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牛瑞芳,牛气冲天的牛,瑞雪兆丰年的瑞,芳菲四月时的芳。大家叫我小牛就可以了。现在是一名销售助理,近期的目标是成为一名优秀的销售助理。这次带大家拆的这本书的名字是《可用的员工是培养出来的》,是易连生写的,这本书主要是给管理者分享一些培养员工的实践方法,给员工提供一个快速成长的手册,个大学生打开了解职场的大门。是一本很实用的书。这本书也是我们总监推荐的。现在已经绝版了,因为是个人出书,不是商业性质的,现在很多地方买不到了。如果大家想看的话,我这里还有电子版的,可以分享给大家。
CMM管理体系
陈总 :你好,穆总
H公司—穆:你好
陈总:您最近是否有时间,我想请您给我们公司中层以上人员来一次培训
H公司—穆:可以,具体需求是什么?希望讲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
陈总:恩,执行力和带人的问题。希望中层干部既提高自我能力,又能带领团队提高执行力
H公司—穆:这个题目太大,一次培训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可能有困难,能否把问题再浓缩一下,争取能够解决一两个最主要最关键的问题。
陈总:那就讲执行力吧,比如如何确认需求、把握进度、控制质量
H公司—穆:好的,什么时候?多长时间?
陈总:看你的方便吧,一个小时?
H公司—穆:好的,我抽时间准备一下,都是什么人参加?能否把他们在这方面的问题收集一下,以便培训有针对性一些。
陈总:好的,公司部门经理、副总、项目经理以上的人
以上是F公司陈总向我提出的需求。
说实话,给其他公司的人员做培训,我总是感到很难把控效果。因为不同公司存在不同文化的原因,所以在工作习惯、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上会有很大的差异。我在我们自己公司组织培训时所讲的话,提出的要求,他们很容易听懂。这是因为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地与他们进行沟通甚至是灌输,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行话”和习惯性的表达方式。而给其他公司的人员培训时,同样的话,他们的理解就完全有可能不同,这也不是解释一下就能解决的。因为这个原因,往往会使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此前有不少台湾来大陆的职业培训师到处在做以职场为主题的报告和演讲,他们所面对的听众,也是以企业高管和中层为主。那段时间在中国大陆甚至形成了一股都去参加培训、都听讲座的风潮,现在在电视上还偶而能够看到,而此类培训的书籍、光盘则到处都有售买,比比皆是。但这股热潮过后,大家反思一下,普遍感觉“听的时候热血沸腾,回到工作环境中也想按培训讲的去做,但时间一长就热情消退,一切回归起点”。原因就是没有解决大的环境问题,只在小局部做改变是很难的。
当然,也不能因此而否定培训的作用,我觉得其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可以推动大家在观念上加以改变,这也是相当重要的。
但我做培训,不想承担这个角色,还是想求实际效果,哪怕一次培训只有一点儿效果,我也就满意了。
所以在考虑如何通过一次讲座,达到陈总要求的“如何确认需求、把握进度、控制质量”的目的,也是颇费一番思量的。
经过考虑,觉得就用我们公司在十多年前引入并一直沿进至今的CMM管理体系来给他们讲可能会好一些。
它本来是用于评价企业的,但里面提出的许多管理思想、管理要求其实已经形成了一个体系,完全可以用于指导生产过程和项目开发过程。所以我们引进来后,主要还是用于公司的内部管理,包括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并且从中获得了巨大的收益。公司的文化、做事习惯、工作方法等许多方面都得益于此。
这个管理体系说起来很复杂,用于公司管理的部分,我把其抽象出来归纳如下:
提出需求——确认需求——提出工作思路——确认思路——做出方案——评审方案——方案实施——方案跟进——方案优化——工作结束与总结——好的工作方法沉淀
如果提炼出管理机制,则可总结为需求管理、计划管理、过程管理、学习管理。
其中“提出需求——确认需求——提出工作思路——确认思路”为需求管理,而“做出方案——评审方案——方案实施”为计划管理,“方案跟进——方案优化”为过程管理,“工作结束与总结——好的工作方法沉淀”则为学习管理。
基于此,我在给F公司中层以上主管培训时,重点讲了需求管理和过程管理。也就是说,要让他们从现在开始,把这两块做好,做到位,并且从思想意识到行动都要成为一种习惯。只要切实做到这两点,那么,陈总提出的以增强执行力为主的“确认需求、把握进度、控制质量”的目的就可实现。
应该说,开始时有意识地做到这两点并不难,难的是坚持。同时,作为公司的负责人,一定不能以工作结果为导向,而是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不要刻意去追求工作结果,要看在工作过程中,有关人员是否不断地去确认需求以保证对工作的正确理解不出现偏差,工作方法是否掌握并正确运用,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是否及时与主管反馈和沟通以求得解决,在工作过程中是否能够学习成长,如果这些都做到了,即使有的工作结果不尽如人意,也不能算失败。因为在此过程中,得到的东西更多。在一个公司中,人员的成长比什么都重要,他们会工作了,可承担的事情更多,公司才能有成长。
大家看完这个片段,对于cmm管理法应该也有了一些了解。这个文段前面是一个小的事例,后面是对CMM管理法的解释。其实CMM管理法之前是用于评价企业的,也是很专业的管理流程,分为五个等级,这五个等级是衡量企业已经达到什么样的一个程度,其实CMM管理方法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明确的做事的一个流程。大家如果知道这个流程的话,当我们拿到一个新的事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怎么去把这件事做好,相当于也是一个流程的管理。然后就是通过这样做,提高我们的效率,在正个事情中也不会出现偏差。通过这个方法,我们可以用这种模式做很多事情。比如说我们这边要组织一个宣传部,这个宣传部就是进行对内对外的宣传,对内就是大区氛围的带动,做的好的或者一些好的精神宣传出来。对外宣传就是面向公司,把大区的亮点展现出来。还有大区代表公司,在整个外部的形象的展现。这里就是和文中的提出需求。我现在要去做的就是确认需求,找领导确认,我自己的理解,我的理解就是我们对内把氛围拉起来,对外展现公司的一个风采。当我和他去确认,如果他说:对,就是这样,那么就可以进行下一步,就是提出工作思路。我的工作的思路就是这事情比较大,所以要去组织一些人,先去找几个靠谱的人,去讨论实施。我们宣传部不仅仅是业绩的体现,还有我们成长的文化还有极致的文化。不管从业绩,文化方面还有一些可以传承的方面着手,这是我的工作思路。确定之后就去和领导核对,这是为了防止之后出现偏差,确认可行之后,我们就要做出一个实际的方案。这个就涉及到很多细节了。比如说怎么去落实,业绩板块谁负责,成长板块谁负责,这里谁负责比较好,用什么样的形式去展现。比如每天发一个小短文去表扬做的好的人,或者把业绩统计出来做成一个表格,每天发出来,大家一起评比。这个是具体的执行方案。之后就是对于方案的实施。再实施的过程中,之前的方案可能不尽完美,之后在实施过程中,找出问题所在,每两周开会,进行讨论,优化方案。这个就是方案优化的过程。过一段时间,我们会把工作沉淀下来,对之前的工作做一个总结,把亮点提炼出来,以后的人就能拿着直接用。不足的地方也可以进行改进。
A1:拆书家提问设计:这些是我个人的一些经验。接下来我想听一下大家的分享。比如你有没有过别人教给你一件事,但是这个事情比较大,你可能无从下手。或者一件事情你已经开始做了,但是发现做着做着就偏离了方向。达不到原来的目的。造成比较尴尬的情况。那么大家可以互相分享一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分享者1.之前做展览会的组长,下面要管理40多个人,没有机制没有方案,下面有时联系起来很麻烦,严重影响效率。
分享者2.公司有比较完善的流程。但是需呀增加和领导确认的环节,保证工作没有偏差。
A2:拆书家提问设计:其实通过这个方法,大家也都有很多感悟。大家可以针对刚刚分享的事情,运用CMM管理方法,如果这件事情下次交给你,你会怎么做。或者说下次遇到事情你会怎么做。大家现在就写下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