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y】
这个拆页中提到了两个术语,关注圈和影响圈,我先解释一下,请大家看一下这张图,关注圈是指我们关注的东西,比如:健康、家人、事业等等,影响圈要比关注圈小一些,是我们自己可以施加影响的事物,比如:我自己的时间分配

在这个大圈内,所有的事物都是我们关心的,但是有的人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影响圈,有的人会集中在关注圈,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我们专注于关注圈,也就是那些外部的、我们无法控制的事物,比如我的老板独断专行、我的孩子不听话,那就会把一切问题都归因于外部,同时也会因为自己无力去改变而变得软弱,这种消极的能量会缩小我们的影响圈,让我们能控制的东西越来越少
接下来我们换一个角度,如果我们专注于影响圈,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我的老板独断亏行,但我要专心做好自己的工作,让领导相信我的专业水平,当我们去专注于影响圈的时候,这种积极的能力就会扩大我们的影响圈。

【what】
那么当遇到问题或挑战时,我们应该如何让自己拥有积极的想法,避免消极被动呢?
书中给出的做法是“由内而外”进行改变,也就是先改变个人行为,改变那些我们能改变的,然后再去影响和改变环境。
为了增加可操作性,我对它进行了细化,形成以下四个步骤:
【how 细化行动步骤】
首先,识别语言模式,当我们专注于关注圈时,使用的语言多半是“要是”、“如果”,这类假设性的词语,比如“如果我学历更高,我就能得到那份高薪的工作了”
第二步,将“如果”改成“我可以”,我没有得到那份心仪的工作,我可以去考MBA继续深造。
第三步,制定行动计划,我要考MBA,那么我现在就要去了解MBA的报考条件、考试时间,制定考MBA的计划。
第四步,坚持行动,按计划将“我可以去考MBA继续深造”这句话变为现实,随着个人行为的改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身边的人一起改变,慢慢地我们的影响圈也会扩大。
【预防可能的异议】
这里有的小伙伴可能会说,影响圈一定会扩大吗?其实不一定,但是有着积极想法的人不会过多地去关注影响圈是否真的扩大,因为这也是我们不能控制的,是属于关注圈的事情。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吧,
上个月我有一个重要的报告,搞砸了,被领导批评了一顿,领导对我的信任也直线下降,然后我就进入了一段消沉期,在这段时间里我总是会想“如果我当时认真写那份报告就好了”“如果我的领导没这么小气,也不会这样”“如果我没来这家公司,还在之前的单位多好“,然后我变的上班没有热情,下班就刷剧,打游戏,后来看《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看到积极主动的习惯我就意识到自己的应对方式是多么消极,
我识别到这段时间我抱怨时的语言模式全都是"如果。。。”我关注的全都是那些我无法控制的事情,那种无力感让我选择了消沉
我开始把如果改成我可以,我可以出色地完成现在的每一份工作,我可以在做预算执行分析的时候多想一些,增加一些之前领导未曾关注过的点,
这样想着,针对每一项我可以的事情制定计划,把我想到的我可以都变成了现实,坚持行动,慢慢地,领导对我的信任也开始增加了,有的时候也会听取我的意见,我的影响圈扩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