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你说话的温度,决定你人生的高度》 所属活动: 如何提高表达逻辑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如何提高表达逻辑 学习目标: 学会使用整体上、从宏观上看、全貌是等短语作为开头表达的方法

开场: 各位爱学习的小伙伴大家好,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学习的书籍是《你说话的温度,决定你人生的高度》,我会用55分钟来拆解书中两个有互补关系的片段。为了便于大家讨论,我把今天到场的小伙伴们做一个分组,请大家按照距离,两两组成一个学习小组。

图书介绍

F 特征(核心是“书”,用于满足好奇心):
今天的拆页来自日本著名的沟通大师斋藤孝撰写的《你说话的温度,决定你人生的高度》,大家听到这个书名,是不是觉得起的特别好?既相互对应还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容易记住,又勾起了你的好奇心,让你想知道为什么?该怎么做?是不是?

A 优势(重点是“比较”,用于建立安全感):
都说书籍的名字就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第一次沟通,那从本书的书名,我们就能看出作者在沟通方面的功力了,所以在内容质量方面是完全不用担心的,满满都是干货。与其他沟通类的书相比,这本薄薄的沟通书有两大优势,一是薄,整本书看的快的大概2个小时就能读完,阅读毫无压力。二是轻松易懂,介绍的沟通方法都用大白话告诉你该怎么用,还配了案例和漫画,可以说这本书根本不怕你看不懂,就怕你不看。

B 利益(强调的是“学习者”的利益,用于引发兴趣)
如果你觉得自己在沟通方面存在亟待改进的地方,不管是说话没有逻辑、没有重点,还是不够高级,或者不知道某些场合下如何表达,比如跟陌生人聊天,写邀请函、道歉……你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今天我们要拆解的,就是书中关于如何富有逻辑性表达的内容,请大家看第一个拆页,阅读完示意我。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一开口就展现全貌】P10

当今时代,每个人都疲于奔命。就拿读小说来说吧,“首先看一下故事梗概”的人并不少见。如果在阅读之前就对故事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那么阅读起来会更为迅速,在阅读过程中也不容易出现理解偏差的状况。这样做是好是坏姑且不论,可不管怎么说,那些事先无法预测的事情的确会给人造成很大的压力。

因此,向别人说明情况时的要点之一就是一开始就展现全貌。如果一开始就能够对事情有整体的把握,听众悬着的心也就能够放下了。在此基础上再对细小的局部进行详细讲解,这才应该是向别人说明情况时的惯用说话方式。人们理解事物的顺序是“从整体到局部”,请牢记这一点。

很多人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大家都能做到。然而,真正能够做到这点的人少之又少。不管是因为“热情先行理性靠边”,还是怀有“听众应该也能明白吧”的想法,自顾自地随性解释,最终就是自己脱口而出的是长篇大论的繁冗细节。

这个时候,比较温柔的听众会以“等一下,你说的是什么啊”来打断谈话。更多的时候,人们只会任由你把他们根本就听不懂的话说完,但在心中给你一个严苛的评价。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请养成一开始就说出“整体上…”的习惯,或者使用“从宏观上看…”“首先概括来说……”“全貌是…”等等这些短语。以此来开始发言的话,就不得不先介绍整体情况了。与此同时,描述全貌最好尽可能地使用简洁的语言。如果是演讲,也可以花些心思,通过照片和录像等方式来进行展示。

此外,再列出两到三个主要特征来进行说明就足够了。最理想的状态,是能够将自己头脑中的印象原封不动地复制到对方的脑海中去。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学习目标:

学会使用“整体上…” “从宏观上看…”“首先概括来说……”“全貌是…”等短语中的至少一个作为开头来表达的方法

(why)我们在座的小伙伴们,有没有读书之前先看一下内容梗概或者简介的习惯呢?对,我们几乎都会这么做,就是因为那些事先无法预测的事情会给人造成很大的压力。

(what)仔细想想,其实我们会有很多类似的行为,比如参加活动之前先看一下流程等等,都是基于这样的心理,想要减轻压力,给自己安全感。那在平时和别人沟通的过程中,会不会也存在这种心理呢?

昨天我在微信公众号上恰好看到这样一篇文章,说微信聊天的时候最忌讳的几件事,其中一个就是一张嘴就发“在吗?”你这么一问,别人不知道接下来你是要借钱还是要通知婚讯,事先无法预测之下,压力指数简直倍增有没有?

(how)(细化行动步骤)所以,将心比心,如果对方能一开口就把要点展现给你,会给你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压力,让你在有安全感的情况下与你聊天,会不会顺利很多?另外,人们理解事物的顺序往往是从整体到局部的,这样一开口就表述要点的方法,不但能够帮助对方理解,也能逼着你不得不先介绍整体情况,概括总结能力也会有所提升。

也许会有小伙伴问了,那具体该怎么做呢?原文作者给出了一个“一开口就展现全貌”的方法:

1.使用“整体上…” “从宏观上看…”“首先概括来说……”“全貌是…”等短语作为开头来表达

2.列出两到三个主要特征来进行说明。

 

接下来我们举个例子:

小王是新时代装修公司的业务员,他跟新客户介绍的时候是这么说的:“您好,现在市场上有很多家装修公司,相信您也了解过了,从整体上看,我们新时代是性价比最高的,免费出设计图,能修改到您满意为止。装修费用一价全包还送冰箱和洗衣机,装修结束后质保时间长达三年,有任何问题免费维修,”

 

大家看,小王在一开始,就把公司的“高性价比”作为谈话的要点表述出来了,紧接着列出了“免费设计图”“装修费一价全包还送家电”“质保三年”这样三个特征来说明,如果我们是客户,是不是也觉得比较容易接受呢?

 

如果是在演讲或者培训的时候,这种表达句型可以变化成可视化的方式,比如用照片、图表等在一开始就把要点展示出来,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三、【A1】激活经验  


请大家回忆一下,最近一周内自己跟别人聊天的时候,有没有说半天还没说到点子上的情况?请把这件事写在便签上,尽量写具体一些,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经过。我会请大家来分享。好,请开始。

学习者案例记录:

林夕:我有个疑问,一上来就说整体、要点,有时候跟同事沟通事情的时候,比如说你要做他思想工作,前面会有一些铺垫,而不是一来就说整体,好像和平时是相反的,

我:的确是,每个方法都有适用范围的,如果要做思想工作一开始还得照顾一下人家的感情嘛,这个方法非常适合于介绍某个东西,比如之前举例的装修公司啊,介绍某个课程等等。

淑霞:我说一个失败的案例吧。学过正面管教,上周有一天我同事问我正面管教是啥,我开始滔滔不绝的讲,正面管教能解决你家孩子不吃饭的问题等等,说了一大堆,我看我同事也一头雾水,没明白到底正面管教是个啥。我如果能一开始先说清楚正面管教是啥,它是一个科学的育儿方法,主要是亲子关系上的链接,比如说你有哪些育儿问题,可以用正面管教中的哪个方法来解决。

【A1+】

好的,因为时间关系,就先分享到这里。那假如可以时光倒流,我们用上“一开口就展现全貌”的方法,可能会怎么做呢?这就是拆书法中把知识和现实产生链接的方法。请大家思考并写在便签纸上。

谢谢,我看到大家都写完了,这个便签我们暂不分享,下一个片段会留给大家现场分享的机会。那我们的第一个拆页就拆解完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觉得好像少了点儿什么?对了,我们在表达的时候,除了要描述整体,通常还需要大量的局部,细节来做一个补充说明。接下来为大家准备的拆页,就会告诉我们如何描述细节,请大家阅读完后示意我。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筛选信息时,学会断舍离】p13

 

继“从整体上来说”之后,接下来的就是“从局部上来讲了”。通常情况下,这二者是搭配使用的。也可以换个表达方式,比如“从微观上来看”“让我们一个一个地来看”“再详细一点说来”,等等。

在许多情况下,局部说明恐怕要比介绍整体更为重要。有句话说得好,“细节决定成败”。当然,如果有时间限制,无法讲述完所有局部特征时,比方说总共有十个要素,在规定时内最多只能说其中的两到三个,这时就是考验信息选择能力时候了。

比如,对于世界自然遗产“白神山地”,该怎样去说明呢?我们常见到的,关于广袤的山毛榉森林的航拍照片,只不过是展示了它的整体形象而已。而为什么直到现在它都能够如此郁葱葱呢?森林里生长着怎样的树木?树木又是如何生长的呢?它和其他的森林有什么不同之处吗?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需要真正地深入其中,去挑选几棵具有代表性的树木进行观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局部。

当然,这也有利于锻炼人的思考能力。既然说了要“从局部上来看”,准确把控重点就显得十分必要了。这对于锻炼选择能力也大有裨益。进一步说,如果一开始就限定“只能列举三个”之类的条件,那么在缩小选择范围的时候也就变得容易多了。特别是筛选信息时,能判断哪些需要舍弃,这点尤为重要。

在事先已经展现了整体形象的前提下,对局部进行说明的时候就不必再拘泥于展现整体了。以之前提到的猜谜游戏中对大象的描述为例,像“长鼻子”“长着两颗大牙”之类的特点或许就无须赘言了。相比之下,“表皮出奇的厚”“一天能吃200公斤的草”这种仅凭一张照片说明不了的部分才是最需要展示的。因为通过说明这类特征,能够更为立体地将大象的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

这么一来,我们应该能明白,虽说仅仅是一头大象,但不同的描述者却能够给出不同的展现方法。这就是局部说明的作用,同时也是最能体现描述者功力的地方。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学习目标

能在现场演练中,使用“从局部上来讲”的方法表达一个事物。

I】拆书家讲解引导  

(why)刚才我们学到了“一开口就表达要点的方法”,这能让对方及时掌握整体情况,增加安全感,减少心理压力,也能锻炼我们的总结提炼能力,让我们的表达有条例、有逻辑。不过在很多情况下,只说整体是不够的,比如要说服对方、要向上级汇报等等,这时就必须用局部,也就是细节来作为证据了,这个时候,局部比整体更加重要。

(what)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另一个方法,选择适当的细节来重点表现。为什么要说“适当”呢?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要展现的细节有很多的情况呢?比如一个工程项目,一个大型活动,都有非常多可供展示的地方,那到底选几个?选哪些?我们来看看原文作者给出的方法:

(how)细化行动步骤

1.使用“从局部上来讲”、“从微观上来看”、“让我们一个一个地来看”、“再详细一点说来”等短语作为开头。

2.围绕重点对部分细节进行展现,根据时间以2-3个为宜。

 

这个方法跟之前的方法是搭配使用的。(预防可能的异议)也许有小伙伴可能会说,说完要点之举2-3个特征来说明,然后再一个一个的看,又展现2-3个细节,感觉好像很嗦。

那是不是这样呢?我们看一个例子(意译案例):

我们单位有个特别热心的同事,叫张姐,喜欢给年轻人介绍对象,当年我刚进单位,她也给我介绍过。她介绍的套路是什么呢?她会指着对方的照片跟你说:你看,这是李成功,小伙子特别有能力,北大毕业,领导特别器重,年底就要当副科长了。小伙子不抽烟不喝酒,还喜欢画画,字也写的特别好,我感觉跟你特别合适。

大家听听,张姐介绍对象的套路,就是把两个方法结合起来了。不信我把相应的短语加上大家体会一下:首先概括来看,李成功特别有能力,北大毕业,领导器重,副科长;再详细一点来说,小伙子不抽烟不喝酒,喜欢画画,字写得好。

 对于你来说,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李成功,张姐先是用“特别有能力”,为你树立了这个人的主要形象,接着用“北大”“领导器重”“副科长”来证明了这个形象。那这个时候如果什么都不说了,有戏吗?一般没戏,因为有能力的人多了,为什么我非要选这个人呢?张姐是老江湖了,她紧接着补上细节:“不抽烟喝酒”“爱画画”“字写得好”。李成功这个人的形象是不是一下具体起来了?丰满起来了?既有能力,又没有不良嗜好,还爱写写画画,这么好一个男青年你不想了解一下?

大家以为到这里,张姐的故事就结束了吗?并没有。特别巧的是,有一次在食堂吃饭,她给另一个同事介绍对象,还是介绍李成功,我发现她说的不太一样啊!说完有能力,说的是孝顺父母、待人接物有礼貌。我就挺奇怪,赶紧请教了一下,原来张姐是根据我同事的情况来选择自己要说什么的,之前的同事比较在意精神生活,喜欢读书,张姐就拿李成功的爱好来跟她说。而这个同事是个传统女孩,注重家庭关系,张姐就拿李成功孝敬父母的优点来说,这就是围绕重点选择细节。

 

(预防可能的异议)一开口说要点,侧重于概况、主要方面、结论,我们可以理解为共性,可以提高我们的总结归纳能力。局部来说,侧重于特点、优势、差异化,也就是在概况当中反应不出来的地方,我们可以理解为个性,可以提高我们的选择能力。原文作者说,仅仅是一头大象,不同的描述者却能够给出不同的展现方法,这是最能体现描述者功力的地方,大家结合张姐的例子体会一下,是不是这样?

把二者组合起来,就能够表达的既全面又生动,逻辑性还很强,是不是很棒?大家还会觉得嗦吗?

 

其实,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想到哪说哪,把内容一一罗列(一般做法)这种做法才是真正的嗦,不但会给对方留下坏印象,而且在遇到时间有限的情况或者突然遇到的机会面前,比如在电梯里突然碰到领导了,比如像淑霞刚才说的给朋友讲正面管教,以及美琪提到的在台上给大家介绍创业,会因为扯了一堆细枝末节,白白浪费了时间和机会。(强调不这么做的坏处)比如,我有个朋友在做销售工作,他们有一次开营销部门例会的时候,领导问他最近的新产品推广做得怎么样了,本来做的很不错,这是个在领导面前露脸的好机会,他兴致勃勃的开始挨个罗列最近三个月的销量、几个重点城市的销量,我是怎么想的……领导听了一会儿之后说,好了我知道了,时间有限我们继续下一项议程吧。(反例)如果他换个说法呢?他说:王总,整体上新产品的市场推广大获成功,上个月的销量达到了1万箱,11、12月预定订单已经达到了2万箱。王总再详细一点来说,咱们的新媒体营销策略特别成功,网上的几个平台都卖断货了,我们又补货了;各片区的业务员们也非常给力,半个月时间就在各大卖场、商店完成了铺货。

 如果你是领导,听到这样一段话会作何感想?

而且还有一点,他的老总是搞营销出身的,这次的营销策略也是老板在背后主推的,他说这次营销策略大获成功,领导开心吗?他还说业务人员特别给力,因为在场也有管业务人员的领导,你说领导听到了开心吗?也许有很多个细节,但他就可以选择这两个细节,是不是更好?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促动参与


接下来,我们需要通过一个活动,把刚才的片段拆为己用。一开始我们分了组,现在到了小组合作的时候了。我们来做一个场景演练,需要分配角色,谁来当A?谁来当B?好的,接下来大家听一下场景:

假设B最近有一件大喜事,打算请几个好朋友去吃饭,A是他的死党,他俩一起聊去吃啥。请扮演A的同学,用今天学到的两个方法,说出自己想吃炒菜的想法。请扮演B的同学,用今天学到的两个方法,向A推荐火锅。推荐餐厅也行,菜品也行。

我想特别强调一下,表达这个常景会有很多方法,今天讨论目的是让大家学会这两个表达方法,请大家不要随意发挥好吗?

 

 

学习者案例记录:

时间到了,谁来分享一下呢?

何子阳:我们俩刚才是这样说的,首先我推荐了火锅餐厅,也没说具体的菜品。

肖昀:我刚才听你们说了可多了,什么服务员漂亮之类的。

何子阳:没有没有,哈哈。我们刚才总结了三点,一个是服务态度好,一个是口碑评价,另一个是菜式。我这边推荐的是海底捞,从服务、口味上,我当时的一个考虑就是也要从我请客的角度考虑,比如我请的是哪些人,可能对餐厅的要求不一样,如果是我的死党,那我们吃个烧烤就可以了,要是不太熟悉,可能就要一个好的餐厅。

肖昀:对,刚才你们在演练的过程中,把整个方法用了一下,我们听到你们从服务态度、口碑评价几个方面进行了推荐。(简短重述),我觉得你们做的很好的一点就是考虑到了请客的对象,我还听到你们考虑到了对方的民族,这是关注到了细节(真诚赞美)。那刚才我在讨论的过程中,也听到其他小组的分享,比如淑霞说,第一次用有点儿别扭,立茹也说,好像在硬往里套的感觉,所以说我们需要来可以运用一下。刚才何子阳分享的特别好,我们给他鼓掌鼓励一下吧!(号召鼓掌)

 

A2】催化应用


小伙伴们,经过刚才的演练,我看到大家都用到了两个方法,这是我们的第一次实践,那接下来就要规划下一步行动了。这个步骤非常关键,毕竟学知识是为了改变自己,我们要把知识跟未来的实践结合起来。接下来请大家跟着我的引导做:

首先,请大家找到自己未来一周内要跟某人沟通的场景,比如想跟孩子聊一下学习问题,要跟同事沟通工作计划或者方案,要跟导师介绍课题,要跟朋友推荐一本新书等等,把这个场景写下来,写完示意我。

 

接下来,请给这个场景的发生规定一个具体的时间,比如,明天晚上10点。

 

第三,给自己定一个目标:在这个场景中,使用“一开口就说要点”的方法和“从局部上来讲”的组合方法。

 

第四,写一个具体评价标准:怎么来判断我的目标是否完成了呢?我们来具体量化一下,比如:用到了“从整体上来看”和“我们一个一个看”这两个短语。

 

第五,定一个复盘的时间,比如谈话过后一个小时内,或者第二天早上7点半,都可以,越快越好。在复盘的时候,用上自己的评价标准来判断结果。

 

第六,给自己设置奖励,如果完成了目标,奖励自己什么?

 

好了,现在我们就有了一个符合smart原则的目标制定的方法,这就是指向未来的。接下来,请大家回家后把这张便签纸贴在醒目的地方,直到完成之后再取下来,时刻提醒自己要在实践当中用一下这个方法。

 

结束语:

我们今天的拆书活动就结束了,不拆不成器,不破不能立。感谢大家抽出宝贵的时间参与我的2-4拆书活动,希望今后大家在工作生活等与人沟通的场景中,都能游刃有余的面对问题,收获一个不一样的自己,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