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今天分享的片段来自《拆掉思维里的墙》,作者是新精英古典老师。主要讲述了世界著名管理学家的经典理论和全球知名企业总裁的通过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来制胜的经验。
与其他类型书不同的是,这是一本融合了心理学和职业规划为一体的书籍,也许你会觉得它深奥、无趣或功利,但在你翻开书页的那时起,你会将预定的假设全部推翻。
你会不会时常觉得缺乏安全感?你会经常觉得累吗?你觉得坚持一定会成功,努力一定有结果嘛?你对如今的生活不满意,但却因为父母、老婆或者孩子不得不这样过下去吗?每天都在混日子,却幻想如果有一天我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的事业就一定会全心投入?……如果有一个回答是“YES”,那么这本书就可以让你收获你想要的。跟古典老师一起改变你思维里的墙,打破所有的规则。
面对职业、爱情、机会的诱惑,你往往第一次“后悔”,第二次“错过,但是你永远不能后退。如果你既不想后悔,又不想错过,那么什么样的心智模式能够帮助我们做最好的选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故事。
假设你是—个王子,有100位波斯公主远道而来向你求亲(女性读者请自觉调换成你是公主有100位波斯王子求亲。)每一个公主都带来了一箱彩礼。她们只会与你见—次面,打开她们的箱子,展示她们丰富的彩礼。而你需要马上回答,是否愿意,否则她们就会离开再也不回来。假设你这个王子是个大财迷,加上波斯公主都蒙着脸,无法分辨。所以你完全不考虑外貌,你只希望收到最多的礼金,这个情况下你的决策模式是什么样的?
如果你一开始就选择,那么很容易陷入后悔模式,后面的公主也许更有钱呢?如果你一开始就观察.那么就很容易错过最好的公主他们可能再也不回来了!
这是一个数学问题,从概率上讲,其实我们能够计算出下面这个最好的选择策略:你应该把前37个公主作为观察样本,在前37个人中间不做任何选择,一旦超过这个数值,马上做出选择。这样的选择是最科学,也是最合理的。
我们生活中的选择也是―样。打破这些“后来”模式的最好方法,就是在进入未知领域的时候,给自己一个不做选择、观察的空间和底线在这个之前不要做选择的决定,一旦过了这个底线就大胆地开始选择。这就是最好的―选择。
去游景点买东西你会如何决定你的购买策略?先不要急着在第一时间购买,而面是先逛过去了解―个大概的价钱,在差不多三分之一的时候才开始购买.这样最不容易被诳到。购房的时候也是一样先让自己确定大概要看几套。把前面三分之―纯做样本.往往会有很好的收益.在股票市场中,高手们很少会在最高抛出,在最低买人,就是因为他们也需要―定的“观察”样本来保证收益最大的“选择”模式。
◆在面临职业、爱情、机会的诱惑时,我们往往容易做出让自己后悔的选择。针对这一问题,怎样做出最好的选择,取决于你的心智模式(决策模式)
◆在做这些重大选择时,我们容易紧张、犹豫不决,大多数的我们要么一开始就冲动选择,要么就会观察思考过久,最后错过机会。
◆做法建议
在进入未知领域时,拿出三分之一的样本量做观察的空间、不做选择、找到内心的基准线(自己能接受的标准档次,因人而异),之后再开始做出选择。
◆适用边界
文中只提到了可观测到的样本量,比较适用三分之一概率方法,但如果是不可观测到量的样本我们就需要自己来给自己定一个时间段作为观测期。
举例:比如说选择工作的时候,如果你不在做选择前做出合理的思考与判断,或者冲动选择,或者斟酌过久,就会很容易错失好机会 让自己陷入后悔当中。
按照我们今天学到的方法,这是一个不可观测到量的样本,我们需要先自己给自己定一段时间的工作经验,在这期间进行观察找出你的职业基准线,观察这份工作的岗位类型、薪酬待遇、未来发展路线等等适不适合你,是否符合你想要的标准,然后你决定是去是留的答案就显而易见了。
A1激活经验
大家来回想一下,在我们最近的工作中,有没有遇到什么事情你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如何去做?在学习中,有没有遇到什么事情你需要做出让自己不后悔的选择?在家庭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一件事情:你想帮孩子或父母的一些事情做出选择,你可能会因为有顾虑而犹豫不决?再或者是你最近有没有面临什么不忍心拒绝别人的问题?你担心接受了别人你会后悔,你担心拒绝了别人你也会后悔?(比如有男生向你表白 你在犹豫要不要答应他)
现场激活:
(1)大宝:找工作时候面对好多选择不知道要选哪一个?
(2)杰玉:关系好的同学在做社团活动,想要我去帮他,我不知道要如何决定?因为担心拒绝了会影响同学关系,不拒绝了我自己最近又特别忙。
(3)辉哥:之前炒股时候卖了担心没到最高点,买了时候又担心没到最低点,很纠结不知道该如何做出合理决定
(4)小曼:需要帮孩子找课外班,想要离家近又符合我要求的辅导机构。
A1+(反思加工)
请大家结合今天的学习,思考一下:再遇到这样的状况,再做决定时你会怎样应用刚学到的方法去做选择呢?
同时,思考一下,你的问题是可观测量还是不可观测量呢?
如果是不可观测量,你会给自己定多长时间来做观察思考期呢?
你的对待这件事情的基准线又是什么呢?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你才能接受呢?
给大家2分钟时间在小组内讨论,然后派一个代表分享出你的经验。
(1)杰玉:不客观测量,用1个小时来思考,基准线:在不伤害我们俩的关系情况下给他提供最大的帮助;有没有更合适更强的人选可以推荐给他?
(2)辉哥:观测期为1个月到2个月,在观测期内对前期波动设置一个价格底线 做为基准线
(3)小曼:可观测样本,对比这几个课外班在1个月内的学生学习情况,以这一个月内我孩子的进步情况以及老师的教育质量来作为我是否选择这个辅导机构的基准线。
(4)大宝对于报班与否,决定选几个参加过该学习班的人作为样本咨询,基准线:每天的最多,最大学习量,能收货到什么。
总结。我们用便签法学习了用理智的三分之一概率的方法(设定时间方法)做出不后悔的选择,可以让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更加明确,希望大家回去以后能够将这种方法很好的应用起来,将知识转化为你的行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