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一、把拆页发给现场的参与者
二、自我介绍及书的简介
各位小伙伴大家好,我是子言,如果用三个标签来形容我,那么第1个标签我是20年经验的早期阅读推广人,第2个标签呢,我是糖尿病科普10w+作者,那么第3个标签呢,是陪孩子并肩成长的妈妈。
我今天要拆解的这本书是物理学家万维钢写的《高手》,这本书是作者摘取国外最新书籍的精华见解并且加以阐释,带着我们用高手的眼光去看世界。
接下来,请大家阅读一下我刚才发给你们的拆页。
《高手》P198-199页
美国总统选举的投票率其实很低,很多人有政治立场、但是懒得花时间去投票。那么,一个政客为了竞选到各地演讲,花很多钱做电视广告就不如在选举日这天直接派公共汽车把选民接出来投票!银行与其花很多钱做广告说在这里开户有多大好处,还不如把网站流程好好设计一下,让用户点击几次就能开个户。
如果一个用户的意愿很强,他做的这件事又特别简单,你的提醒又恰到好处,那么就会有一个特别好的效果一他会养成做这件事的习惯。所以什么叫品牌?品牌就是你培养了用户的使用习惯。
以培养用户习惯为目标,说白了就是以让用户上瘾为目标,福格又给了两个经验。
第一是让用户第一次接触你的东西就留下一个好印象。这就是为什么你在头等舱刚坐下,空姐就送上一杯香槟;这也是为什么苹果公司特别注重开机甚至开箱体验。
第二是让用户能经常获得成就感。比如,微博、微信这些社交网络为什么能让人上瘾,因为你每发一个状态都可能收获回复和点赞,都可能带来新的粉丝。哪怕只有一个赞,也能给人带来一次愉悦的情感小波动!
时不时给用户一点儿奖励,让他获得成就感,这听着很平常,但只要加入一个小关窍,它就是一件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
这个关窍就是把奖励随机化。
我们再回到斯金纳的老鼠实验上。斯金纳发现,如果每次奖励的食物是一样多的,老鼠慢慢弄明白后,对游戏的激情就会褪去,只在饿了的时候才会去推那个控制杆。斯金纳改变了设计,把老鼠每次推控制杆得到的奖励变成随机的一一有时候给一份食物,有时候给几份,有时候什么都不给。结果老鼠痴迷了,推控制杆到了上瘾的程度,根本停不下来!
我在《反脆弱式学习养生法》这篇文章中就说过随机性的好处,它能时刻给大脑新的刺激。我现在说的这个刺激更大。你不知道会出现什么奖励,每一次新的奖励出来时,你的大脑就会分泌一次多巴胺,你就再兴奋一次!
心理学家对此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变换奖励原则”( principle ofvariable rewards)。
在微信发个状态,有时候有人点赞,有时候没人点赞。过了10分钟了,有没有新的点赞?赶紧打开手机看一眼一一接收变换奖励。这就是为什么平均每人每天要看150次手机。
老虎机已经过时了。拉斯维加斯正在使用一种新的赌博机器、是数学家帮着设计的,专门按照行为设计学给你安排各种结果的概率,重点就是要给你提供加强版的变换奖励。比如,其中一个办法是,如果这一把你不中奖,你看到的结果很可能是“差一点就中”
其发生的概率远远高于正常机器的理论值,这样你就会以为你不是输了,而是差一点就赢了,你就会更有动力玩下去。
现在从拉斯维加斯到 Facebook,从老虎机到手机,都在使用行为设计学,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追求:最大化你在这个设备上所花的时间。
让人上瘾,是行为设计学最核心的目标。手机就是老虎机。
三、讲解知识点(2-3分钟)简要 复述或提炼行动建议
这个片段主要讲述的是我们的产品如何培养客户黏性,书中给到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良好的第一印象:例:海底捞让你等位时有免费水果零食美甲;
再比如,我记得小马宋有一款糯米酒,外面的包装文案是:这个星球如此忙碌,恰好有人想起你。收到的那一刻,很多人会惊喜地拍照发圈
2、要给到用户成就感。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基本需求都被满足的时候,大家都需要被关注 、被重视、 与人联接。
比如:我参加的一个社群,加入时要一对一电话面试、常常一句一句发文字让你感觉是私信的方式在沟通、给一些听起来很有品味的名头(像:首席城市读书官)、你的个人专属海报,目的是帮它通过活动为它吸引粉丝但让你还争先恐后去争取这个荣誉。
这个环节最重要的是:奖励要不确定性
月初,我筹备了两个读书社群,保持用户相对高的活跃性是社群生存下去的基础。对比书中的这个方法,我们在发起的“猜猜我有多爱你”互动活动中,也设计了几种参与反馈的奖励机制,以抽签的方式获得,比如有具体的实物奖(作者签名的书),有成员间互相的一个赞美、有满足一个小的私人愿望、有一份群主给到的专属独白。极大地激发了成员的好奇心,参与的热情很高,还让不少人感动落泪。
四、分小组分享过往经验(5-8分钟)
下面的时间,我们分成3个小组,请每个小伙伴回想一个在生活中经历过的或见过的“ 能让你被吸引的产品或活动设计“实例,它或者是给我们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或者是让我们充满了成就感。
我们要求是具体的一件事,要包含完整的起因、经过、结果,然后大家在小组内进行分享,时间5分钟,最后我们挑一位小伙伴站起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按人数分小组,一般 4-6 人一组
A1:
关于片段中给到的两个增加用户黏性的方法,现场学习者小A分享:
由于想学习提升,去年接触喜马拉雅等平台,当时的第一印象是免费付费产品类别混杂、品质不一;在“用户成就感“上也没有给到我什么互动和反馈。结果,我感觉到不太想继续使用了。
今年接触得到,首先它基本都是付费课程,且产品品质较高、只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轻松搜索,解决了搜索与鉴别效率低的难题。
另外,得到给我发放每周读书时长记录,用可视化和可衡量的模式激发持续学习的动力,让我收获了认为”自已学习力很强“的满足感。
五、写出各自应用或行动步骤(1分钟)
我们拿出桌子上的便签,写下未来你将要如何使用书中的方法,用它来指导我们真正学以致用,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因此而发生一些改变。
这个环节的要求是:要遵循smart原则,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可衡量、可达成、要和其它目标有相关性、还要有明确的截至时间。
A2:
现场学习者小B对下周一次演讲培训的应用分享:
下周, 我要给某国学培训机构做一次演讲技巧分享,我想运用拆页中增强客户黏性的方法“良好第一印象和用户成就感”进行环节优化,目的是要提升客户的满意度,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优化:
1、衣着:放弃西装,穿一件柒牌立领外套、既有中式服装的儒雅又有时代感(第一印象-自我形象)
2、开头:用故事代入+引发思考+金句总结的方式,让客户一开始就被吸引(第一印象-内容)
3、环境布置:跟对方行政沟通,在会议室墙壁拉线吊上很多小锦囊(包括:课后赠送的资料提取密码、书单、演讲实用语录、礼物兑换券、讲师一对一辅导一次等), 让参与者一进门就有新鲜与好奇感(第一印象-环境),同时告诉参与者积极互动或综合得分高者有资格拆开锦囊带走相应礼品(用户的成就感)。
在这个新产品不断涌现、用户忠诚度越来越低的时代,学习高手的方法,让我们的产品成为消费者不舍得放手的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