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叫朱琳,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这本书叫做《把时间当作朋友》。
只看书名,你可能会认为这一本时间管理方面的书。但其实,它是一本能够帮助你开启心智、提高思考能力方面的书。书中的内容最初是作者写给他的学生的,所以这本书非常深入浅出,不仅写出了我们在工作和生活当中的困扰,最重要的是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这本书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
如果你觉得最近的工作和生活比较混乱,或者说有一些一直没有实现的目标和计划,那么我推荐你读一下这本书,因为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是由于你错误的打开了做事情的方式。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会把减肥或者健身作为自己的一个目标。我的一个目标是希望通过每天运动1h来保证自己的体重不在增加。但却从来没有坚持下来过,因为总会以没时间为借口,如果觉得当天时间稍微充裕一点,也会以没有运动穿的衣服,不知道该做什么运动,或者场地不合适而不了了之。
不知道大家是否也会发生这样的情况。那么下面就请大家花1分钟的时间阅读一下手中的原文片段,这个片段会告诉我们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请各位小伙伴读完以后抬头示意
所谓“三思而行”在我看来就是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考虑相关的3个方面:内容(What)、原因(Why)、方法(How)。任何任务都起码具备3个属性:何事(What)、何因(Why)、何法(How)。清楚了解一个任务的这些属性,对最终能否完成该任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应该多花一点时间去“三思”。
在大多数情况下,这3个方面中最为关键的实际上不是内容,也不是原因,而是方法。因为任务的内容与原因尝尝不言自明,而方法却非唾手可得。例如,每个年轻人都可能有发财梦,为什么几十年后做过梦的大多数人依然不富裕?比较合理的解释可能是:大多数人都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也知道为什么要得到,却始终没弄明白怎样做才能得到。
所以,当我们面对某项任务的时候,内容与原因都已经基本确定(至少表面上看是如此),需要思考的就剩下方法了。当然,思考方法需要从领悟内容入手,不停地细分、拆解任务,而且越具体越好,直至每个小任务都可以由一个人独立完成。
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通过关注“方法”去反复拆分任务,最终确认每个子任务都是可完成的,这是一个人不和或缺的功课。
就像片段中发财梦的例子一样,我们每个人可能都存在这样的情况。年初的时候,打开自己新买的手账本,用花花绿绿的笔写下自己的年度计划,比如每天运动1h,养成记账的习惯,阅读15本书,去旅游等等,然后信心满满期待它能实现,结果也许有的目标你真的执行了,只不过半途而废,也许有的目标仅仅只是纸上的文字,明年又会重新出现在你的计划清单里,年复一年,但却始终没有实现的那一天。
难道仅仅是因为坚持不下来或者时间不够吗?其实是因为我们只知道自己要做这件事和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却始终没有关注到做这件事情的方法。也就是说,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始终没有弄明白怎样做才能完成任务,实现目标。比如周五需要交一份年终总结,可能从周一开始你就会把写完年终总结放在每日待办清单里,然后一直看着它,总会拖到周五才急忙完成。因为我们在写下这个任务的时候并没有去想该怎么完成,真正做的时候却以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我现在没有整块的时间为借口,或者有时间却无从下手,等想起来要做些啥的时候已经耗费了太多精力不想做了。
为了完成一项任务或者实现一个目标,有两点特别重要,一是在事情开始之前就分解行动,二是将任务细化到可执行的地步。要有多细呢?最好是看到分解后的小任务就可以不用动脑子思考,直接去做。这样你才能克服自己的惰性,提高执行力和完成任务的效率,并且保证质量。
现在我用片段中的方法给我的目标制定了计划并分解成了小任务,大家可以看一下片段背面。因为在行动开始之前已经对完成这个目标的步骤进行了细化,做到了心中有数,我只要去执行就可以了,极大增加了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并且现在我已经坚持了一个多月,并有了一些成效。
在听了刚刚的讲解后各位小伙伴们肯定想到了自己之前的经历,那么下面我们就来分组讨论一下,自己在工作或生活中有没有在事前因为没有制定出具体的步骤而拖延完成任务或者没有实现目标的情况?或者因为制定了具体的步骤而成功完成任务或者实现目标的情况?
请大家3人一组,给大家3分钟时间。
有哪一组小伙伴可以分享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
老孙分享:
之前跟妻子和孩子想去香港玩,但是因为当时工作比较忙,所以就把旅行前安排的事情交给了妻子,但妻子也只是买了机票预订了酒店,没有做更详细的安排,所以一周的时间在香港玩本来应该很充裕的,但我们却玩的并不尽兴。
还有一次跟家人计划去桂林玩,这次在出门前做了详细的计划,除了机票和住宿外,连几点出门,几点到码头坐船都安排好了,所以感觉特别充实,很多景点都去到了。
那么现在针对我们没有完成的任务或者目标,用这个行动建议来继续讨论一下,该怎样做才能更好的完成任务或者目标,并在便签上写下来。
欠费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