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感谢大家今天来陪我一起拆书晋级。在正式开始之前,我先给大家分一下小组。我的左手边一组,我的右手边一组。一会儿小组讨论的时候,就按照我刚才给大家分的小组进行。
[自我介绍]:
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是晓雯,三个标签:
一,我是账务工作者。生活中,我的本职工作是会计,也就是企业的账房先生。
二,正在进行转变的学习爱好者。希望可以带动更多的人一起通过
学习成为更好的自己。
三,我是未来的三级拆书家。怕自己中途找各种理由放弃,
先给自己标上,也请大家帮忙见证。
[图书介绍]:
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场景: 你下班匆忙买了菜准备回家做饭,路上人多车堵的,好容易到家,结果一开门,看到老公已经在家了,还坐在沙发上又是摆弄手机,又是电脑,听到门响,头都没抬一下的跟你打了招呼。这时候,你有没有一下子火冒三丈,开始暴跳如雷的指责你老公呢?
提问:你有想过为什么见到这样的场景你就气不打一处来?你有没有想过,你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如果有人这样不分青红皂白的指责你,你又会是什么感受,如何应对呢?有想过自己这样的指责是在使用暴力吗?
影响:这样不分青红皂白的指责对方,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两个人大吵一架,伤了彼此的感情,如果家里有孩子,还会在孩子心理留下阴影,更甚者还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如果这样的指责发生在工作或社交场合,那么就会对你的前途,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
解决: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这本《非暴力沟通》一书中提供的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1、说事实 2、谈感受 3、讲需求 4、提请求) 可以让我们再遇到这样的情况时,能够心平气和的与对方沟通并让对方知道你想要的是什么。可以增近夫妻之间的亲密关系,增加亲子间的互动,增强工作团队的合作力,拓展你的社会交际,让与你沟通的对话者更愿意给于回应,使沟通更为顺畅。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使用明确观察的三个步骤(澄清)来区分(行为)观察和评论(界定),可以通过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清楚地说出观察行为或结果,从而不会让与我们对话的人产生逆反心理,并愿意做出回应。
拆页已经发给大家了,给大家2分钟时间,请大家阅读拆页内括号部分,读完后请示意我,现在开始吧。
在为一个小学提供咨询服务时,我对此有了深刻的体会。这个学校的教师和校长经常反映彼此很难沟通。于是,学区负责人请我协调双方的矛盾。我先和全体教师交谈,然后请校长来参加讨论。
会谈一开始,我就问:“校长的哪些行为不符合你们的需要?”“他是个大嘴巴。"有人马上回答。我的问题是想了解他们的观察——校长说了什么或做了什么,而“大嘴巴”只是这位教师对校长的评价。
在我指出这一点后,第二位教师补充说:“我知道他是什么意思。校长的话太多了!”这仍是一个评论——评论校长话多还是话少。随后,第三位教师说:“他认为只有他的话有价值。”我解释说,推测别人想什么与观察他的行为并不是一回事。最后,第四位教师也表明了看法:“他希望所有的人都一直听他讲话。”当我说这也是猜测时,有两位教师脱口而出:“你的问题真难回答啊!”
接着,我们注意区分观察和评论,一起列出了校长的具体行为。例如,在全体教员会议中,校长会讲他的童年和战时经历,有时导致会议超时20分钟。我问他们是否已向校长反映问题,他们说,他们试过,但从没有提及具体行为——例如校长在会议中回忆往事。最后,他们同意,在校长参加讨论时,指出这些行为。
概念提出:
拆面内容讲述了我们通常对他人的表现给出的多是评论,而不是观察列出的具体的行为或结果。那么什么是评论?什么又是观察后的具体行为结果呢?
讲解概念:
评论:是对人、事、物加以批评议论。
观察后的具体行为或结果:是我们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客观清楚地说出观察到的行为或结果。
这样解释是不是有点笼统,不好理解呢?那下面我们通过一些小例子来具体看一下吧。
举例辨析概念:
当看到孩子在看手机,你就说了句“你又在玩儿游戏。”这是观察还是评论?是的,这是评论。因为你只看到了孩子看手机,没有看到手机里正在放的是游戏还是孩子需要的课业资料。这句话只是你的推测。
你找员工谈话,“你最近总迟到,是家里有什么事儿 吗?”这是观察还是评论?是的,这也是评论。迟到几次算是总迟到?这里缺乏依据,没有说服力。
老爸已经3天没换衣服了。这是观察还是评论?是的这是观察,我说出了我观察到的结果。这是在特定时间中观察到的行为结果。
她今天穿了条白色连衣裙,看起来真漂亮!请问这是观察还是评论?是的,这是观察。这是在特定时间(今天)和特定情境中(穿了条白色连衣裙)清楚描述的观察结果。
通过我的几个小问题,大家是不是对观察和评论有了大概的了解呢?
具体HOW:
那我们如何在今后的沟通中,清楚的表达出观察而非评论呢?
1、明确特定时间(如:这一个月/这一周/今天)
2、明确特定情境(如:穿了条白色连衣裙/你在开会的时候/下班后)
3、明确具体行为或结果(如:迟到3次/我看到你正在使用手机)
为什么这样做:
我们以往没有明确如何清楚的表述观察,多用评论去表述的时候,其实是更倾向于批评的,负面消极的影响很明显,容易让人产生逆反心理,更不愿意友善的回应我们,怄气、争吵就发生了。许多家庭问题,亲子问题也都是这样开始的。我们学会了在以后的沟通中能够明确的表达出观察,那就是向沟通对像敞开了友善的大门,当你能够不带评论地,客观的表述观察到的行为或结果时,对方会更愿意给于回应,这就为之后的沟通开了一个好头。
适用边界:
这个方法适用于各个层面的交流和各种环境。可以增进亲密关系,亲子关系,使家庭和睦,促进工作合作关系等。尤其可以用在我们需要用沟通来说服对方或希望对方改变行为的时候。
举例:
大家都有没有过报销的经历?我是做财务的,我们每月都报销日,报销单据的填写,粘贴都是报销者自己完成,各种签字后才能打款。有的人总是粗心,一次不行,总会来第二次。我们也总是一句“你咋总错呢?”这时对方总会回“哪有,不就这一次吗?”虽然语气都是半玩笑的,可是大家心里就会产生隔阂。
后来,学习了非暴力沟通的明确观察行为或结果后,我会把这样的事情进行简单的记录,又出现问题时,我会拿出记录,(明确特定时间)指出上个月(明确特定情境)报销的时候,(明确具体行为或结果)你的什么地方有错误,重新来了一次,这个月报销,你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这样明确的指出后,对方一下子就想起之前的事,还增加了对这次事件的印象,之后再报销,就没有再出现之前反复出现的问题,大家都节省了时间,效率还提高了。
预防异议:
听了我的应用后有人会说,观察就观察呗,又是记又是证据的,太麻烦了吧。其实这就是明确具体行为或结果呀,这里没有依据,怎么能让对方信服,最后只会让大家生产争议。其实讲事实也不一定非要记录,能记在脑子里也是可以的呀,只要讲的是事实,不参杂自己的情绪,让对方感受到你是客观的表述,接受是自己的真实行为,这样你们的沟通就能够友好的开始。
[拆书家提问设计]:
那现在请大家设想一下,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你会在什么情境中运用到今天学习的内容呢?设计一个小剧本,剧本要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要写明起因、经过、结果。写出人物对话及人物的动作等,其中对话部分,要用到今天我们刚学过的明确观察结果的方法去沟通表达。
举例:
比方说,我给我自己写了一个小剧本
未来时间:我在十一期间 地点:在家里 人物:我和老公,孩子
事件:给家里做一次大扫除。
背景:假期第二天为扫除已经定好了时间,明天的早上9点开始,还分了一下工。结果扫除当天,已经是9:20分了,我们的扫除还没有开始。
发生的对话:
我:现在已经9:20分了,我们定好的开始时间已经过去20分钟了(这里我就只是说出了已经距离我们开始时间过去20分钟了)。
老公:知道,就来。
宝宝:爸爸还没准备好呢,我再玩儿一会儿。
.............................
对话就这样用表述已经发生的事实开始了。
那大家就可以根据我给大家提供的这个小例子,想想你们可能在未来发生的一些事情,给大家5分钟时间准备一下,把你的剧本写在拆页后面,一会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分享:
未来时间:下周日 地点:拆书现场 人物:我和运营团队一个成员
事件:关于不经常参加例会问题
对话:
我:我看到最近一个月(明确时间),你只参加了一次(明确结果)例会(明确情境),最近很忙吧?
对方:是的,最近工作才起色,要花很多时间准备。
我:是不是以后换个时间开例会能好些?
对方:对方想了下说:“换时间也没空。”
我:那我把例会议程发出来,每次你在微信里和大家说明怎么样?
对方:点头后表示好的,每周五晚上我提交一下吧。
回应:
谢谢这们小伙伴的分享
看来这们小伙伴已经掌握了今天学到的明确观察行为或结果的方法,如果真的遇到你剧本的里情况,希望你也能够这样去解决。
结语:
到这里,今天的拆页已经为大家分享结束。希望大家在回去后,能够运用明确观察到的行为或结果,开始你的非暴力沟通,避免冲突,获得对方友善的回应。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