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这样读书就够了》 所属活动: 个人学习主题专场拆书会 所在级别: TF2-2 学习主题: 个人学习! 学习目标: 通过四个方面分析碎片化信息的有效性

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叫周秧秧,是一名园林工程师。今天2-2练级之旅,我们先来分个组:从我的左手边开始,每两位小伙伴分为一组,有不清楚分组情况的请示意我。都清楚的话,我们就正式进入拆书环节。

【图书介绍】

【F】今天我带来的拆页来自于书籍《这样读书就够了》。该书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关联过往经验,设想行动计划,应用未来。它所提供的不只是针对知识的解读,更是对学习者反思力和行动力的催化。

【A】该书豆瓣评分7.7分,长期占据亚马逊职场学习类畅销榜第一名,经彩铜、吴晓波等联袂推荐;是腾讯、阿里巴巴、小米等企业认可的学习策略。该书与其他学习认知类书籍最大的优势在于:它没有停留在认知层面,它从学习本质的认知研究出发,提出了通过链接过往以及设想行动计划来理解新知和应用新知的方法,为个人理解力提升及心智成长搭建了清晰、有效的阶梯。

【B】如果你想解决没时间、没精力、看不懂、记不住等等问题,该书将教给你一种通过对知识的内化和应用的RIA便签读书法,让你从此理解学习、爱上阅读;当你面对某个信息时,可以应用前因后果的信息分析方法,理性判断信息有效性。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引导语】下面就请大家带着学习目标,1分钟的时间来阅读下拆页。


R:拆页原文】

分析信息的关键是追问前因后果前(前车可鉴):为什么这件事对我重要?作者是怎么引出这个信息的?因(相因相生):作者提出了哪些关于原因的假设?是怎么验证或排除这些假设的?还有其他可能性吗?若依从信息去做之后会怎样?对我的好处(效用)是什么?果(自食其果):不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不改变的问题有多严重?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引导语】大家都阅读地差不多了,那就一起来理解下这个拆页。

 

I: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

what]该拆页通过“前因后果”四个步骤,给我们阐述了分析信息的方法,通过分析,可以理性判断信息的有效性。

 

【不那么做的坏处】

通常情况下,人们总是用直觉去处理信息,这样容易被误导,导致行动产生偏差或阻碍,因为行动阻碍,又反过来对直觉判断的自己深深自责,由此,面对信息越来越困惑。

 

how】那要怎么才能按停直觉判断,找到理性的信息分析方法,正确判断信息的有效性呢?具体分为四步:

【关联信息背景】追问信息发布的背景是什么?和自己有关吗?

【求证因果逻辑】思考这个信息的因果逻辑是否科学、严谨。

后【设想践行效果】设想如果按照这个信息去实践会有什么好处。

果【感受错过后果】感受下错过这个信息的后果是否能够承受?


 【where】适用于分析缺乏上下文信息有效性的判断。倘若某条信息具备充足的前后文和因果逻辑,可以直接通过证伪来评判,无需拘泥于此步骤。

 

【举例】

【时间】2015年7月的某一天

【起因】在国学热中,我让孩子参加了周末国学诵读班

【经过】对国学老师抛出的13岁之前应该老实大量、不求甚解读经”的信息深信不疑。顶着家人和孩子的巨大压力,让孩子完整背完了《论语》和《老子》

【结果】当背完《老子》,却发现曾经背得滚瓜烂熟的《论语》已经忘得差不离了

【反思】 反观这个案例,我们沿着信息分析的四个步骤来反思下:

【关联信息背景】因为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非常关注,所以接触到这条信息就特别重视,马上就关联上了,忽略了对这条信息的背景及出处的了解和分析。

【求证因果逻辑】没有去求证13岁之前是否真的只需要求量不求质地去读经,应该去科学地求证这条信息存在的假设和逻辑。

后【设想践行效果】没有去设想会背诵四书五经的状态,是否是我想让孩子拥有的特质?其实我的初衷并不是简单地背诵,而是希望孩子能够理解和消化这些经典,踏实地应用在慢慢人生路上。

果【感受错过后果】没有去思考如果孩子没有老实大量地背诵四书五经的后果,是否是我不能承受的,没有读经的孩子千千万,接触和理解的方式也并不唯一,不践行的孩子依然会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

 

综上,前两步通过关联度以及逻辑性的角度可以判断这条信息有太多值得进一步求证的逻辑,不能去盲目践行,后两步从践行的效果和不践行的后果的角度可以评判这条信息的观点违背践行的初衷,也不存在直觉评判下,不能承受的后果。


 

why】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内处理真正有价值的信息,这就是分析信息的意义。

 

【预防异议】

1、大家可能会说:第二步因果论证有点难,怎么做啊?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只要我们按停直觉判断的按钮,就能洞见正确的方向;特别复杂的信息,大家可以参见一些专业书籍,或者业界大佬的见解,只要你带着批判的视角去观察、思考,总会找到答案的。

2、大家可能会说:我是个感性的人,不习惯用理性面对信息,这该怎么办呢?我要告诉你的是:理性从来不是一个既定值,它具备成长性,也就是说理性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来提升所以去践行吧,践行才是王道。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2分步催化1】

请大家设想下,在未来的一周内,你会在什么样的场景中听到、看到或经历到信息,这些信息可能会困扰你,让你纠结于它的有效性。比如说下周一,当你走进办公室,在办公桌上拿起水杯,你可能会想到“一天要喝八杯水”这样的信息;比如说当你走到大街,你可能会看到“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这样的信息;比如说你点开朋友圈,会看到鱼龙混杂的各类关于教育、交友、运动等等的信息,请想出一个可能的场景,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在组内进行讨论2分钟后,我将邀请一位伙伴给大家分享。


学习者泓汐分享:

在看抖音时,可能会遇到一些视频的网红说:请跟我做某个动作,就能改善什么什么,这些信息也是需要经过分析的:比如说倒立,倘若肩颈不好,发力点不好,倒立不仅不会改善身体条件,还会造成不必要的损伤,不能盲目去跟从。

 

感谢泓汐,场景链接地非常好,链接了抖音上可能遇到的一个信息,我们应该带着分析的视角去评判它。

 

A2分步催化2】

接下来,请大家有意识地应用今天学到的信息分析的四个步骤给未来可能遇到的某个信息做一个信息分析的行动计划,计划在什么时间,在什么样的场景下,用信息分析的步骤,判断信息的有效性?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在组内进行讨论,3分钟后我将邀请一位伙伴给大家进行分享。


学习者蒋聪行动计划

学习目标:2周后的周末,计划用前因后果的方法教一位曾问过我“跑步是否会伤膝盖”的朋友如何理性判断这条信息。

【前】【关联信息背景】都是跑友关心的话题,所以很关注,可以提示朋友思考在什么样的场景下传出的这个信息,是因为什么而伤到膝盖的?这些都是有背景和边界的。

【因】【求证因果逻辑】是跑步伤膝盖还是跑步的方式不当伤膝盖,是需要深入去探寻的。

【后】【设想践行效果】如果认为跑步会伤膝盖,依从信息去做的话,可能会丢失掉跑步这个特别好的锻炼方式。

【果】【感受错过后果】如果对这条信息的反面不做反思,不研究跑步的正确方式,那也有可能会真的伤到膝盖。

综上,应该辩证地看待这条信息,跑步会伤膝盖,但要关注的是怎样的跑步姿势下才伤的膝盖,应该如何把伤害降低到最小。否则一味地盲从,就可能会丢掉这种益处多多的锻炼方式。

 

非常感谢蒋同学的分享有效地应用了今天学到的“前因后果”的四个步骤,去理性判断信息的有效性。今天的拆页分享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陪伴和聆听。


                   (学习者案例根据语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