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技能:分组和自我介绍
大家好,在我们正式拆书之前,我先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
我是今天的晋级拆书家张俊伟 。接下来,我用三个标签来介绍自己:传统文化传播者、效率工作学习者、资料收集控。
今天我们有六个人,我们左边三人一组,右边三人一组,方便等会讨论哈!
技能:图书介绍
我这次要拆的书叫做《小强升职记》。它的作者是邹强。这本书是一本被名字耽误的时间管理书籍,通过故事的形式讲述名叫小强的年轻人,如何一步步通过提升自身技能,明确目标、改善工作方式来提高效率 、达成结果。实现人生的梦想。故事好玩生动有趣,干货多,值得大家阅读。
【R:阅读原文】
“是的,我们的天性之一是玩游戏,但我们每天的工作生活却是那么的程序化,你说能开心吗?你不开心的时候是不是就容易拖延?”
“是是是,没错,但问题是我怎么通过臣服的方式战胜拖延呢?”小强跃跃欲试了。
“这样吧,我给你拿件法宝,你今天早晨试试看。”说着老付从自己的包里拿出一个倒计时器递给小强,然后继续说。
“这个方法叫作‘番茄工作法’(注:此方法来自于意大利的奇列洛),不过是老付的版本,一共只有三步。
1.选择一个行动:一定是很明确,可以立即执行的行动,而不是任务,以前聊过如何做区分。
2.倒计时25分钟作为一个番茄时间,你预估完成行动需要吃掉几个番茄,然后在番茄时间内不间断工作。
3.每吃掉一个番茄休息5分钟,连续吃掉三个休息15分钟。”
[插图]
“啊?每工作25分钟就要休息一次?那样会不会太慢了,影响效率啊?”
“慢就是快,快就是慢,你不妨先试试,在行动中悟吧。”
“谢谢老付,我现在就用这个方法把剩下的事情搞定!”
好,我看小伙伴们都读完了,接下来我带领大家看一下原文的内容。
(why) 拖延是人们应对事情的一种态度,事情太难,精力不济,兴趣不足等都容易产生拖延症。
(what)人在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劳逸结合,要明白工作一段休息一段,这是精力管理的问题,还有项目难度大,可以拆解细分,降低难度。还有任务量大是不是可以分拆给别人做。压力大是不是可以通过求助来疏解等等,有时候拖延说明了这件事对你来说有问题,是一种暗示,需要你停下思考解决,拖延不是只是自己的问题。
(how):如何能避免拖延呢
1. 选择一个行动:一定是很明确,可以立即执行的行动,而不是任务
2. 倒计时25分钟作为一个番茄时间,你预估完成行动需要吃掉几个番茄,然后在番茄时间内不间断工作。
3.每吃掉一个番茄休息5分钟,连续吃掉三个休息15分钟。
4. 如果拖延的话,要找到原因,是因为难呢还是精力不够了。
下面讲一个我生活中的案例。
事件:
上午上班要做一个项目的计划书。打开电脑,开了word,写下了大纲,发现再写下去没有什么词语,就上网搜索,搜索了一些数据之后发现还是不对,搜索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好玩的,看了一个小时返回头来再写,发现这个时间太紧张自己还没有做完,头都大了。这时候意识到了拖延的问题,但是意识到了只是更加紧张了。在完成的过程中,发现还需要别人协助,后悔要是早和别人说的话现在都弄完了,就是因为没有早点深入全局的看造成了时间的浪费。然后起身和同事说完要求。回来继续做方案。
反思:
1.做事情不要着急埋头做,需要掌控全局的来看,让自己按照步骤去做。
2.有时候拖延不是因为自己懒,可能是自己没有方法。
3.有时候是因为精力不济,办事效率低造成的拖延,这个时候不是继续坚持,而是站起来走走或者是趴下眯会,就是休息好才能工作好。
4.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要尽早说,不要等着实在没办法的时候去找就怕晚了。
(where)“四象限”既可以用于工作中多人开会讨论一个项目,也可用于生活中说服别人采取某一行动,甚至在自己思想比较混乱时也可以用于理清自己的思路,但对于朋友、家人间漫无目的的讨论拉家常则不适用。
技能:【A1】激活学习者经验 接下来,请大家准备组内分享。 回想一下,你有没有碰到事情想要拖延的经历,觉得难或者说自己完成不了但是自己意识不到,觉得拖延而变得沮丧的经历?请分享一次你的类似经历,要求有明确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 好,时间到,哪位伙伴愿意分享一下自己过往的经历? |
学习者案例记录: 分享者:?
|
技能:【A2】催化学习者应用 谢谢这位小伙伴的分享。接下来,请大家想一下,如果运用今天的“拖延五步法”,你可以试试如何能劝说家人早睡或者劝朋友读书,你会如何去说?此处要有明确的时间期限和具体行动步骤。想好后请大家写在桌上的便签纸上。
|
学习者案例记录: A2 董老师:最近一周在我们店里艾灸养生馆,我们在做夏天做三伏贴,需要大量的手工制作艾柱,:比如说一天做一百多个,比较耗时间,比较单一,比较乏味,工作效率较低,每个小时做一百个。拖延厉害,压倒最后,第二天需要第一天加班,加班到两三个小时完成。 番茄钟方法如何规划这个时间,如果番茄工作法,提高效率,头三天就做艾柱,做完十五分钟休息五分中,或者二十分钟休息五分中,松紧有度,不至于压倒最后来做。
|
非常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我本次的拆书到这里也就全部结束了。希望今天的数据、分析、方向和下一步“四象限”可以帮助大家清晰思考,清楚表达,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