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断舍离》 所属活动: 断舍离,开启轻简生活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断舍离,开启轻简生活 学习目标: 学习者知道断舍离的方法,并根据需要选择一个特定区域实践

开场:

各位小伙伴儿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家付盈盈。 

今天我要跟大家共同学习的是《断舍离》这本书。 

【F】这是由断舍离创始人,日本的山下英子所写的一本关于生活方式的书。作者山下英子通过瑜伽参透了“断行,舍行,离行”的修行哲学,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任何人都能亲身实践的新整理术——断舍离

【A】她所倡导的生活方式,得到了稻盛和夫、宫崎骏、张德芬、杨澜等名人的大力推崇,自2000年,山下英子在日本各地举行断舍离讲座后,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断舍离热潮,断舍离也成为了流行语,不仅仅在日本,中国的年轻一代也几乎人人皆知。 市面上有教我们如何收纳整理的书籍,也有教我们减少不必要的物质欲望的书籍,只有这本书,创新地提出“断+舍=离”,将断与舍有机结合,深入浅出,既有哲学的高度,又有落地的方法。

【B】

B1:你有没有这些感受:身边的杂物越堆越多,却怎么都丢不掉,因为“舍不得”、因为“还能用丢掉好可惜”;你不断地买新东西,怎么都停不了手,因为“万一没有了、万一以后涨价了呢……”、因为“总是会用到的”;你想把屋子收拾干净却迟迟没有行动,因为收拾“很麻烦”、“费时间”、“无从下手”……人生的种种烦恼,总混杂在我们对物品的执念中。断舍离,能够让你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过上轻盈自在的生活。

B2:学习今天的两个拆页,能够让我们制定一个短期的断舍离行动计划,以及知道如何进行物品的取舍。一旦实践,我们就能够感受到,我们一步步做回了生活的主人,从清爽的空间中获得了积极的能量。 


【拆页一导入】

在开始今天的拆解之前,首先问一下大家,都说断舍离,那么断舍离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有没有小伙伴儿可以解释一下的。 

学习者:我理解的断舍离就好比减肥。减肥就是管住口,管住你接收的东西。然后动起来就是排出你不需要的东西,最终保持一个健康的状态。 

回应:小伙伴是看过这本书吗?(看过)这个比喻非常到位,准确生动地诠释了断舍离的概念。

(断舍离视觉图)

把我们的家抽象成一个空间,“断”就是控制好入口,断绝不需要的东西,不买,“舍”就是疏通好出口,舍弃多余的废物,及时清理。控制好了入口,疏通好了出口,自然就可以空气流通,可以新陈代谢。通过不断重复的断和舍,最终达到“离”的状态: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轻松自如的空间。
所以我们平时所说的把这个东西给“断舍离”了,其实是想表达“舍”的意思,不要这东西了。 

OK,我们已经知道了断舍离是什么,也大概知道断舍离会给我们带来积极的改变,但是当我们真的要行动的时候,还是觉得千头万绪。到底从哪里着手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先来看一下第一个拆页。 

【R1学习目标】希望通过这个拆页的学习,大家能够制定一个特定区域的断舍离行动计划。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微信图片_20191116005524.jpg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这个拆页教我们选择场所和收拾的过程。具体怎么做呢?

【细化步骤】

一、选择区域。

1、 确定本次可以花在断舍离上的时长。只选择在这个时间内能够完成的区域。

2、 确定本次收拾的目的。

  • 重视健康和安全,从生存的基本场所开始,比如厨房、卫生间、洗漱台、床等。

  • 希望作用于心理深层,那就从外人接触不到的场所开始,比如储藏室、收纳箱、衣柜、你的包等。希望转运,可以选择玄关、卧室等。

综合考虑时长和目的,选定一个具体的区域。

比如说,如果我心情不好,想用半个小时的时间通过断舍离让自己心情舒畅一点,那我会选择收拾一下随身的包包。

二、扔掉破烂。即扔掉过期的、损坏的、能马上判断不想要的物品。扔掉包包里随手塞  的广告宣传单、购物小票、不会联系的名片、过期的优惠券。

三、取舍选择。精挑细选剩下的物品。比如口红只留最常用的那一支。

四、归置物品。选择留下的,放在方便取用的位置;被舍弃的,丢掉、卖掉、送人、捐献。

【预防异议】

也许你会问,断舍离跟收纳整理有什么区别呢?首先,断舍离强调的是取舍,收纳整理强调的是干净整齐。其次,断舍离以自己为主角,整理收纳以物品为主角。最后,如果断舍离做到位了,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收纳整理工作。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经验】

请大家回忆一下,你最近一次收拾房间的情景,是什么时候呢,当时的过程是怎样的?(如果想不起来,也可以回忆一下,有没有想收拾但是又不了了之的情况,也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小组内分享一下。(如果时间比较紧,这里只是小组内分享ok吗?)

学习者:最近一次是收拾书柜。家里放的很多是小时候看的一些书,还有我爸买的一些专业书籍,那些书从我们搬家至少3年没有动过了,但是扔了又舍不得。所以,书柜还是满的,我当下想看的一些新书没有空间可以容纳。导致我现在有些书只能移到床上去,显得很乱。

回应:谢谢小伙伴的分享,所以,你说的这个收拾的过程其实是书柜的空间满了,不停地帮你的书找新地方去放置对吗?

其实收拾整理这件事情我们大多数人也是经常在做的,只不过说我们没有给它“上价值”,是在一种无意识的状态。


【A2催化运用】

在我们已经学习了刚刚的拆页之后,请大家设想一下,在未来一周内,你要实践1次断舍离,可能你有一整天的时间,也可能你只有一小时,也许你想趁换季清理一下你的衣柜,也许你想整理一下最常用的某个抽屉。按照我们刚刚学习的4步,做一个未来一周内的断舍离践行计划。时间、地点(包括时长和目标的思考过程)、步骤。

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

OK,有没有小伙伴儿跟我们分享一下?

学习者分享:我的计划是明天收拾装瑜伽辅助用品的柜子。时间是1个小时。目的是让我练习的时候更加地方便,自己感觉更舒服一些。挑选我目前正在用。一年没用的挑选出来送给别的小伙伴。

回应:谢谢晶晶的分享。从刚刚的分享中能够听到她根据时间和目的,选定了一个区域。以及对物品的取舍,超过1年没有用的瑜伽垫送给其他小伙伴。如果没有需要扔掉的破烂,我们直接到取舍环节也是OK的。重新归置没有提到,之后我们可以再把它补充完整。


【拆页一总结与拆页二导入】

 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已经制定出了一个短期内的断舍离行动计划,“断舍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确实是需要在我们长期实践的,这也让我们很多追求完美、追求一步到位的人,因为觉得工程浩大,迟迟无法行动。这个拆页对我们最大的启发是教我们快速地选定了一个场所,让“开始”变得容易,但是第3步的“结束”其实并不容易,在我们这个物质泛滥的年代,破烂儿好扔,取舍很难。那究竟如何取舍呢,我们来看下一个拆页。

【R2学习目标】希望通过学习拆页2,我们能够运用“当下的我”的这个自我觉察工具,现场演练对物品的取舍。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微信图片_20191116005514.jpg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意译案例】

用函授教材学英语,听起来稍微有点距离感,我们现在都是用APP软件,比如说今年2月份的时候,我想“如果我可以和孩子用英语对话,那多洋气啊”,一冲动就买了一个1年期的懂你英语课程,一开始我还每天在朋友圈打卡,后来有一段时间家里有事,就一直停到了现在。冷静下来想一想,坚持365天每天至少半小时,我要是真有这个毅力,我高考也不至于那么点分儿是吧。而且我只是想跟孩子日常简单英文交流,一本亲子英文就搞定了。但是看到小组6人打卡群里,还有一个人在坚持打卡,我也很挫败,有时候还会想等我忙过这阵子就学,就这样一拖再拖,两个月就过去了。上周的某一天晚上,我关灯准备睡觉,打卡群里又有人打卡了,我当时心里咯噔一下“完了,我要焦虑了,我睡不着了”。犹豫了一下,我退出了打卡群,退出了班级群,拉黑了班主任。通过“毁灭证据”,完成了“无罪释放”,我终于解脱了。

 

生活中,有一些物品,破烂儿属性很明显,比如冰箱里的过期食物、钱包里的过期购物小票,只要你有意识去收拾,马上就给“舍”了。但是还有一些,你没有那么喜欢,也没有那么需要,但是它们没有坏,未来可能还有用,你看着它们心情很复杂,“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怎么处理呢?

【一般做法】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给它们判个“死缓”。擦擦灰尘,分门别类,挖空心思整理收纳,还在心里暗暗决定:下次装房子一定多一点收纳空间,冰箱要买双开门的。于是,家里很快又堆满了,下一次大扫除的时候,你又见到了那些“鸡肋”们,你从他们中挑出一些破烂属性又明显了一点的扔掉了,剩下的继续进入下一波的“收纳整理”。

【一般做法的坏处】

你耗费了时间精力,让“鸡肋”的物品占据了你2万一平的房子,带来的不仅仅是时间精力、物理空间上的浪费,更重要的是,这些物品带给你的不是放松,而是压力,虽然不好吃但不能浪费的压力,过去我没有做好,未来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做好的压力。

【反例】

我有3本别人给的关于“孩子出国留学”的书,从我女儿没出生的时候就在我家里,现在我女儿已经快4岁了,我都没有翻开过,但我每次做清洁,都会擦擦灰尘。早就该扔掉的书,我擦了6年才扔掉。我辛苦了,书也不好受。6年前就不再喜欢你的男朋友,现在才跟你分手,你会感激他吗?你只会怪他浪费了你的青春。

那我们要怎么判断物品要不要“舍”呢?来看一下这个四象限图:一个是关系轴,一个是时间轴。不要停在过去,也不要担心未来,不要把注意力放在物品上,以“当下的我”为中心来进行取舍,具体怎么做呢?

【how】

1、 以我为中心发问。我要不要用?我想不想用?我是否舒适、喜欢、自在?千万不要问“这个还能不能用?”

2、 以当下为中心发问。我现在需要这件东西吗?舍弃已经成为过去或者寄希望于不确定的未来的物品。

3、 决定去留。留下“当下的我”需要的物品:安置在方便取用的位置。为舍弃的物品选择合适的去处:丢掉、卖掉、捐献、送人。

 (四象限视觉图无法上传)

【正例】

比如我刚刚提到的3本关于孩子出国留学的书,

1、 我要不要用?我想不想用?我是否舒适?谈不上想不想要,要不要用,但是让我不太舒适,因为占地方。

2、 我现在需要这件东西吗?不需要。

3、 决定丢掉。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经验】

现在,请大家回想一下,你在收拾物品的时候,有没有很难取舍一件物品的经历。跟我们分享一下当时的情形。时间、地点、人物、物品。

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回想一下,可以在小组内分享一下。

OK有哪位小伙伴儿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

学习者:我有一双马丁靴,特别喜欢。因为是第一次买马丁靴不知道怎么保养,就随便穿了,现在两边已经起褶子了。再穿出去的话,我会觉得不好看,因为我个人有点强迫症,比较在乎自己的形象。但是这个鞋我这么贵买回来,又坐了大半个地球的飞机把它带回来,特别舍不得扔,我妈每次在家吐槽,你鞋子这么多,你要不扔几双啊,但是每次看到它的时候总下不了手。现在还专门去买了一个打理马丁靴的工具,结果买回来好像也不能把它复原了,然后现在家里又多了一个打理工具不知道怎么处理。

回应:我刚刚有听了一下大家的讨论,大部分我们分享的内容是关于一本书啊、一件衣服这类东西,我们从是否还喜欢、或者是否还实用的角度来取舍,比如说我自己刚刚举的书的例子。相对来说,我觉得这是“舍”比较容易的部分。如果这个物品参杂了很多个人情感,比如说刚刚那位小伙伴,其实就有一点情怀在里面了对不对,你海外的经历也有一些印记在里面。当牵扯到一些情感一个具体的人,或者代表了过去的回忆,或是你未来的期许,就很难抉择了。

 

【A3促动参与】

为了让大家有更切身的体会,现在我们进行一个分组演练。

小明去年生病住院,同事送给他一串千纸鹤。手术痊愈后,小明一直把千纸鹤挂在家里,因为承载着同事的情谊,一直没有扔。但是每次小明看到那一串落满了灰尘的千纸鹤,都会觉得压抑,想起当初一个人往返在科室、住院部的无助,甚至还觉得伤口隐隐作痛。今天,又到了收拾房间的时候,小明看着千纸鹤,犹豫是让它继续挂在那里,还是取下来。小明的心里有2个小人在打架,1个要留,一个要舍。现在,请大家两人一组,分别扮演选择留的小人和选择舍的小人,来进行一次对话,帮助小明通过取舍来获得积极的力量。

5分钟以后,我们请一个小组来现场演练一下。

OK,有哪一个小组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

 

小伙伴A:同事送我千纸鹤,代表了他们对我的关怀,会让我想到我们之间的一些愉快的经历。我不想舍弃,想留着。

小伙伴B:同事送你这个千纸鹤的时候,他们是希望你的身体早日康复,是对你的一种祝福对吧?但是现在,一是你现在身体已经康复了,二是你看到千纸鹤的时候,会想到自己住院的这个不太好的经历,然后它对你已经产生了一个不太好的影响,因为你看到它的时候,你会觉得你的伤口在隐隐作痛。所以,我是建议你是把它舍掉的。

小伙伴A:但是把它舍掉的话,我会觉得对不起同事,如果舍掉,感觉情谊也被隔断了。

小伙伴B:是这样,我觉得如果给你的同事很好的解释的话,你的同事应该会理解的。因为他们的目的是希望你健康幸福开心对不对?最大的问题就是丢掉,你会觉得对同事情谊不太好。我建议你邀请送你千纸鹤的同事来到家里,商量一下,我们怎么样给这个千纸鹤一个完美的结束的仪式,然后把它舍掉。

小伙伴A:嗯,这个方法还是挺好的。

总结:谢谢两位伙伴的分享。最后我们还是“舍”方获胜了。其实通过这个演练,我们也能够感觉到:是舍是留,取决于物品和小明的关系。如果看到千纸鹤,当下的小明感觉到的是被人重视的开心,那他可以继续留着,如果像案例中所提的他感受到的是生病的抑郁无助,那他就要尽快处理掉,怀着“谢谢你的陪伴,但我现在不想再停在生病的阴影里”了这种心情,跟它说再见。丢到垃圾桶里我们可能不能接受,那我们摘下一个两个把它擦干净,收到我们的百宝箱里,是不是就可以解决我们的问题了呢。

所以说,是舍是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对物品的审视,对自我的觉察,达到自我和物品和谐统一的状态。

 

【A2催化运用】

通过刚刚的情景演练,我们对“当下的我”这种觉察工具有了更深的理解。接下来,想一想,你是不是也有一些很难取舍的物品,也许它是你保存多年的学习文件,也许是你某一段感情留下来的回忆,它们平时可能毫无存在感,只是在你准备彻底清理房间时才会突然出现在你面前。选择一件物品,运用“当下的我”三步骤来进行一次取舍。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可以小组内部先分享一下。

学习者:锁定我大学时期,室友出去旅游给我带的一个特产,是一个物件。大学时期可以去保留没关系,但是现在已经大学毕业好几年了,我带回去放在家里了,它不能玩,也没有观赏性,放在那里也没管。在这个课程上,我就突然想起来这个东西,说起来有点好笑,是个香薰蜡烛,就一直放在那里了。平时我看到它的时候,我会有一点纠结,要不要丢。但是从今天这个课程,我觉得它放在那里,又不占空间,还是可以不扔。(提问:那你想用吗?回答:不想用)我不想用,那它就放在那里就好了。(提问:那你需要吗?回答:不需要)我是从我心里状态出发,我看到它是不是舒服,我看到它没有不舒服,所以它现在暂时还没有影响我。

回应:嗯,我觉得她说的也特别好,当下的我觉得确实还OK,未来的我觉得它占空间了再说。不需要也不想用,但还是想留着,我觉得还是喜欢的,因为还是有学生时代的情谊在里面。

所以说这个取舍的过程,真的很难。因为当它牵扯到你的一些情感啊,价值取向啊,还有跟他人的关系的时候,就变得特别的难,但是也正是因为如此,对物品的取舍才有意义。所以,不要害怕取舍,人生就是不断选择取舍的过程,是选择取舍让你最终成为你。

 

【结语】

OK,我们来回顾一下。我们今天主要学习了如何开始行动,以及如何取舍物品。这里面大部分是“舍”的内容,舍和断其实是相互促动的,舍的多了,自然就断了,断的决绝,舍的难度也就低了。在反复的断和舍中,最终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空间。通过这个过程,我们从看得见的世界走向看不见的世界,最终实现对自己深刻、彻底的了解,并接纳最真实的自己。OK,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以刚刚制定的A2为契机,开始断舍离,享受内心丰盈、自在舒适的人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