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精华版)》 所属活动: 惠山专场-拆书帮无锡太湖分舵第119次 所在级别: TF1-2 学习主题: 怎么自我管理 学习目标: 学习者在工作与生活中如何找到定位,并且按照自己的原则制定每日

开场: 自我介绍——0.5分钟
我叫许杰,无锡人。我大学学的是计算机专业。但是大学毕业后,我发现志不在此,比起与电脑打交道,我更愿意与有温度的人打交道,所以毕业后从事了6年的HR工作。目前为止,我转为了更加纯粹的社交工作者:销售,喜欢看书和旅游,最近刚刚从斐济度假回来,有机会的私下与大家交流下旅游心得;

书目介绍——0.5分钟
今天我拆的这本书叫《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可以说是目前市场上“金科玉律”一般的存在,自1989年美国出版后,已经在全球70多个国家出版,总销量过亿,在全球范围内风靡至今。书中介绍了成功人士通常具备的七大习惯,如:积极主动、以终为始等,并教会大家如何培养着几种习惯;

分组
根据今天拆书需要,现在我会给在场的拆友们进行分组;

R:阅读原文——2分钟
下面我把今天拆书的原文片段发给大家,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看一下片段,看好之后可以向我示意: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自我管理四步骤

虽然我的工作主要是教授高效率的原则性问题,一般不讲授具体的计划,但我认为,如果能够以原则为基础,以第二类事务为生活中心,对一个星期内的事务进行具体安排,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第四代时间管理方法的原则及其巨大潜能。

 

以第二类事务为中心的日程安排需要以下四项关键步骤:

 

确认角色

第一步就是要写出你自己的关键角色。如果你还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那么可以把自己想到的先记下来。作为一个个体,你有属于自己的各种角色。你可以先写下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丈夫或妻子、父亲或母亲、儿子或女儿,大家族中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叔舅、姨婶或者表堂兄弟姐妹等等。

 

然后再写下自己在工作中的角色,列举自己想要持续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做的一些事情,还可以将自己在教会或者社区事务中的角色也写出来。

你不必想得太复杂,好像在确立终身志向一样,只要考虑自己下一周的角色和任务,记下这七天时间里需要专注的领域即可。

 

我在下面举了两个例子,总结不同的人在工作生活中所扮演的一些不同角色:

A:1.作为个体 B:1.个人成长

2.配偶/父母 2.配偶

3.新产品经理3.父母

4.研发经理 4.房地产推销员

5.员工培训经理 5.社区服务者

6.行政经理 6.交响乐团董事

7.联合道路公司主席

 

选择目标

第二步就是思考下一个周计划中每一任务栏下你最想做的一两件要事,作为你选定的目标。

                                             

这些目标中一定要有几个第二类事务,最好让这些短期目标与使命宣言中的长期目标相关联。即使你还没有撰写个人使命宣言,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感觉来判断每个角色中哪些事情是比较重要的,并为每个角色确立一或两个目标。

 

安排进度

第三步是为每一项目标安排具体的实施时间。如果你的目标是起草自己的个人使命宣言,那就不妨在星期天安排两个小时专门做这件事情。通常星期天(或根据自己的信仰、生活方式、工作安排选择其他某个适当的时间)是进行个人思考和制订个人成长计划(包括周计划)的理想时间,因为这时候你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反省,寻求灵感,并根据各项原则和价值观来审视自己的生活。

 

如果你给自己定的目标之一是通过锻炼增强体质,那么就可以安排一周三到四天,每天一小时的锻炼,当然也可以每天锻炼,以确保达到既定目标。有些目标可能必须在工作时间完成,有些要等到孩子们都在家的星期六才能实现。现在你知道我为什么说周计划比日计划好了吧?

 

确认角色并制定目标后,你就可以把每项任务分配到一个星期中某个具体的日子去做了。或者将它列为一项重要活动,或者列为一个特約合也不妨查看一下自己的年历或月历,看一下是否有什么事先定好的约会,并根据自己的既定目标确定这些约会是否重要。如果你觉得履行这些约定,那么就为它们安排具体的时间,如果你认为它们无关紧要,那么取消就好。

即使为19个重要目标中的每一个都安排了具体时间,日程表的右侧还留有很多空白让你去安排别的事情。这种以周为单位、以第二类事务为中心的日程表不仅能让你做到“要事第一”,还能让你有充分的自由和灵活性以应付突发事件,让你在必要的时候更改约会时间,让你从事一些联络感情和与他人交往的活动,让你享受到发自内心的乐趣。你会感觉很踏实,因为你知道自己已经安排好了一周的要务,照顾到了工作生活中的每一个重要领域。

 

每日调整

使用这种以第二类事务为中心的周计划之后,你就会发现原来的每日计划变成了每日调整,即根据突发事件、人际关系的意外发展及崭新机会对每天的要务安排进行适当调整。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拆书家讲解引导】——5分钟

 

What

这段文字中作者认为自我管理是以每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所承担关键角色的长期目标为基础、以第二类事务(时间管理四象限中重要不紧急的事)为中心,来提前安排自己的每周工作。作者介绍了以下日常安排的四大步骤——

 

How

第一步:确认角色:

写出自己的关键角色,顺序是从家庭开始写(比如父母、子女、妻子、媳妇等),然后再写工作中的角色(比如质量工程师、创业者、合伙人等)。

第二步:选择目标:

写出下周的时间内,每一个关键角色下最想做的1-2件事,这些目标中一定要有1件“重要不紧急”的事,并与使命宣言中的长期目标相关联。如果没有听说过个人使命宣言,那凭感觉判断是否重要。

第三步:安排进度:

对每一项任务安排具体完成的时间。比如说:星期天下午3点约朋友喝咖啡,聊聊最近的变化。

第四步:每日调整:

根据突发事件、人际关系的意外发展及崭新机会对每天的要务进行调整。

 

Where

以上的方法适用于自我的管理,不适用于管理他人。

 

Why

以第二类事务为中心,对一个星期内的事务进行安排,则让重要的事情解决在先,不再会遗留成“紧急事务”,即使遇到特殊情况也能进行适当调整;

如果以非第二事务为中心,则关注事情无重点、或者逐渐变成处理紧急事务的“救火夫”,每天的日程也变成了硬日程,让自己身心疲惫。


引导语:

接下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故事;

 

正文:

2013年某日(时间),是我出来工作的第二年,因工作需要,上级领导向我(人物)讲述了时间管理四大象限法(将事务以重要、紧急程度做区分),当时对时间管理方法理解不深,认为只要专注于第一类事务,也就是“既重要又紧急”的工作就好,结果过了三个月,我的工作频频出现差错,有些紧急的工作草草完成,重要的工作却一拖再拖,受到了领导的批评。而且因为满脑子不断的想着处理紧急的事情,大脑时刻紧绷,下班回家后又呆呆的想着工作的事情,处理不好又会怎样等等,家人时有抱怨,休息时也不能静心下来,导致生活也一团糟(结果)。

 

反思:

时至今日,在看到《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后》后,才了解到“时间管理”的真正出处。当时领导教会我时间管理四大象限方法后,我把重点放在了“紧急上”,看到了这个方法后,我明白了应该把重点放在“重要上”,而且重要的事情提前做,这样重要又紧急的事情就会减少。比如我现在公司的业务截点是每月25日,以前我没有提前规划好去客户签单时间,往往最后一周才去,但是最后一周往往会出现各种为题,比如有的有住院病史需要去医院调资料、有的住院资料在外地、有的关系人不在无锡、有的身份证遗失......等等,这些问题又很紧急,等到解决这些问题后又至少过了半个月,甚至影响到下一个月的截点,然后每个月都在处理这些紧急的事情又拖延了签单的时间。现在我至少提前半个月准备和签单,这样就算过程有问题发生,也有时间弥补,而且对客户来说越早承保也越有利,等待期的时间能越早过渡完毕。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经验】——6分钟

接下来请大家回想一下,自己以前有没有遇到自己一直处理紧急工作从而忽略自己重要的事情?以及在处理这些事情时,还不断导致工作和生活、家庭和关系等一团糟的情况,给大家4分钟的时间讨论一下,并且留2分钟,我请一位拆友进行分享:

image.png


【A2催化应用】——1分钟

好,刚刚大家已经进行了分享,那既然我们今天已经了解到了自我管理的方法,接下来就请大家用1分钟时间,写下:未来可能遇到类似的情况时,我们会怎么做,可以把具体行动步骤写下来,要求有可衡量的步骤及明确时限;

我的1-2就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

9648352c0ab46e8733433fae38a143e_120305280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