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所属活动: 郑州轩辕筹备分舵第7次团队线下拆书训练 所在级别: TF2-2 学习主题: 如何正确与孩子沟通 学习目标: 学会针对孩子的感受做出反应而不是针对其行为

开场: 如何有效与有负面情绪的人顺利沟通?
通过拆书学习我们可以做到在沟通中,1、觉察到对方的情绪;2、表示理解或认同对方及其情绪;3、在上面基础上给出建议达到沟通目的。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沟通针对孩子的感受作出反应,而不是针对其行为。

和孩子沟通要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之上,另外,还要有技巧:需要同时照顾孩子和父母的自尊;要先说出表示理解的话,然后再提出建议或意见。

埃里克,九岁,怒气冲天地回到家里,他的班级本来打算去野餐,但是下雨了。他的父亲决定用一种新的方法。以前他总是说一些让事情变得更糟的话:天气不好,哭是没有用的。以后会有玩的时候。又不是我让它下雨的,你为什么要冲我发火?,但是,这一次,埃里克的父亲没有这么说,他心里想:我的儿子对错过了野餐反应很强烈,他很失望,他用怒气向我表现他的这种失望,我可以帮助他的,只要对他的感受表示理解和尊重于是他对埃里克说你看上去很失望。

埃里克:我当然很失望了。父亲:你已经准备好了一切,该死的却下雨了。埃里克:是的,正是这样。这时,出现了短暂的沉默, 然后埃里克说:不过,可以以后出去玩:他的怒气看起来消失了,在下午余下的时间里,他都很合作。通常,只要埃里克生气地回家,一家人都会心烦,迟早他会激怒家中的每个成员,直到深夜他终于睡着了,家里才能重回宁静。

这个方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它在哪些地方产生了作用,当孩子处于强烈的情绪时,他们听不任何人的话。他们不会接受任何意见或安慰,也无法接法接受任何建设性的批评。他们希望我们能够理解他们心里在想什么,希望我们明白在那个特别的时刻他们的心情。而且,他们希望不用完全说出自己的遭遇,我们也能够理解他们。他们的情绪只会透露二点点,我们必须猜出剩下的部分。

如果一个孩子跟我们说:老师冲我嚷嚷我们不必再问更多细节,也无需说:你干了什么事让老师这样对你?如果老师冲你嚷嚷,那你一定做了什么。你做了什么?我们甚至不必说:哦,我很抱歉。我们需要向她表明我们理解她的尴尬、痛楚和气愤。

安妮塔9岁,天回家吃午饭生气的说:“我不要回学校了。”妈妈:“你看上去很烦,能告诉我怎么了吗?安妮塔:老师把我的卷子撕了,我那么努力地答题,她居然只看了一眼就撕了。妈妈:没有得到你的允允许吗?怪不得你这么生气呢!安妮塔的妈妈没没有发表任何评论疑问。她知道,如果她想帮助女儿消除怒气,就必须带着理解和同情跟她说话。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原文讲述了当孩子或他人处于强烈的负面情绪时,我们不要急于提供的建议、批评、意见或安慰都不会产生效果。很多人在孩子出现状况时,不能觉察到他的情绪,而是一味指责、抱怨或则直接给建议。有时候我们即便感受到她的情绪,也可能不一定立马见效。但是,我们应该坚持做,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特别理解他和他现在的状态,这对孩子心理的安抚作用是非常大的,让孩子非常有归属感。

可以在尊重的基础上,父母做到以下两点可以让孩子安静下来,与我们进行沟通。

1、首先先根据观察和感觉说出他人感受的话(你看起来有点:愤怒、着急、闷闷不乐、生气)

2、  直到对方感觉到你理解他的情绪后,再提建议

异议:听到这里,大家可能会问,你这也太简单了吧?大家觉得今天的内容简单吗?然而往往我们在生活中很多时候很容易看到别人处于某种状态,就会给出建议。就像文中的例子一样:老师把我试卷撕了,好多时候家长会说肯定是你调皮了,或不听话了……引发孩子更加郁闷的叹息。

例子:

书中有个例子,其中一个是父亲采用了理解孩子感受再给建议的方式,避免了以前出现过的生气的小孩子,把家里每个人都搞的很心烦,直到他睡着了,家里才安静。这个例子是采用了正确的两步骤得到了很好的结果。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在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有没有直接没有处理对方的情绪,直接给建议的经历呢? 

学习者案例记录:

香春:放假回到家里,妈妈跟自己说起她跟爸爸之间的矛盾,每次自己一听就不耐烦了,告诉妈妈:别理他,我把就是那样的人!觉得自己特别简单粗暴,没有照顾到妈妈的心情及妈妈的倾诉。

崔颖颖:在工作中有个客户,她们部门在公司的位置不是很重要,也不被重视,经常有做了好多事突然被领导否定或吵的情况,她非常郁闷。和她通电话时耐心的倾听了她的情绪,让她感到被理解是很好的倾诉对象。后来才给建议,这个客户对自己非常忠诚,一有什么培训需求,总是第一时间联系颖颖。

如果有这样一个场景,你回到家,妈妈跟你忧伤的说你爸爸的很多不对,你如何做让妈妈情绪变好,且能听你的建议?

香春:先耐心的听妈妈说,然后告诉她:“妈妈我能感受到当时很生爸爸的气,确实他那样做挺让人伤心的。等他回来我跟爸爸再谈谈,希望他能够认识到对您的伤心,希望他以后不这样做了。

惠璞:跟父母沟通听他们说就行了,就算装也要装着让他们觉得我们在听,这样他们能感受到我们在听他们说,能理解他们的感受,他们也就没有情绪了。感觉到他们感受到理解他们了,就再表达自己的观点:“确实是有时候情绪上来会做过分的事,过去的就过去了,但一家人还是自己给自己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