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高手》 所属活动: 【NO.40】西城线下拆书活动 所在级别: TF2-2 学习主题: 主题一:指导生活的算法 学习目标: 指导生活的算法

开场: 大家好,我是今晚的拆书家艾玲,介绍一下我的三个标签。第一个标签是吃货,既喜欢美食也享受做饭。第二个标签是运动,喜欢打乒乓球、羽毛球,你们当中有打球的,我们可以切磋一下啊。第三个标签是一级拆书家。
分组:首先,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学习体验,现将小伙伴进行一下分组,从我左手边起,按照2人一组分成X组。
目标: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当自己无所适从的时候如何做出选择?把选择权交给命运吗?不,计算机算法可以解答人们面临的这些问题,希望大家通过今天的RIA现场学习后,能够理性地做出决策,做到不纠结不后悔。
二、〔图书介绍〕 (FAB清晰)
(F)特征: 本书作者万维钢原是物理学家,后专职写作,出版《万万没想到》《智识分子》等书。《高手》是他在《得到》上专栏文章的精选。他利用在美国的便利性,解读国外最新、最前沿的书籍和论文,从多个方面来分析精英的思想,以及精英之所以能成为精英,到底和我们普通人有什么区别。
(A)优势:本书和其它同类书籍比较,优势在于图书内容的“新”“硬”和“得”。新,是全球最新发表的书、文章和论文的思想。硬,是每个思想要有充分的学术研究支承。得,是让读者看完以后就能用。这本书是一本高手处理问题的手册秘籍,学会它,你就可以像高手一样处理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B)利益:学会像高手一样处理问题,让人做决策简单化。把计算机科学的算法转化为人类生活的智慧,引导我们做出明智的选择。
接下来我要和大家学习的是这本书中“指导生活的算法”,首先小伙伴们先看一下手边的拆页,看完可以抬头示意我一下。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应该选择怎样的购买策略?数学家给出了一个重要的数字——37%。数学家的策略是,你要把这一个月的时间分成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你只看不买,就是根据自己的购买能力,了解一下市场上哪些房子你喜欢,哪些你不喜欢。记住在这个阶段内你看到过的最满意的那个房子。

等过了某个时间点——具体来说,就是过了你设定期限的37%以后——你就进入到第二阶段。如果预先设定的期限是一个月,那么第二阶段就从第12天开始。

从这天开始,你一旦遇到一个比第一阶段那个最好的房子好,或者与它类似的房子,就要毫不犹豫地买下来。

分两个阶段这个策略和37%这个数字,都是数学家们好不容易算出来的。实际上这是一个随机选择优化问题,1958年才被解决。现在人们把这个办法叫作“37%规则”。

37%规则并不能保证你一定能买到最好的房子,但是在假定市场上的房子随机出现的情况下,它是能让你买到一个足够好的房子的好办法。从概率的角度来说,如果你看了不到37%的房子就开始买,你将来很可能后悔买早了;如果你看了超过37%的房子开始买,你将来很可能后悔买晚了。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算法”并不只适用于计算机,同样适合我们的生活与工作,租房、选择对象、时间管理……都可以用算法解决,这个拆页讲解的是如何运用计算机的算法在生活中做出明智的抉择

Why: 我们的生活都受到有限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因此常常面临一系列难以抉择的问题。买房子、找配偶、找停车位等等,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啦,怎样才能取得令人愉快的结果?计算机算法可以解答人们面临的这些问题。

How具体分成二步:

1一个数字:我们在面临选择的时候,不知道要过多少时间才开始下手?数学家们计算出来一个数是37%,解决了随机选择优化的问题。举个例子,用37%规则找结婚对象。比如,一个女孩子从18岁开始找对象,设定的目标是在40岁之前结婚,那么根据37%规则,她那两个阶段的分割点是26.1岁。

2、一个策略:数学家的策略是把时间分成两个阶段。选择期的第一段只看不做决定,比如上面的女孩选对象,26.1岁之前都是观察期。在第二阶段看到比第一阶段好的就下决心做决定。猴子掰玉米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为什么猴子最后两手空空?因为眼看着后面的比前面大,前面的不扔是傻子,但是哪知道,扔着扔着发现后面没有大了。虽然它们的选择可以叫宁缺毋滥,但是如果它知道37%这个数字,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了。

Where:这个指导生活的算法是有边界条件的。第一是你想选你就能得到,主动权在你手上,不选就没有第二次机会,不能吃回头草,那么这个神奇的数就是37%。具体到找对象,如果你的条件一般,你被拒绝的可能性是50%,那么这个数就不是37%而是25%,就是说条件不好的人要缩短观察期;第二,时间或者总数是有限制,不可以无限期地选择。

【举例子】

我们一般会遇到买卖房和出租房,我讲个出租房的案例。去年在老家为父母买了一套房,结果他们不愿住就出租。今年在7、8月份看房的人很多,我们挑着挑着就花眼了,总想选一家人少的爱惜房子的,结果过了9月份就很难找到合适的,后来就一直空着。

现在学了指导生活的算法,当我明年7、8月份出租房屋。首先,按37%规则选定分割点,按照7、8两个月60天为一个期限,分割点就是22天。

第二,确定时间段。22天之前是第一段叫观察期,只看租户不出租,同时记得比较满意那个人的条件。第二段从23天开始,只要遇到比那个人好的就把他拿掉,和他签合同。运用37%规则,理性地找到一位比较满意的租户,这样我也没有那么多的纠结和痛苦了。

【预防异议】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这样做决定会不会显得草率,靠谱吗?如果有足够多的租户试验足够多次,你会发现这些策略比别的策略好,起码比没有策略好。我们用成语典故来帮助自己思考,成语典故就是浓缩了的处世哲学。那么数学也是一样,如果你习惯地用数学模型去思考的话,你会发现运用数学的机会还是很多,计算机算法可以帮助你决策。

    算法不是算命,如果女孩到头来发现她的高中同学 才是最佳结婚对象,这不能说是算法不对。这些算法,说的是面对一个不确定的世界,在你根本不知道命运会怎样的情况下,所能采取的最佳策略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2】催化应用(分布催化1)

大家将来有没有这样的场景,你觉得现在的房子太小了,要想买房,看了很多房子下不了决心,是听朋友的呢还是听中介的呢?

或者你正在找工作,看了很多的招聘启示,怎么做决定?或是出国购物,选过了N多还拿不定主意?好好思考一下在生活中有那些事可以用数学的算法来解决。

请大家思考一下,然后按照刚才的分组,跟小组的小伙伴互相分享一下。

小伙伴分享:我是来自外地,北漂比较头大的事是租房,由于各种原因老换房。选房时要不选择过早,后面还有好的会后悔,要不就是选晚了选不了合适的。学了今天的指导生活的算法,用在租房很合适。

【A2】催化应用(分布催化2)

那么请大家继续讨论未来涉及到的这些问题,找工作、购物、租房等等,如果运用刚刚学到的算法,如何理性地做出最佳决策。请大家按照指导生活算法的二个步骤,分组讨论一下,接着我们会请一个小伙伴来做分享

小伙伴分享:在租房时运用指导生活的算法,可以理性的选择,不纠结不后悔。我下次换房时,有一个星期时间做选择。第一步按照指导生活的算法确定时间结点是2.5天,从第一天到第三天中午前是第一时间段,第三天中午后到第七天是第二时间段。在第一时间段里只看房不决定租,同时记住目前看到的最好的房子的信息。从第三天中午后,只要看到比前面最好的房子好的就马上签合同。

结束总结:感谢大家的积极分享

我们来一起回顾总结指导生活的算法教会了什么

1一个数字:37%是一个时间范围内两段时间的分割点;

2、一个策略:把选择时间分成两段,第一段是观察期,只看不定。第二段是看到有比第一段好的或一样好的就拿下。

希望大家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的算法去做理性的决策,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