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如何高效学习》 所属活动: 泰安五岳之尊筹备分舵——第2次活动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学习比喻法掌握知识 学习目标: 运用比喻法三步骤掌握难理解难记忆的知识

开场:

           大家好,我叫张宇,是一名高中语文老师。目前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是能突破自我走出舒适圈,比如现在非常想接受拆书帮的“魔鬼”训练成为拆书家。在我的工作中我发现学生在做阅读理解的时候很困难,而RIA便签法给了我一个思路,让我觉得可以用它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我个人致力于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向“终生学习”努力。并非常想把学习的到的知识内化后把学习的能量传递给学生。育人达己。在未来拆书过级的道路上能提高自己的基础能力,成为优秀的拆书家。同时把它介绍给学生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拆书:

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论,适用于想提升能力、解决问题的成人。拆书强调的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是把书本当成医生“治疗”自身不足,而不是把书当成老师“膜拜”知识。通过RIA学习法把书中的知识拆为已用。

拆书法分为应用于个人学习的便签读书法和应用于组织学习的RIA现场学习法。

主要步骤是:

第一个步骤R:Reading,阅读原文拆页。

第二个步骤I:指拆书家对原文知识拆页的讲解和对现场学习者的引导。

第三个步骤A:学习者拆为已用,要把知识关联学习者的经验、规划具体的运用。它分为3个部分:A1关联学习者过往经验,A2催化学习者应用,A3促动学习者现场演练。

拆书帮:

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表现为各地的拆书帮分舵。拆书帮分舵是公益性青年自组织,其使命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拆书帮目前在全国有47家分舵,200多会员,我们是属于其中一个正在筹备的分舵,泰安筹备分舵。

今天我们要拆的是来自于《如何高效学习》的第88页,一个关于运用比喻进行学习的片段,接下来给大家2分钟阅读拆页,阅读完毕后抬头示意我一下。


    



怎样应用比喻法学习条件反射?比喻法的第一步是在你的个人经验中寻找能够模拟条件反射的东西。我个人生长在加拿大的冰天雪地里,所以想到的第一个比喻就是在雪地里行走。你第一次在雪地里行走时,因为雪地茫茫一片,走哪条路都有可能。但是几次行走以后,你会选择一开始走的路,因为开始的行走在雪地上形成了一条隐约可见的小路,走这条路显然比随便走更容易。

我将雪中走路与条件反射联系在一起,一开始,铃声可能或不引起狗分泌唾液(这代表一开始雪地茫茫一片,无路可寻)。但是在将铃声和食物关联在一起后,从铃声到食物的路就在雪地上(狗的大脑里)形成了,最终狗一听见铃声就分泌唾液,因为这条路已经很明显了。像许多比喻一样,这个比喻也不完美,但是它很有用。

可以按照下面三个简单步骤找出一个比喻。

(1)确定你要深入理解和记忆的信息,在上面例子中就是经典条件反射。

(2)在你的个人经验中寻找与信息部分相似的东西,要达到完全符合不太可能,所以与其寻找一个完全符合的东西,不如稍作让步,找到十几个部分符合的“不完美比喻”,在上面的例子里我想到的是雪中行走。

(3)重复上述过程,检查比喻不恰当的地方。例如,雪中行走是线性的痕迹,而脑神经却是错综复杂的网络。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在文学上运用比喻可以帮助人们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进而帮助人们进行理解记忆。原文段也说运用比喻法就是从自己的个人经验中寻找和所要学习的信息类似的东西,然后建立模型。

Why:因为有些信息难理解难记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运用比喻法寻找自己容易理解深有感触的一点和要学习的信息建立联系。如果不这样做就无法检测自己是否真正记住理解了该知识。

How:如何找出一个比喻呢?

1、确定信息。确定你想要深入理解和记忆的信息。

2、寻找喻体。此处不需要你找到完全相似的喻体,只要是有一点相似,不管是视觉、听觉、触觉还是直觉,也不管是原理、目的还是过程,都可以拿来比喻。而且可以寻找多个比喻。

3、优化比喻。将你想出来的多个比喻和原来的信息进行联系,找出最恰当最容易帮你理解的那一个并进行优化。

Where:适用于自学某些专业性较强的知识的时候,或者需要将一些难理解难记忆的知识教授给别人的时候。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便签

2019年9月24日,我在讲评作文的时候发现同学们的作文结构不是很合理,写议论文只注重了事例的使用,没有行文的内在逻辑结构,甚至还有同学作文只有三大段。为了加深同学们对作文结构重要性的理解,我把构建作文结构比喻成捏人。写作文前只准备事例就像捏人只准备了泥,泥再多也还不是人。我们要把这个人的形状捏出来,再去补充它的血肉。然后再检查这个人是不是有身子长腿短的毛病。同学们听后哈哈大笑。这个比喻应该在他们心中留下很深的印象,再写作文的时候会考虑到结构安排的问题。

  反思: 当我看到原文段关于比喻法掌握知识的时候,我是激动的,我认为它可以很好的将难理解的知识和自己相关经验结合,更有效的理解掌握。我自己有时也用,但都是随机的。我没有有意识的寻找比喻,没有想出多个比喻进行对比,更没有对此进行优化形成模型。这都需要练习。

A2便签

背景:和学生聊天的时候说到了树立目标的问题,他回答那不是好高骛远吗。

目标:用比喻法解答学生关于树立目标和好高骛远的疑问。

1、确定信息。确定要理解的信息是高中生树立目标和好高骛远的区别。

2、寻找喻体。①可以用爬泰山的比喻:两个人都站在山脚下,目标都是爬到泰山顶上看日出,一个人计划用4个小时爬到山顶,但是自己现在还办不到,他想中间借助一下缆车。另一个人体弱多病却认为自己可以依靠自己4个小时上到山顶没问题。这两个人第一个是树立目标,第二个是好高骛远。

3、优化比喻。好高骛远的意思是脱离实际地追求目前不可能实现的过高、过远的目标。一个人树立目标会是远大的,知道自己目前可能实现不了,但是可以想办法解决。可以用爬山的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