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小伙伴们,大家晚上好,首先感谢大家抽出时间来陪伴我升级打怪。我是本次的拆书家朱青美,今天拆解级别是1-1,也是我第一次在拆书帮线下活动亮嗓子。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的本职工作是测绘工程师,干了7年的测量,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获得了注册测绘师的证书。但是工作中需要经常出野外,工作环境很艰苦,所以我并不是很喜欢目前的工作。我喜欢烘焙,享受鸡蛋和面粉混合后给我带来各种的惊喜,希望以后可以开一家有落地窗的甜品店,做自己热爱的事情。
【拆书帮介绍】
大家有没有买了很多书,却总是读不完而内疚?有没有想读书,却总是没有时间?有没有翻开一本书,却发现居然看不懂、读不下去?
拆书法是一种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以自己为中心、提升学习者能力的成人学习方法。
而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使命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帮助更多的人从“知道”到“做到”。拆书帮的愿景是:帮助拆书家们升级学习力和促进他人学习能力,影响身边的人。价值观是:陪伴赋能,拆为己用。反求诸己,持续精进,共同成长。
拆书帮三大武器:
一是个人学习:RIA便签学习法;
二是组织学习:拆书家现场拆书课;
三是社群学习:拆书帮分舵。
那什么是RIA呢?
R(Reading)阅读可以获得新知的原文拆页;
I(Interpretation)把有用的知识点提取出来,用自己的语言重述原文中的知识;A(Appropriation)分为A1和A2;
A1是激活自己相关经验,故事是具体的,并有反思;
A2是规划未来的应用,碰到类似的事件,具体的目标是什么,如何行动。
个人学习可以通过运用RIA 便签学习法让你读一本致用类的书就能达到参加同主题培训的效果。组织学习的应用是一位拆书家将一本书加工成一场现场的学习,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
我们海口花梨分舵是海南唯一一家分舵,希望大家常来这里参加活动,我们一起探索前行,陪伴成长。今天的组织学习,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图书介绍】
今天我选取的片段来自《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作者是马歇尔.卢森堡博士,他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这就是"非暴力沟通"。书中用了大量实例生动而形象的讲述了非暴力沟通取得的良好效果。
下面请大家阅读原文片段,读完的小伙伴举手示意我一下,时间为2分钟。
【阅读原文片段】
原文片段:
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
第一步
在日常生活中,你觉得哪些事情没意思,却又认为自己不得不做?请将它们列在一张纸上。
当我第一次审视自己的清单时,仅仅是它的长度就让我明白为什么我活得很不开心。我终于意识到,有许多事情,我之所以日复一日地去做,是因为我相信那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我清单上的第一项是“写临床报告”。我讨厌写那些报告,然而每天我至少要折磨自己一个小时。第二项则是“开车送小孩上学”。
第二步
列好清单后,向自己坦白:你做这些事情是因为你选择了做它们,而不是因为你不得不做。在你所列的每个项目前,加上“我选择做”。
当时,我对这一步骤有些抗拒。我反复强调:“写临床报告不是我的选择!我不得不做!我是一个临床心理医生。我不得不写这些报告。
第三步
一旦承认某一行为是你的选择,就填写以下的声明来了解你为什么要那么做:“我选择做 是因为我想要 。”
起初,我怎么也想不清楚我到底为什么要写临床报告。几个月前,我已经确信,对我的病人来说,临床报告用处并不大,花那么多时间是不值得的。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一直费尽苦心准备这些报告呢?最后我终于明白了,我选择写临床报告,是因为我想从中得到收入。于是,从35年前的那一刻起,我就再也没有写过一份临床报告。想到自己少写了无数的临床报告,我的快乐真是无法形容!当认识到钱是我的主要动机时,我马上就想到我可以用别的方式来获得收入;而事实上,我宁可在垃圾箱中觅食,也不愿再写一份临床报告。
我清单上的第二项是开车送孩子上学。当我琢磨自己为何要这么做时,我发现,我很欣赏我的孩子从他们现在的学校得到的教育。虽然他们可以步行到附近的学校上学,但他们所在的学校提供的教育更符合我的价值观。想到这一点,在开车送孩子上学时,我的感受就不一样了。在这以前,我会说:“倒霉!今天又不得不开车送孩子上学。”而在这之后,我理解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那是为了孩子们能够得到我所看重的教育。当然,有的时候,在路上我需要提醒自己两三次开车送孩子上学的意义。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我看小伙伴们都已经阅读完毕。
读完这个片段,我们可以看到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有三个步骤,我们可以称这种方法为“选择做三步法”。当我们觉得某些事是不得不做的时候,可以运用“选择做三步法”,深入思考自己的需求,清楚地了解我们自己行为背后的价值取向,找到我们人生选择的积极意义和乐趣,减少我们的抱怨、沮丧和愧疚。并且,我们可以根据需求来做出选择,生活将变得和谐而充满欢乐。
选择做三步法:
1、列清单:列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不愿意做、不喜欢做却又不得不做的事情。
2、选择做:对以上清单,承认都是出于自己的选择,在这些事情前面加上“我选择(做)”。比如:
我选择收拾房间。
我选择送孩子上学。
3、找意义:寻找自己做这件事情的深层原因和积极意义,在“我选择做 ”后面,加上“是因为我想要 ,组成句式:“我选择做 是因为我想要 。比如:
我选择收拾房间,是因为我想要一个干净而整洁的家。
我选择送孩子上学,是因为我想要孩子安全的到达学校。
学习了这片段后,让我想起之前一件不得不做的事,事情是这样的:
9月5日,我去工地采集野外数据,那天工作量特别大,从早八点到晚六点一直都在干活,忙得腰酸背痛。回到家中,发现婆婆还没炒菜,我还得炒菜,才能吃饭。我当时就很郁闷,心想:干活这么累,回家还要炒菜。但是我也没说出来,最后,自己心怀怨气地就去炒菜了。
其实,当时炒菜是我不得不做的一件事情,但是在下班后精疲力尽的情况下,我觉得很烦躁。如果我当时用“选择做三步法”来思考炒菜这件事,就能心平气和的对待它。首先,在清单列出:我不得不去炒菜。其次,加上“我选择(做)”,我选择去炒菜。最后,深入寻找炒菜的积极意义:“我选择炒菜,是因为我想要吃到自己做的美味的菜肴;”这样深入思考以后,就会减少自己的负面情绪。以上就是我的相关经历。
接下来,我想在10月19日吃完晚饭到睡觉之前,对自己目前三件不愿意做而又不得不做的事情,用“选择做三步法”,深入分析,寻求做这些事情的积极意义,找到其中的乐趣,减少抱怨。
先在在清单上列出目前不得不做的三件事。比如,去地质局上班,去辅导大姐家孩子的作业,去参加局羽毛球比赛。
然后坦诚这些事都是自己自愿选择的,在这些事情前面加上“我选择(做)”。
最后寻找做这些事情满足了自己哪些需求和积极意义,我为什么要选择做这些事情。深入思考后,在每件“我选择(做)”的事情后面,加上“是因为我想要 ”的句式补充完整。
最后,回顾一下今天我分享的内容:用“选择做三步法”找到人生选择的意义和乐趣。1、列清单;2、选择做;3、找意义。大家回去之后赶紧实践起来吧。我的分享完毕,谢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