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沟通的艺术(插图修订第15版)》 所属活动: 【轩辕NO.104】准确理解他人 所在级别: TF2-1 学习主题: 运用知觉检核,准备理解他人 学习目标: 遇见他人行为有多种可能的原因时,能通过知觉检核请求对方澄清

开场: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家肖利,首先用三个标签介绍我自己:第一,一级拆书家;第二,人力资源从业者;第三,职场宝妈。
    今天我带拆的片段来自《沟通的艺术》(第15版)

    F特征,核心是书,用于满足好奇心

    本书的作者是罗纳德.B.阿德勒和拉塞尔.F.普罗科特。罗纳德.B.阿德勒以沟通写作为专业,除本书外还有其他六本跟沟通有关的著作;拉塞尔.F.普罗科特是北肯塔基大学的教授。本书从沟通者、沟通信息、关系演变三个层面教你养成既有效又适当的沟通方式。

    A优势,重点是比较,用于建立安全感

    本书畅销40载,再版15版,是美国权威沟通教材,中文14版上市未满三年销量数十万册,豆瓣近6万豆友标记。且本书援引多部热门情景喜剧、电视剧、电影,并配有大量照片和漫画,让你轻松学到沟通技能。
    B利益,强调的是你(学习者),用于引发兴趣。

    B1:这本书的好处

    这是一本结构清晰、内容有吸引力、表述简洁的人际沟通入门教材。“多元视角”“在工作中”“在生活中”等大量专栏内容帮助你轻松进入情境,感受良好沟通的魅力。“想一想”“技巧建构”等练习步骤帮助你将所学内容应用到现实生活当中。

    B2:今天所学习片段的好处

    你有没有遇到过以下类似的场景:下班回家,打开家门,家里乱得像猪窝,另一半悠悠闲闲的摊在沙发上玩游戏,你直接一句“懒死你吧,就知道玩”,结局很有可能不是冷战就是争吵;跟好友聚餐,他一直盯着手机看,跟你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你觉得在他看来你还不如手机,下次也许你就懒得跟他约了。
    这种类似场景只能以不愉快告终吗?当然不!我们可以通过应用今天马上要学的知觉检核技巧不愉快为无形。

    学习目标

    大家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就能够在遇到他人行为有多种可能的原因且我们需要去理解和判断时,不是对他人行为原因草草下结论,而是通过描述具体行为及给予两种以上可能的解释来请求对方澄清。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知觉检核

如果我们一厢情愿地认定我们对事情的解释就是事实,恐怕会产生很多严重的人际困境。就像大多数人一样,你可能也不喜欢别人对你行为的原因草草下结论,想象一下别人对你这样说:

“你为什么对我生气?”(谁说我生你的气了?)

“你出了什么问题?”(谁说我有问题?)

“快点!告诉我实话!”(谁说我在说谎?)

如果你用一种武断的、自以为是的方式去诠释,那么即便你的诠释是正确的,也会让对方产生防卫。知觉检核技巧为你提供了一种更好的诠释方式。”

 

完整的知觉检核包含三个部分:

1.描述你注意到的行为。

2.列出关于此行为至少两种可能的诠释。

3.请求对方对行为诠释作澄清。

 

知觉检核可能会像这样;

 

“当你用力跺脚走出房间并大力关上房门时,”(行为)

“我不确定你是否在生我的气,”(第一种诠释)

“或者你只是比较匆忙。”(第二种诠释)

“你其正的感觉是怎样?”(请求澄清)

 

“你这几天都没有笑容,”(行为)

“我想知道是否有事让你心烦,”(第一种诠释)

“或者你只是心神比较平静。”(第二种诠释)

“到底是因为什么?”(请求澄清)

 

“你说你喜欢我所从事的工作,”(行为)

“但是你说这句话的语调,让我党得你可能并不是真的喜欢,”(第一种诠释)

“虽然这可能只是我的猜测。”(第二种诠释)

“你可以告诉我你真正的想法吗?”(请求澄清)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知觉检核这个名字是不是很绕口?我们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一个异性一直看着你微笑,事实是他在对你笑,你的知觉也许是他是出于礼貌,也许是他对你有兴趣,验证他对你笑的原因是出于礼貌还是对你有兴趣的过程就是知觉检核。

Why

庄子说“子非鱼焉知鱼之乐”,我们不是对方,不可能准确理解对方行为的原因,所以需要通过知觉检核是来帮助我们准确理解他人。

不这么做的坏处

如果对别人行为的原因草草下结论,即便我们的结论是正确的,也会让对方产生防卫,更何况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结论是错误的,草草的下错误的结论,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猜疑和矛盾,更有甚者会引发人际冲突。

where

是不是所有需要我们对别人行为做判断的场景都需要用知觉检核呢?答案是,当然不!当我们主观判断对方行为原因可能是负面的,比如爱人不在乎、领导不重视、朋友不喜欢等,或者对方的情绪可能是负面的,比如对方在生气、对方面无表情等,运用知觉检核的技巧可以帮助我们减少对方防卫心理、更准确理解对方。

反面案例

我跟老公两地分居,之前说好了他休息就来郑州看我。上周他难得双休,原计划要周五晚上来,我都给他订好票了,到周五下午了,他突然给我打电话说要周末要参加公司组织的篮球赛,来不了了。上上周他就是因为要参加公司组织的骑行比赛没来。当时我就不高兴了,说了一句“不想来就别来了”,就挂了电话。我闷闷的生了一天气,第二天我老公给我发了一条消息“篮球赛领导安排的,没办法请假,不是不想去,除了这两周是因为公司安排活动了,之前我每周都过去,为什么你会觉得我是不想去呢?”

原文建议

    如果我们对对方的行为草草下结论,不管这个结论准确与否,都会引发沟通困境。这个时候可以通过知觉检核三部曲来准确理解对方。

1、描述客观行为

2、列出此行为至少两种可能的解释

3、请求对方澄清

反例反转

如果回到上周,我可以用知觉检核的方法跟老公沟通,第一步描述客观行为“咱们之前说好了你休息的时候就来郑州看我,可是上周你因为参加骑行比赛没来,这周你又要因为参加篮球赛不来”,第二步列出此行为至少两种可能的解释“我想知道公司的这些活动是你不得不参加的,还是你自愿选择参加的?”,第三步请求对方澄清“到底是因为什么?”。通过这三步,我就可以准确理解老公的想法,而不是沉溺在自己的想法中闷闷不乐,还怼老公一顿,让他也觉得很委屈。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现在请大家回想一下,在过往的工作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经历或体验:点灯熬夜写出报告,领导阴沉着脸一言不发,你以为领导对你报告不满意而焦虑失眠,但有可能是领导因为其他原因心情不好;之前关系特别好的同事,晋升后连续一个月拒绝你的邀约,你以为他是摆架子,但有可能是他忙的四脚朝天;闺蜜往常每周都会给你打个电话,但最近已经超过一个月没跟你联系了,你们最后一次联系的内容是她要借钱但你没钱拒绝了她,你以为她是对你不满,但有可能是她在忙着问其他人借钱。。。请大家回想一下,有没有遇到过你有可能误解了对方,凭主观推测给对方下结论的情况。  

给大家5分钟时间,请在小组内分享下当时的背景是什么?对方做了什么?你心里是怎么想的,你又做了说了什么?5分钟后请1位小伙伴来分享。下面开始。

好的,时间到了,有小伙伴自愿分享的吗?

学习者案例记录:

事件背景:之前公司开会都是我(财务负责人)、销售、技术和老板一起,今年9月份公司新来了一个行政总监。

对方行为:新来的行政总监每次开会都不叫我

我心里想法:对我有意见

我的行为:以自己工作忙为借口,不配合行政总监工作

我说的话:我对你不满意,你每次开会都不叫我,就想着让我配合你工作

事实:新来行政总监不了解财务工作,不知道该如何进行财务工作沟通,计划等工作理顺后,找我单独沟通。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如果时光倒流,请运用刚刚学的知觉检核方法,你会怎么样向对方确认呢?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小组内讨论一下。5分钟后请1位小伙伴来分享。下面开始。

好的,时间到了。有小伙伴自愿分享的吗?

希望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方法,能够帮助大家。谢谢大家!

学习者案例记录:

    如果时光倒流,我不再主观判断总监不叫我开会的意图,影响自己工作的积极性及双方工作的配合度,而是运用知觉检核技巧构沟通。

第一步,描述具体行为。每次开会你都不通知我参加。

第二步,列出此行为至少两种可能的解释。我不确定你是对我有意见还是有别的原因?

第三步,请求对方澄清。你能不能跟我说一下到底是为什么。

这样既避免了我闷头生气影响自己工作积极性,又能向上管理,及时了解总监对我工作的安排与期望,增加双方工作配合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