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涛涛,很开心今晚能在这里见到到大家。我有三个标签:一是物业公司的法务,二是终身成长者,三是一名正在升级打怪的拆书家。我坚信:“让自己变得更好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所以我来到拆书帮。希望今晚我们在这里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今晚我会拆解两个片段。
【学习目标1】希望大家在跟我完成第一个片段的RIA现场学习后,可以运用“SMART原则”将你的想要做的事情加工出具体可行的目标。
【学习目标2】在跟我完成第二个片段的RIA现场学习后,可以将你的目标用“倒推分解法”逆推分解出具体可行的流程图。
为了方便等会儿讨论,我们先分下组,每2位小伙伴一组。
【F特征】今天我要拆解的这本书名为《只管去做》,作者邹小强已经专注时间管理十余年,这本书是他2019年的新作,豆瓣评分高达8.5分。这是一本个人管理的入门书籍,书中的个人管理方法将帮助你学会制定具体可行的目标并帮助你最终实现它。
【A优势】那么这本书与其他同类型的书籍相比,有什么优势呢?至少有两个:
第一,这本书的内容是以故事形式呈现的,所以读起来非常的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不会觉得枯燥,不光能让你看得懂,看完后还能马上用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改变你的生活。
第二,本书中的方法是基于作者的日常生活经验,所以非常具有可操作性,而不是停留在理论层面。
【B利益】那这本书对你有什么用呢?
【B1】相信大家在生活中或许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比如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或者想要的很多,书中“给五年后的自己一封信”和“人生九宫格法”,可以帮我们树立相对长远的愿景,并梳理出人生各个板块儿的重要目标,明确你的愿景。
【B2】很多人可能在年初制定了目标,比如减肥健身、考一些证书,最终却总是无疾而终,今天我要拆解的“SMART原则”片段可以帮大家加工出具体可行的目标,提升目标实现的可能性。
甚至很多人制定出了目标,但却不知道怎么一步步去实现它,片段二的“倒推分解法”可以帮你分解出具体可行的流程图,降低目标的执行难度。
【过渡语】今天,我们就先一起来学习下如何用“SMART”原则来加工出具体可行的目标,提升其完成的可能性。
接下来,请大家快速阅读刚刚发的拆页第1页,时间为1分钟,读完请举手示意。
“你的年度目标符合SMART原则吗?如果符合,那么它实现的概率就更大一些。”老付说。
“这个你以前给我分享过,SMART是五个英文单词的缩写:
001.目标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
002.目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
003.目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
004.目标必须和其他目标具有相关性(Relevant);
005.目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时间期限(Time-based) ”
“这样啊,我考考你。我说几个目标,你挨个儿打勾确认下它们是不是符合SMART原则。”
“行啊,来吧!”小强显得自信满满。
“第一个目标是:‘我要在3个月内学会弹吉他。’”
“嗯……是具体目标。”小强打了一个勾,然后接着说,“结果不可衡量,什么叫‘学会’啊?这个不够明确具体,结果也不可衡量,是学会弹《致爱丽丝》叫作学会呢,还是拿到全国指弹冠军叫作学会,对吧?所以它不符合SMART原则。”
选自《只管去做》P60
时间到,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下这个片段的内容。
这个片段讲的是我们想要做一件事情时,如何用“SMART原则”这五个衡量尺度(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相关、时限)来帮助我们加工出具体可行的目标,具体怎操作呢?
第一,具体化(S)。目标需要具体,明确你想要做的事情是什么?不能太模糊。比如我要找个好工作就比较模糊,但我要去参加求职宣讲会就比较具体了。然而它并没有告诉我们是否成功的达成了目标?为何这个目标重要?什么时候实现这个目标?所以进入第二步。
第二,可衡量(M)。你可以问自己这个目标做的什么程度就算完成了呢?可以用数字或者具体数据为目标添加上可以衡量的标准。比如什么才算找到工作?可以是拿到公司的offer或者签订劳动合同就算成功实现了这个目标。
第三,可实现(A)。目标需要可实现并且具有一定挑战性才有意义。你可以问自己这个目标我可以做到吗?需要哪些资源就可以做到呢?比如平时写一篇拆书的逐字稿需要5小时,你想要1小时写出来显然就不太现实。
第四,寻关联(R)。你可以问自己:为什么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实现这个目标对你来说有什么意义?那么找一份这样的工作对我来说至少有一份稳定不错的收入,解决我的生活问题,所以意义重大。
第五,设时限(T)。你需要为目标设置一个开始时间和截止时间节点。等到了截止时间节点再去回顾目标实现了没有。比如我要在2019年12月1日前拿到公司的offer。
【举例】我举个例子,想起去年10月份刚进入拆书帮时,当时就想着早日成为三级拆书家,但直到现在还没有拆到3级,可能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目标制定的不够具体可行。现在回过头来,如果当时学习过“SMART原则”,我会这样去加工目标。
首先,具体化(S):成为三级拆书家算是比较具体的目标了,就不需要加工;如果当时是想提升拆书能力,那么就需要具体化。
第二步:可衡量(M)。成为三级拆书家这个目标的标准是拆过3-3还是拿到三级拆书家证书就算是三级拆书家了呢?我觉得是拿到三级拆书家证书。
第三步,可实现(A)。如果我平均每天要抽出2小时的时间阅读感兴趣的致用类书籍并且以2周拆一次书的频率参加活动,在师父的帮助下,我相信是可以实现这个目标的。
第四步,寻关联(R)。拆书有助于提升我的各方面能力,比如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写作能力,这不仅有助于我未来的职场发展,还能在这个过程中收获良师益友和享受成长的乐趣,所以对我来说很有意义。
最后是设时限(T)。就是我要在2019年12月31日之前完成这个目标。
所以改进后我的目标是:通过每天平均阅读2小时致用类书籍,并以每2周拆一次书的频率参加活动,相信在2019年12月31日前能拿到三级拆书家证书,在这个过程中提升我的职场竞争能力,并享受和良师益友在一起学习、成长的快乐。
【预防异议1】听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想,难道用“SMART原则”加工出来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吗?答案是不一定,因为“SMART原则”只是帮助你制定出具体可行的目标,从而提升这个目标实现的可能性。而想要真正完成目标,还需要提升对目标分解的能力、执行力等多方面能力,甚至运气,比如考公务员。
【预防异议2】那么是否所有的目标都一定要按“SMART原则”去制定吗?不一定,对重要、有难度的事情,我们可以选择这样去设定,否则也没有必要费时费力去加工。【适用范围】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A1显像提问】刚刚我举了自己的例子。现在,请你回想一下,在过去的一个月内有没有想要实现的目标。 比如你想要跑步或健身;或者你想要阅读某本感兴趣的书籍;又或者你想要学习某项技能。如果以上情况都没有发生过,那么请你说一下过去的一个月内你最想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成功或者失败的都可以。 请将以上经历写下来,并在组内轮流分享。 注意:需要写下制定目标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和结果。 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在小组里轮流分享下自己的这个经历。 好,时间到,哪位小伙伴愿意分享下自己的经历? |
学习者案例记录: 莉萍: 制定目标的时间:10月中旬; 地点:在家里。 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我报了一个学习班,想要完成这个学习班的任务,并且取得结业证,因为家庭和工作需要,要负责小孩学业和家务。所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目标,就是坚持每天早上4点半起来学习1小节学习并且完成课后作业,截止到目前为止,目标的完成率达到了80%,但是我本地的学业和结业证这个大目标是完成了的。 |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A1+】】现在,请你思考下,如果下次你再制定类似的目标时,你怎么用“SMART原则”来加工出具体可行的目标呢? 请把制定目标的具体操作步骤和预期结果全部写下来,然后在小组内讨论。 先思考下,花1分钟写下来,然后在小组内进行分享讨论,时间为3分钟: 【分享】接下来,我请一位小伙伴分享下,再遇到类似的场景,你怎么用这个方法来加工出具体可行的目标呢?时间为1分钟 |
学习者案例记录: 梦常:我原本打算在国庆期间每天刷六级的题,结果国庆一套题都没做完。如果用这个方法,那么第一步具体化就是每天都要练听力,做阅读理解和作文写作(六级的各个板块);可衡量就是每天练一套听力,做一套阅读理解题,再写一篇作文,这就算每天的目标任务打卡。第三,可实现,我觉得这个目标可以做到,需要的就是时间、精力以及题库。第四,寻关联,过六级申请创新创业学分,这是过六级对我的意义。第五,设时限,会设置在过六级的前一天。 【反馈】谢谢,学妹的分享,刚刚是完整地用了SMART原则的五步来对之前考六级这个目标进行了加工。把它加工得更加具体、可衡量、可实现,并且关联性和时限性都已经具备了,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目标,如果下次再遇到这样的事情,可以尝试用这个方法把目标加工得更加具体可行,提升你实现它的可能性和概率。 |
【过渡语:两个片段的逻辑关系】 刚刚我们一起学习了“SMART原则”,它帮助我们把想要做的事情加工出具体可行的目标,提升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可光有目标还不够,我们还需要对其进行分解,分解出具体可行、可逐步达成的流程图,从而让目标更容易达成,所以这两个片段是递进关系。 【学习目标2】 希望大家在跟我完成第二个片段的RIA现场学习后,可以将你的目标通过“倒推分解法”分解出具体可行的流程图。 |
请大家阅读刚刚发的拆页,时间为1分30s。 |
小强:“快给我讲讲‘倒推分解法’吧!”
老付:“这要从我几年前听到的故事说起。1986年北京国际马拉松比赛上,有一个名叫儿玉泰介的日本选手力压非洲军团夺得冠军,并且创造了当时北京马拉松的赛会纪录。这个纪录保持了27年,直到2013年才被打破。
比赛结束,记者采访的时候,儿玉泰介说:‘因为比赛的路线是提前定好的,所以比赛前我可以乘车沿着比赛线路走几次,记下沿途的一些标志性地点,并准确把握这些标志地点到比赛终点的距离。’
老付:“我第一次跑马拉松的时候没经验,把目标定在40多千米外的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了十几千米就放弃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后来我按照儿玉泰介的方法,提前记下沿途标志性的地点。比赛开始后,我以百米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千米的赛程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最终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全程马拉松。亲自验证有效之后,我把这个方法也应用到工作、生活中的项目上,效果也特别好。”
小强:“有意思,那我们赶紧来试试吧!”
“我们用‘11月前出版一本时间管理书’这个项目举例,它的终点是什么,在什么时候?”老付一边说,一边在本子上画了一条蜿蜒曲折的线,就像是一条马拉松路线。
小强:“当然是11月在各个书店上架的那一刻啦!(制定目标)”老付把这句话写在线上终点的位置。
“如果这是终点的话,那么离它最近的标志是什么?”写完之后老付继续问。
小强:“对我来说应该是交稿,大约在9月底吧,10月初就要走出版流程,包括审稿、编辑、装帧设计、印刷等等。”老付把这个也标在线上。
老付:“接下来的标志呢?”
小强:“要在9月底交稿,我起码8月底就要写完,留一个月的时间进行修改。我预计要写10万字,每天如果拿出两个小时写作,按每天能写1000字计算,大约要四个月写完。我再缓冲一个月,要五个月写完,那么我3月就要开始写。如果3月开始写,那么我1月和2月就要整理资料、联系出版公司、积累案例。”小强已经知道该怎么倒推了,所以一口气把后面的标志都说了出来。(倒推分解)
老付:“非常好!我们倒推出来的计划大致是这样的:
“但我们要一直倒推到现在才可以。现在就是这次马拉松的起点,而且越到现在越要明确具体的行动计划。”(执行调整)
时间到,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下这个片段的内容。
【what】这个片段讲解的是“倒推分解法”,就是将你的目标从时间这个维度,从最终目标从后往前进行倒推分解,分解到最近就可以做的具体事情为止。
【细化行动步骤】片段中,小强就用了“倒推分解法”去分解他出版书籍的目标,但具体怎么倒推分解的却没有讲,于是我从这个案例里面推导出了“倒推分解法”的几个步骤。
【HOW】首先第一步:确定目标。
注意,这个目标要符合第一个片段里讲的“SMART原则”。案例中,小强的目标就是在11月前出版一本时间管理书籍,对不对?
第二步:明确节点。就是想办法去熟悉、了解实现目标过程中的各个关键节点。
你可以通过头脑风暴或者咨询他人的方式来罗列各个关键节点。如果是熟悉的目标就可以省去第二步,直接进入第三步。
案例中,小强因为熟悉了出书的流程,所以就没有去做,老付的案例中,老付就去提前记下了沿途标志性的地点。
第三步:倒推分解。将最终的目标放在一条时间横轴的最右端的时间点上,然后从右向左(从未来到现在)依次分解出完成这个目标所需要做的关键行动并注明时间节点,最终形成一个具体可行的流程图(明天的行动目标←未来一周的行动目标←.......←离最终目标最近的行动目标←最终目标)。案例中,小强从终点开始倒推分解出了各个节点的具体行动方案。
第四步:执行调整。找到离现在最近的时间节点所需要做的事情并开始执行,逐步完成各个时间节点的事情,从而完成最终目标。
建议预留一定的缓冲时间,以防止意外情况发生。也可以在发生意外情况时,及时调整目标过程中的各个时间节点。
案例中,小强明确了最近需要做的事情,并预留了1个月的缓冲时间。
【意译案例】想起9月7日下午,加一老师给我上个人管理课时,就用了“倒推分解法”帮助我梳理了拆TF2-4这个目标。
加一说:“我们用‘10月底前拆一次TF2-4’这个项目举例,它的终点是什么,在什么时候?”加一一边说,一边在本子上画了一条直线,就像是一条支长箭。
我说:“当然是10月底在拆书帮的活动里进行TF2-4拆书了!”加一把这句话写在了线上终点的位置。
“如果这是终点的话,那么离它最近的标志是什么?”写完之后加一继续问。
我说:“对我来说应该是打印拆书所需要的资料,大约在10月30日吧,10月20日-29日就要进行拆书前的准备工作,包括修改逐字稿、演练、打印资料等等。”加一把这个也标在线上。
加一:“接下来的标志呢?”
我:“要在10月12日-19日写好逐字稿,留半个月的时间写逐字稿和修改。如果10月16日开始写,那么我9月中旬就要开始阅读至少3本致用类书籍、寻找符合2-4的片段、积累案例。”
加一说:“非常好!就这样倒推分解到现在,然后制定下一步行动计划,开始行动就好”。
【强调不那么做的坏处】
【人们通常的做法】通常情况下,当人们制定出目标,就想要迫不及待地去执行。
【例子】比如很多人想减肥就立马节食、做高强度的运动,而非进行分解。所以常常适得其反,搞得自己很疲惫,没两天就放弃了。
【不那么做的坏处】如果不用这样的方式对目标进行分解,那么面对一些比较复杂、周期较长的目标时,就不容易执行,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推延,甚至放弃。如果你经常放弃一些比较复杂但很重要的目标,就很难取得成长、突破,甚至得不到领导的欣赏,也不敢把重要的事情交给你去做,最终会因为失去职场核心竞争力。
【反例】想起拆书帮一个小伙伴给自己制定了一个上传TF2-4实录的目标,看似简单,但却发现有点复杂,所以一直拖延没有上传;
【正例】如果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就会变得更容易执行。后来,那位小伙伴通过对在9月30日上传完TF2-4实录这个目标进行倒退分解,他从晚上10点发送实录音频、网页链接这个终点开始倒推-9点上传完实录到-8点开始根据录音填充学习者案例-7点开始修改逐字稿-6点半导出录音到百度云。最终他也顺利完成了上传实录这个目标。
时间到,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下这个片段的内容。 【what】这个片段讲解的是“倒推分解法”,就是将你的目标从时间这个维度,从最终目标从后往前进行倒推分解,分解到最近就可以做的具体事情为止。 【细化行动步骤】片段中,小强就用了“倒推分解法”去分解他出版书籍的目标,但具体怎么倒推分解的却没有讲,于是我从这个案例里面推导出了“倒推分解法”的几个步骤。 【HOW】首先第一步:确定目标。 注意,这个目标要符合第一个片段里讲的“SMART原则”。案例中,小强的目标就是在11月前出版一本时间管理书籍,对不对? 第二步:明确节点。就是想办法去熟悉、了解实现目标过程中的各个关键节点。 你可以通过头脑风暴或者咨询他人的方式来罗列各个关键节点。如果是熟悉的目标就可以省去第二步,直接进入第三步。 案例中,小强因为熟悉了出书的流程,所以就没有去做,老付的案例中,老付就去提前记下了沿途标志性的地点。 第三步:倒推分解。将最终的目标放在一条时间横轴的最右端的时间点上,然后从右向左(从未来到现在)依次分解出完成这个目标所需要做的关键行动并注明时间节点,最终形成一个具体可行的流程图(明天的行动目标←未来一周的行动目标←.......←离最终目标最近的行动目标←最终目标)。案例中,小强从终点开始倒推分解出了各个节点的具体行动方案。 第四步:执行调整。找到离现在最近的时间节点所需要做的事情并开始执行,逐步完成各个时间节点的事情,从而完成最终目标。 建议预留一定的缓冲时间,以防止意外情况发生。也可以在发生意外情况时,及时调整目标过程中的各个时间节点。 案例中,小强明确了最近需要做的事情,并预留了1个月的缓冲时间。 【意译案例】想起9月7日下午,加一老师给我上个人管理课时,就用了“倒推分解法”帮助我梳理了拆TF2-4这个目标。 加一说:“我们用‘10月底前拆一次TF2-4’这个项目举例,它的终点是什么,在什么时候?”加一一边说,一边在本子上画了一条直线,就像是一条支长箭。 我说:“当然是10月底在拆书帮的活动里进行TF2-4拆书了!”加一把这句话写在了线上终点的位置。 “如果这是终点的话,那么离它最近的标志是什么?”写完之后加一继续问。 我说:“对我来说应该是打印拆书所需要的资料,大约在10月30日吧,10月20日-29日就要进行拆书前的准备工作,包括修改逐字稿、演练、打印资料等等。”加一把这个也标在线上。 加一:“接下来的标志呢?” 我:“要在10月12日-19日写好逐字稿,留半个月的时间写逐字稿和修改。如果10月16日开始写,那么我9月中旬就要开始阅读至少3本致用类书籍、寻找符合2-4的片段、积累案例。” 加一说:“非常好!就这样倒推分解到现在,然后制定下一步行动计划,开始行动就好”。 【强调不那么做的坏处】 【人们通常的做法】通常情况下,当人们制定出目标,就想要迫不及待地去执行。 【例子】比如很多人想减肥就立马节食、做高强度的运动,而非进行分解。所以常常适得其反,搞得自己很疲惫,没两天就放弃了。 【不那么做的坏处】如果不用这样的方式对目标进行分解,那么面对一些比较复杂、周期较长的目标时,就不容易执行,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推延,甚至放弃。如果你经常放弃一些比较复杂但很重要的目标,就很难取得成长、突破,甚至得不到领导的欣赏,也不敢把重要的事情交给你去做,最终会因为失去职场核心竞争力。 【反例】想起拆书帮一个小伙伴给自己制定了一个上传TF2-4实录的目标,看似简单,但却发现有点复杂,所以一直拖延没有上传; 【正例】如果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就会变得更容易执行。后来,那位小伙伴通过对在9月30日上传完TF2-4实录这个目标进行倒退分解,他从晚上10点发送实录音频、网页链接这个终点开始倒推-9点上传完实录到-8点开始根据录音填充学习者案例-7点开始修改逐字稿-6点半导出录音到百度云。最终他也顺利完成了上传实录这个目标。 |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接下来我们一起做下现场演练。请大家认真阅读要演练的场景: 【场景设计】 小明(个人管理践行者),想在本周内写一篇关于时间管理主题的文章,但到现在还没有开始确定好题目。请你尝试用“倒推分解法”来帮助小明分解出具体可行的行动方案,降低小明的执行难度。 【方案设计】接下来,请按照之前的分组,我们2-3人一组讨论出一个行动方案。时间为5分钟,5分钟之后,我会请1-2组小伙伴上来展示他们的方案,请开始。 时间到,请这个小组为我们展示下你们的成果,时间为3分钟。 感谢这组小伙伴的精彩展示。通过刚才的演练,我看到小伙伴们已经学会了用“倒推分解法”来对目标进行倒推分解,很棒哦! |
学习者案例记录: (1)艳艳:首先,确定的目标是写一篇时间管理主题的文章。时间是在本周内。并且要求是1000字以上。在周日晚上10点前上传简书。 周一完成定题--周二晚上完成大纲--周四晚上前完成初稿--周五晚上前完成校稿--周六下午完成美化--周六晚上前完成发布,预留了一天的缓冲时间。但我们在争论是应该先定题还是先列大纲? 【反馈】谢谢艳艳姐为我们带来的分享,关于先定题还是先列大纲是基于个人写作的习惯,所以没有标准的正确答案。所以,大家做出来的流程图没有一个标准的正确答案,只要是按要求用了这个方法做出来都是可以的。但是我要强调的一点就是我们在做的时候一定是进行逆推分解,就是从目标终点然后从未来向现在进行依次分解。因为如果我们没有抓稳终点这个目标,从开始向后分解,有可能会在正推过程中可能走着走着就偏离了最终的目标,也可能最后推出来会超过最终的截止时间点。 (2)视佐:首先,确定目标,是写1000字的时间管理主题文章。今天是周四晚,所以时间只有三天,希望将自己的时间管理经验进行总结。周日晚8点完成1000字的时间管理文章-在周六上午来进行写作,下午留作缓冲-周五确定时间管理的主题并搜集相关资料,并确定大纲。 【反馈】谢谢视佐为我们分享他的行动方案,首先他的目标非常符合SMART原则,明确了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以及每天关键行动的时间节点都进行了梳理,相信用这样的方法可以大大降低执行难度,提升目标实现的概率和可能性。 |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分步催化】刚刚我们已经尝试运用“倒推分解法”设计出行动方案。接下来请你思考:在未来1个月内,你是否也会为自己制定一些目标呢?比如想要去跑马拉松,又或者想要做好领导交代的某个任务,又或者想要准备某个考试,拿到某个证书?如果以上场景你都不会遇到,那么你可以选择一个未来一个月内你最想实现的目标。 注意:只需要写下目标并分享即可,不需要做分解,分解我们会在下一个步骤里去做。 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在组内轮流分享,每个人都尽量说说,每人的时间为1分钟。 时间到,哪位小伙伴愿意分享下自己的事件是什么? |
学习者案例记录: 莉萍:未来一个月内,我想要去开发一个课件《辅导下属的课件》。 吴继妍:因为现在处于转型期,我的目标是从明天开始,在未来一个月内,业绩突破10万。 小船:在11月30日前拆过TF2-3,并完成实录的整理。 |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刚刚我们已经联想到了一个具体的目标,接下来请你在卡片上,用“倒推分解法”将这个目标分解出具体可行的流程图。请写下预期结果和行动步骤?然后在组内轮流分享,时间为2分钟。 时间到,哪位小伙伴愿意来分享下自己的规划? |
学习者案例记录: (1)小船:确定的目标是在11月30日前拆过TF2-3,并完成实录的整理。所以在11月30日时在整理实录-28日要拆过TF2-3-在27日打拆书资料-24日左右根据师父的反馈进行修改-预估给师父2-3天来看-在22日将拆书准备表提交给师父-20日写好逐字稿-17日开始写15号开始整理自己的资料和案例-10日确定好片段-1号开始看书找片段。 【反馈】谢谢小船为我们带来了非常完整的逆推分解的分享,她的下一步行动就是去寻找书籍,看书片段,因为她是熟悉拆书的整个流程的,所以她可以直接将目标放在终点进行逆推分解,就不需要做第二步的明确节点。建议可以做一些缓冲时间的调整,多增加缓冲时间以预防TF2-4不过的情况。 (2)吴继妍:目标是从11月1日起到12月10日,希望让业绩目标突破10万。 我将11月1日-12月10日这段期间分解为了4个小阶段,每个小阶段是10天,在这10天内的每个小目标是2.5万,每天的业绩目标定为了2500元,所以需要每天至少10个客户进店。因为时间关系,我写了PlanA和PlanB,PlanA是至少有10个客户进店,50%的成交率,成交5个会员,5个会员,每个500,就刚好2500元。PlanB就是至少20个进店,成交率要达到50%,最终实现2500的目标。 【反馈】你的最终目标是在12月10日前完成业绩突破10万的目标,你想要把它分成10天一个小段进行逐步达成,每个小段是2.5万,那么建议你继续往前推,分解到你最近就可以做的事情为止。2.5万是一个结果,但是你需要事情(关键行动)以及关键时间节点需要明确出来,这样就会更加清晰。 |
【强有力的结语】 最后我们回顾一下,“SMART原则”是指具体化、可衡量、可实现、相关联和有时限; “倒推分解法”第一步:确定目标;第二步:明确节点;第三步倒推分解;最后是执行调整。 相信大家在经过这场RIA现场学习之后,如果你能持续执行下去,未来你们可以做到任何想要做的事情。 今天,我分享的内容到此结束,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