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欢迎大家来到2-1的拆书现场!我先做个自我介绍,我叫孔明。我的三个标签是:学以致用的阅读爱好者;习为健身的武术爱好者;论而修身的道教爱好者。我们分组按照这个顺序:左右手各一组。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遇到沟通有情绪时不再爆发、克制或隐藏情绪,而是在生气之前提前坦诚情绪状态,并在生气时表达情绪释放需求。
F:《好好说话:新鲜有趣的话术精进技巧》由马东出品,作者是著名辩论节目《奇葩说》的成员、“华语圈最会说话的组合”马薇薇、黄执中、周玄毅等人,讲的是在演讲、沟通、说服、谈判、辩论五个场景中的思考和说话技巧。
A:本书是一个收费音频课程,由樊登、马东作序;蔡康永、高晓松、罗振宇诚挚推荐。旨在为80、90后量身打造新鲜、有趣的话术精进技巧。在音频学习平台上,跃居付费内容销量榜首,影响超过100万人。和其他沟通类书籍不同,这本书由课程音频稿整理而成,并且用很具体的场景来讲一些说话技巧,阅读起来更加口语化,更加浅显易懂。
B:回想一下,你的人生中有没有经历过一些灵异事件?莫名其妙,有些人开始疏远你;莫名其妙,有些邀约人家就是死活不同意;莫名其妙,你会碰到一些或明或暗的软钉子。最可怕的是,你甚至根本不会意识到这一切正在发生,而只是隐隐觉得不顺、隐隐觉得哪里不对。透过这本书,你会看到很多尴尬、很多是非,甚至很多残酷的真相。通过学习拆页,学习者能够在遇到沟通有情绪时不再爆发、克制或隐藏情绪,而是在生气之前提前坦诚情绪状态,并在生气时表达情绪释放需求。
情绪的反应要可预测
首先,一个正常人的情绪应该是有阶段的,从不生气、有点生气、很生气到生气爆了的这个过程,应该是像绿灯、黄灯、红灯一样循序渐进的。
相反,唯有那些惯于否认情绪的人,才会在忍无可忍的时候突然爆发,从绿灯一下跳到红灯,让旁人不知所措,也就是俗称的“翻脸像翻书一样”。
所以,情绪沟通的第一步就是觉察情绪、小幅释放、提前预告。
比如,别人跟你开玩笑,你觉得被冒犯了,你可以平静地跟对方说:
“这个笑话让我不太舒服哦,你们再这样说,我可要生气喽”
这种说法被称为“预告”,意思是让大家知道你已经进入“黄灯区”,有点不开心了,请别再继续了。
但请注意,当你说出这句“你们再这样说,我可要生气喽”的时候,你有没有生气?还没有,对不对?所以,如果对方就此停止玩笑,你就应该能够恢复绿灯,当作没事,大家重新谈笑。
相反,那些不懂预告的人,面对玩笑总是一声不吭、忍了又忍,直到终于忍不住发出类似警告时,他其实已经生气了!情况则往往就会变成这样:
“这个笑话让我很不舒服,你们再这样说,我可要生气啦。”
“好,那......对不起嘛。”
“对不起有用吗?知道对不起你还说!”
你看,懂的察觉情绪、小幅度释放、提前预告的人,与他沟通就会是可预测的、可挽回的,因而也会让周遭人觉得跟他沟通是有意义的。
其次,处于情绪中的你,要勇于坦白说出自己的需要。
要知道,情绪不好需要体谅,和身体不好需要照顾一样,本质上都是一回事。但身体不好需要人照顾,你要直说,不能强行说自己很健康,指望别人发现你不对劲的时候再来关怀你。情绪不好也一样,明明是心情不好想让别人照顾,非要说自己没事,那就难怪会有矛盾了。
所以,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情绪包装成别的东西,要直接说出来。别担心,其实人可以接受理性的需求,也可以接受非理性的需求,但是你如果想把非理性的需求包装成理性的需求,反而会有很多人接受不了。说白了,你讲道理,人家当然尊重;但是你明说你现在不想讲道理,人家也可以体谅;最讨厌的就是你明明不想讲道理,却非要包装成你是在讲道理的样子。
这个时候,你倒不如直说自己有情绪,说得越坦诚、需求越具体,对方就越会照顾我们的情绪。来看两个案例:
“我生气了,很不开心,你别回嘴,让我骂下!”
这句话就是坦诚情绪,而且提出了非常明白的诉求:“我要骂你一顿发泄一下”。对方会觉得你虽然发脾气,但后果可以预测,所以就算后面的话说得重了点,也不会太有心理负担。而且话已经说明白了,我没在讲道理,你要是坚持和我讲道理,就是你不讲道理了。当然,如果你觉得这句话有撒娇的味道,只适合女生,我们还有一个适合男生的霸气版本:
“我正在气头上,不想听什么大道理,就算是天大的事,也等我销了气再说!”
这句话是挑明了“不想听你解释”,所以就算我有什么地方错怪了、误会了,也先别来跟我分辨对错,请等我把情绪调整好了再说。此时,由于你的诉求明确,所以当对方知道“你不是不讲道理,只是现在不想讲道理”的时候,就能更放心地看待眼前的冲突。
总之,坦白说出自己的需要,会让其他人更能预测你的行为,从而不会产生排斥心理。双方明确了事情会走到哪一步,就可以和和气气地处理情绪问题,而不会真的伤了感情。毕竟谁都有需要情绪宣泄的时候,互相忍一下,其实也就过去了。
知识点和相关理念what
沟通的目的,是为了把自己的真实想法传递给对方,但在相互沟通的过程中,难免引发一些情绪。在沟通中遇到意见不一致很容易引发不愉快的情绪,直接影响到沟通的结果。科学处理情绪,才是沟通中的主要内容。
前因后果说明why
【一般做法/传统做法的坏处/不这么做的坏处】
人人都有情绪,但传统教育推崇淡定、强调内敛,所以很多人都以为承认自己有情绪是一件丢脸的事情!面对情绪:在有情绪的苗头时,我们先是将情绪隐藏起来;等情绪越来越大,我们接着选择克制;
【后果】克制的情绪因为过度压抑,造成失控,最终演变成毫无征兆的爆发。最终破坏沟通结果和人际关系!
【反面案例】
我爱人属于那种一个人生闷气的性格,如果在沟通过程中,有什么话让她觉得不对,她不会反驳,而是一个人生闷气,这个时候其实她已经生气了,但随你怎么说,就是懒得搭理你,而是选择将情绪隐藏起来。这个时候,往往我也很生气,但有又没机会和她沟通我的情绪,这个时候也只能生闷气,相当于我的情绪也被动隐藏了。有理说不出,就越想越气,憋的次数多了,最终会爆发忍不住吼她:你什么意思嘛?看不起我吗?我最讨厌你这种居高临下的藐视感了,你有什么不满不能说出来吗?结果两个人生气冷战好几天,甚至影响到夫妻感情。
行动建议和行动步骤how
正确处理沟通情绪的方法是:
第一步、生气前,察觉自己即将有情绪,提前预警:在还没有真正发脾气之前,就心平气和地提前告诉对方自己的情绪,让对方不再继续;
第二步、生气时,坦白情绪:到了已生气阶段了,坦诚地说出自己的情绪,并告诉对方自己需要如何处理情绪。
【用了书中方法之后的正面案例】
通过今天的学习。和好之后,我可以心平气和地和她说:我们有分歧时,你不搭理人,让我心里很不舒服,你那样我很生气,所以我希望你有什么情绪可以说出来,我也有权利说出我的想法。她答应以后会注意。我告诉她我是个急性子,坦白和她说:如果你下次再不搭理人,我还是会很生气,接下来我可能会吼你一顿,但吼完我心里就舒服了。
我把我的情绪表达出来了,算是提前打了招呼,后面再有分歧,她也能接受我的做法,就不再生气冷战了。
适用边界:
情绪沟通的前提是坦诚和彼此信任。如果我们不真诚:提前预警后还是表现的很生气、坦白情绪后却没有按照自己提出的需求行事,行为不可预测,且发泄完之后还是带有情绪。那么以后对方也就不会给我们沟通情绪的机会了。
〖A1〗激活经验(显像提问)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在电话里或者在生活中和对方沟通,对方的说法让你气的咬牙切齿,但你却碍于情面,或者为了在身边的亲朋好友面前表现出自己的涵养,拳头紧攥而强忍着情绪隐忍不发;你越听越生气,因为生气而涨的满脸通红,终于情绪如火山爆发,手机往地上狠狠地一摔,并对着对方破口大骂;或者你还有别的处理情绪的方式?请大家回顾一下,在小组内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我属于那种爱生闷气的性格,生气的时候什么都不说,不搭理对方。上个月和老公一起逛街,因为一点小事而和他生闷气,也没有坦白和他述说原因 ,让他颇为无奈。他也很郁闷:你亲妈都不见得猜得到你的心事呀,你不沟通怎么解决问题?但我就是不搭理他,让他也很扫兴,也一肚子气,搞得不欢而散。
〖A1+〗(反思加工)
想想看,如果再遇到这样的情况。在还没有生气之前,但已经预感到自己可能会生气,你会如何处理;如果对方已经让你很生气了,你又会如何处理?请大家用今天学到的方法来处理类似情形,并在小组内讨论。
学习者案例记录:
如果再和老公出现分歧,我不会再一声不吭,而是向他提前预告:你的哪些话或哪些行为让我觉得很生气,请你不要再说(做)这些了,不然我又要不理你了。即使突然有了情绪,闹完矛盾以后,也不会再冷战,而是坦白告诉他:我生气的时候,就是不爱搭理人,但事情过后我就没事了。以后再看到我生闷气,你也不要生气,但我和你提醒的那些事情,你以后要注意,不要再说(做)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