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开场学习目标】
大家好,我是一直在学习也不忘要娱乐的拆书家,路露。说到娱乐,当网友们发现了吐槽电视剧的乐趣后,电视剧好像已经是最流行的一种娱乐方式。有一种经常被吐槽的套路就是男主角咆哮:“你听我说听我说…”而女主角就要哭着说“我不听我不听!”这看起来很夸张,但是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里难道没有这样的场景吗?向人提建议,结果刚说一个结论就被否定;或者对方愿意听我们说,可是听着听着就晕晕欲睡了……我们要怎样能让人愿意并且有足够的专注力去听我们可能很长又很难的理由、论述呢?一个未讲完的故事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也正是我们今天的学习目标:学完这个拆页后,各位伙伴就能知道你要表达一个一句话说不完的观点之前,如何用三个步骤设计一个未讲完的故事。
【图书介绍】
【F】这个方法来源于全球畅销40年的写作和思维逻辑圣典《金字塔原理》。它的作者芭芭拉明托是全球三大战略咨询公司之一麦肯锡的第一位女性咨询顾问。
【A】这本书作为进阶级别的逻辑书,虽然读起来不是很简单,却仍然在豆瓣上得到了8.1的高分评价,是逻辑领域最具胜名的一本书,受到很多专家学者的推荐。甚至很多大咖以这本书为模板,写了中国版本、实践运用本等,可以想见这是多么强大的理论基础。“金字塔原理”还和“思维导图”、“六顶思考帽”并称为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3大思考方式之一。
【B1】通过这本书,读者能够掌握金字塔原理这种黄金逻辑模型,让自己的思维、表达和解决问题更有逻辑性和条理性,提升个人的核心能力。
【B2】而这个拆页是关于如何写作序言能吸引读者专注于文章的主体内容。我们学习者可以把这个方法扩展到各种渠道的表达上,增加表达的吸引力让受众愿意并且能够专注的接收我们要表达的信息。
现在我们先用2分钟看一下原文是怎样讲解的,请在阅读结束后示意我。
你必须想办法使读者轻易地抛开其他思想,专注于文章的内容。为达到这一目的,有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即利用未讲完的故事所产生的悬念效果。举个例子,假如我对你说:
“深夜,两个爱尔兰人在一座古怪的城堡中相遇……”
不论你在读这句话之前在想什么,读完这句话后,你的注意力就会紧紧地被我吸引住。我已经将你的思想带到了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并且通过叙述这两个爱尔兰人的言行牢牢地控制了你的思想,直到故事的高潮过后。
这就是你在文章的序言要做到的。你应当通过向读者讲述一个与主题有关的“故事”,引起读者对该主题的兴趣。每一个好的故事都有开头、中间和结尾,相当于引入某种“背景”、说明发生的“冲突”,并提出解决方案。由于你写文章的目的,或者为了解决读者头脑中的一个问题,或者为了回答读者头脑中的一个疑问,因此,这里所谓的解决方案,就是你在文章中要表达的主要思想。
当然,序言还应当是一篇针对读者的“好故事”。如果你有孩子,你就会知道,世界上最好的故事实际上就是孩子们已经听过的故事。因此,如果你确实想给读者讲一个“好故事”,你就应该给他们讲一个他们已经知道的“故事”,或者是他们应当知道的“故事”(如果读者具有这方面的背景知识)。
这种方法能够使你在向读者表述他们可能不同意的观点之前,先向他们传递一些他们肯定会认可的信息。从心理学角度看,先向读者传递简单易懂、容易接受的信息,比让他们在混乱的思想中摸索,更容易使读者接受全篇的思想。
【I讲解】
现在请大家把注意力给回到我,即使没读完也没关系,我会详细的讲解这个方法。
【What】
大家可以回顾一下最开始,我讲了电视剧里大家熟悉的场景、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的沟通问题,然后提出可以用“未讲完的故事”来解决时,是不是非常好奇?
在我们没办法一句话讲清楚自己的观点的时候可以先像这样讲个故事但又留有悬念,这样让受众对后续的内容产生浓厚兴趣来提高专注力,这就是“未讲完的故事”。
【Why】
开场我们说到的电视剧,就是这个原理。为什么很多“没营养”的狗血剧收视率都特别高呢?因为它简单、轻松,观众可以毫不费力的就看懂、被带入到情节中;而且它有不断的冲突,在剧情结束、冲突完全消失之前,被带入到情节中的观众会被“后来呢?”这种悬念牢牢抓住,想继续看下去。而我们就可以在表达观点之前刻意的制造未讲完的故事来吸引对方的注意力。
【How】
那么当我们有了一个想表达的主体内容,要怎样才能针对这个内容设计出一个未讲完的故事呢?分三个步骤:
首先,描绘一个受众熟悉的背景。我们想表达的主体内容会在什么场景中发挥作用呢?其中哪个场景是受众最为熟悉的?简单、好懂甚至无脑轻松的描绘出这个场景,受众就会像看电视剧一样被带入到“剧情”当中。
然后,指出受众想要解决的问题。主体内容是用来解决前面这个场景中的什么问题的?这一定是受众已经觉察到或者你一说就会认同的痛点问题,是他们能够产生共鸣的。这就是电视剧中的冲突,要能触动要受众的“痒痒肉”,调动他们的专注力。
最后,概括的提出一个能引起好奇的解决方案、同时这也是后续表达内容的中心思想。就像电视剧观众总是想知道冲突是怎么解决的一样,经过前两个步骤受众也想知道要如何解决问题。而解决方案的原因、步骤可能都比较复杂,需要在后面详细的解释。那么这里只表达出“我有个什么什么样的解决方案”、并且这个解决方案是受众不太清楚的,就会引起他们的好奇,抓住他们的专注力。
【Where】
这个方法的前提是:首先你要有一个能解决问题的、对受众来说是未知的表达内容,并且不能一句话就说清楚的,否则就直接讲出来好了;其次针对的受众要明确,并且足够了解他们,这样才能用熟悉的背景、想要解决的问题、能引起好奇的解决方案去抓住他们的专注力。
【举例说明】
去年年末,我在公司做一个Excel公式的讲座,我当时就说“今天要讲的内容是什么什么”就开讲了,结果发现有不少人的注意力都不是很集中。
如果我能在开始前讲个未讲完的故事,效果一定有所不同,比如我可以说:
现在又到了年末总结的时候了,相信各位都跟我一样有很多数据要处理,最近加班是不是很多啊?其实很多数据的处理都是有便捷方法的,我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些数据处理常用的公式。这样我就描绘了年末总结这个熟悉的背景、指出了加班这个大家都想解决的问题、又提出了用公式处理数据这个能引起好奇的解决方案。这个未讲完的故事一定能帮我抓住同事们的专注力。
【A3场景设计】
现在我们设想一下,领导认为小明的时间管理做的非常好,让他给同事们做个分享。小明给自己的这个时间管理方法命名为“123时间管理法”。接下来的5分钟,请大家分组讨论,左边是一组,右边的伙伴是一组。每组为小明设计一个未讲完的故事来做分享“123时间管理法”的开场,具体的场景和问题可以自由想象,结束后我会请一位小伙伴陈述组内讨论的结果。请在陈述中扮演小明用熟悉的背景、想要解决的问题、和能引起好奇的解决方案这样三个步骤来讲述你们为小明设计的开场故事。现在请开始讨论。
【学习者案例记录】
现在我们请小暖来分享小明的开场,有请“小明同学”。
小暖:
大家好,我是小明,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一个关于时间管理的办法。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每天的工作时间是8小时,但是需要完成10项工作内容。现在请大家试想一下,每天这10项工作内容要用几个小时来完成,我觉得大家可能平均都会在8个小时之内完成,或者有的时候偶尔加班1到2个小时。但是以我个人的经验我通常会在6个小时之内就完成,那我是通过什么方法做到的呢?我自己总结出一套方法,叫做“123时间管理法”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下。
拆书家:
好的,谢谢小暖同学的陈述。那么用这个大纲小明就能用大家熟悉的上班时间完不成工作任务这样一个场景、提出大家想要解决的怎样能在更短的时间完成工作的问题,去引起大家的好奇。然后再提出的“123时间管理法”的时候就能够抓住同事们的专注力了。看来大家已经很好的掌握了设计未讲完的故事的三个步骤。
下面我们再请另一组的“小明同学”来也来分享一下她们的开场故事。
白雪:
今天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时间管理法。上周我们工作项目的时候虽然完成的都不错,但是我发现一个情况:5天的工作日里至少有3天是加班的,这样的状态使我们第二天的工作情绪不是很高涨,而且影响了大家工作的心情。还有好多同事晚上要接孩子、照顾家庭,也影响了为家庭去做这些事。我也遇到了这样的困扰,我尝试了“123时间管理法”,我发现在2周的应用里这个方法帮我解决了这样一个陷入恶性循环的状态,我希望也通过这个方法帮助大家去解决我们面对的问题,这个方法就是“123时间管理法”,下面我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这个方法。
拆书家:
那么小明同学要解决的是一个什么问题呢?
白雪:
想解决的就是帮助大家即使不加班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然后完成既定的工作内容。
拆书家:
也就是要解决如何在工作时间内完成工作的这样一个问题。
白雪:
对对。
拆书家:
好的,谢谢白雪的分享。那么白雪用的就是大家熟悉的加班导致了生活和工作不平衡这样一个背景,提出了如何能在工作时间内把工作都完成这样一个问题,同样也提出了“123时间管理法”这样的一个解决方案。看来两个小组的同学都已经掌握了这个方法了。
希望以后大家也能把这个方法用起来,使用未讲完的故事,让自己的表达变得更加有趣、并且更加高效。
谢谢大家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