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晚上好,我是参加TF2-2训练的陈蕙茗。用一个标签来介绍自己,我是一名在互联网领域工作十年的产品运营经理。常常被很多运营小白问到:“你觉得一个优秀的运营牛人和我们这样的小白有什么差别。”我的回答是:“去看看我的偶像黄有璨老师的《运营之光》这本书吧,它会告诉你牛人思考问题的底层逻辑,你看后一定会醍醐灌顶。”没错,今天我要拆解的就是这本书。
今天我们的学习目标是:希望大家在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可以收获牛人思考问题的底层逻辑,运用流程化思维来界定事情的目标和结果、梳理事情的流程和关键环节及在每个环节中设定促成目标的行动,制定系统、完整的解决方案,以最大化地促成目标和结果。我们先来分下组,2-3人为一组,这两位一组,这三位一组。
F:今天要拆解的书籍是《运营之光》,一听书名就知道属于运营、商业类书籍。作者,我的偶像黄有璨老师。这本书浓缩了作者10多年运营经验的总结和思考,它包含了认识、思维、技巧、方法、规律及案例6大模块。
A:《运营之光》面世后,广受好评,入选 2016年度豆瓣“十大商业经管类好书”,评分高达8.1分。罗辑思维CEO脱不花为其作序,数十万互联网从业者集体点赞,BAT等各大互联网企业高管都在广泛传阅。
为什么这本书受到如此的青睐呢?和其他同类型书籍不同,这本书的指导性、实用性、说服力非常强。这本书既有对“什么是运营”这样的概念认知类问题的解读,又带有大量实际的工作思维和工作方法的诠释,同时又加入了作者亲身经历的第一手案例。
B1:因此,这本书不仅能让运营小白学习到运营的入门技巧及具体的工作方法,而且还能让3~5年的从业者学习到案例的分析方法和思考问题的底层逻辑;同时,也适合创业者、互联网公司高管GET到全局搭建企业运营体系及找到合适的运营人才。
B2:不知道你有没有过,在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因为片面、单点思考,而导致在执行过程中忙得一塌糊涂、但效果甚微的局面?今天的拆解片断将教会我们思考问题的正确路径,运用流程化关键思维解决思考不周全的问题,从而让我们高效、掌控工作和生活。
下面邀请大家带着学习目标快速阅读原文片断,抓住标注的黑体字阅读。 时间是1-2分钟。
一个优秀的运营和一个普通人之间会存在的一个核心差别,就是优秀的运营拿到一个问题后,会先回归到流程,先把整个问题的全流程梳理出来,然后再从流程中去寻找潜在解决方案。而对普通人来说,则更可能会直接拍脑袋给出解决方案。
举例:曾经有人通过在行来约我,然后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黄老师,我们现在想做一个面向HR的活动,想通过这个活动给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带粉丝,这个事情我们线下是不是活动现场签到时放个二维码就行了?
而我是这么回复她的:假如围绕着如何通过这个活动给微信公众号增加粉丝这个目的,我们可以先来理一下这个活动从前到后的整个流程,我猜大体应该如下图所示:
这个流程,我们可以来看一下在每一个环节,有哪些事情是要做和可做的,如下图所示:
简单来说在活动宣传这个环节上,我们要考虑的事情可能包括活动时间、地点、嘉宾等的确认,活动宣传的推送渠道、时间和频次等,但如果基于拉粉来考虑,其实这个环节我们最应该关注的,是活动的文案传播度和转化率到底怎么样。所以,如果是要做到极致,我们应该在这个地方着重去打磨出一篇传播度还不错的活动宣传文。
然后是第二个环节,关于报名,这个部分我们要考虑的东西是活动名额和报名机制。而围绕着拉新,可以关注的事情,可能就是报名机制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要是把活动的参与机会变得更稀缺一点,然后转而让用户们先完成一些任务(最粗暴地来说,比如活动文案转发)才能获得活动参与资格
再是第三个环节,报完名后等待活动开始。在这个环节里,我们其实可以考虑跟用户做一些互动的,我也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要是你在这个环节给每一个人都做一个那种看起来逼格很高的电子邀请函,你觉得他们愿意转发到朋友圈去分享的几率是不是更大一点?
再然后,又到了活动进行现场,这里除了活动的流程以外,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考虑设置一些可以促进传播的现场趣味互动小环节?比如说,你是不是放个特别酷或者特别可爱的玩偶,然后所有人活动前可以跟这个玩偶一起拍照以特定句式发到朋友圈,然后活动结束后,看谁获得的点赞留言最多,可以拿走一个大奖品。
以上,依此类推。
当时,她听完我的反馈后,愣了好一会儿,说:原来一个活动,还可以有这么多玩法,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其实,不是她想不到,而是她基本思考问题的方法就是有问题的。切记,对于一个优秀的运营来说,拿到某个具体问题后,一定会遵循以下这样3个步骤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1、界定清楚我想要的目标和结果;
2、梳理清楚,这个问题从起始到结束的全流程是怎样的,会经历哪些主要的环节;
3、在每一个环节上,我们可以做一些什么事情,给用户创造一些不同的体验,以有助于我们最终达成期望实现的结果。
大家都阅读完了,我来讲讲我的理解。
【What】
流程化思维是一种“谋定而后动”的思维方式,它会帮助使用者系统性地思考具体事情的目标、流程及关键行动,帮助制定出一套完整、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WHY】
普通人遇到问题、处理事情的时候,容易只看到某一个点,犯片面性地思考错误,浮在表面就去执行,往往会导致在执行中一团乱,结果糟。而运用流程化思维的牛人,会以预设目标为导向,梳理事情从开始到结束的流程,然后在关键环节时花大力气思考应该如何设计行动,怎么样给多方更多价值。这样输出的解决方案,在执行过程中就会效率高、结果导向好。
【技能点1:预防异议技能点】
大家可能会有疑问,拿到一个事情,有必要这么费时费力,按照流程化思维先“谋定”再行动吗?你可能会觉得这么做太麻烦了,适当的梳理下,行动起来再做调整,把时间用在行动上不更好吗?事实上,不这么做会更麻烦。你可能在做的过程中发现,关键的事情没有考虑到,或者做的过程中发现离目标是背道而驰的,这样极有可能会在有限的完工期限内,让你不停地充当“救火队员”的角色。想得太简单会对后面造成极大的影响,会越来越被动,而通过流程化思维是可以让你做事有掌控感,这样反而效率高、结果好。总之,虽然要多花一些时间去思考,但这是值得的。
【How】流程化思维有三个步骤:
1、 界定目标和结果:界定清楚做某件事的目标和结果。
2、 理清流程和环节:梳理清楚,这个问题从起始到结束的全流程是怎样的,会经历哪些主要的环节,特别是一些关键环节。
3、 设定结果的行动:在每一个环上,设想一下,可以做一些什么事情或行动,带来什么样的价值,以有助于达成最初确定的目标和结果。
【技能点2:案例】
我举个我的例子,过去一个月我忙着帮朋友做了第一期线上写作训练营的运营,目标无非是多卖一点是一点。一开始以为运营的事会很简单,无非是做海报招生、发朋友圈引流,做好用户服务。但没有想到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一堆问题:宣传时间预留了5天,招生人数不到10人;训练营的微信群变成死群,除了我们的人讲讲话,学员只是发作业,一直潜水。
学了这个片断,我会按今天的流程化思维重新进行思考后再行动,做第二期的训练营。
1、先界定目标和结果:招生50人、同时增加训练营的曝光和大众的信任感。
2、再进行流程的梳理:我将流程梳理为准备工作、宣传阶段、报名开始、学习阶段、活动结束/传播。宣传阶段是招生的关键环节,在学习阶段也要引导学员帮助我们传播。
3、 设定促进结果的行动:如在宣传阶段要预留好半个月时间及想好转化渠道,招生50位学员,可预估依次分配到微信公众号、朋友圈及人脉互推转化。在报名阶段预设报名机制。如在朋友圈发广告的学员送一堂价值XX元的微课或减免XX元。两名学员一起报名打9折等。
我想在这样的思考下,第二期的效果肯定会比第一期好。
【适用边界】
流程化思维这个方法适用范围较广,不仅仅在运营、事物类等职场工作中可运用,就连生活中大到装修、筹备婚礼,小到拆书、学习某项技能等都可以应用它。
【A2】技能点3:分步1-场景激活(3分钟):
接下来,请大家思考一下,在未来的工作或者生活,你可以在哪些场景中运用到“流程化思维”这个方法?
你可以想象一下这样的画面,可能是公司为了加强与经销商紧密合作,举行的一次经销商会议培训,由你来做会议前、会议中、会议后等全面的统筹。也可能是你开始经营微信公众号,需要对微信公众号的目标、定位、内容进行运营规划。也可能是你准备的一次线下拆书过级活动,你在规划过级的抢位、系列准备、现场拆书及资料上传等拆书安排。
每位小伙伴设想一个下一下画面,你工作或生活的未来场景,在小组内讨论。1-2分钟后,我会邀请一位小伙伴进行现场分享。
学习者莫念互动关键词:
时间:本周日
场景:线下读书会活动,需要来规划。
【A2】技能点3:分步2-规划行动步骤(3分钟):
接下来,请大家设想一下,在未来三个月内基于你刚才想到的场景,运用今天我们拆解的“流程化思维”三步曲,你会如何去规划这件事呢?我们可以在便签上将刚设想的场景按执行步骤梳理出来,用时2分钟。两分钟后,再邀请一位小伙伴进行现场分享。
学习者莫念互动关键词:
线下读书活动执行步骤:
1、界定目标和结果:本周日要建第三期线下读书活动,目标15个人。
2、梳理流程:流程按照准备阶段(原来有模板,可以修改一下就好)、宣传阶段、学习阶段、活动结束后。在宣传阶段设立一些机制。增加活动结束后的宣传。
3、设定结果的行动:宣传阶段(邀请身边的朋友来转发,设机制,减免多少钱)、学习阶段(每一次有志愿者,来拍照、计时等,这个要确定下来)、活动结束后(进行二次宣传,总结出一篇文案出来)
谢谢分享的小伙伴。对我们今天的内容做个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运用“流程化思维”来界定事情的目标、梳理事情的流程及制定促进结果的行动。感谢大家今天的学习,愿我们用好流程化思维做到“谋定而后动”,成为工作、生活的赢家!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