加深了理解,由于时间关系,先交流到这儿,遗留下的其他问题,活动结束,抛在群里讨论。

【特定任务的A2

下面布置一个作业

你会问:难道真的去聆听那些发火的爱人、孩子、同事、客户,找到他们的需要,并兼顾他们的需要吗?

可能并不容易,咱们先从简单的做起。

你生命中的最重要的五个人,都是谁?你和他们以前沟通的时候有没有情绪上的起落?

请找一段情绪起落的经历,回想一下,当时他们的具体需要,如果想不到,就请跟他/她约见面,或者打电话。听他们的反馈,感受他们的需要,然后兼顾他们的需要,用语音表达需要并出让选择权,把相关录音通过微信发给微信圈。让大家感受到你的进步。

□使用【A2】技能点环节指今清晰,盖了三级催化应用的技巧:2)学习者可以根据指令,写出自己未来的一个具体的要做的应用(比如:某个特定任务、和人分享、事后复盘或找人陪练)

【结束语】

人生有很多关卡,必须自己迈过,别人帮助不了你。非暴力沟通是一个有用的工具,在与他人沟通时,时刻牢记,找到自己的需要、兼顾对方的需要,调整并兼顾对方的表达,能够化解你和逆反期的孩子,闹牌气的爱人,挑你刺的领导之间的摩擦,使你敞开心灵,充分感受爱的力量。

好的,我今天的拆书过级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作业分享】

【作业1:鲁西西】

【作业2:孟伟】






“拆书家及时采集学习者完成【A2】环节指定任务的案例,并在拆书实录中展现出来。”

□总时长没有少于50分钟,没有起过60分钟。

□每个环节的时长分配符合本级训练概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