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开场】个人介绍和分组
大家好,我是新手拆书家安晓辉,现阶段的3个标签是职场作家、职业规划师、程序员。
为了便于待会学习时讨论、分享,我们先分一下组,从我左手边开始,沿顺时针方向,两人一组。
【技能点】FAB介绍法,能够清晰辨别出F、A、B
先介绍一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书,名字是《深度工作》。
F特征:《深度工作》是一本自助书,教我们如何在当下这个浮浅信息时代,开展深度的、专注的工作,提升个人认知、创造更大价。
A优势: 这本书避开了当下效率提升类图书常用的多任务并行、精细时间管理等等策略,回归到“整块工作时间聚焦关键要务”这一经典的认知,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策略,帮助人们重新掌握深度工作能力,进而创造更好的工作成果。这本书是《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力荐畅销书,引发数百万讨论。
B利益:
B1:
如果你有这样的困惑:做事难以集中精力,一项技能用了好多年还和初学者差不多,重大又耗时的事情总没空做……那这本书可以帮到你,它提供的方法能帮助你提升深度工作能力,抑制碎片化的注意力分散,快速掌握新兴的复杂事物,刻意练习出高水平的技艺,创造难以复制的价值。
B2: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个拆页,一个是深度工作中的双峰哲学,一个是如何避免网络信息损伤专注力,通过这两个拆页的学习,我们能够掌握规划深度工作环境保持高效工作的方法。
【总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包含了学习者可被观察到/被测量到的行为或动作。
介绍了图书,那我们今天的学习目标是:
通过本次学习,当你想要在重要任务上集中精力获得突破时,可以参考双峰哲学和空闲时间主动完成高质量任务的方法,为自己规划一个专注工作的方案。
接下来的话我们要先看第一个拆页,关于第一个拆页的学习目标,是这样的。
【技能点】设定学习目标
通过本次学习,学习者能够理解双峰哲学,按照双峰哲学的原则规划出整块时间,攻克重要任务,避免重要任务总是完不成的问题。
接下来就请大家阅读第一个拆页,时间一分半钟,大家阅读完后,请举手示意一下我。
【技能点】【R】所选拆页有案例,对应意译案例技能点;且总内容未超过2页图书内页
选自《深度工作》,P89
(注:下面加粗两段为原文案例)
本书开头介绍了划时代的心理学家、思想家卡尔·荣格的故事。20世纪20年代,恰在荣格试图摆脱导师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禁锢的同时,他开始常常隐居到伯林根小镇外树林里建造的乡村小石屋中。隐居小石屋期间,荣格每天早上都会将自己锁在一个房间里,不受干扰地写作。之后他会冥想,在树林里走走,理清思路,为第二天的写作做好准备。我前文中辩称这些努力旨在提升荣格深度工作的强度,使他在与弗洛伊德极其大量拥趸的智慧比拼中取得成功。
我回顾整个故事是想要强调一点重要的事情:荣格并没有采用禁欲主义的深度工作方式。我们前文中举例的唐纳德·克努特和尼尔·斯蒂芬森尝试完全屏蔽职业生活中的干扰和肤浅内容。而荣格则只有在隐居所的时候才会追求这种生活。荣格余下的时间在苏黎世度过,在那里的日子可不是禁欲主义的:他的诊所非常忙碌,经常看病人一直到深夜;他是苏黎世咖啡屋文化的积极参与者;而且他还在城里名牌大学讲学、听课。换言之,荣格在苏黎世的生活在很多方面都与当今数字时代“超连接”的知识工作者相似:将“苏黎世”换成“旧金山”,将“信件”换成“推文”,我们讨论的就可以变成某个当红科技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了。
我将荣格这种方式称为双峰哲学的深度工作。这种哲学要求你将个人时间分成两块,将某一段的时间用于深度追求,余下的时间做其他所有事情。在深度时间里,双峰工作者会像禁欲主义者一般工作——追求高强度、无干扰的专注。在浮浅时间里,专注并非首要目标。这种划分深度和开放时间的做法可以在多个时间层级上实现。比如,按周划分的话,你可以每周4天做深度工作,余下的时间为开放时间。同样的,如果按年划分,你可以选一个季度完成大部分的深度工作(很多做学术的人都在夏季或休假期间完成)。
双峰哲学认为深度工作可以得到极端的产出,但只有主体在这项工作中投入足够的时间,实现认知强度的最大化(真正的突破会在这种状态下出现)方可实现。这也是在这种哲学下深度工作的单位时间至少是一整天的原因。早上安排几个小时的时间实在太短,对于一个这种方式的信徒而言根本算不上深度工作。
同时,双峰哲学特别适用于那些如果不在非深度追求中有实质投入便无法取得成功的人。比如荣格需要诊所的诊疗收益付账单,需要苏黎世的咖啡屋交流刺激自己思考。在两种模式下转换,为他提供了较好满足两种需求的方法。
【技能点】【I】拆书家讲解引导-细化行动步骤&意译案例
好,我看大家都看完了拆页,下面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这段话的解读。
(What)
先解释两个概念——深度工作和浮浅工作。
深度工作(Deep Work):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浮浅工作(Shallow Work):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工作,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价值,且容易复制。
这个片段通过荣格的故事介绍了“双峰哲学”这种深度工作方式。
(How,细化步骤)
双峰哲学的做法是:
1)确定需要深度工作的目标;
2)选择进行深度工作的时间段;
3)构建无干扰的环境,具体要排除的干扰包括环境、人际、电子邮件、社交网络、新闻网站等;
4)目标完成后,返回浮浅工作状态,做其他所有事情。
我们可以在不同长度的时间周期内应用双峰哲学,比如一周内3天做深度工作,余下时间开放出来;比如一月内一个星期深度工作,余下时间开放出来;比如一年内一个季度深度工作,余下时间开放出来。甚至我们还可以在一天内应用双峰哲学,比如上午8~10点深度工作,其他时间处理杂务。
(Why)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用双峰哲学呢?这是因为,双峰哲学既可以帮我们利用深度工作时间掌握复杂技能成为专家(比如学习编程)、攻克艰难取得重大成果(比如写一本书),又能让我们利用浮浅时间抛头露面赢得关注完成价值变现,可以说它是一种典型的鱼与熊掌兼得的深度工作模式,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企业高管、作家、心理学家、教授、知识IP采用它的原因。
(Where)
双峰哲学特别适合既要赚钱养家又要攻坚突破的知识工作者,比如前面讲到的荣格,比如很多一边要做科研一边要教书改作业带项目的大学教授,比如很多一边要在医院治病救人一边要发表论文的医生,再比如很多既要开发课程又要营销卖课的讲师。
(意译案例)
我这里有一个例子,《平凡的世界》作者、知名作家路遥就很善于利用双峰哲学进行深度工作。
1981年7月,路遥离开西安远赴延安地区的甘泉县招待所,把人际干扰和《延河》杂志社日常琐事都放下了,集中精力创作他的中篇小说《人生》。在甘泉县招待所他进入了忘情忘我如癫如痴的工作状态,文思泉涌。
二十一天的时间,他就完成了这部小说的初稿,然后他重新返回日常生活。他先是来到延安,处理生父砍树被抓的事情。后来又回到西安,恢复了在《延河》的日常工作,组稿、编辑、访谈等等。
路遥用的就是双峰哲学,这种做法的关键点就在于:为重要工作找到整块不受干扰的时间。明白了这点,我们普通人,也可以用好双峰哲学。
比如现今是自媒体时代,大家都想通过自媒体写作来赚钱,那经营自媒体所需要的营销、推广、回复评论、商务合作洽谈等事情,很容易把我们的时间撕扯得七零八碎,难以专心写出好文章。怎么办呢?挖掘不受干扰的整块时间呀,比如早上5点到7点这2个小时,晚上10点到12点这两个小时,用来写作就很合适。
(预防异议)
还有的小伙伴可能会说,自己在单位上班时,很难找没人干扰的地方呀。其实深度工作环境不一定要采取脱离工作场所这种类似隐居的方式,你可以在现有环境基础上,设计一些规则,构建出无干扰的工作环境。比如在单位,你可以占用一个会议室,可以把手机静音、断网,带上降噪耳机,工位上放一个开会中勿打扰的牌子。像这样我们基于现有环境,也可以构造一个较少干扰的环境,让我们能够做一些深度工作。
刚才我带着大家一起学习了双峰哲学,那现在,请你回顾一下过去……
【技能点】【A1】激活经验,显像提问
想一想,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某一件事情,比如撰写营销方案、开发某个软件功能、制作财务报表、绘制参赛用的绘画作品,特别需要集中时间、集中精力、不受干扰的完成,可实际上总是受到同事、家人、客户、朋友、电话、微信、噪音等等影响,导致你无法取得进展或者完成的效果很差。
请想一想,找一个事例,在小组内分享,讲讲你在做什么事情、受到了哪些干扰。每人1分钟,总时间控制在3分钟以内。
小组分享结束后,我会请一位小伙伴和大家分享他的经历。
……
好,大家在小组内都分享了,现在,我们请一个小伙伴来分享他的经历。
学习者案例记录(逐字稿):
小郭:我写2-4的时候特别明显,2-4花费的时间比较长。我2-4是上个月过的。我在家里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本来打算把2-4逐字稿完成的,结果没有完成,受到的干扰是电话、微信信息、孩子在家一会儿来找一下,就没有办法深度工作,结果是花了时间,也没完成。
【拆书家的回应或反馈】
感谢小郭的分享,你的这种经历我也有,感同身受,我们在工作中确实是经常受到各种各样的干扰。
【A1+】反思加工
【技能点】反思加工指令清晰,有学习者根据指令,联系出了如果以后再遇到同等情况时,自己的具体做法。
刚才呢,大家都讨论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如果说可以回到过去,回到当时,你会怎么用今天学到的双峰哲学这样一种深度工作的方式来构建你的工作环境呢?
接下来请大家把具体的步骤,具体的做法写在便签上。我们花2分钟的时间。
【拆书家用原文知识点回应】(听到有学习者规划了15分钟的深度工作时间,拆书家和学习者讨论了深度工作时间长度的问题)
这个时间也是可以调的,半天或者几个小时,都是可以的,不一定是一天,但太短的话是不行的。
(拆页过渡)
刚才我们学习了双峰哲学,它可以帮我们搭建没有干扰的工作环境。环境只是一方面,要开始深度工作,我们还需要专注工作的能力。但是我们现在,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种干扰很多很多,很多人已经很难专注工作了,这个能力已经被弱化了,所以我们要有意识的去培养、保养,才能把我们专注工作的能力维持在一定的水准。今天的第二个拆页,就提供了一种保养专注工作能力的策略。
【技能点】设定学习目标
这个拆页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这样的:
通过这个拆页的学习,可以找到一些高质量的任务填充自己的空闲时间,培养自己的专注力,避免专注工作能力下降。
接下来请大家先阅读以下原文拆页,读完之后,请举手示意一下。
【技能点】【R】所选拆页,隐含how的内容;且总内容未超过2页图书内页
《深度工作》,P190
详细来说,在本准则下讨论的策略中,我们尚未花多少时间来讨论一系列与追求深度的努力相关的网络工具:希望能够尽可能多地吸引你的时间和注意力的娱乐类网站。截至写作本书的时候,这类网站最流行的代表包括the Huffington Post,BuzzFeed,Business Insider和Reddit。这个名单肯定会不断变化,但是此类网站会有一些共同点:使用精心雕琢的标题和容易理解的内容,附以数学算法的打磨,最大限度地吸引眼球。
一旦你阅读了其中某一网站的一篇文章,页面旁边或底部的链接会吸引你接着点击,持续点击。人类心理学中任何一个可使用的把戏都用于其中,从把标题列为“流行”或“趋势”到使用醒目的图片,目的就是吸引住你。比如,就在此时此刻,BuzzFeed上最受欢迎的文章包括:“17个倒过来拼写就会意思完全不同的单词”和“33只赢得一切的狗”。
一周的工作结束时,如果你有些空闲时间,这些文章就成为你主要的娱乐,在这种情况下,这些网站尤其有害。当你在排队,或者等待电视节目中的情节有所进展,或者是等待吃饭的时候,这些文章可以成为你打发时间的工具。然而,如我在准则2中所说,这些行为是有害的,因为它们损害你抵抗分心事物的能力,使你在试图深度工作的时候更难集中注意力。更可怕的是,这些网络工具不需要你登录,因此在生活中更难戒掉。它们总是触手可得,只需要随手点几下。
幸运的是,阿诺德·本内特在一百多年前就发现了解决之道:在你的娱乐时间做更多的思考。换言之,这个策略就是指在个人娱乐的时候,不要被任一随意的事物吸引,相反应该主动思考我如何度过“一天中的一天”。我们之前提到的这些致瘾性网站在真空中才能活跃:如果你没有在某一个特定时段给自己安排任务,这些网站总是一种有诱惑力的选择。如果你在自由时间有高质量的事情去做,这些网站对你的注意力的控制就会减弱。
(注:下面两段为How,一般化的建议行为)
因此,在晚上或周末到来之前就确定要做的事情是十分重要的。一些安排好的爱好为这些时间提供了充足的养料。为了特定的目标完成特定的活动,这将填满你的时间。根据本内特所言,每个晚上都有序地阅读自己挑选好的一系列书,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同样的活动还有锻炼,与益友(面对面)交往。
以我自己为例,作为一名教授、作家和父亲,我在一个学年里会阅读海量的书籍。(平均来说,我会同时阅读3~5本书)因为哄孩子睡下之后,预先计划好的活动中,我个人最喜欢的就属阅读了,所以海量阅读是行得通的。因此,在工作日白天结束到第二个早上,我的智能手机还有电脑,包括它们提供的令人分心的服务,通常是被忽视的。
【技能点】细化行动步骤;强调不这么做的坏处;预防异议
我看见大家都已经读完了,接下来我来分享下我对这个拆页的理解。
(What)
现在社交网络无处不在,尤其是智能手机成为我们的一个器官之后,来自网络的干扰更是如潮水般泛滥,肆意掠夺我们的注意力,损害我们抵抗分心事物的能力。这个片段揭示了一个真相:网络信息只是在我们没有任务可做的空闲时间才具备致命诱惑。从这点出发,它提出了一种策略:主动给空闲时间安排高质量任务,降低被动通过网络信息娱乐的危害。
(Why,不这么做的坏处)
假如我们不主动利用空闲时间做有价值的事情,被动地听任网络信息包围我们,它们一方面会让我们养成分心的习惯,弱化我们的专注力,另一方面它们传递的信息会在我们的脑海中生成记忆碎片,在我们企图深度工作时频繁的冒出来,使我们难以集中注意力。这样最终就导致我们丧失专注工作的能力,难以精进技艺,坠入平庸。
(How,细化行动步骤)
那么,如何找到高质量的任务来填充自己的空闲时间呢?可以从五个方面入手:
1)工作目标:请考虑自己近期的工作目标,看它需要你补充哪些知识、提升什么技能,由此列出一些任务。
2)自我提升目标:请考虑个人未来两年、三年的能力目标,找出需要储备的知识和技能,由此分解出一些任务。比方说我要成为三级拆书家,这是我的能力目标,那我就可以分一些任务出来。
3)有益的爱好:你喜欢的、愿意投入时间的、可以带来愉悦感受的事情,如阅读、写作、绘画、插花等。
4)锻炼身体:跑步、羽毛球、足球、游泳等。
5)线下社交:与益友面对面的交流,认识新的朋友。
我们可以在有道云笔记、高效Todo、奇妙清单之类的软件中记录这些高质量的任务,当我们有空闲时间时,就选一个任务来做,这样就可以避免把网络信息作为娱乐,损害我们的专注工作能力。
(Where)
为空闲时间规划高质量任务是保养深度工作能力的有效方法,既可用于下班后、周末等个人自由时间,也可用于工作间隙,还可用于通勤、等饭、等人、等会这类碎片化时间。
(预防异议)
1)有人可能担心,远离了社交网络和各种网站,会错过重要信息,带来重大损失。那请你回想一下,一年前的今天,你的微博、微信、知乎、头条、抖音,传递给你的信息,你还记得什么? 又有哪些为你的生活带来了重大改变?能想得起来吗?不能!请放心,社交网络中的信息,99.999%都是噪音,你一年不看,对你也没什么影响。真正重要的信息,你不看,也会通过其他途径出现在你面前。
2)还有人可能会担心,空闲时间也总在做花费脑力的事情,会把自己累垮。实际上,我们的大脑不像我们的胳膊、腿,活动久了就会累,它不怕连续工作,它怕的是没有变化,只要你合理调配任务,引入足够的变化,它一点也不会累。
3)还有人会说,空闲时间搞这么多事,心多累呀。实际上,心累往往是因为我们做了不喜欢的事,假如我们给空闲时间找的任务,是我们喜欢的,那心就不会那么累哦。
【片段二的A3】
刚才我们学习了规划高质量任务远离网络信息的方法,现在请大家进行一次现场演练,假设我们现在处于这样的场景下:
【场景设计】
小风是典型的“手机控”,吃饭、开会前、周末,一有时间就刷头条、抖音、知乎,工作状态越来越差,个人成长也陷入停滞。小风的同事老王几乎不刷手机,于是小风请老王帮助他摆脱手机的控制。
【小组讨论】
现在请每两人一组,进行演练。一人扮演小风,一人扮演老王。小风找老王请教怎么摆脱手机控制。老王告诉小风摆脱手机控制的原理是今天学习的规划高质量任务,然后运用今天学到挖掘高质量任务的方法,通过提问,启发小风找到一些能够在空闲时间做的事情。
演练时间为4分钟。现在开始,4分钟后,我会请一位“小风”和一位“老王”来现场演绎。
******* (【纠偏】分享过程中注意及时进行纠正和引导)
【角色扮演】
好,讨论时间到,现在我们请一个组上来,现场演绎。
学习者案例记录(逐字稿):
小风:“老王啊,我听公司的人都说你的工作做得挺好的,然后你的工作效率又很高,不会被这些手机啊意外的东西打扰,所以我现在想向你请教一下。我的情况是什么呢,举个例子,就像昨天,我洗漱完躺在床上的时候8点钟,结果刷抖音,刷刷刷,刷到了12点了,那基本上每天,差不多都是这样子的节奏,4个小时就过去了,然后人还特别累,第二天工作精神也不好,我就想想,怎么办?”
老王:“也就是说,你在非工作时间的时候,基本上把时间都给浪费了。”
小风:“啊对。”
老王:“其实哈,你之所以浪费了这么多时间,是因为你空闲的时间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所以你才会其他的娱乐的项目吸引住。”
小风:“哦,这样子。”
老王:“我想问一下,你对于你自己的一些,比方说,某方面的能力提升啊,或者说你的工作上有没有一些什么规划计划呀,不管是段时间的还是长时间的,你有没有一个方向和目标呢?”
小风:“我现在有个目标啊,就是我觉得,沟通力不太好,想尝试说,能不能通过阅读沟通力方面的书籍,去提升自己在工作和生活方面的沟通能力。”
老王:“嗯,好,那就是说,你想提升自己的沟通力。那我们就看,提升自己的沟通力的话,首先,第一,自己对沟通这个事情,是需要有一些认知的,对吧,那你觉得可以从哪一方面提高自己的认知?”
小风:“第一,看书。第二,看那些大V的成功案例。”
老王:“还有吗?”
小风:“嗯,第三,去现场运用,哪怕运用的不是很好,可以不断的优化迭代,就是学中用,用中学,交替着这样。”
老王:“嗯这一点非常好,这说明你已经在思考如何提升沟通力的一些方法了。那么,这么说,首先你要给自己列个书单,沟通力方面的书单;然后,你也可以去找一些有共同爱好的人一起参与;然后最重要的是,还有一个是……”
小风:“我们前面考虑了我们的目标,然后是从自己能够意识到的方法上、爱好上入手。说到爱好,提升沟通力还有一点,我还蛮喜欢听别人说话的,别人在说话的过程中,是不是会体现出来他怎么说的,我可以去观察,他有哪些说得好的,我可以去提炼他说得好的方法,对吧?”
老王:“要总结。”
小风:“同时总结提炼。”
【拆书家的回应或反馈】谢谢两位小伙伴的分享,从一个沟通力提升的入手,把我们挖掘高质量任务的5个方面全部都用到了,非常赞。
【片段二的A2】
刚刚我们做了一个演练,现在我们要把关注点放到自己身上,规划一下接下来我们要做一个什么事情。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技能点】【A2】【分步催化应用】指令清晰,提问中包含情境或场景,有学习者受启发联系到自己的具体应用场景。
分步催化1:
请大家想象一下,接下来的这一周,下班后的晚上、周六的下午、周日的晚上、上班的地铁里,你拿着手机,在做什么,刷头条,刷抖音,刷知乎,刷淘宝,刷抖音……请想象你刷到了什么内容、刷了多久,刷完后的感受。
想想接下来这一周,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你做了这些事情,感受是什么样子的。
待会我会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
……
好,我们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一下他刚才想到了什么场景。
学习者案例记录(逐字稿):
小郭:我晚上就是消遣打发时间么,每天晚上都要去刷刷朋友圈,抖音,抖音阶段性的会上瘾,一刷两小时就过去了。刷的时候当时乐呵一下,眼睛会肿,眼睛难受。
分步催化2:
感谢小郭的分享,现在,要请大家结合刚才你想到的下一周可能会发生的这些情景,你会运用今天学到的方法,从工作上的目标、个人提升、爱好、锻炼、社交等这些方面找一找,看可以找到哪些有意义的任务,这样的话,下次,下一周,这些情景出现的时候,就可以用它们替换掉刷手机进行娱乐的行为。
请大家用5分钟的时间挖掘一下,把找到的高质量任务写在便签纸上。
【拆书家的回应或反馈】(小组讨论时学习者在挖掘高质量任务时试图把5个方面全部找到,此时回应了一下)
大家注意一下,挖掘时不需要把5个方面都找到,可以从其中的一个、两个方面入手,只要找到一些高质量任务就行。
好,现在我们请小郭来分享一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逐字稿):
我接下来有一个需要深度工作的目标,就是我的3-3逐字稿必须要写出来。我要规划运用我的空闲时间和碎片化的时间来完成这个事情。
每天睡觉前要利用两个小时的空闲时间来看升级手册中的技能点;然后选定一本书,《好好说话》这本书,把两个拆页选出来;然后里面运用的方法,可以和身边的人去用一用,刚好和3-3里的微行动学习可以对应起来;然后我还可以把我的逐字稿发到社群里让大家帮我找茬。
这样我的空闲时间就可以有个事情做。
【拆书家的回应或反馈】
感谢小郭的分享,结合了她最近要过3-3这件事,非常贴切。
【结束语】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个片段,都是来自《深度工作》,一个是“双峰哲学”,一个是规划高质量的任务填充空闲时间,这两个片段能够帮助我们搭建没有干扰的工作环境,让我们能更专注的工作,可以创造新价值,让我们取得更好的成果。希望今天分享的方法,可以带给大家收获,我们的学习,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