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猫哥”。
开始之前,我们先进行一个【分组】。每桌为一组3-6人,请每个小组长举手示意下。OK,下面我们正式开始。
按拆书帮的老习惯,我先用三个标签介绍一下我自己:
1、学习爱好者。
2、电商操盘手。
3、命中注定两千金。大家知道这个什么意思吗?
以前,我妈去给我算命,说我命中注定两千金。唉,我现在还真就是两个千金女儿。很幸福。
因为有这两千金,所以我今天给大家拆的是一本育儿书籍:《正面管教》。
【Feature】
这本书的作者是来自美国的简·尼尔森博士,她是美国正面管教协会的创始人,她有7个孩子,22个孙子。所以,她是理论结合实战,很有管教孩子的经验。
这本书为我们介绍了一套“不惩罚、不娇纵”,但是却能有效管理孩子的“正面管教”方法。
【Advantage】
这本书在豆瓣上的评分高达8.8分。和其他育儿书籍比起来,它堪称经典中的经典。
这本书不仅系统的为我们介绍了“正面管教”的方法,而且还深入浅出的介绍了其背后的理论依据,让我们“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Benefit】
这本书能让你学会一种正确的、正面的、充满真爱的管教方式,让你的孩子养成自尊、自律、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我今天选择的这个拆页能让你学会:如何去赢得孩子的心,如何赢得孩子的合作。
【学习目标】跟随我完成今天的学习之后:
你们就能够在今后管教孩子的过程中,运用正面管教的4个步骤(核实理解、表达同情、分享感受、解决问题),去赢得孩子的合作。
OK,下面就请大家快速阅读一下手中的拆页。大家读完之后,我再来分享我的理解和体会。时间2分钟。
原文:摘自《正面管教》P26-27 赢得孩子合作的四个步骤
大人可以通过“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来创造一种积极的学习环境。
当孩子们觉得你理解他们的观点时,他们就会受到鼓励。一旦他们觉得被理解了,就会更愿意听取你的观点,并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记住,在孩子们感到你的倾听之后,他们才更可能听你的。下面的“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它能营造出一种让孩子愿意听、愿意合作的气氛。
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但不能宽恕。同情并不表示你认同或者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你如果告诉孩子,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会更好。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而友善地进行了前面两个步骤,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了。
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
友善、关心和尊重是上述四个步骤的根本。你决定要羸得孩子的合作就足以为你带来积极的感觉。经过头两个步骤之后,你也已经赢得了孩子。等你进入第三步时,孩子就已经能听得进你的话了(哪怕是你以前说了多少遍,孩子都听不进去的话)。第四步肯定会很有效果,因为你已经营造出一种相互尊重的气氛。
马丁内斯太太与我们分享了她下面的这个经历。她的女儿琳过放学回到家,抱怨老师在全班面前朝她吼叫。马丁内斯太太双手叉腰,以一种指责的口气问道:“哼,你做了些什么?”
琳达垂下眼帘,生气地回应道:“我什么也没做。”
马丁内斯太太说:“得了吧,老师才不会无缘无故地吼学生呢。你到底做了些什么?”
琳达阴着脸颓丧地坐在了沙发上,怒视着妈妈。马丁内斯太太继续以指责的口吻说道:“那么,你怎么做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琳达怒气冲冲地回答道:“没什么可做的。”
这时,马丁内斯太太想到了“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她深吸口气,换了一种态度,以一种友善的语气说道:“我敢肯定老师当着其他人的面吼你,你觉得非常丢脸"(第一步表达理解)
琳达抬起头来,有些狐疑地望着妈妈,马丁内斯太太接着说:我记得我上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算术考试,我站起来削铅笔,老师就当着全班的面吼了我,我觉得又丢脸又生气”(第二步,表达出同情,而不是宽恕—并且告诉孩子自己也有类似经历。)
琳达这时感兴趣了。“真的?”她说,“我不过是向别人借支铅笔,我当然认为老师为这么点小事吼我很不公平。”
马丁内斯太太说:“嗯,我很理解你肯定会那么想,你看能不能想一个什么办法,免得以后自己再这么难堪?(第四步,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第三步在这个例子中没有必要。)琳达回答道:“我想我可以多准备几只铅笔,这样就不用找别人借了。”
马丁内斯太太说:“这听上去像是个好主意。”
好,大部分同学都读完了。还有少部分没有读完的也没关系,可以边看边听我讲解:
【WHAT】
这个拆页为我们展示的是:赢得孩子合作的4个步骤。
【WHY】
为什么我们要说“赢得”孩子的合作呢?
因为只有你赢得了孩子的心,他们才会心甘情愿、积极主动的合作和配合。并且逐渐养成自尊、自律、合作、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HOW】
好,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四个步骤。
一、核实理解
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的想法和感受,并核实是否正确。
话术:对于……,你觉得……,对吗?
二、表达同情
认同他的情绪和感受。如果你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或者感受,可以告诉他。
让他知道你也感同身受。
话术:我很理解你的感受,我以前也碰到过这种事情……,当时我也觉得……
三、分享感受
就是你对这件事情的具体感受。
话术:今天这件事情我的感受是……
四、解决问题
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孩子自己考虑“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话术:你看看能不能想个什么办法……?你觉得有什么方法能解决……?
【不那么做的坏处】
上面就是赢得孩子合作的四个步骤。
【一般做法】而我们很多家长的做法是什么?是控制、是惩罚。
比如【反面例子】:我的大女儿喜欢玩手机游戏,她妈每次看到了,经常的做法是一把抢过去,然后数落半天:“你自不自觉啊,我让你玩了吗?我给你说过了玩手机必须经过我的允许,你没一点记性是吧?”
【坏处和后果】
她妈用的这个方法,表面上看是是控制了局面,赢了孩子。但实际上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它只是短期有效,没有长期效果。趁她不注意,我女儿偷偷摸摸还是会玩。
而另外一个坏处和后果是:你用权威战胜了孩子、赢了孩子,相当于让孩子成了失败者。长此以往,这种失败的感觉会导致孩子的反叛、或者盲目顺从。
【正面例子】
我跟她妈就不一样,我喜欢正面管教,我最近就用“赢得孩子合作的4个步骤”去跟我女儿聊了这个话题。
我:宝贝儿,手机游戏很有趣,吸引你一直想玩,对吧?【表达理解】
女儿:是的,太好玩了。
我:恩。我能体会,爸爸小时候也很喜欢玩游戏,一有空就想玩。【表达同情】
女儿:哈哈,原来爸爸小时候也喜欢打游戏啊?
我:是的。但是长时间玩游戏会影响视力、影响学习,你看爸爸就是近视眼了。所以爸爸挺担心你这个的。【分享感受】宝贝,你看有没有什么办法,既不影响视力、也不影响学习呢?”【引导解决问题】
女儿:恩,那我有个办法,每天我先做完作业,然后玩游戏,只玩20分钟,可以不?
……
你看,只要赢得了孩子的心、就能赢得孩子的合作,然后她自己就想办法解决问题了。
【适用边界】
OK,那么这个方法的适用边界是什么呢?
一般来说,它适用于3岁到十几岁孩子的管教。太小或者太大的孩子可能就不太适合这个方法了。
好,讲完了方法和步骤。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学以致用呢?
拆书帮的一个方法就是:把“学习的内容”和你“过去的经验”关联起来。这会让你对这个内容印象深刻。
A1
OK,现在我们就来做这个关联。请大家配合我,一起回忆下:
【显像提问法】过去,因为你还不了解“赢得孩子合作的4个步骤”。所以你可能惩罚、批评或者强制过你的孩子,对吧?
想一想,当时具体是因为什么呢?
是因为他长时间看电视、一直玩手机、打碎了家里的东西,或者说东西乱扔、搞丢了家庭作业、考试没考好、和别人打架……
回想一下最近一次的情形,是什么事情?你又是怎么批评孩子的,怎么惩罚或者强制孩子的?孩子什么反应,最后效果如何?
当然,如果你还没有孩子的话,可以想一想你们亲戚的孩子,朋友的孩子,这种例子应该不少……
大家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分享下自己的经历,请组长帮忙组织一下。
时间是2分钟。如果有不明白的小伙伴,可以随时问我。
好,我们请一位朋友上来分享一下他的故事。
时间30秒。
【现场案例】
小伙伴1:我们美术学校每次上了剪纸课教室就一片狼藉,于是两个月前有一次我路过看到了一个班刚刚下课,两个女生还在里面边聊天边完成剪纸作品,我便进去说,"你俩还没弄完,那把教室打扫干净才能走哈~”可是等我一会儿过来的时候,她们已经走了并且没有打扫就离开了。现在回想起来,只是我单方面在强制要求学生完成清洁任务,并没有用到上述四个步骤让学生愿意合作打扫卫生,因此她们内心比较抵触,将我的话抛掷脑后了。
好,非常感谢这位同学的分享,她的故事让我们进一步体会到了惩罚、批评、控制孩子并不能取的好的效果。
A1+
下面,我们进行学以致用的第二个步骤:【反思加工】。
刚才大家都想了一个过去不成功的经历,现在大家想一想:如果时光可以倒流,让你重新回到那天,同样是那件事情(比如刚才这位同学……的事情)……如果用“赢得孩子合作的4个步骤”(核实理解、表达同情、分享感受、解决问题)来处理这件事情,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孩子可能会怎么回应?
大家想好之后,还是在小组内分享讨论下,请组长帮忙组织一下。
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大家也可以随时问我……
好,我们请一位朋友上来分享一下他的反思。
时间60秒。
【现场案例】小伙伴1
核实理解:1.你们对于打扫卫生这件事,觉得有点麻烦有点累,对吗?
学生:对。
表达同情:2.我很理解你们的心情,做清洁确实需要活动身体
学生:嗯。
分享感受:3.其实对于这个事我的感受是,既然教室是自己上课的地方,我们也应该好好爱惜,至少对于自己区域范围内弄乱的地方,还是可以打扫干净,不给他人添麻烦。
学生:哦。
解决问题:4.对于上了剪纸课教室很乱安排打扫的问题你觉得应该怎么安排呢?
学生:我认为应该大家轮流打扫。或者自己负责自己的片区。
回应:我觉得你这个主意很好,我们下次就按照这个方法下课前提醒每个同学打扫卫生,到时候你们可以监督或者提醒同学们一起完成,好吗?
学生:好
好,非常感谢这位同学的分享。
大家可以发现,运用《赢得孩子合作的4个步骤》可以更好的解决问题,并且可以培养出孩子的责任感、合作精神、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大家回去后多多实践这个方法,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OK,我今天的2-1晋级就到这里了。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