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非暴力沟通》 所属活动: 如何沟通才有效&才能避免语言暴力 所在级别: TF3-3 学习主题: 聆听心灵深处的感受,化解自己内心忧伤,并与他人有效沟通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各位能够避免将想法和感受混

开场: 各位伙伴晚上好!我是阿贞,欢迎参加我TF3-3的拆书分享。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各位【可观察到的动作】能够避免将想法和感受混为一谈,能够区分感受和想法【具体内容】在以后的沟通中能够表达感受,能够聆听到对方的感受【完成程度】从而与对方进行有效的沟通。
在平时的沟通中大家经常会出现好心却落了个驴肝肺,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或许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语言和谈话方式是有“暴力”的,但我们的话语确实常常引发自己或者他人的痛苦。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研究发现了一种“非暴力沟通”的模式,依照它来谈话和倾听,能使自己的内心更加圆融,也能与他人情谊相通。所以我强烈向各位推荐这本书《非暴力沟通》。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拆页一  R 区分感受和想法  41页

在非暴力沟通中,我们注意区分感受和想法。

A.想法

我觉得我吉他弹得不好。

在这个句子中,我评价自己弹吉他弹得好不好,而没有表达感受。

B.感受

l  作为吉他手,我有些失落。

l  作为吉他手,我很郁闷。

l  作为吉他手,我烦透了。

如果认为自己吉他弹得不好,我可能会失落,郁闷或厌烦。

当我们说“我觉得”,我们常常并不是在表达感受,而是在表达想法,例如有时我们会说:“我觉得这不公平”。在这句话中“我觉得”换成“我认为”也许更恰当。以下是更多的例句:

l  我觉得你应该懂得更多。

l  我觉得自己很无能。

l  我觉得老板很卑鄙。

l  我觉得他很负责任。

还有些词表达的是想法而非感受。例如被抛弃,被羞辱,被虐待,被打扰,被拒绝,不受重视,被叔父被欺负,无人理睬,得不到支持,无人赏识,被利用,被贬低。

以下是两个例句:

A.“我觉得我被误解了”。

“被误解”一词反映了我认为别人不理解我。此时,我可能会很着急。

B.“我觉得我被忽略了。”

“被忽略”是我们的判断。此时,如果想独处,我们就会很高兴,反之,如果想参加活动,就会感到难过。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事件场景

各位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景:下班回家后你做好饭菜,爱人边吃饭边玩手机对你不理不睬。

互动1:此时你内心什么感受?

答案:内心的感受是委屈、失落、怨气、愤怒。

互动2:你会怎么与他沟通?我们一般会怎么说?

答案:你怎么只顾玩手机不说话呢?你怎么不知道感恩呢?你怎么这么冷漠呢?吃饭时候玩对眼睛、对胃都不好。你能不能吃饭给孩子做个好榜样?等等。

各位根据刚才拆页上知识的判断一下,我们向对方的问话,是不是表达了我们的想法?

影响

当我们这样表达之后情况会有所改观么?可能爱人心不甘情不愿地放下手机:你有什么话说吧。或者是内心窝火更是不理不睬,甚至可能反唇相讥发生矛盾。

这里出现了什么问题?就是我们只是说出了我们的想法,观点。由于想法是主观的、有角度的、有个人偏见的,所以很容易阻碍爱的流动,造成隔阂造成冲突。

【解决】

所以,在与他人沟通时我们是要学会表达感受。如何做到呢?分为如下两个步骤:

第一,能够区分感受和想法;第二,准确表达感受。

【强化概念和对比解释】

第一步,关于想法和感受,二者到底有什么区别?

就以刚才为例,当我们烧好饭菜爱人边吃饭边玩手机对你不理不睬,我们内心涌现出来的感受情绪刚才大家说了是委屈、失落、怨气、愤怒,这是真实涌现的非常客观,可是我们说出来的却是什么呢?不知道感恩,你狠冷漠,给孩子带来坏影响等等,这是经过我们大脑思考根据我们个人主观经验的出来的结论、观点,也就是想法。每个人的想法都有角度的,所以非常主观。你认为对方很冷漠,对方可能认为自己很珍视时间、看东西很专注啊。这个地方就会起冲突。所以我们要表达感受不要表达想法。

所以想法是个人的主观判断,感受是内心情绪的客观体现。因此,本质的区别就是想法主观感受客观。

和各位分享一个我自己运用表达想法、表达感受结果迥异的经历。上周末我们部门领导请同事聚餐竟然没喊我。我知道后内心很难过,很不舒服。第二天见了老总我就说:“你们请吃饭怎么有的喊有的不喊,这样做事也太不公平了吧。”他听了后立马板着脸说:“怎么就不公平了。平时喊你聚餐你总是推辞谁还敢再请你呢。”我俩差点闹掰。回来后我纳闷,怎么就出现了这样的沟通恶果呢?看了这个拆页才明白,我和领导谈话时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既然谈想法,对方一定会有不同的想法,这样很容易起冲突。吃一堑长一智,第二天我见到了副总,我采用了谈感受,我说“前两天你们聚餐没喊我,我内心有点失落。”他立马安慰我说:“哎呀呀这样呀,真是不好意思,我们真以为你不喜欢参加这类活动呢,所以当时还犹豫了一下没敢请你。既然你愿意参加这类活动我们巴不得呢,下次一定喊你”。我俩相谈甚欢。

你看同样的事情,我分别采用了谈想法和谈感受两个方法,结果大相径庭。

我们再总结一下,想法是个人主观的判断、观点,关键词是主观。结果是容易造成分歧、冲突。感受是内心涌现出来的,关键词是客观,表达适当容易引起共鸣拉近双方距离。

当我们能够区分出想法和感受以后,怎么办呢?

第二步,准确表达感受

如何准确表达感受呢?就要用合适的词汇。由于平时我们往往忽略表达感受,所以这里有必要一起来回顾一些表达感受的词汇:

互动1:当我们的需要、期待得到了满足,可以用哪些词语表达这种情绪?

比如开心,兴奋,喜悦,甜蜜,兴高采烈,振奋,开心等等

互动2:当我们的需要、期待没有得到满足,用哪些词语表达?

答案:害怕,担心,内疚,妒忌,遗憾,尴尬,惭愧,筋疲力尽等等。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刚才我们学习了区分想法和感受 ,以及如何表达感受。

接下来我们进入演练环节。现在请大家设想一个具体场景,加工出一个例子,说明在该场景中如何表达感受?并告诉我们说想法和感受有什么不同。请写出故事过程中的关键词。

书写的时间是2分钟,2分钟后请人来讲讲他的小故事。

孕妇分享:今天下雨,我大着肚子,如果老公不来接我,我就会很失落很难过。如果平时我会说你不爱我不知道心疼我。今天学习了我就会对他说:“你不来接我,我很失落很难过。”

回应和反馈:她的感受是失落难过,并准确地向老公表达,老公肯定惺惺相惜一把。试想想,如果她表达的是:你不来接我就是不爱我,根本不知道心疼人,她的老公会是什么反应?哼,小题大做, 你太矫情了吧等等,容易产生矛盾。

非常棒,请大家掌声鼓励。她的分享让我们更区分了想法和感受,而且知道此时该准确表达感受。

2分钟

 

学员发言记录:

1.原来面对孩子乱扔东西,我会说:瞧瞧你搞成什么样子,不收拾好不要再和我说话。现在会说:   看到屋里很乱,我心理很烦躁。

2.面对爱人(朋友)晚归,原来会说:你怎么这么差劲一点不顾家。现在我会说:你回来晚,我很担心,很焦虑。

这种沟通适合于家人朋友之间的沟通,以及职场中关系比较密切的同事沟通。

【说明两个拆页的逻辑关系】

刚才我们学习了第一个拆页,区分想法和感受,并能够表达感受之后,在此基础之上我们现在开始学习第二个拆页。面对有自责的想法、有羞愧内疚等负面感受时如何化解。

第一个拆页是理论基础,第二个拆页是在具体场景即自责场景下的运用。二者是递进的关系。

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二个片段。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拆页二  123页   非暴力沟通的忧伤

我们成长在学校教育和社会化的影响中,对于大多数人的来说,培养自己在各种情境中都专注于生命的需要及价值观,也许已经太迟了。然而,既然我们可以用心体会他人的评论所反映的需要,我们依然可以了解自责所反映的需要。

例如,如果我们发现我们痛骂自己:“你看你又把事情搞砸了!”我们马上就可以问:“我什么样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一般意识到自己尚未满足的需要--很可能是多个层面的需要,我们的身心状态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我们不再感到羞愧、内疚和沮丧,而开始体会到别的情感。不论它们是忧愁、失望、恐惧、悲伤、挫折感或者别的---其目的都是推动我们去满足需要和追逐梦想。

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直面人生的苦难,在遇到挫折时,充分体会人生的悲哀和内心的渴望。是的,感到遗憾是难免的,但它能帮助我们从经历中学习,而无须责备自己。我们意识到过去的行为违背了自己的需要及价值观,并允许这种觉察引发的情感充分流淌。一旦专注于以上尚未满足的需要,我们就会考虑如何满足它。反之,如果用苛刻的语言指责自己,我们不仅难以找到解决办法,而且容易陷入自我惩罚的痛苦中。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A1】请大家自测(3分钟)你是一个会呵护自己心灵的人吗?

首先我们通过一些自测题了解下自己,请大家阅读以下6个题目

   按照1-6分的标准给自己打分,1代表完全不符合,6代表完全符合,请大家根据自己依次符合程度打分

【自测量表】

1.我经常自责。   1 2 3 4 5 6

2.我经常对自己做的决定产生懊悔,悔不当初。1 2 3 4 5 6

3.我经常会这么想“我应该早点知道,或者我真不应该那么处理那件事情。”1 2 3 4 5 6

4.当我陷入自责而痛苦时,因为无法自我停止,所以经常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阻止这种痛苦的继续。1 2 3 4 5

5.我对孩子经常生气发火,因为我认为他写作业应该更细心些。

1 2 3 4 5 6  

               

【I】解释自测题(1分钟)

现在请分数10分以下的朋友举下手,你是一个能够呵护心灵的人。

那10-20分的小伙伴说明你相对而言,能够比较好让自己内心。

分数在20分以上的小伙伴,您来对了,我们要一起好好探讨这个如何进行自我宽恕心理呵护的片段了。

【学习目标】

在跟我完成这个拆页学习后,各位能够【可观察到的动作】能够再遇到因为自责而心情不好时,【具体内容】能够体会到自己内心的需要,【完成程度】从而很快原谅自己并实现内心平静。

【R】阅读原书拆页   2分钟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现在请大家利用2分钟来阅读第二个片段,读完后给我示意。

【I】拆书家讲解引导(对比概念和匹配例子,引出知识点逻辑、步骤和边界)

好,看完原文片段,我想问下各位小伙伴,原文中告诉我们,当遇到因为事情处理不当而深深自责的时候,该如何实现重拾内心平静呢?聆听自己的心声,发现内心需要。很好!

各位伙伴有没有遇到过这种场景,周末自己在家洗衣服,结果一不小心,把一件宝贝衣服染色了且无法洗掉。接下来自己是什么反应?不停地懊恼、后悔,一直会想:我怎么这么粗心呢?当时应该想到这些衣服放在一起会染色的呀,这个被染色的衣服好几百元钱呢,哎呀,多可惜呀,自己怎么这么粗心怎么这么笨呢。越想心情糟糕,也有可能对孩子、爱人说话都带气儿,进而影响家庭和睦。因为负面情绪会传染,所以难免也会让他人心情负面起来的,以此恶性循环,踢死猫效应说的就是道理。

那么怎么办?我们应该学习心理建设,让自己快速从自责中走出来,走向心理平衡。   具体的操作方法从本拆页中我归纳出三步骤法:

第一步,觉察到责备自己的想法

头脑出现一个想法在对着自己说:“你怎么这么笨?你怎么这么粗心?你怎么出发这么晚?你怎么做事总是拖拖拉拉?都怪你这么做。你真不应该说出那样的话。”等等。

第二步,觉察到自己负面的感受。

当这么想的时候,内心涌现的情绪都是负面的,让自己很内疚、羞愧、沮丧等等,甚至感到痛苦。

这种感受只会让我们细细品味自我惩罚、自我伤害的痛苦,对个人成长没有任何帮助。所以觉察到就要立即停止。如何停止?

第三步,聆听内心需要。

觉察到在自责和痛苦,立刻将思考的方向转向内心深处,问自己:“我这么想的目的是什么?我内心有什么需要”?所以此时就从攻击自己,转向探寻我们的内心需要,寻找美好的东西。

【举例说明】

和各位分享一个我运用上述三步法的案例。

年前我在香港南洋银行开了个账户,当时的条件是需要连续7个月扣1000元的股票定投。因为难以及时看到股市行情投资收益,所以我决定6个月以后及时停掉。回来后算好了时间,上周8月10日在家上网就停掉了,可是再上网投资那栏目一看才6次呀,原来自己日子算错了,过了11号才完成7次 ,10号停掉仅仅完成了6次,这样的话要多收200元管理费的。我当时脑袋轰一下子:我怎么这么粗心竟然算错一天,自己干么这么着急取消呢,过了今天还有20多天可以随时操作的呀。接下来的十几分钟里一直自责、内疚,那个懊悔呀。十几分钟以后我意识到了自己不良感受。也就是终于缓过神了做到了第一步,觉察到自责的想法。第二步,觉察到负面的感受。我问自己:我周末上网就是为了让自己痛苦的么?肯定不是。那又是为了什么?我进入了第三步,聆听内心需要。我内心需要什么?我需要安全感,金钱给我带来的安全感。200元的损失会影响我生活品质么?会让我生活从此陷入困顿么?都不会。那它会给我带来什么?一个提醒,以后任何行动前再仔细查证一下有关信息,相信以后会避免很多类似的错误的。想着想着我内心就平静了下来,原谅了自己,就是从真正爱自己。我还是很会照顾自己的,我自己值得被爱。想着想着,内心温暖明亮了起来。

【不这么做的坏处】

如果我不采用上述步骤,各位有没有想过后果会是什么样的?我可能一直闷闷不乐,老公过来喊我吃饭:赶快过来吃饭。我说:别理我,我烦着呢。他会说:大清早谁惹你了?你给谁脸色,愿吃不吃。我会说:谁给你脸色了?不要没事找事。说不准俩人就会莫名其妙吵起来的。所以直接结果就是影响人际关系。

再者,如果旁边没有别人,我一直自怨自艾,不停地这么攻击自己

责备自己,一方面消耗内在能量,另一方面慢慢地自我贬低,久而久之有可能形成负面思考的习惯。这种自我憎恨逐渐削弱自信,对以后自我成长并没有帮助。

所以,当我们自我责备时一定及时觉察,并通过探寻内心需要实现心理平衡。

【适用边界】这种思考方式,不仅适合于自己内在思考陷入冲突时候平衡内心,也适合于因指责他人自己内心愤怒失衡,需要自我安静下来的情形。

所以,我们刚才的第一步可以扩充为:觉察到自我责备或者指责他人的想法。

我们再回顾以上三个步骤,  

第一步,觉察到责备自己或者指责他人的想法。

第二步,觉察到自己负面的感受。

第三步,聆听自己内心需要。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片段二  123页  非暴力沟通的忧伤

【A1】请大家自测(3分钟)你是一个会呵护自己心灵的人吗?

首先我们通过一些自测题了解下自己,请大家阅读以下6个题目

   按照1-6分的标准给自己打分,1代表完全不符合,6代表完全符合,请大家根据自己依次符合程度打分

【自测量表】

1.我经常自责。   1 2 3 4 5 6

2.我经常对自己做的决定产生懊悔,悔不当初。1 2 3 4 5 6

3.我经常会这么想“我应该早点知道,或者我真不应该那么处理那件事情。”1 2 3 4 5 6

4.当我陷入自责而痛苦时,因为无法自我停止,所以经常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阻止这种痛苦的继续。1 2 3 4 5

5.我对孩子经常生气发火,因为我认为他写作业应该更细心些。

1 2 3 4 5 6  

               

【I】解释自测题(1分钟)

现在请分数10分以下的朋友举下手,你是一个能够呵护心灵的人。

那10-20分的小伙伴说明你相对而言,能够比较好让自己内心。

分数在20分以上的小伙伴,您来对了,我们要一起好好探讨这个如何进行自我宽恕心理呵护的片段了。

【学习目标】

在跟我完成这个拆页学习后,各位能够【可观察到的动作】能够再遇到因为自责而心情不好时,【具体内容】能够体会到自己内心的需要,【完成程度】从而很快原谅自己并实现内心平静。

【R】阅读原书拆页   2分钟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现在请大家利用2分钟来阅读第二个片段,读完后给我示意。

【I】拆书家讲解引导(对比概念和匹配例子,引出知识点逻辑、步骤和边界)

好,看完原文片段,我想问下各位小伙伴,原文中告诉我们,当遇到因为事情处理不当而深深自责的时候,该如何实现重拾内心平静呢?聆听自己的心声,发现内心需要。很好!

各位伙伴有没有遇到过这种场景,周末自己在家洗衣服,结果一不小心,把一件宝贝衣服染色了且无法洗掉。接下来自己是什么反应?不停地懊恼、后悔,一直会想:我怎么这么粗心呢?当时应该想到这些衣服放在一起会染色的呀,这个被染色的衣服好几百元钱呢,哎呀,多可惜呀,自己怎么这么粗心怎么这么笨呢。越想心情糟糕,也有可能对孩子、爱人说话都带气儿,进而影响家庭和睦。因为负面情绪会传染,所以难免也会让他人心情负面起来的,以此恶性循环,踢死猫效应说的就是道理。

那么怎么办?我们应该学习心理建设,让自己快速从自责中走出来,走向心理平衡。   具体的操作方法从本拆页中我归纳出三步骤法:

第一步,觉察到责备自己的想法

头脑出现一个想法在对着自己说:“你怎么这么笨?你怎么这么粗心?你怎么出发这么晚?你怎么做事总是拖拖拉拉?都怪你这么做。你真不应该说出那样的话。”等等。

第二步,觉察到自己负面的感受。

当这么想的时候,内心涌现的情绪都是负面的,让自己很内疚、羞愧、沮丧等等,甚至感到痛苦。

这种感受只会让我们细细品味自我惩罚、自我伤害的痛苦,对个人成长没有任何帮助。所以觉察到就要立即停止。如何停止?

第三步,聆听内心需要。

觉察到在自责和痛苦,立刻将思考的方向转向内心深处,问自己:“我这么想的目的是什么?我内心有什么需要”?所以此时就从攻击自己,转向探寻我们的内心需要,寻找美好的东西。

【举例说明】

和各位分享一个我运用上述三步法的案例。

年前我在香港南洋银行开了个账户,当时的条件是需要连续7个月扣1000元的股票定投。因为难以及时看到股市行情投资收益,所以我决定6个月以后及时停掉。回来后算好了时间,上周8月10日在家上网就停掉了,可是再上网投资那栏目一看才6次呀,原来自己日子算错了,过了11号才完成7次 ,10号停掉仅仅完成了6次,这样的话要多收200元管理费的。我当时脑袋轰一下子:我怎么这么粗心竟然算错一天,自己干么这么着急取消呢,过了今天还有20多天可以随时操作的呀。接下来的十几分钟里一直自责、内疚,那个懊悔呀。十几分钟以后我意识到了自己不良感受。也就是终于缓过神了做到了第一步,觉察到自责的想法。第二步,觉察到负面的感受。我问自己:我周末上网就是为了让自己痛苦的么?肯定不是。那又是为了什么?我进入了第三步,聆听内心需要。我内心需要什么?我需要安全感,金钱给我带来的安全感。200元的损失会影响我生活品质么?会让我生活从此陷入困顿么?都不会。那它会给我带来什么?一个提醒,以后任何行动前再仔细查证一下有关信息,相信以后会避免很多类似的错误的。想着想着我内心就平静了下来,原谅了自己,就是从真正爱自己。我还是很会照顾自己的,我自己值得被爱。想着想着,内心温暖明亮了起来。

【不这么做的坏处】

如果我不采用上述步骤,各位有没有想过后果会是什么样的?我可能一直闷闷不乐,老公过来喊我吃饭:赶快过来吃饭。我说:别理我,我烦着呢。他会说:大清早谁惹你了?你给谁脸色,愿吃不吃。我会说:谁给你脸色了?不要没事找事。说不准俩人就会莫名其妙吵起来的。所以直接结果就是影响人际关系。

再者,如果旁边没有别人,我一直自怨自艾,不停地这么攻击自己责备自己,一方面消耗内在能量,另一方面慢慢地自我贬低,久而久之有可能形成负面思考的习惯。这种自我憎恨逐渐削弱自信,对以后自我成长并没有帮助。

所以,当我们自我责备时一定及时觉察,并通过探寻内心需要实现心理平衡。

【适用边界】这种思考方式,不仅适合于自己内在思考陷入冲突时候平衡内心,也适合于因指责他人自己内心愤怒失衡,需要自我安静下来的情形。

所以,我们刚才的第一步可以扩充为:觉察到自我责备或者指责他人的想法。

我们再回顾以上三个步骤,  

第一步,觉察到责备自己或者指责他人的想法。

第二步,觉察到自己负面的感受。

第三步,聆听自己内心需要。

 

A学习者拆为己用

【提问】

伙伴们,想请问下大家,在刚才的这个片段里,有没有觉得哪个知识点还不太能理解的?感觉有难点需要解决的?

大家反馈:觉得第三步有难度。不知道什么是内心需求,不知道怎么表达出来。

【提问式反馈与回应----明确问题

好,我听到小伙伴们不约而同说到第三步有困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个步骤,表达感受。

解决这个问题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探讨困难的本质,也就是到底难在哪里?第二步我们来讨论具体的解决措施。

【引导分组讨论问题本质】

接下来我们首先进行第一步,分组来讨论这个困难的本质是什么?也就是难点是什么?  

3分钟以后,请各个小组发言。

 

小组发言:(2分钟)

发言1. 比如我考试差一分不及格,那个懊恼呀,没有奖学金了,手机没钱换新的了,没有太放松娱乐的时间了,因为要复习补考,因为会一直沉浸于自责,想不到自己还有什么需求。我的需求不就是换手机还有时间玩吗,现在啥都没有了。我后悔平时没有好好学习,只有后悔。

发言2:被电话诈骗,我觉得自己愚蠢。我不知道除了追回钱还有什么需求。当然钱是追不回来的。

反馈和点评:

是的,小伙伴们一谈起来还在痛苦,似乎还没走出自责的阴影。为什么这样呢?因为没有觉察到自己不良情绪的伤害,所以想不到停止。

因此根据各个小组的发育,我们归纳一下,这个问题的难点是:

没有觉察到自责的感受;不知道自己内心需要什么。

【引导讨论进一步深入】

根据各位刚才的发言,我们一起发现了问题的实质。那该怎么办呢?

学员谈到:去根据不同场景发现,练习。

好的,大家谈的很好。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要一步步进行。首先要探索不同的场景有哪些不同的需要,然后去觉察去发现。那接下来请各个小组,罗列一下平时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过哪些深深自责的场景,或者指责他人的场景?每组列出1-2个场景进行讨论。

强调一下接下来的任务分为三步:一是写出场景,二是发现自己内心需求。

【分组讨论解决方案】

请大家把讨论思考的结果记录下来。待会儿我们进行交流分享。

时间8分钟。

【伙伴分享】

场景1:孩子没有及时睡觉,我骂了她,然后又后悔。

 我及时提醒不要继续自责。问自己内心需要?我内心的需要是他是一个自律的孩子。

点评反馈:这里的需求一定是自己,而不是要求他人。因此我们再想想,孩子自律有什么好处?身体健康,学习好。对父母意味着什么?   学员回答:这是父母对孩子尽到了责任。所以,这个场景父母内心的需要应该是:我是一个有责任感的妈妈,我是一个会爱孩子的妈妈。

场景2:考试差一分不及格。拿不到奖学金,还有付出时间复习。

不要再自责,同时问我们内心的需要是?希望自己能够掌控时间,希望用自己的钱换手机。所以内心的需要是做一个独立自主的人,自己是一个有追求的人。

场景3: 与客户约谈的时间自己迟到了,很内疚。

内心的需要:信守信誉。

场景4:父亲总是出去打牌很晚回家。

我们内心的需要是希望父亲身体很健康,还有就是我和妹妹尤其是妹妹小,内心需要父亲的陪伴。

场景5:爱人经常丢三落四,尤其是经常找钥匙。

我们内心的需要是爱人很淡定,很从容。尤其是希望她很安全。

******

 

【拆书家反馈,总结解决方案】

谢谢大家的分享。各位思维非常活跃,内容也很感人,让我们用掌声对他们的发言表示感谢。

我对刚才大家的练习做个总结。

第一步练习,我们一起分析出了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因为没有觉察到自己在自责,更不知道内心的需求;第二步我们练习分享了不同场景下的内心需要,及时从自责情绪中走出来。

我把刚才我们一起探讨出来的解决方案结归纳如下:

以后不同的场景中,

1.觉察到在自责,提醒及时停止

2.进入内心,发现自己内心需要

我们一起为我们讨论出这么完美的解决方案用掌声庆祝一下!

【布置作业——特定任务/分享/陪练】

学习是为了更好的拆为己用,那现在我要给大家布置一个家庭作业了。在接下来的一周,可能会出现自己的失误自责的情形,或者家人让你烦恼的行为,那试着运用我们今天学习的3个步骤,专注于尚未满足的需要,慢慢走向内心平静,从而实现爱惜自己呵护自己,看看会有什么不一样的结果好吗

也请大家把沟通的成果分享到群里面好吗。谢谢!

一周后朋友圈里小伙伴案例交流,摘抄三个:

1.  周日带着老人和孩子去上海迪士尼去玩,本来在手机上买好了14号门票并预约好了绿色通道,结果到那里以后发现提示我没用买票。一看,自己买的是13号的票楞是一直记成14号的了,已经过期作废。当即花了1800元买了票,天又热,又没有绿色通道只能排长队。越排长队,越出汗,越难过,越懊恼责备自己。觉得自己真没用本来带老人和孩子开心的结果变成了遭罪。后来我想起来拆书这个活动:

我觉察到自己一直在责备自己。

我开始觉察自己难过的心情,这种自责的心情太不好受了,胸口堵得慌。

我开始尝试第3步,,安静下来聆听自己内心的需要,我在想这么责备自己是为了什么呢?因为孩子和老人这么排队是非常辛苦的,我不忍心看天猫辛苦我希望他们开心快乐,这么想的时候我发现我的内心是多么爱他们,原来我是有很有责任感的一个人。正因为有责任感,所以提前花了钱做了安排,实际上自己原来有很多的事情我都做的非常的周到,我真的还是相当不错的,这么想的时候,内心就轻松了许多。然后就和孩子老人说起笑话大家快乐了起来。

 2.    我晚上6:00车票出差,5:45急火火从单位赶到常州火车站,发现车子竟然是常州北站发车不是火车站。天呐,我干了什么?大笨蛋!蠢猪!我立马内心骂自己。

 只能赶夜班车了晚上无法好好休息了。当我在等车过程中分秒难熬,我对自己非常失望,怎么这么粗心?觉得自己做事太不靠谱,越想越生气。翻翻手机转移注意力吧,翻到了拆书帮的作业,我忽然间想到了这个三步法的学习,我忽然觉察到了自己懊恼的情绪,给自己带来的痛苦的感受。深呼吸放松,然后进入了第3步:这么攻击自己是为了什么?原来是,我想及时到达早点休息,保证精力充沛地投入第二天的工作。啊,原来自己是希望有个好的工作效果,实际上今天之所以看错车票,也是因为在单位里专注工作造成的,原来自己是如此敬业敬业的一个人,马上就联想起领导赏识的情景,内心一下子多云转晴了。这三步法真管用。我立马在微信群里进行了分享。

 3.周末带孩子去动物园,天热孩子跑了一身汗,上车后我立马打开空调,后来孩子睡着了,我竟然忘了关空调也忘了给孩子盖件衣服,结果孩子发热生病了。回来后看着生病的孩子非常心疼。就开始自责,自己怎么那么粗心呢?孩子睡着了,怎么空调还开那么低呢?还忘了给他盖点东西。

自责的感觉犹如万箭穿心特别难过,我不想这样了我必须停止,否则自己要疯了。我此时想到了拆书帮里面教我们的三步法,尤其是第三步,聆听自己内心的需要。我这么自责自己,到底内心想要什么?嗯,我是希望孩子很健康不要生病。我真的很爱孩子,我的爱人也是这么认为的,孩子也这么认为,从做过的许多事情来看,我都是一个很有责任心的父亲。今天只不过天气太热,开了空调以后就忘了关这回事儿,谁不范错呢,再说孩子偶尔生生病也是排毒。我这么想的时候,内心也就平静了下来。所以我觉得这三步法非常有用。


【强有力的总结】1分钟

今天和大家分享了两个片段,第一个片段是区分想法和感受,学会表达感受。

第二个片段是陷入自责或者指责他人时,实现内心平静的三步骤法。哪三大步骤?

第一步,觉察到责备自己或者指责他人的想法。

第二步,觉察到负面的感受。

第三步,聆听自己内心需要。

但愿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当我们的表现不完美而深深自责,或者因为他人的失误我们愤怒不已的时候   ,我们能够及时觉察不良感受,通过聆听内心需要原谅自己或者他人,实现非暴力沟通!

今天晚上的拆书到此结束,感谢伙伴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