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这样读书就够了》 所属活动: 思维力拆书定级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化繁为简 学习目标: 发现生活中习以为常的行为方式中可以简化的方面,予以抛弃或改变

开场:

         

亲爱的拆书帮的小伙伴们,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感谢拆书帮给我这样的机会,让我今天上午在这儿定1-1,首先简单做一个自我介绍,我叫李瑞,大家都叫我瑞哥,三个标签,第一个标签,我和立白和新来的白玉兰一样,都是做HR的。第二个标签跟在座的所有人都一样,我是一个崇尚终身学习的人。虽然年纪比较大了,但是我希望做一个中年而不油腻的男人。第三个标签是我现在努力的方向——培训。

      

【拆书和拆书帮介绍】

谈到拆书跟拆书帮,我的理解是拆书是一种比较高效、实用的读书方法,它不同于以往我们读书就是归纳中心思想,拆书更注重培养我们一种能力——拆为己用,或者说把我们知识快速转化为能力的能力,学习的元能力。短期来说,个人拆书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解决问题,提升某一方面的技能。长期来说,我们可以通过拆书法来为自己构建出知识体系。拆书家更像是一个培训师或引导师,它同时具备了培训师的技能和引导技能。

拆书帮是这样的一个组织,它是一个全国性的公益组织。全国目前已经有几十家分舵,南京目前只有这一家,南京玄武分舵。

我有幸是去年加入分舵,参加了拆书训练营。有兴趣的伙伴可以加入到进来,这是一个可以让大家共同成长的地方。这是我对拆书和拆书帮的介绍。

好,今天我给大家带来这本书,就是叫简化的,作者是爱德华.德博诺,我们每人都手上拿到了这样的一张拆页,请大家花三分钟的时间把片段读一下。好,计时开始三分钟。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我们倾向于将思考局限在“解决问题”上。这可能是因为我们想做某事,而“问题”在于如何做或者如何克服某种障得。问题可能偏离了正常的情况,因而我们力图解决它。

如果有什么事不成其为问题,我们就不会花时间思考。就这么简单。许多行事方式之所以存在多年,就是因为有它们就足够或最简单的了。既然没什么不好,也没有问题,为什么要思考呢?为什么要去关注这样的事情呢?只有当我们有动力追求简化时,オ会去关注并非问题的事物,开始询间:“那是最简单的行事方式吗?

我们认为存续多年的一定是最佳方式,否则就不会保留下来。我们还认为,事物的发展过程必定会将其塑造为最佳方式,这两个假设都是错误的。大多数事物之所以存续,是因为它们能够满足要求,因为它们不是问题,还因为没有人开始质疑它们。它们可能绝不是最简单的行事方式。

此外,之所以如此行事,可能是因为当时的技术条件不允许采用其他方式。如今,电脑和远程通信使我们可以启用完全不同的方式。例如,互联网使我们可以在家里接受教育,这在以往任何时候都是不可想象的。这倒不一定是要孩子们坐在家里盯着互联网而不去上学了,但是它可能意味着每个星期有天,孩子们能在家里完成互联网作业,而学校可以帮助那些需要额外指导的孩子们。

回顾历史意味着考察整个过程、运作或事项的每一个部分,看看其最初是如何产生的。有时我们或许知道,有时或许有文献可查,有时则必须猜测。

我们一直都是这么做的吗?

起初人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我们真的需要继续这么做吗?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读完的伙伴请给我示意。好,我们大部分伙伴都已经阅读完片段了。我今天介绍的这本书叫简化它的作者爱德华.德博诺。可能大家对他并不熟悉,但大家可能会知道这样的一个思考法叫六顶思考帽,六顶思考帽就是由德博诺博士创立的,他是著名的现象级思维大师。他写的这本简化,当时为什么吸引我?因为没有一个人愿意面对很复杂的事情,复杂的环境,我们都希望它简化,否则会很占用我们大量的精力。


幻灯片1.PNG

在这本书里面,他介绍了有十二个简化的原则,以及14种简化的方法。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第一种简化方法,叫回顾历史。好,回顾历史,我把刚才片段里面的内容大概分成了三个步骤,第一个步骤一查,察觉问题;第二步,二问,追问起源;第三步,三质疑,大胆的质疑。解释一下什么叫察觉问题,我们在日常中一些司空见惯的问题,大家有的时候觉得他不是个问题,所以我们没有去想到去怎么去简化它。

幻灯片2.PNG

比如下雨天,我们一边打着伞,一边需要拿着咖啡杯,对吧?没有人觉得这是一个问题,但有人就想到他是一个问题,于是发明了这样的一种雨伞(PPT)。还比如说,用牙膏挤到最后的尴尬,但当你没发现他是问题的时候,有人就发明了这样的一个神器!给小孩洗澡,这可能是一些年轻父母的困扰,有人发明了这样的一种帽子。还有这样开啤酒经常找不到啤酒扳子的尴尬,有人发明这样一种戒指扳子,直接套在手上,很多的生活中的小的发明,正是源于我们的察觉,察觉到一些我们司空见惯的一些被我们忽视掉的问题。

      所以第一步我们需要什么?察觉问题,一查。二问,就是叫追问起源,让我们想一下,现在某种行为当初是怎么产生的?一开始就是这样吗?在二战时期有一些英国飞行员习惯用骆驼粪来保养自己飞机皮具,并且形成了惯例。结果有一个一战的老兵看到之后觉得非常可笑,为什么?因为用骆驼粪保养皮具的做法是源于一战的时候,北非沙漠战场上,为了让骆驼适应有牛皮座椅加在它身上,才会在皮具上抹了骆驼粪,用这种气味让骆驼不那么反感。所以如果大家知道用骆驼粪去皮保养皮具的起源,就会觉得这样的做法是比较可笑的。

幻灯片3.PNG

最后是三质疑,要大胆的去质疑,我现在想问一下大家,今天在座的各位有没有人带钱包的?已经有人不带钱包了,对不对?一开始出门老四样“伸手要钱”对吧?身份证、手机、钱包、钥匙。但现在随着科技的发达,可能只要这一样了,一个手机就可以走遍天下了,你有没有去大胆质疑自己要不要带钱包,带钱包的起源是因为一开始要用现金、要用刷卡,所以要把钱和卡放到钱包里面,移动支付时代这些已经不需要了,一个手机便可以畅游天下。

幻灯片4.PNG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关联经验

我想到一个我生活中的例子,儿子现在上五年级,但他现在到目前为止还是不会系鞋带。这让我一度非常苦恼,我觉得他是不是就学不会了,我也使了很多种方法,还特意买有鞋带的鞋让他去锻炼。但是当我用一问一查二问三质疑去反思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发现实际上系鞋带本身不是一个问题,鞋带容易松,系鞋带花的时间长反倒是问题;二问,追问起源,我查了一下百度为什么有鞋带,大概追溯到2000年前,当时制鞋的材料没有什么弹性,所以人们会用鞋带去绑扎鞋,同时起到装饰作用。而到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一脚蹬的鞋非常普遍,鞋的弹性非常好,有人还发明这样的神器,两块磁铁快速的帮助人把鞋带系起来,我就在考虑是不是给小孩多买一脚蹬的鞋,甚至买这样的一个神器,帮助他解决系鞋带这样的一个困扰。

幻灯片5.PNG

A2】规划应用

我是一个胖子,大家也看到了,我渴望减肥。我尝试简化,一察,察觉,察觉我减肥减不下来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懒,第二可能因为馋。但是传统的减肥方法是什么?要迈开腿是吧?管住嘴是吧?二问,我在想有没有可能,这是当时技术环境下的一种减肥法,走迈开腿和管住嘴是因为什么?减少我们的热量摄入,增加我们的热量。而现在技术环境下,我们可以采取药物减肥,还可以采取被动减肥方式,用这样的方式,我们是不是更轻松、更简单的减肥呢,希望大家也在生活中发现一些被我们习以为常的做法,并且从这些做法里面通过一查二问三质疑的方式,找到可以简化的地方。好的,这就是我1-1的定级,谢谢大家。

幻灯片6.PNG

幻灯片7.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