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参加TF3-1训练的陈蕙茗。我一直很喜欢法国作家、思想家伏尔泰的一句话:“判断一个人的能力,不是看他如何回答,而是看他如何提问。”可见,提问这件事情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今天就是来讲讲如何提出优质提问这件事情。我们可能从小就被教育要学会提问,但是提问是一门艺术,需要来学习。
【学习目标】希望通过今天的现场学习,我们学习者能够识别提问与优质提问的差异,学会运用优质提问的特点,将一般提问转化为优质提问的三个步骤,能够提出优质的问题,这样作为提问者,我们自身不仅能收获到有价值的信息,而且还能给被问者促成他有新的发现,促成新的思考或行动。
【事件场景】: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在生活和工作中那些会提问的人,能跟对方用好问题聊一天,对方也乐意回答;而那些不会提问的人,可能聊一秒就结束了。比如我是家长,关切地问小孩:“作业做了吗?”、“书都看完了吗?”,迎来的是孩子的冷漠,事后他和你说,你的问话像是在怀疑“作业还没有做完”、“书还没有看完。”
【提问】:大家是否有遇到过类似于因提问不到位而产生尴尬,或者误解的局面?
【影响】:的确,一个“一般提问”可能收获不到任何信息和回馈,还极有可能造成提问者和被问者之间的沟通阻碍,竖起防御心门。
【解决】:那我们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帮助我们避免因提问不到位而导致的沟通阻碍呢?今天我要拆解的《学会提问实践篇》这本书,就能帮助你GET到各种工作及生活场景的“优质提问”技巧,帮助我们化解沟通尴尬的局面,让我们成为一个优质提问者。
下面邀请大家来阅读一下原文片段,用时一分钟。 看完的小朋友可以示意一下。
结果,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是被提问支配着的。
我们在采取有意识的行动之前,都会先向自己提问,然后做出决定。
例如,面临重要商谈的人,会在前一天问自己“明天约定的是几点钟”“做哪些准备才能确保顺利”等问题,从而决定出发时间或准备资料。
也就是先问自己“为了确保明天商谈成功,该做哪些准备”,然后才会采取“准备”这一行动。如果出于某种原因没能如此自问,参加商谈时可能就会因亳无准备而失败。
一个人会采取怎样的行动,是由其自问的内容决定的。
也就是说,如果提问改变,行动也会改变。
对于“什么是优质提问”这一问题,我的回答是——能让被问者不假思索就乐意回答,并能为其带来新发现的提问,就是优质提问。
说起来,“提问”的原义是什么呢?通常,该词的定义是“质询疑问或理由”(出自《广辞苑》)。上课时问老师问题、向别人问路、记者采访时的询问,都与此义相符。
这种以获取信息为目的的提问固然也很重要,但提问的力量远不止于此。再强调一遍,优质提问能给被问者带来新发现,促成新的思考或行动。
【强化讲解概念的I】
我看大家都阅读完了,我来讲讲我的理解。
【对比说明】
我们从小到大都被老师、家长告之,如果有什么不懂的,要去提问,但却忽视提问是一门艺术,是需要学习后,才能从一般提问者变成优质提问者。
比如你是公司管理者,你问你的下属“你有没有完成上个月的新增用户数指标?“它是一般提问,还是优质提问?
学习者互动:一般提问
拆书家解释:它也只是一个一般提问,它只是起着质询疑问的作用,却忽视了被问者感受,会导致被问者不乐意回答,也收集不到有用的信息。
那如果换成“你要加油呀,这个月一定要努力完成新增用户数指标,好不好?”它是一般提问优质提问?
学习者互动:有人说一般提问,有人说优质提问,也有人说不知道。
拆书家解释:它不属于优质提问,它依然是一般提问。它有考虑被问者的感受,肯定了对方,但是并没有给被问者带来新的发现,提问者自身也收集不到有用的信息。
那如果我们换成“你有没有想过,我们要怎么去做,可以完成上个月的新增用户数指标呢?“那你们说,这属于什么提问?
的确,这才是优质提问,这样一个开放式提问,不仅考虑被问者感受,愿意回答此类问题,而且还会思考怎么样弥补之前的不足,促进新的行动,提问者自然能收集到有用的信息。
因此,基于拆页原文片段及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推导优质提问和一般提问的差异:
优质提问可以给被问者不假思索乐意回答
能够被问者带来新的发现,促使新的思考和行动
提问者可以获取有用的信息
这是一般提问不具备的。
【How】
我们已识别一般提问和优质提问的差异,那我们应该怎么样把握让一般提问都变成优质提问呢?
基于片段,我拆解了三个步骤:
第一步:明确提问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什么相应的信息,或者解决什么问题 对应片段中重要商谈的例子如“为了确保明天商谈成功,该做哪些准备”。
第二步:尝试换位思考:站在被问者的角度思考,避免被否定等情绪的产生,让被问者乐意回答问题。对应片段中谈到的优质提问的特点:让被问者不假思索乐意回答问题。
第三步:形成有发现的开放式提问:在提问时,可以多使用“为什么”、“怎么样”“如何”等引导手段,尽量将封闭式提问改成开放式提问,这样才会给给对方多一些启发性思考、促成他新的行动。
【举个例子】
下面举个我的例子,前段时间,我作为公司公众号的产品经理负责人,想了解一下公司公众号的最近的访问量,为什么和上两个月对比下降不少的原因,之前两个月还是做得不错。我找到负责订阅号的运营人员,问道:“这段时间的订阅号是不是下降了?”、“你有没有做过分析呀?”。负责人不回答了一句恩,就没有然后了。
学了今天的片段,我明白了,我这显然不是一个优质提问,根本就没有收获到有效信息。如果时光可以倒流,运用今天的优质提问三个步骤,来达到沟通的效果。
第一步:明确提问的目的:我想了解公众号访问量下降的原因,以及未来运营部门有没有改善的措施。
第二步:尝试改变立场:如团队之前做得很辛苦,两个月做的很不错呀,要肯定对方。
第三步: 提出有发现的开放式提问:运用怎么样,把封闭式改成开放式提问。
换成这样说:“我们之前两个月做的很不错,这个月突然下降了,主要的原因有哪些?那我们下个月会怎么做来改变这个局面?”
【适用边界】
当提问者有明确的目的,希望被问者有新的发现,自己又能收获更多有用信息时,可以使用优质提问技巧。
当提问者或者被问者处在负面情绪时,我们知道,情绪是很重要,在应用优质提问之前,都需要先平复情绪,才能保证尝试改变立场思考,照顾他人情绪奏效。我们一定要创造优质提问的一个好氛围。
当提问者的目的只是想单纯的与被问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并不一定要获得什么有用的信息,就像我们和朋友见面,习惯性的问“你今天吃饭了吗?“等,这样的场景下未必一定要用到优质提问,一般提问即可。
刚才我们学习了提问与优质提问的差异及如何将一般提问转化为优质提问的三个步骤,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想想看,在你今后的工作或生活当中,有可能哪些场景中会遇到使用优质提问这个技巧?
比如:我们在职场,是小公司领导,想了解下属为什么上个月业绩没做好的原因,可能你就要用不对劲优质提问的技巧,这样才能收获到有用的信息,才能促使下属去思考,我之前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你作为家长,想了解小孩上次考试的情况到底怎么样,你肯定要非常有技巧地去询问他,了解他的学习情况;又如你作为拆书帮轮值主席(南妃),想了解今天的轮值情况怎么样,给我提点建议,我下周可以做得更好等。
类似于这样的场景,任何场景都可以,请大家围绕一个场景来写一个剧本。剧本包括设计出人物(提问者和被问者)、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结果)和当时双方的对话、动作等,其中部分对话要使用刚刚学到的方法——优质提问技巧的三个步骤。
大家还记得这三个步骤吧?
学习者互动:第一明确目的,第二尝试改变立场,第三提出有发现的开放式提问。
小伙伴太棒了。
可将摘要写在一张纸上。请大家围绕刚刚的指令关键词(背景、人物、时间、地话)来写剧本,用时3-4分钟,最后我们请一位小伙伴上台来分享一下。
学习者案例:
背景:我们律师团队需要增加我们的收入,需要大家一起来讨论,想一些好的办法 |
人物 A 学习者做会议的主持者 B 团队的领导 C团队的小伙伴 |
明确目标:保证我们下个月的收入,要比这个月要改善,需要根据这个目标来问大家。 |
会议主持者:假设我们这个月是20万,下个月我们定25万,可不可以,好不好?(建立同理心,保持目标的统一) |
会议主持者:这个月我们做了很多有用的工作,那我们大家有没有需要改善的地方,大家有没有觉得有不足的地方,我们怎么样一起努力? |
B:最后大家会反馈很多问题,做为领导 |
团队的小伙伴:会反馈很多问题 |
团队的领导总结:大家刚刚反馈的几个点,可以总结成几个问题,那么接下来需要我给大家一些什么样的支持?大家需要怎么样的结果? |
刚刚小伙伴,运用了我们优质提问的技巧,而且还把它应用在团队的会议当中,这个运用非常好。
【有力结尾】
回顾一下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我们学习了优势提问和一般提问的三大差异,还学习了把一般提问转变成优质提问的三个步骤。人们常说:“提问的差距正在拉开优秀之人与平庸之人。”我们不要小觑了优质提问的技巧,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以致用起来,让我们自己真正成为一个优质的提问者。不仅自己可以收获到很多有价值的信息,让自己的知识丰富起来,而且还能促成被问者有新的发现。这才能增长你提问的力度,让提问者和被问者一起走进个人成长的 “蝴蝶效应”,才能加速我们成长的跃迁!最后谢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