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所属活动: 燕郊拆书帮分舵活动第30期 所在级别: TF2-1 学习主题: 如何处理孩子屡教不改的问题 学习目标: 当孩子出现重复行为时,能够学会五步法跟孩子沟通

开场: 【技能点】学习目标包含了学习者可被观察到/被测量到的行为或动作。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孩子出现不断出现的问题行为时,尝试用5步法跟孩子沟通,避免给跟孩子正面冲突,最终养成平和式的教养习惯。
【开场】个人介绍和图书介绍
个人介绍:现场的小伙伴们大家好,首先还是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愿意抽出时间陪我拆书晋级。我先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我是今天的晋级拆书家晁会菁,大家可以叫我晁儿,三个标签定位自己,第一个标签是我目前是一名全职的二胎宝妈,我践行正面管教温柔而坚定的平和式教养法。第二个标签是我是特殊教育领域的长期从业者,主攻言语认知康复训练,第三个标签是我目前正在学习和践行断舍离,大家对我的标签内容感兴趣的话,可以私下里找我讨论。

在拆书之前,我先给大家分一下组。左手边小伙伴一组,右手边小伙伴一组。

FAB法介绍图书:今天我为大家拆解的片段选自《如何说 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 孩子才肯说》P106,主题是如何处理孩子屡教不改的问题。

F:《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是2007年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阿黛尔•法伯、伊莱恩•玛兹丽施。主要讲述了学会一种让孩子听话的神奇语言,这种爱的语言使孩子很容易接受您的要求和忠告。

A:这本书是美国家庭教育十大畅销书之一,销售300多万册,被译为30多种文字风靡全球。长踞美国畅销书排行榜,出版20多年长销不衰。与同类育儿书籍相比,本书操作性强,思路清晰,非常的接地气,而且书中配有简明的漫画和用于巩固的练习题,实在是贴心至极。

B1(本书的好处):阅读本书的经历,将是一次学习爱的技巧与接受爱的训练的过程, 它给了你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钥匙,指引你切身体会孩子内心的感受。通过一系列实用有效的方法,帮助你和孩子建立起一个能够快乐交流的平台,使孩子变得不同寻常地愿意与父母配合。

B2(本片段的好处):学习和掌握本片段的方法,会让你更容易地处理孩子屡教不改的问题,跟他们更加和谐相处。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你这孩子怎么那么不听话?”面对孩子的行为做父母的常常忍不住脱口而出。全是怎么说都不听。无数家长为此烦恼,家里充满呵斥和吵嚷声,可是没用,火药味越发浓烈,问题却解决不了。你有没有类似的烦恼?如果有的话,那么本片段将会提供给你一个新的解决方法,会让你跟孩子更加的和谐相处。好,接下来请大家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我刚才发给大家的原文片段,读完之后请举手示意我。

R:原文片段]

理解了这个练习后,这位妈妈就回到家里,用了第三种方法,果然见效,坚持了三个星期以后,鲍比的老毛病又犯了,这位妈实在没招了,当她把自己的烦恼在小组里讲的时候,大家提出了很多问题:“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假如所有都试过了,间题还是一遍地出现,怎么办?……除了惩罚,再找不出别的办法的时候,该怎么办?

 

当问题一再出现时,情况就会变得比先前复杂。那么复杂的问题就需要复杂的技巧。家长辅导员、劳务谈判代表、婚姻咨询师已经总结出一套非常好的方法,来解决复杂的问题和冲突。这是我在小组里介绍给大家的:

解决问题的五个步:

 

第一步:讨论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第二步:说出你的感受和需求。

第三步:一起讨论,找到大家都同意的解决方法。

第四步:把所有的想法都写下来(不带任何评论)。

第五步:挑出哪些建议你们接受,哪些不接受,哪些要付诸行动。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我看大家都看完了!下面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这段话的理解。

What 5步法应对屡教不改,其本质是从探讨双方的感受和需求入手减少冲突,进而共同寻找双方共识的解决方案,促成正向改变。

Why)运用本片段给出的方法处理孩子一再出现的行为问题,孩子更愿意配合我们的管教,跟我们和谐融洽相处。如果我们不这样做,用惩罚的方式,似乎能解决一些问题,比如孩子可能因害怕而变得配合起来,但这不是我们想要的。惩罚实际上会给孩子带来了许多负面情绪,更重要的是,惩罚剥夺了孩子们在犯错后反省自己错误行为的机会,而这才是教育意义所在。

How解决问题的五个步:

第一步:讨论孩子的感受和需求,我们可以这样说:“你是不是感到……,因为你需要……”

第二步:说出你的感受和需求。,我们可以说:“我感到……,因为我需要……”

第三步:一起讨论,找到大家都同意的解决方法,我们可以说:“那我们来谈论一下吧。”

第四步:把所有的想法都写下来(不带任何评论)。我们可以说:“现在开始记录刚才讨论的想法”

第五步:挑出哪些建议你们接受,哪些不接受,哪些要付诸行动。

Where)本片段适用于改掉孩子屡教不改的坏习惯,塑造出良好的习惯,不适用于纠正孩子偶尔出现的小毛病!

接下来跟大家分享一个我跟闺女的真实案例:

闺女最近一段时间每次洗手开水龙头都是开到最大让水哗哗直流,我每次都是说“把水龙头关小点儿,浪费!”人家好像没听见一样,该咋的还咋的,我会再次大声强调,她如果还不听,我就会直接过去,把水龙头粗暴地关掉,并说“你晚5分钟再吃饭”,她特委屈。

反思:对比今天的主题,我发现我就是没有用这些技巧,只是一味地批评、惩罚。

A1+:如果运用今天的5步法,再回到当时的情境,我会这样做:

1.讨论闺女的感受和需求,我这样说:你是觉得大水冲着手很好玩,开小了洗不干净手吗?你喜欢水和小手充分充分接触的感觉吗?;

2.说出你的感受和需求,我这样说:我觉得让水哗哗直流浪费水,不利于你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我需要你懂得节约用水

3.一起讨论,找到大家都同意的解决方法,我这样说:那妈妈带你一起练习幼儿园老师教过的正确的洗手方法吧,女儿会提出想玩一会儿水,我会说:那我们可以接到小盆里,一边玩水一边把小手洗干净……)

第四步:我代劳把这些的想法都写下来(不带任何评论);

第五步:挑出哪些建议我们接受,哪些不接受,哪些要付诸行动(以后学着自己把水接到小盆里洗手,可以玩3分钟的水,按照六步洗手法洗手)

通过这种方式女儿会愉悦地洗完小手并且开心地吃饭。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过往经验:

请大家回想一下,你的孩子(或伴侣)有没有屡教不改的习惯?比如天凉了让加衣服就是不加,地板凉可就是要打光脚,就是不要刷牙,就是要把饭弄得满桌子都是,就是上完厕所不收拾等等,给大家每人1-2分钟的时间把关键词写在A1便签纸上并在小组内讨论,稍后我会请一位小伙伴做分享。(注意:只写当时的场景即可,不必对照今天的步骤!)

 好,看大家都写完并讨论的差不多了,请学爸小伙伴跟我们分享一下她的案例。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爸的老大看到爸爸跟妹妹亲昵总会过来打妹妹,爸爸讲道理也不管用,儿子只是暂时的接受。

  A2:催化未来应用:

好,感谢学爸小伙伴的分享,他的处理方式还是比较温和的,虽然没有解决问题。但是大家大部分情况下我们还是会选择用暴力的方式处理孩子屡教不改的问题行为,这种方式会有即效性,但是跟孩子相互对抗的感受非常不好。如果上天再给大家一次机会回到过去,利用今天的5步法,你会怎么跟孩子沟通?请大家设想一下,给大家每人1-2分钟时间把关键词写在A2便签纸上并在小组内讨论。稍后我请一位小伙伴跟大家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阿风小伙伴有个学生非要带玩具进课堂,但是课堂怎么说就是不听,对比今天的5步法,阿风试着这样跟他沟通,你想带玩具是不是因为你感到不安全,想让老师注意到你(第一步),我感到很无助,因为我希望大家来共同维护课堂秩序(第二步),那我们们商量一下有什么解决办法,你拿一个教室里的玩具替换你手里的玩具或者你做到老师边上来(第三步),我们把这下方法写下来(第四步),然后我们看看哪些我们都能接受,下次我们可以采用(第五步)。

 

非常感谢阿风小伙伴的分享,她成功运用了今天的5步法尝试跟孩子沟通,大家是不是也感觉这用样的方式沟通,别说是孩子,我们自己都更容易接受呢?

 最后我再总结一下今天的拆页,我今天跟大家一起学习了处理孩子屡教不改的问题的5步法。相信通过今天的5步法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处理孩子一再出现的问题行为,大家回去可以尝试一下。我今天的拆书到此结束,再次感谢大家的聆听和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