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一、自我介绍及拆书帮介绍:
自我介绍:各位爱学习爱分享的小伙伴们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拆书帮、感谢大家让我们有机会在这里一同分享和学习。我叫黄程,黄是炎黄子孙的黄,程是工程的程,黄程。
下面我用三个标签来介绍下自己,第一个标签,本职工作,在中国铁建下属的工程公司做信息化业务管理和应用;
第二个标签,拆书,当前目标是成长为一名三级拆书家,用输出管理输入方式助人助己;
第三个标签,私董提问技术研修坊成员,运用正念能量的提问技术,向内发觉真实的自己,向外享受帮助他人的乐趣,这项技术的成熟代表着私人智囊团时代已经来临。
以上自我介绍的3个标签。
拆书:接下来我来谈谈对拆书这个概念的理解,首先要注意的是拆书不是什么?不是以掌握全书内容和考试为目标的学习,那是我们之前在学校的学习习惯,我们称之为学院派学习;
那么拆书是以什么为目标呢?拆书是以个人现阶段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去获取信息、理解信息、应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和改善现实生活为目标的学习;
有目标才会有收获,在我们明确目标后,就会非常高效且有针对性的去获取对我们有用的信息,拆书帮特有的RIA便签学习法里R环节是阅读片段获取信息的过程,I环节是用自己的语言重述信息理解信息的过程,A1环节是激活自身经验,将自己和信息相互关联的过程,A2环节是规划未来应用,应用信息解决问题提升能力的过程,这便是拆书。
拆书帮:说到这里拆书帮就更好理解了,它是一个公益性质的拆书学习组织,给大家提供一个有情怀有温度的联结平台,这就是拆书帮。
二、【R】阅读原书拆页:
好,现在我们进入R环节。请大家用2分钟的时间来阅读手上的片段,阅读完的小伙伴可以向我眼神示意。
三、【I】拆书家解读: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
我看到大家已经读完片段了,下面我们进入I环节:
why(背景):首先来介绍片段来自于《学会提问》这本书,看到书名,刚开始以为是讲解引导提问的技术,读完后发现它的主题是在讲批判性思维。
大家都知道现在是一个被泛滥信息包围的时代,身边充斥着各种网络说、报道说、专家说等等各种说法,我们是选择被动接受观点的海绵式思维;
还是选择主动寻找观点并作出评价的淘金式思维?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价值观。
这本书的目标是学会并使用批判性思维,让自己拥有能力有理有据的说出我认为真相是什么。
what:那么要学会并使用批判性思维,第一个任务就是学会寻找结论
how:根据片段内容以及日常使用频率我将寻找结论的方法归纳为以下4点:
1、指示词:寻找指向结论的关键词,比如因此、表明等,作用就像开车时看到路标一样,清晰明了;
2、位置:一般结论会出现在特定的位置,比如标题、开头以及结尾;
3、非结论:记住那些不可能作为结论的内容,比如例子、数据、图表、背景资料等等。
4、所以呢?有些结论是隐含的,即使找到指示词,也不一定是作者想传达给你的观点,只有我们结合上下文问“所以呢”,从而推断出结论。
四、【A1】便签:自己的相关经验
现在我来分享下自己的A1便签:
读这本书之前我是一个典型的海绵式思维的人,经常读书是全盘接收。
当然读完后的改观也没那么立竿见影,有句话讲读书之所以没用是因为你没用,所以我来拆这本书,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
那么我举个例子,上周一直在读《搞定1》这本书,想通过GTD个人事务管理系统来减轻工作和生活压力,这本书很厚,全书共426页,即使用速读法,也读的很累,因为它给我的感觉是全书到处都是重点。这本书虽然内容庞杂,但优点是黑色标题的提炼非常清晰,看到标题就可以知道这一段讲得什么内容,之后再通过读开头和结尾的方式,快速浏览,很快就能找到符合自己现阶段需求相关的结论和方法,正好跟今天寻找结论的第二个关键点位置有明显关联,这给了我很深刻的应用体验。
五、【A2】便签:规划自己的运用
现在我来分享下自己的A2便签:
《学会提问》这本书在每个章节后面会有一个个思维体操的环节,方便我们实操应用。
那么针对今天分享的寻找结论的知识点,未来我有两个规划应用目标,第一个目标是今天回家后将本书第二章关于寻找结论的思维体操环节,单独拿出来练习;
第二个目标是计划在下周读《儿童教育心理学》的过程中,反复运用下面4个关键点来寻找结论,这样读书效率会更高。
1,指示词,只有反复刻意的寻找才能对指示词提高敏感度;
2、位置,黑体字、大小标题、特殊字体、开头结尾等都可能隐藏着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观点;
3、非结论,记住例子、数据、定义之类的内容肯定不是结论,可以跳过,先找结论;
4、所以呢,以上3个关键点,能够帮助提高读书速度,适用于速读、跳读,而第4个点,问自己所以呢,需要去结合上下文推断结论,适用于精读。
以上就是我今天拆书的内容,感谢大家的聆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