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所属活动: 拆书帮无锡太湖分舵第100次线下活动 所在级别: TF3-2 学习主题: 如何尊重孩子的感受 学习目标: 在孩子期望我们了解他们感受的时候,能够学会应用四个步骤来尊重

开场:

大家上午好!
我是二级拆书家可可。 

【分组】 

为了方便等会进行小组讨论,在开始之前咱们先分一下小组,就先按照现在的座次来分,从这里开始,2个人一组。 


图书介绍(1.5分钟) 

技能点:学习者场景法介绍图书。学习者场景法包括四个步骤:事件场景-提问-影响-解决。

【事件场景】 

现场有孩子的请举手。看来大家都是宝妈(宝爸)啊。那大家在带孩子的过程中有没有经常遇到这样一个场景:

 孩子:妈妈,我想吃蛋糕。 

妈妈:家里正好没有了,吃点饼干吧。 

孩子:不要不要,饼干太硬了。 

妈妈:不会吧,饼干脆脆的多好吃。现在太晚了,超市关门买不了蛋糕了。 

孩子:不行,我现在就想吃蛋糕。 

妈妈:你怎么这么不懂事!都告诉过你现在没有蛋糕了。现在只有饼干,想吃就吃,不吃就算了。
孩子哇的哭了起来。 


【提问】面对孩子看似无理取闹的情况,你会如何处理?效果怎么样?还有其他解决的办法吗? 


【影响】大家都出了很多好主意!如果像刚才的场景一样忽略或是否定孩子的感受,孩子会感到困惑和愤怒,亲子双方的对话常常会演变成了争吵,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还会严重影响亲子关系。 


【解决】
那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类问题呢?这本书《如何说 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 孩子才肯说》给出了答案。书中建议家长需要尊重孩子的感受,这样能让孩子愿意心平气和的面对问题并愿意着手解决问题。
不仅如此,这本书还选取亲子关系中最为常见的场景,告诉父母“尊重感受、寻求合作、代替惩罚、如何赞赏、应对愤怒”的珍贵方法和技巧,使父母在最短时间内得心应手,学会沟通,把和孩子的矛盾化解于无形之中。


A1-激活学习者经验(1.5分钟)

量表自测

技能点:把知识改编为量表自测题

在开始学习以前,先请大家1分钟时间做一个自测量表,一共有5题,请按照1-6分的标准给自己打分,1分代表完全不符合,6分代表非常符合。请仔细阅读下面的每一句话,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打分。做好可以举手示意一下。

image.png


I-解释自测量表的意义(1分钟)

好的,我看大部分伙伴都已经完成了。想问一下大家,有没有高于20分的?如果高于20分,说明大家比较忽视孩子的感受。

有没有低于10分的?低于10分说明大家比较关注孩子感受,并且在孩子有情绪的时候能够尊重并接纳孩子的感受。

如果前两题得分较高,那么可能是你从情感上不能很好的接纳孩子表达感受;3-5题得分较高的话,说明你从行动上会否定孩子感受。

这个自测量表主要想请大家看看自己平时是否会关注孩子的感受。今天我拆解的这个片段就是这本书中”尊重感受“部分。


学习目标设定

技能点:对学习目标做深入的讲解,包括:学习者的行动(行为);澄清(怎么做)与界定(做到什么)完成程度

希望通过本次RIA学习后,大家能够在与渴望被关注的孩子沟通时(界定),学会使用(行为)尊重孩子感受的四个步骤(澄清),去全神贯注的倾听(行为)孩子,共情回应(行为)孩子,从而帮助(行为)孩子能够愿意面对问题。


下面就请大家在1分钟的时间内阅读完成手中片段的所有内容,看完的小伙伴可以举手示意我,好,我们现在开始: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你已经了解到了当听到这些常见的说话方式时,你的内心感受是什么样的。我愿意在这里进一步分享一下我的个人感受。当我在难过或者受到伤害时,我最不想听到的就是建议、大道理、心理分析或者别人的看法,那样只能让我感觉更差。过分同情让我觉得自己太可怜;提问让我产生防范心理;最激怒我的是说我的感受毫无道理。 这时候我通常的反应就是:“算了吧,再说下去还有什么意思?”

如果有人能真正愿意倾听,认同我内心的伤痛,给我机会让我多说说我的困扰,我会感觉没那么郁闷和困惑,也更能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和面临的问题。

这个过程对我们的孩子也同样适用。如果我们也能倾听孩子,与他产生共情,那么也能有助于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但是,我们不是天生就会说产生共情的语言的,因为它不属于我们“母语"的一部分。我们大部分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都有感受被否定的经历。为了能流利地说出这种接纳他人的“新语言”,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操练。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1分钟后)我看到大多数小伙伴都已经阅读完了,还没有读完也没有关系,我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继续为大家分享本片段的内容。


孩子的感受和他们的行为有直接的关系,孩子有好的感受,就会有好的行为。

当孩子的感受被不断地忽视时,会感到困惑和愤怒。这也是在暗示孩子不用去了解自己的感受,不要相信自己的感受。


【互动1】

我想请大家回忆一下,刚才大家看的片段中忽视感受的做法有哪些关键词?

(学员:给建议、讲道理、心理分析、别人的看法……)

大家说很好,除了大家说到的,还有指责、提问等等这些都是。


【互动2】

比如开场说到的案例中,具体有哪些是忽视感受的说法?

(学员:不会吧,饼干脆脆的多好吃;)这是直接否定感受。

(学员:现在太晚了,超市关门买不了蛋糕了。)这是讲道理

(学员:你怎么这么不懂事!)这是指责。

怎样让孩子感受好?那就是尊重他们的感受!一旦孩子知道他们被关注被尊重了,就能够开始愿意面对问题并着手解决问题。


【互动3】

再问一下大家,片段中尊重感受的做法有哪些关键词呢?

(学员:倾听、共情……)

没错,倾听、认同、共情等等这些都是在尊重孩子的感受。


【行动步骤】

具体应该怎么操作呢?我们建议按照以下四个步骤来处理。

1.看着孩子全神贯注地倾听,最好看着孩子的眼睛。

2.用简单的词语来回应,而不是指责、提问或者直接给他们建议。简单词语可以是:“哦”、“嗯”、“这样啊!”等等这些。

3.说出孩子的具体感受,而不是否定她们的感受。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而不是理性的解释。


【案例】

举个例子,大家体会一下这四个步骤的用法。还是用开场我们讲过的这个场景。

孩子:妈妈,我想吃蛋糕。

妈妈:宝宝想吃蛋糕呀,不过家里好像正好没有了,吃点饼干好不?(妈妈应该蹲下身,看着孩子的眼睛)

孩子:不要不要,饼干太硬,我就要吃蛋糕!(这时,孩子是期望我们了解他们感受的)

妈妈:嗯,家里现在没蛋糕是不是让你不开心了?

孩子:嗯,我现在就想吃蛋糕了。

妈妈:妈妈真希望现在就能给你变出一盒蛋糕来!看我用魔法棒变一下看看,变变变……


【互动4】

这样说的时候,孩子会不会觉得很有意思?

(学员点头)

当孩子感受好的时候,我们再和孩子商量是明天买蛋糕还是现在吃饼干的问题,是不是就更容易解决了?

一个有爱有趣的妈妈,比一个会讲道理的妈妈更让孩子喜欢。


【预防异议】

有伙伴是不是觉得表达感受有困难?想不到有什么词可以表达。我稍后会发送一个感受词汇的链接到群里,供大家参考。

还有伙伴是否会问,我要是把孩子的感受说错了怎么办?没关系,孩子会很快把你纠正过来的。我们不可能每次都能判断准确,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去理解孩子的感受。虽然不一定每次都能成功,但孩子能体会到我们的努力。


【适用边界】

当然,也不是任何时候都要用这四个步骤来表达我们的尊重。它适用于在孩子期望我们了解他们感受的时候。在日常生活琐事的对话时,没必要时时的把孩子的感受表达出来,简单回应即可。

另外,对于大一点的孩子,他们不开心的时候根本不想说话,这时候,家长只要陪在他们身边就够了。

这个方法同样适用于成人之间的沟通。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促动学习者现场演练(8分钟)

刚刚我们学习了尊重孩子感受的方法。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演练,场景是这样的:你的孩子开学换了一个新的数学老师。这位数学老师比较严格,脾气也很凶。今天有个同学没有认真写作业,老师就把作业本子给撕了,你的孩子觉得有些害怕。孩子回家以后,她想告诉你这件事。

现在,请按照开场时的分组进行演练,两位伙伴一位扮演家长,一位扮演孩子。孩子说:我们的新数学老师太凶了!家长需要用刚才讲到的四个步骤表达出尊重孩子的感受,来帮助孩子面对这个问题。

请大家用3分钟时间小组内两两进行演练,3分钟后我会邀请其中一组来和大家展示一下。

注意:我们演练的真正目的不是帮助孩子解决害怕老师的问题,因为可以有很多方法解决问题。咱们演练时请大家务必使用到咱们本次学习到的四个步骤。


【学员分享】

多多:妈妈,我们换了一个新的数学老师好恐怖啊。

杨妮萍:哦,这样啊。(步骤1:全神贯注倾听;步骤2:简单词语回应。)

多多:今天我们班有一个同学没有认真写作业,老师就把他的本子给撕啦,撕了粉碎。我好怕啊。

杨妮萍:你心里特别害怕这个新老师对吗?(步骤3:说出孩子具体的感受。)

多多:是啊,万一他也把我的作业本撕了怎么办。我作业不是白写了吗。

杨妮萍:不会的,你的作业写的那么认真,老师怎么会撕了呢?看来这个老师是个很严格的老师。

多多:有时候,老师一直催啊催,我就作业写的速度很快,那个字就不经意间飞了怎么办。万一被老师撕了怎么办呢。

杨妮萍:你非常的担心和害怕对吧。(步骤3:说出孩子具体的感受)那你做作业的时候可以仔细一点,这样就能避免一些低级的错误。老师就不会那么凶了。

多多:万一我粗心大意了怎么办呢。

杨妮萍: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想象一下,你把作业写的特别的认真,得到老师的表扬呢?(步骤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愿望)

多多:可是现在还没有听到老师表扬任何人呢。

杨妮萍:那你努力就可以啦,妈妈相信你,只要你认真写,老师都会关注你们的进步的,当你有进步的时候,老师就会表扬你了。

多多:真的吗?

杨妮萍:是的呀。

多多:那什么时候会发生呢?

杨妮萍:就看你的努力程度了。说不定,今天你的家庭作业认真写,明天你就会得到老师的表扬了。(步骤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愿望)

多多:那我今天好好写作业试试看。


非常感谢两位的分享!她们非常贴切的应用了尊重孩子感受的这四个步骤。

其实在刚才讨论的过程中,我听到有的伙伴在最后一步使用幻想的时候挺有意思的,有人说:我真希望数学课不上了;我真希望把老师换掉……我们在幻想的时候其实也是在引导孩子,如果是刚才那样讲的话,我们是不是在引导孩子逃避问题了呢?

刚才这两位伙伴的分享就非常的好,她有一句话说的很好:“我真希望你的作业都是很认真写的,明天老师就会表扬你了。”这样说的时候,孩子就会觉得认真写作业就会得到老师的表扬。这样说是不是会要一点呢。

再次感谢大家的分享。


A2-催化应用

技能点-布置任务。拆书家指定具体要行动的事情,要求学习者回去后完成。


【布置任务】

说出孩子的内心感受非常重要,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我们大部分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都有感受被忽视被否定的经历,需要我们不断的练习才能够运用自如。

接下来给大家布置一个任务,在接下来的三天里,请你留意自己和孩子的对话,把你们的对话记录下来,然后试着把当时忽视感受的对话改成尊重感受的。

如果没有孩子的伙伴,请你分享这个技巧给你有孩子的朋友们。


【设置检查指令】

任务完成后,大家可以把心得反馈给我或者咱们分舵群里,三天后期待看到大家的分享。

最后,感谢大家的全情参与,希望大家都能有一个和谐的亲子关系。谢谢大家!


【学员分享】-以下是微信对话

任园园:分享一个昨天跟我娃的对话,在外边吃晚饭时,看到一个小女孩劈叉,我说,这个小朋友劈叉腿很直,真厉害,我女儿就很生气。我就问她,我表扬别人又没说你,你怎么生气了,她说你就是在说我,我说“你的意思,我赞美别人的时候,就是在批评你吗”她说“是的”。

拆书家:感谢分享哦!你觉得这句话:“我表扬别人又没说你,你怎么生气了”是在否定孩子感受还是在尊重孩子感受呢?

任园园:否定的,我感觉我当时带有情绪的。

拆书家:如果要尊重感受的话,你觉得可以怎么说呢?

任园园:我认为可以说,“是不是因为妈妈赞扬了别人,你觉得是在说你做的不够好吗”

拆书家:你可以试试看只说你感觉到的孩子感受,孩子会不会把她的想法说出来呢。试试应用一下这个步骤,效果怎么样呢?

1.看着孩子全神贯注地倾听,最好看着孩子的眼睛。

2.用简单的词语来回应,而不是指责、提问或者直接给他们建议。简单词语可以是:“哦”、“嗯”、“这样啊!”等等这些。

3.说出孩子的具体感受,而不是否定她们的感受。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而不是理性的解释。

任园园:

「可可:1.看着孩子全神贯注地倾听,最好看着孩子的眼睛。

2.用简单的词语来回应,而不是指责、提问或者直接给他们建议。简单词语可以是:“哦”、“嗯”、“这样啊!”等等这些。

3.说出孩子的具体感受,而不是否定她们的感受。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而不是理性的解释。」

- - - - - - - - - - - - - - -

用幻想的方式实现愿望,我要好好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