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这样读书就够了》 所属活动: 廊坊有家(筹备)分舵第三期拆书活动20190825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这样读书就够了

开场:

开场:


【个人介绍】:

大家好,我是本期的拆书家邹赫威,邹忌的邹,赫赫有名的赫,威风八面的威,名字霸气正如我的外表,但内心柔软更如我的艺名-喵咪酱

沿用拆书帮的三个标签来介绍我自己:企业培训师,K歌达人,硬核养生专家。

因为身边有一群热爱学习的朋友,有幸结识了拆书帮。下面为大家介绍下我眼中的拆书和拆书帮:

【拆书帮介绍】:

拆书法是一种学习方法,不是像哈士奇一样把东西撕碎“拆”掉,而是在书本文字的海洋里,找到适合自己的片段,它完全可以不是本书的重点,但这短短的一段话能提升你的能力,解决你的问题,适用于成人学习。它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把书中知识关联个人经验,并规划具体运用,让知识能够真正的落地实践。

具体分为个人学习法和组织学习法两种学习方式。

个人学习法主要指的是RIA便签学习法:

R(Reading)是指阅读原书拆页;


I(Interpretation)是指引导的部分,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片段中的知识;


A(Appropriation)是指拆为己用,分为A1和A2,A1是关联自己过去成功或者失败的经验,A2是利用书中的知识把它转化为行动,规划未来如何去做。

组织学习法是一位拆书家拿一本书加工出一场现场学习,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这就是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事情。从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来衡量,一位拆书家创造的价值不亚于一位培训师。

拆书帮是构筑在拆书法基础上的学习爱好者社群,公益性的青年自组织,一群热爱学习的小伙伴聚到一起,分享观点,接纳观念。江湖上有许多知名的拆书帮分舵,我们廊坊正在筹建有家分舵,请多多支持。

接下来,我将用RIA便签法来分享赵周的《这样拆书就够了》中的一个片段,请大家花2分钟的时间阅读: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第一章 读书为什么这么难?

问题一:没时间、没精力

1963年,密歇根大学的成人教育学教授霍华德·麦克拉斯基(Howard McClusky)提出了生存余力理论模型(Margin in Life Theory),其基本观点是:一个人总是在他需要的精力与可提供的精力之间寻求平衡。那些消耗个体精力的事情叫作“生存负载”(Load of Life),而处理这些负载需要“生存力量”(Power of Life)。无论是生存负载还是生存力量,都由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构成。

关于生存负载,外部负载主要指的就是工作,包括职场工作和没有薪水的家庭工作;内部负载主要来自个体不断发展的生活期望:想买房,想换车,想升职,想40岁之前实现财务自由。

生存力量呢?外部的力量源自家庭背景、人脉资源、经济能力,内部的力量就是个人的能力和经验。

生存力量除以生存负载,就是麦克拉斯基强调的“生存余力”(Margin in Life)。

生存力量

-------------------------- = 生存余力

生存负载

你手里拿的这本书,每个页面中心的文字部分叫作版心,版心四周的白边就叫margin。你可以在margin上记录阅读心得。如果页面文字太多,就会把margin挤得过窄,整个页面看起来密密麻麻,读起来非常累。

职场工作者的生活也是如此。“如果能够保持一定的余力,那么就能很好地应对不可预见的紧急情况,更好地承担风险,能够从事各种探索性和创造性活动,也更有可能开展学习。”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我看大家已经阅读完原文拆页,请把目光转移到我这里,接下来由我为大家来讲解一下。

【why】我们儿时对未来都有天马行空的畅想,而长大后的生活却不一定按照梦想的节奏。现实是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工作,家家还有本难念的经。想创业没钱、想学习没时间、想升职没能力。如果有充足的资源,比如时间、精力和金钱,是否可以从容面对如此这般艰难呢?

(what)原文片段就是告诉我们,主要讲了三个概念,我写到这三张纸上,分别是生存负载、生存力量、生存余力,他们之间存在关联性,接下来我将运用3W1H的方法来为大家解读我的三张便签,同时让大家明白三者之间的关系。


【what】生存负载,内来自于内心的欲望,外来自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任务。

生存力量,内是个人能力经验,外是家庭背景、人脉资源、经济能力。

生存力量除以生存负载,就是“生存余力”,它是面对未来未知的风险的能力,是充足的时间,是风险来临之前的预防。


【how】弄清自己的生存余力分三步:
(1)理清自己的生存负载,我想要什么,我现在遇到的是什么;

(2)分析自己的生存力量,我有什么能力,我有什么资源;

(3)弄清自己的生存余力,找到提高生存余力的办法,保留一定的精力投入到增加生存余力的事情上。

【where】当我们遇到生活中的困难时,都可以按照这三个概念去分析当下困境的原因,并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办法。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接下来是我的A1便签

看完这个片段,不禁让我联想到:

上周五,前同事来我的新单位面试,岗位是我的直属下级。一见面感慨万千。谈到前单位降低福利,缩减编制,同事们要么等着裁员,要么被迫接受跨区调动,生气却不敢轻举妄动。最可怕的是大家想学习提升,但繁重的事务性工作耗费了大量精力。如果不提升,后果可想而知。最后面试结果是通过,但她选择放弃。

反思:我跳槽成功有的原因,

一是理清自己的生存负载,我想升职加薪,而我现在做重复的工作会让我的职场竞争力一天天变弱;

二是分析自己的生存力量,我之前做HRBP,我会讲课,我敢冒险;

三是我知道学习提升是我唯一的出路,所以我挤出休息时间参加培训,自己看书实践,接受大家不愿意出差的培训任务,最后积累了足够的资本跳槽,成功改行做了培训师。

接下来是我的A2便签

学完上面这个原文拆页,接下来我是如何催化应用的呢?

我在招聘培训主管,目前有一个不错的候选人,我想试一试聘用他。面对我们单位的一些内部规定,他有些犹豫,我要劝服他。

行动方案:

下周一的薪酬谈判,给他分析现状:

(1)理清生存负载:他最近的单位刚刚倒闭,他自己不再想从事不稳定的行业,想改行。另外今年就业形势不好,我的前同事三个人都在找工作,但是没有好位置。我的现单位属于城市综合体,在本地同业竞争力优势明显,且处于快速上升期,对他以后的发展有帮助。

目前他已婚育,有一定的家庭负担,应聘的岗位实行高比例的绩效考核方案,试用期如果能力达不到,工资肯定会很低,但是日后能力提升起来,可以比之前的固定工资挣得更多,职级虽不是经理级,但工资有可能达到甚至高于经理级,我自己的例子就摆在这,他可以看到。

(2)分析生存力量:他之前的职级是培训经理,但培训课程主要是理财产品,讲完之后就失去价值,他去了一些知名企业面试,但都没有下文,也就是他被拒之门外是因为没有拿得出手的课程。大企业只要成手,不愿意教新手,他不具备转行能直接到理想职位的生存力量。

我愿意教他课程开发,两三年之后起码拿出十门通用课程,是他职场晋升路上的金钥匙,这个机会比高工资更重要。好的培训师年薪很高,钱是早晚会赚到的,不能纠结在当下,否则以后更纠结。

(3)找出如何提出生存余力的办法:加入我司,给自己施压,像一块海绵一样吸收知识和营养,共同挑战课程开发和大型项目实施。如果他愿意像当初的我一样,赌一次,说不定是一个机遇。

小结

愿我们都有充足的生存余力,不念过去,不畏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