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好好说话》 所属活动: 反向提问法+用ABCC选择法从埋怨状态到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反向提问法 学习目标: 学习反向提问法具体使用步骤

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王晶晶,按照拆书帮惯例,我用3个标签来介绍下自己,第一个便签:瑜伽老师,因为热爱,所以选择了瑜伽作为职业,我希望在瑜伽的道路上可以一直保持初心;第二个标签:学习者,希望自己通过学习不断的精进自己;第三个标签:新手拆书家,希望通过拆书去提升自己的学习力。

拆书和拆书帮介绍

接下来我来介绍一下拆书和拆书帮
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论,它指的是拆书家对书中的某个片段或者是知识点进行拆解,将知识内化,拆为已用,它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适用于以提升能力和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成人学习,拆书分为个人学习的拆书法和组织学习的拆书法,从学习效果来衡量的话,一位拆书家所创造的价值不亚于一位培训师。
拆书法也就是RIA便签法,帮主赵周老师的《这样读书就够了》这本书里有详细的介绍,其中R指的是阅读,阅读原文片段,I指的是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点,A分为A1和A2,A1指学习者关联自己的过往经验,A2指学习者的未来规划应用。
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表现为各地的分舵,我们是属于武汉珞珈分舵,拆书帮分舵是公益性青年自组织,它的使命是帮助更多的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给大家1-2分钟阅读下片段,看完示意我一下。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那么,要怎样劝导才有效呢?

关键在于,我们要改变提问的方向,来引导对方从“为什么我不能”转变为“为什么我想要”。

让我们再看一次前面的例子:

“唉,我最近又胖了,好羡慕你的身材,能锻炼得这么好。”

“咦,奇怪了,你看起来不是那种会注意身材的人,为什么会对运动感兴趣呢?”

“我也希望自己能瘦一点啊……”

“胖就胖嘛,有什么不好呢?”

“可是瘦一点的话,我穿起衣服来就能更有自信一点……”

“何必在意呢?反正我们又不会嘲笑你。”

“不是别人会不会嘲笑的问题,而是自己看自己也不开心啊……”

“那么,你打算怎么做呢?”

有没有发现,换一种说法,这段谈话的方向就跟之前说教式的对话变得很不一样?

因为在这段对话中,劝导者一直在做的是不断问对方“为什么你会想要”,而每问一次,听者的脑中就会思考一次“因为我要如何如何”的理由。这样的理由,就像埋下一颗种子,而且会随着劝导者的每一次反驳(胖就胖嘛,有什么不好呢)逐步加温,变得越来越深(自己看自己也不开心啊)。

毕竟,还记得吗?谁都不喜欢被否定,而为自己所提出的理由辩护更是人类的天性。

于是,随着理由与信念渐渐被强化,最后,劝导者只要问一声“那么,你打算怎么做呢”,就很有可能将改变从念头激励为行动。


看到大多数认已经看完了,没看完也没关系,接下来我们来共同学习一下这个内容。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这个片段是在讲使劝导更有效的反向提问法,它的关键在于我们要通过提问,来引导对方的思考方向,从“为什么我不能”转变成“为什么我想要”,大家可以看下下面的这个对比案例:

IMG_20191121_111316-03.jpeg

Why:左边的小瘦是说教式的劝导,劝导者一直问对方“为什么不如何如何”的时候,就会让对方很自然的偏向于为他不做这件事找理由,而接下来,你为了劝导对方,又不得不将他自己所提出的理由一一推翻,这个过程很容易会引发对方的反感,让对方觉得“你又不懂我的情况,少说这种风凉话”。

右侧的是运用反向提问的方式,劝导者一直在做的是不断问对方“为什么你会想要”,加强对方想要做这件事的信念。

How:反向提问具体的做法可以分为3步:

第一步:反向提问

通过反向提问来引导对方的思考方向

常用句型:你曾经有那么一点点想要做吗?

或者用提问引导对方强化某个信念,同时用“我很好奇”这类中立的表述消除对方戒心。

常用句型:咦,你居然想过要这么做?我很好奇,原因是什么?

第二步:继续反驳

继续反驳,逐步加温,使对方我想要的信念越来越深。

第三步:激励行动

随着理由和信念被强化,劝导者只要问一声“那么,你打算怎么做呢?”很有可能从念头激励为行动。

这三个步骤可以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强化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第一步第二步。

适用边界:这个方法不但适用于劝导别人,自我激励也同样适用。

使用说明:在使用时,除非对方主动提出计划,否则,切记我们过度关怀让对方感受到压力,

说服,不是一蹴而成的事情,尤其是在针对某些成见已深的对象时,不要觉得我讲了半天,你还是没有那样做,就是失败了。事实上,说服是一个程度上的改变,只要对方的想法从“很讨厌”到“没那么讨厌”,甚至是在思考“你说得也有一定道理”的时候,其实说服就已经开始成功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经验

给大家分享一个上周我和老公在家里关于运动展开的对话

肖先生:“我准备开始运动了,你得监督我。”

我:“好啊,你终于想要运动了,那你每天早上起来和我一起练瑜伽吧”

肖先生:“瑜伽太舒缓了,我想要跑步”。

我:“也行啊,那每天早上6点起床我先陪你跑步。”

肖先生:“早上不行啊,我起不来,太早了。”

我:“那晚上也行啊。”

肖先生:“晚上上一天班回来太累了,估计都不想动了。”

我:“那你准备什么时候运动呢?”

肖先生:“等我有精力了再说吧。”


就这样,我老公运动的事情又被搁置了。如果当时我运用了反向提问法,虽然不一定能让他马上行动起来,但最起码会加深他想要运动的这个信念,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让他为不运动找了一大堆理由。




A2:催化应用

学习了这个方法后,我准备在下周内使用一次,用在劝导瑜伽学员上,下周,我去上瑜伽课,有可能会碰到学员问我说:“老师,大家的腿都这么直,我的腿怎么有点O型腿呢”。

(第一步,反向提问,引导对方思考我想要的原因)我:“咦,你之前不是挺关注体重的吗?怎么开始关注这个问题啦?”

学员:“上了几节课后发现自己的腿型真的好难看啊。”

(第二步,继续反驳,加强对方我想要的信念)我:“其实你的腿型还好,挺瘦的,不用太在意。”

学员:“我也想要腿直一点,看起来人更挺拔些,穿衣服也好看。”

(第三步逐步由信念转化为行动)我:“哦哦,那你准备怎么做呢?”

学员:“有没有什么动作能帮助我啊”?

我:“有啊……”

相信通过这样的对话可以加强学员对腿型问题的关注度,从而更加积极的想要去改变。

今天的分享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