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提问的艺术》 所属活动: 【宇宙中心分舵NO.317】《提问的艺术》+《小学问》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答得好不如问的好

开场:

开场:

大家好,我是车车,车就是马路上跑来跑去的车。我是一个新手拆书家,很高兴能在拆书帮和大家相遇,希望以后的日子能和大家徜徉在拆书的乐趣里,一起学习, 一起进步。

第一个标签是第一次,走上拆书之路对我来说是一个突破也是一个挑战;第二个标签是感谢,感谢拆书帮、感谢我的师傅、感谢所有给过我帮助的人、感谢和我一起经历这么多的每个你;第三我想给大家分享一句电影入殓师的台词:全世界的城镇都是我们的新居,一边演奏一边旅行,一起走吧!

好,我们接下来开始今天的分享。

拆书帮与拆书法介绍:

首先请允许我班门弄斧一下,给大家说一说我自己理解的拆书帮和拆书法。

我先从RIA便签法说起, R=Reading,读,阅读原文片段; I=Interpretation,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片段; A=Appropriation,原意为挪用,这里引申成拆为己用。

进一步解释一下这个A: A:联系自己的实际经验。 A1指向过去,是指对过去经历的一个反思, A2指向未来,是对未来事件的一个应用。

“拆书”是“拆书家”通过将一本书里的某个片段利用我上面介绍的RIA便签法,把这个片段拆解出来,并进行引申,然后贯彻到自己今后的思考和行动中。而拆书帮就是“拆书家”利用拆书法进行聚众拆书。拆书帮有两种学习形式,1 个人学习—RIA便签法;2 群体学习—RIA现场学习法。它可以帮助学习者了解和应用拆书法,帮助拆书家不断精进拆书功力,实现自我提升。

接下来开始拆书。

首先和大家做个互动,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有没有遇到过下面这种情况:当别人问你们问题时,你们有没有过就这个问题侃侃而谈、滔滔不绝讲了一大堆,但后来对方表示他想问的不是这个意思,浪费了半天口水,还做了无用功?我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尴尬的时刻。其实,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我今天带来的这个片段就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个方法来化解这样的尴尬。

下面大家可以花1分钟的时候看一下原文片段。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你想具体了解我哪方面的情况呢?

当别人问我们问题时,我们很少要求对方清楚地说明他们具体想知道什么。你有没有见过有些人就一个错误的问题一口气回答了5分钟?他们认为自己听懂了,但回答的却并不是对方真正想要问的问题。这是多么尴尬的一件事!

什么时候问最合适

●当你被问到一个总体性问题,而这个问题有可能需要很长的回答时。

●当时间很短暂,你又想针对自己的目标做些简短回答时。

你还可以这样问

●(1)你对我经历中的哪部分感兴趣?

●(2)你希望我具体介绍哪方面的情况?

●(3)在我回答你的问题之前,你是否已经对我们的公司有所了解了?

●(4)如果我先介绍一些像你这样的客户的案例来开始我们今天的介绍,你觉得如何?

接下来这样问

●这样能回答你的提问了吗?

●你还希望我们谈些什么?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很多小伙伴已经看完片段了。

针对片段提供的思路和方法,关于如何利用追问的方法明确对方真正想要问什么,避免答非所问,我据原文的三个黑色标题,总结成以下三个步骤,接下来和大家分享。

第一,分辨问题。

语言是非常神奇的一种文化。在一些特定的场景里,一句话也可能有很多意思,一句干啥呀,可以表达出各种各样的情绪:

开心:干啥呀 生气:干啥呀 害怕:干啥呀。(做语气示范)


提问也是同样的道理,一句“介绍一下你自己”,面试、相亲和拆书这几种场合,他要问的内容肯定不是一回事,你的回答也需要各有侧重,这说明,对方提出的问题是有适用边界的。

当面对一个目标宽泛、体系庞大、指向模糊,说白了就是很笼统的提问,或者当时间短暂,你又想有针对性地做回答时,我们需要分辨问题,先思考对方真正想问的是什么,才可以精准答疑。

第二,合理追问。

如果有些比较复杂的场合,比如商业沟通、职场交流,很多时候对方不会直话直问,像我这种脑子转数基本等于0的选手,分辨不出对方的用意,怎么办?

1.直接要求对方精准目标。大家可以看一下片段中我做小括号标注的问题(1)和问题(2)。

“不好意思,请问我需要具体介绍/回答/阐述哪一部分的内容呢”

2.如果是没有办法精准的问题,那就缩小回答范畴。大家可以看一下片段中的(3)和(4)。

例如:我从123这3个方面阐述你觉得可以吗?

第三,再次确认。

进行完前两步以后,需要进行最后补充和总结,“我所说的内容是否解释清楚了你的疑问?”“还有什么需要我补充的地方吗?”。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1 是的,解释清楚了;2 没有,对方还需要了解更多的内容,这种情况你再根据对方的需求进行答疑就可以了。

至此,这个对话基本上就结束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联系具体经验

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个我的真实经历。

我17年毕业后第一次参加面试的时候,准备了很多东西:一大堆读书期间的文字作品,各种各样参加活动的照片,我的身份证,户口本都带上,大张旗鼓地就去面试了。

对方问我第一个问题是介绍一下你自己,我就把从出生到毕业全讲一遍,还把活动照片挨个介绍一遍,中间好几次面试官的表情欲言又止,我自动忽略,继续讲我的。基本上我说完,他们都困了。后面的其他提问环节也进展的惨不忍睹。

这就是我的一个经典大型面试翻车现场。因为没有弄清对方提问的真实意图,自作主张的进行了一番操作,我最后的下场就是没有通过面试。

那通过学习片段,再结合我的经历,我意识到:对方是希望我侧重回答我的专业,我的特长以及我对这份工作的胜任能力等内容,那加入我当时追问:我可以从大学经历、活动经历和特长爱好这三个方面回答吗,说不定我现在就是新东方的老员工了。


A2具体应用

俗话说,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站起来,我10月29号还有一个面试,如果对方让我介绍自己,我就打算按照片段这个步骤来操作一下。

面试官:你可以介绍一下你自己吗?

1.分辨问题。

首先我们要分辨对方的问题,这是一个笼统的问题,而且正在面试,我需要在短时间内回答出来。那我可以进行下一步。

2.合理追问。

他是面试官,希望我介绍与岗位职责想匹配的内容,我就围绕三个方面回答,我的专业、我的爱好、我的工作经验。

我的回答:您是要了解我专业方面和工作经验方面的基本情况吗?

或者,我从专业、爱好、工作经验这几方面介绍您觉得可以吗?

回答补充:我是17年毕业于某某大学,专业是编辑出版,目前在一家公益组织担任宣传主管的职务,全权负责机构的宣传工作,算上加班现在有3年工作经验,爱好读书,平时喜欢做一些辩论、头脑风暴和发言类的活动,我觉得自己履历以及各项指标和贵公司的岗位十分匹配。

3.再次确认。

我:“我是否阐述清楚了这个问题”或者“我这样的表述您满意吗?”。

面试官:是——话题结束。

面试官:还不够清楚\全面。

我:请问还有哪些内容是您感兴趣的?或者您觉得我说的哪些内容是需要再补充说明一下的?;

接着,就他的问题再注意回答就好了。

这样,我的追问会让我的面试过程更轻松,让我的形象更亲切可靠,我与面试官的沟通也会更顺利。

总结:

总结一下,当有人提出“能否向我们介绍一下你或者你们的情况”这种笼统问题的时候,你可以利用一分辨、二追问、三确认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精准定位,只有问清楚了、弄懂了对方的真实意图,才可以更好地回答这个问题,从而树立起自身亲切、周密的良好形象,帮助双方建立更好的沟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