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被讨厌的勇气》 所属活动: 11月22日宝安拆书 学会鼓励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求鼓励——既不表扬,也不批评 学习目标: 在他人做出积极或消极行为时,运用“鼓励四步曲”给予回应

开场:

   大家好,我是alisa,非常感谢大家今天的到来,陪我们一同拆书成长。接下来由我给大家分享一个关于阿德勒心理学的经典话题:既不表扬,也不批评,我们求鼓励。

为今天拆书特意准备的三个标签:

1、从小被表扬的那个“别人家的孩子”而自己却很清楚,实际真没那么好,这也导致我后来太在乎别人的评价

2、从固定型在向成长型思维转变的路上,是我3-2分享的主题

3、喜欢分享,今天带拆3-1。最近集中在沟通、习惯和教育类,觉察日记168天,每天1万步446天。最近读了一些心理学、行为科学相关书籍,自己很是受益,希望今天的分享能给大家以启发。

本级无需分组


事件场景】:

请问大家有听过那“别人家的孩子”的微博吗? 互动

学习者:有点头,有的说,不用看微博,自己家就是。

2012年2月,迅速在网上“走红”,评论高达16000多条。

内容大概是:从小我就有个夙敌,叫“别人家的孩子”。这个孩子从来不玩游戏,不聊QQ,不逛街,天天就知道学习。长得好看,既听话又温顺,回回年级第一,还有个有钱又正儿八经的男/女朋友。会做饭,会家务,会八门外语。。。

听过没?  互动

学习者:嗯嗯,点头示意

网友纷纷回应,说自己一路就是被这么“比”着长大的。上学,比成绩;毕业,比证书;毕业后,比工作、比收入;退休了,还得比孩子。

提问

请问在坐的小伙伴,你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呢?你是少数、“被表扬”的、“别人家的孩子”,还是那个多数、“被批评”的、“自己家的孩子”呢?想想你是什么感受?

假如现在你做家长你会怎么做?会怎么对待你的孩子或未来的孩子呢?想想又会带来哪些不同

影响】:

没错,这就是教育现状:普遍推崇“奖惩教育”,不过现在也越来越被心理学、认知行为学等学科证实:短期内或许会带来行为改善,但从长期看,被批评的孩子很容易自卑、缺乏自信;而被表扬,轻者,容易让人怀疑表扬的真诚度;严重的,让人失去自我,变成“讨好型”“依赖型”的人。

解决】:

今天拆解的书叫:《被讨厌的勇气》,整本书以愤世嫉俗的青年和哲人的心灵对话形式呈现,给我们深刻剖析了人生三大课题:交友、工作和爱,对自我成长和疗愈非常有帮助。

希望通过今天的分享,在他人做出积极或消极行为时,我们不再简单评价性的给予表扬或是批评,而是采用鼓励四步曲回应,营造自由平等的沟通氛围

学习目标:

希望通过今天的分享大家能够辨识鼓励的行为,在他人做出积极或消极行为时运用鼓励四步曲给予回应,营造自由平等的沟通氛围,使对方感受到尊重,从而停止消极行为,保持积极行为。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接下来,请大家快速浏览拆页,读完后抬头示意我下,时间1分钟。

拆书主题:求鼓励——既不表扬,也不批评 

 

青年:干涉和援助有什么不同呢?

哲人:请你想一下关于课题分离的讨论。孩子学习的事情,这是应该由孩子自己解决的课题,父母或老师无法代替。而干涉就是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预,做出“要好好学习”或者“得上那个大学”之类的指示。

另一方面,援助的大前提是课题分离和横向关系。在理解了学习是孩子的课题这个基础上再去考虑能做的事情具体就是不去居高临下地令其学习,而是努力地帮助他本人建立“自己能够学习”的自信以及提高其独立应对课题的能力。

青年:这种作用并不是强制的吧?

哲人:是的,不是强制的,而是在课题分离的前提下帮助他用自己的力量去解决,也就是“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直面课题的是其本人,下定决心的也是其本人。

青年:既不表扬也不批评?

哲人:是的,既不表扬也不批评。阿德勒心理学把这种基于横向关系的援助称为“鼓励”。

 

以上,拆页片段结束。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看大家都读完了拆页。

WHY/WHAT】:

首先给大家解释两个概念,也是“鼓励”的两大基本前提:

1、课题分离:我们可以引导,但不要干涉,不要强制,就像拆页中说的,“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

2、横向关系:意识是彼此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与它对应的是纵向关系,垂直领导。

拆页告诉我们:以育儿为代表的,一切与他人的交流活动,阿德勒心理学都坚持:“鼓励:既不表扬也不批评”的立场。

表扬或批评,只是“用糖或是用鞭子”的区别,背后的目的都是操纵,操纵那些比自己能力低的对方。

对,既不表扬,也不批评,我们求鼓励。 

互动提问】:

鼓励是在平等关系的前提下,帮助他人用自身能力解决问题。

那么,才算做到真正的鼓励呢我们通过例子来看下:

妈妈准备晚饭,6岁的小明在摘菜,桌子被搞得一片狼藉。妈妈看见后,有下面几种回应方式:

概念对比1】:

反例1】:

一种:我家宝贝真棒!会帮妈妈摘菜了”。(动作:点赞)

提问,互动】:请问这是鼓励吗?

学习者:不是,是表扬

关键点1】:

对,不是,是表扬,评价性的表扬,我们不提倡

由此得出,鼓励的第个关键点:评价要谨慎,尤其要避免“你真聪明”、“你真棒”等简单评价性的表扬,而是要侧重描述,描述那些好的、积极的行为事实,反应行为过程中的态度

概念对比2】:

反例2】:

种:这么大了,这点小事都做不好!我像你这么大时。。。

提问,互动】:是不是?

学习者:不是,是批评

关键点2】:

对,也不是,指责,带有贬低性指责,要严格禁止

得出鼓励的第个关键点:杜绝带有贬低、侮辱性的指责,我们要侧重描述影响,描述那些由行为事实,所带来正面的、积极的影响。

概念对比3】:

反例3】:

三种:宝宝,把桌子收拾干净了,一会我们要吃饭”。

提问,互动】:这个呢

学习者:不是,是命令

关键点3】:

对,不是,这是命令,是干涉。

从而得出鼓励的第三个关键点:不直接下命令,不直接给建议,通过提问,引导对方自己想办法解决。

 

行动步骤】:

通过上述概念对比,我们归纳出鼓励的核心步骤,为便于记忆,我给起名叫“鼓励四步曲”

第一步、描述积极行为:事情都有两面性。将着眼点放在积极方面,去描述事实或行为,关注行为过程中的态度。比如,可以描述努力、认真、敢于尝试等积极的行为事实;

第二步、描述正面影响描述行为事实所带来的好的、正面的影响或效果。要尊重事实,不带夸张成分;

第三步、提问引导不命令,不直接给建议,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对方自己想办法解决,停止消极行为,保持积极行为;

第四步、表达谢意平等的表达感谢欣赏。仅仅说声“谢谢”就好。它要比“我以你为荣”,之类的以自己为主角的表扬,要好过几百倍。

 

正面例子1】:

上面情景,按“鼓励四步曲”优化:

妈妈会这样说:宝宝把菜摘好了,还摆放的整整齐齐,费了不少心思,花了好长时间吧(描述努力行为),这样妈妈做晚饭就轻松很多,很快我们就可以吃上晚饭了(描述正面影响)

接着妈妈指着桌上的菜叶:“宝宝,刚摘完了菜,桌上剩下不少菜叶子,你觉得吃晚饭前我们还需要再做点什么呢?(提问引导解决)

小明想了想“哦,是啊。妈妈,一会你炒菜,我收拾桌子。”

妈妈笑了笑:“好的,谢谢宝贝”(平等表达谢意

 

正面例子2】:

再比如,给拆书家的反馈环节就很适合,记得一场关于“重新定义”的拆书,我的反馈是:

“苹果”:拆页排版简洁整齐,配有图书封面和介绍,还画了行动步骤示意图。特别是在互动环节,拆书家宁愿选择拆书超时,也没有去打断学习者分享(描述积极行为)。这些都大大加深了学习者对拆页和技能点的理解,增强了学习体验效果。(描述正面影响)

“洋葱”:关于拆页步骤2,让对方从他的A观点转移到我的B观点上来,你认为有哪些好的方法呢?对这点比较感兴趣,希望能多些分享。(提问引导)

最后,非常感谢拆书家的分享,我很受益,谢谢。(表达谢意)

 

【预防可能的异议并加以讲解】:

这时,或许有小伙伴会问,是不是每次4步都要用上,实在想不到怎么办?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

这四步是我十来本书的真实体会,能完整的做到绝对高手水平。其实,我们只要把握鼓励的基本原则,在平等的关系下,帮助他人自己解决。只要开始行动,哪怕只是其中任何一步都会很有帮助。

【适用边界】:

“鼓励四步曲”,使用范围很广,一切人与人的交流活动,积极的、消极的都可以尝试。

当然,涉及到道德、法律法规等原则性的情形除外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场景设计】:

接下来邀请大家过把瘾,做回编剧,编个小剧本。 

设想,在未来一周,你身边的小伙伴会产生哪些积极的或消极的行为,你会如何给予反馈?

比如,有一天,你家孩子第一次自己主动完成作业,字写的歪七扭八,或许就是想多玩会游戏,你作为家长,会怎么处理?项目经理汇报进度,负责的一个项目刚有起色,进度缺严重滞后,你作为领导,如何反馈?等等

要求:设计出人物、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结果)和双方的对话、动作等。

运用“鼓励四步曲”,想想你作为编剧,对话会如何展开?思考3分钟,把关键词写在拆页上待会请小伙伴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角色A:敬文    角色B:敬文领导

角色敬文和她的领导

时间下周一的上午

地点公司

起因敬文完成的项目PPT,提交领导反馈

经过:希望领导运用“鼓励四步曲”给予反馈

结果:因领导反馈的方式得当,敬文很认真的接受并进一步完善PPT。

对话:

敬文:领导,昨天发您的PPT,不知道做的如何?

领导:哦,我看过了,稍等(领导边说边打开PPT),思路非常清晰,整体架构也比较完整,市场和财务数据你也都做了更新,很细致,认真,确实费了不少心思。。。我还想着今天去找财务要数据呢?你提前都给想到了,省了我不少时间。(第一、二步,描述积极行为和正面影响)

敬文:谢谢。(听到领导的反馈,敬文开心的笑了。)

领导:有一点跟你探讨下,关于PPT背景和字体的颜色,我们是科技公司,希望给人的科技感更足一些,你再想想,看怎么能可以更好一些呢?谢谢敬文。(第三、四步,提问引导,表达谢意)


拆书家:感谢敬文分享的跟她领导之间的精彩剧本她领导运用“鼓励四步曲”的方法,对她的PPT报告进行反馈,营造了较为平等自由的沟通氛围,使得敬文更乐意去完善PPT。

敬文采用角色互换,是希望通过领导给她的反馈,等以后自己是做了领导后,在需要给他人反馈时,能够运用到今天的“鼓励四部曲”的方法,更能感同深受的去换位思考,谢谢敬文的分享。


结束语:

今天分享的“鼓励四步曲”,当他人出现积极或者消极行为时,我们不再是表扬或批评,而是采用“鼓励四步曲”给予回应:

1、描述积极行为;2、描述正面影响;3、用提问去引导对方自己解决;4、平等的表达谢意。

 

最后,希望今天的分享能给你以启发,我们都不再做那个“别人家、或是自己家的孩子”,真正的做回自己,平等、自由且幸福。

 

好,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我是Alisa,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