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关键对话:如何高效能沟通(原书第2版)(珍藏版)》 所属活动: 西安古城分舵第154次线下活动 所在级别: TF1-2 学习主题: 如何在不良的情绪下进行有效对话 学习目标: 学习在不良情绪产生时继续进行有效对话

开场:

        热爱阅读的小伙伴晚上好,欢迎参加本次拆书活动,我叫Leeo,用三个标签介绍下我自己,第一个标签,互联网全栈工程师。第二个标签,社交电商创业者。第三个标签,准一级拆书家。

        为了方便大家后面的讨论,我们先来分一下组,从左边起每两个小伙伴为一组。

        今天我们学习的拆页是选自《关键对话》这本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作者史蒂芬•柯维给大家推荐这边书,说,“这是一本具有突破性意义的作品。”;樊登读书会的创始人樊登给大家推荐这本书,说,“掌握关键对话,不但可以达成目的,还能增进关系!”;《精进》的作者采铜给大家也推荐这本书,说,“如果人人都读一下这本书,那么这个世界该有多么和谐安宁”。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原文片段】:

如果强烈情绪让你在对话中陷入沉默或暴力,试试下面的方法。

 

行为方式回顾

关注你的行为表现。如果发现自己正在远离对话,问问自己在做什么。

l  我是否表现出沉默或暴力应对的方式?

确定行为背后的感受。学会准确识别行为背后的情绪。

l  导致这种行为的情绪感受是什么?

分析感受背后的想法。学会质疑你的结论,寻找感受背后其他的可能解释。

l  造成这种情绪出现的想法是什么?

寻找想法背后的事实。回到事实本身,放弃绝对表达,区别客观事实和主观想法。

形成这种想法的事实依据是什么?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这个拆页告诉大家,在与别人对话发生冲突时,如何控制自己的想法,展开有效的对话。


why

当冲突发生时,我们往往更容易陷入自己的情绪中,出现比如生气、愤怒、害怕,如果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控制自己的想法,来控制情绪,防止进一步的冲突,有利于解决问题;如果因为气愤而失去理智,我们就是被情绪控制,很可能会让局面恶化,对解决问题毫无益处。


how

第一步:关注行为

当冲突发生时,关注当下自己的行为,看看自己是否表现出沉默或暴力的应对方式。

第二步:确定感受

这个时候自己的感受是什么,是生气,是害怕,还是愤怒等等,确定自己的感受。

第三步:分析想法

分析下,是什么想法导致了现在的这种感受?再分析下,这个想法对吗?

第四步:寻找事实

仔细观察下,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让自己有了这种想法?在找下,这个事情的发生,有没有别的原因?

通过这四步之后,自己就会进入思考和质疑的状态,自己从激烈的情绪中退出来了,然后重新调整自己的想法、改变说话的语气和措辞,继续和对方进行谈话


我的故事

我在这里分享一个我自己的例子。07年9月份,我在汉中做公路方面的工作,一天下午,正在铺二级公路的柏油路面,我和另一个人控制柏油厚度。我按规定标准操作,他按他自己的经验操作,结果我俩的控制的厚度不一样。

他说:我这个工作四五年了,还能把这个弄错?

我说:你这样做和标准规定的不一样。

他说:你刚来的,就按我说的做。

我这个时候就很生气,心里想:“我刚来的就不会做了吗,按你的做,你做的和标准都不一样,做错了怎么办?”。然后我就走了,去做别的事情了。

那时我还不知道今天我们学的这个方法,如果在那时候用这个方法,看看结果会怎样。

他说:我这个工作四五年了,还能把这个弄错?

我说:你这样做和标准规定的不一样。

他说:你刚来的,就按我说的做。

这个时候我不说话了,我很很生气。好,这个时候我应该:

第一步,关注行为。我的行为是陷入了沉默。

第二步,确定感受。我的感受是很生气。

第三步:分析想法。我当时想的是,他说我是刚来的,什么都不懂。继续分析,也许他这样说的背后真正的原因是,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标准。那现在遇到的实际情况可能和标准上面的不一样。

第四步:寻找事实。那事实是,当时我们做同一个工作,控制柏油面厚度,用的标准不一样。基于这个事实,其实我可以问他,为什么他要这样做,而不是按标准的要求来做的。或者,去找组长确认下。

这样一来,冲突就没有了,我也就不会生气离开,我也知道他这样做是什么原因。


where

如果我们在和别人的对话中,自己出现生气、害怕或者烦恼等情绪时,就可以使用这个方法,避免对话走向偏激。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经验+分组讨论】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因为某个事情而和某个人有冲突,比如辅导孩子作业,孩子不能按照去做时;比如和同事讨论问题,意见不一致时,等等。请大家想一想,自己过去一周,或者半个月里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或情景,请大家在组内分享,时间为2分钟,结束后,我们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


学习者案例分享:

上周一在办公室,我的领导安排了一个任务,任务内容有4点。然后我拿起电话开始沟通,领导发现我说的任务内容不是他说的那4点,有些不太一样。然后领导就说,方强你应该这样这样说,你那要说不对。我还正在打电话,当时我就很生气,就怼了领导。


【A2催化学习者应用】

谢谢小伙伴分享的案例。刚才小伙伴分享了一个相对成功的经历。那么未来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这样的情形,如果碰到了,你如何应用这个方法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如果遇到了这种情况,请试着结合我们刚才学到的方法,把具体的应用步骤写在你的便签上。给大家2分钟时间。注意,要有具体的目标和具体的做法,要有明确的完成时间,要有可衡量或可观测的结果。


学习者分享:

目标:一个月内,在和父母沟通产生了情绪时,应用这个方法改变想法。

下一次父母再跟我说,“老大不小了赶快找对象”或“对钱要有规划不能乱花”时,我打算使用这个方法,

步骤:

第一步,关注自己当下的应对行为是否陷入了沉默或暴力。

第二步,观察自己的感受,是否生气,受伤,担心等。

第三步:思考引起感受的想法,比如:父母不应该干涉我的生活方式。再思考下这个想法是否正确。或许父母只是关心我而提的建议。

第四步:看清当前的事实。比如:父母说我30岁了还没有对象,我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对象。有没有别的原因引起这个事情。比如:父母和我的要求不一样,各自的观念不一样。

这样,就改变了我的想法,可以和父母顺利的进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