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非暴力沟通》 所属活动: 周六惠山专场-拆书帮无锡太湖分舵第95次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如何化解愤怒和表达愤怒 学习目标: 学习者能够在愤怒降临的时候,觉察出自己未满足的需求

开场: 大家好,我是本次拆书家猫大妞。我用三个标签来介绍下自己:儿童教育&家庭教育从业者,亲子阅读推广者,终身学习践行者。【分组】为了一会能以小组形式更好地讨论,我先给大家分一下组。今天我带来的片段来自《非暴力沟通》这本书。
【F】《非暴力沟通》的作者是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它围绕非暴力沟通方式的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来帮助人们反诸于己,从而更好地与人谈话和聆听,建立和谐的生命体验。
【A】这本书常年占据沟通类书籍的榜首,在豆瓣的评分高达8.4分,在拆书帮也是热门拆解书籍之一。它跟其他沟通类书籍不同的是,它主要让人去觉察自己的内心感受和需求,通过建立自己内心的平和去达到与人和谐相处的目的;而其他沟通类书籍则更偏向于讲解如何与人沟通的语言技巧。
【B1】如果你想在工作中能更好地与人沟通获得积极回应;如果你想在爱情中表达真实的自我建立更好的亲密关系;如果你想为自己寻找积极生活的动力,不妨去看一下这本书,它会指导你的人生变得更和谐温暖。
【B2】但目前你的生活,或许是这样的。同事工作不配合,生气!老公每天葛优瘫,生气!孩子总是不听话,生气!如果你心中总有这么一团火在熊熊燃烧,不如今天一起来探讨下愤怒的根源吧,你会发现,原来灭火器一直都在自己手中,只是你不知道如何使用。
【学习目标(总)】我希望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学习后,大家能够在愤怒降临的时候,觉察出自己未满足的需求来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若遇到需要让对方了解到自己的立场和需要的,也能用表达愤怒的四步法,充分表达自己来获得支持。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接下来我给大家2分钟,把片段一阅读一下。阅读好的小伙伴可以示意我一下。


片段1:《非暴力沟通》P137

我曾在威斯康星州的一所学校提供咨询服务。连续两天,在劝架时,我的鼻子都挨了重重一击。第一天,我的鼻子被一个孩子的肘部击中了。我差点就一拳打了回去。在我小时候,只要受了轻微的伤害,我都会给予回击。第二天,又有两个小孩吵架,我的鼻子被一个小孩打中了,这次痛得更厉害,血流得更多,但我并没有生气。

 

当我回想起那两天的经历时,我发现,我一开始就把第一个孩子看作是“被宠坏的孩子"。所以,他打到我时,我极为恼怒。我心里想“这家伙太猖狂了!”我对第二个孩子的看法则不同,我把他看作是“软弱的孩子”。由于我比较担心这个孩子,当我的鼻子被他打伤时,我没有责怪他。这段经历帮助我认识到,我生气的原因不在于别人做了什么、而在于我怎么看待对方及其行为。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我看到大家都看得差不多,没看完的小伙伴也可以跟着我一起来理解一下这个片段。【学习目标】我希望在跟随我学习完这个片段后,大家能够在愤怒来临的时候,不被愤怒控制,而是能去觉察出背后未被满足的需求。

【what】在片段中,我们可以发现,问题的关键从来不是对方做了什么,而是你怎么去看待和解读他人的行为。所以在愤怒来临的时候,它可以变成一个提醒,让你去停下来关注大家未被满足的需要,而不是陷入评判不能自拔,这样更有益于生活。

【why】如果你一直一味地陷入对他人的负面评判中,觉得对方应该承担责任时,就会陷入无休止的申辩和反击,不利于获得对方积极的回应,于事无补。

【预防异议】那有人就会问了,你这意思是让我忍气吞声吗?绝对不是。非暴力沟通并不认同愤怒应该被压制和否认,而是希望在愤怒来临的时候,人们能够有觉察地去寻找愤怒背后未被满足的需要,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

【how】那我们可以怎么做呢?一起来试试以下3个行动步骤。【细化原文行动步骤】

1、描述引起愤怒的事件

2、想想自己当时的评价是什么

3、思考未满足的需求是什么

【意译原书案例】这里我来举个例子说明一下。几天前,我和一位学生家长起了一场冲突。我们暑假班因为考虑到某些家长有回老家或者旅游的需求,所以规定报名2个月者可以有连续一周请假退费的机会,报名1个月者请假不退费不延期。但有一位报名1个月的学生奶奶,非说我们答应可以延期的。第一天,她打电话给我,一直强调是报名时我同意的,我非常生气跟她电话里争吵了起来,后来索性挂了电话;第二天,她又来找我,这一次她还是很激动,不仅强调是报名时我们同意的,还说谁谁谁家长也是这样说的,但这一次我并没有生气。

当我回想起这两天的经历时,我发现,一开始我把那位奶奶看作是“无理取闹的利己主义者”,所以她来找我退费的时候我非常生气。我心里想:起床晚了请假、有点咳嗽请假,都这样请假退费我们怎么运营。而且明明是好心方便双职工家庭的,你们却钻空子无理取闹。但到了第二天,我的看法就不同了。因为在前一天的晚上我用以上3个步骤梳理了自己的情绪,觉察出自己未被满足的需要。

第一、我引起愤怒的事件是这位奶奶无故请假还要求退费,并非说是我们报名时同意的;

第二、我当时对她的评判是“无理取闹的利己主义者”从而导致了我的愤怒

第三、我未被满足的需求是:我希望她能换位思考并且理解我们。

找出需求后我发现我的需求并不是钱,而是理解;而她的需求则是希望退回一些损失。所以第二天,我把她看作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老人”后,我从自己的愤怒转成了对她的同情。评判变了,我的心态也改变了,愤怒不知不觉间消失了,我们也反而进入了更顺畅的沟通,找到了折中的办法。

【适用边界】那这个方法可以用在什么时候呢?不知道有没有人会有这样的感觉,有时候跟人吵了一架,回去越想越气,甚至觉得自己当时没发挥好,期待能再吵一架。这时候,你可以试试这个方法,让自己走出纠结,找到未满足的需求,从而让自己不被愤怒控制而无法自拔;如果你发现自己或者某个阶段比较易怒,你也可以试试这个方法,去认识自己易怒背后真正的需求。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经验】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下面,请大家回想一下,你最近有没有因为被客户刁难的事情感到异常愤怒?或是在家有没有因为老公的一句话就暴跳如雷?又或是辅导孩子作业时总是控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洪荒之怒?我给大家2分钟时间,想一想有没有以上类似的事情,把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关键词写在纸上,然后在小组内分享。时间到了我请小伙伴来分享。


【学习者案例分享】

【Andy】我女儿今年15岁,暑假的时候,她有大把的时间却不知道收拾房间。我每次看到房间乱糟糟地就忍不住发火,尤其是给她收拾完了,她还不领情,说:谁让你收拾的,我自己一会会收拾。我就更加生气了。

【付萍】我老公为了黄山赛、沙漠赛、戈壁赛夜跑,一天跑好几次都不顾家。


【A1+】现在,我想请大家坐着时光机回到那个时刻,请你用今天学习的3个步骤去觉察一下你当时背后未被满足的需要是什么?我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请小伙伴分享。


【学习者案例分享】

【Andy】

1、愤怒的事件:女儿房间很乱

2、我当时对他的评判是“邋遢”

3、未满足的需求:理解

【付萍】1、愤怒的事件是:老公去夜跑

             2、我当时对他的评判是“不负责任”“不是个合格的丈夫”

             3、未满足的需求:需要陪伴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两个片段的衔接】上一个片段更多是运用于我们内心的独白,在一番探索后,我们寻找到了自己真正的需要,从而化愤怒于无形;但有时候,就像刚刚两位那样,梳理独白完了,发现事情还没有解决掉,因为我们需要对方的积极回应,这时候引起的愤怒,我们又改如何表达呢?

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个片段,我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阅读一下片段二,看完后请示意我一下。


片段2:《非暴力沟通》P140

表达愤怒的四个步骤

 

现在让我们看看非暴力沟通表达愤怒的具体步骤。首先,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都别做。我们避免采取行动去指责或惩罚对方。我们只是静静地体会自己。接着,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例如,无意中听到某个人的谈话后,我们认为由于种族的原因自己遭到了排斥。这时,我们体会着愤怒,并留意脑海中盘旋的想法:“这太不公平了!她这是种族歧视”我们知道,像这样的想法是尚未满足的需要的可悲表达。于是,接下来,就去了解自己想要满足的需要。如果我把某个人当作种族主义者,我的需要也许是接纳、平等、尊重或联系。

 

为了充分表达自己,我们现在需要张开嘴,说出我们的愤怒——怒火此时已被转化为需要以及与需要相联系的情感。然而,表达此时的感受也许需要很大的勇气。对我来说,生气并冲着人们嚷“你们这是种族域视”是很容易的。事实上,我甚至还会觉得高兴。但是,倾听心底深处的感受和需要却很可能引发不安。为了充分表达愤怒,我们也许会对那个人说:“你走进房间后,和其他人都打了招呼,却没有和我说话,现在你又在议论白种人,注意到这些,我的胃有些不舒适,而且很害怕,因为我很看重平等。我想请你告诉我,听到我说这些,你的感觉怎么样?”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这个片段二的RIA学习后,我们能够在遇到不可避免的愤怒时,运用处理愤怒的4步法,去正确表达自己需要,来获得对方的支持。【what】在上一个片段中我们发现了,愤怒的存在是因为我们自身有未满足的需求和期待。我的需要没有被满足,所以我感受到了愤怒。如果我们真的很生气,也希望对方能理解我们的需要,就需要找到强有力的方式充分表达自己。

【how】片段中也给出了非暴力沟通中表达愤怒的4个步骤,大家可以尝试一下,这是在一个冲突环境下可以做的方法:

  1. 停下来深呼吸,甚至远离冲突环境。

  2. 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

  3. 体会自己未被满足的需要。

  4. 充分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期待。

这里送大家一个句型方便大家初期运用:描述事实+我感觉(表达感受)+我需要(表达需要)。

【why】【强调不这样做的坏处】如果不去表达愤怒,对方就不知道你真正的需要是什么,那么下次可能还会爆发同样的冲突,譬如Andy的没有整理房间,不是第一次也不是第二次(爆发冲突)对不对?;如果不用非暴力沟通方式来表达,那可能冲突就会愈演愈烈,大家的愤怒之火也会越烧越旺;问题也是没有得到解决的。所以在愤怒来临的时候,我们想要做到的结果是:希望对方知道我想干什么,也希望得到对方的支持。

【反例】下面我来分享一个自己的事情。上学期,我们班一个孩子的妈妈又在群里问为什么她的孩子跳早操不在第一排、为什么其他小朋友都在听老师讲故事,他却一个人在门口、为什么他总是手里拿着杯子。我在群里给她解释,刚入园的小朋友手里拿着熟悉的物品会让他觉得安全;站在最后一排是他自己的意愿,他不愿意站第一排;而照片中显示他一个人在门口是因为他正好要去上厕所。讲完这些后,那位妈妈就气势汹汹地私信说:老师,你总说他想要干嘛干嘛,那孩子送到幼儿园去不就是让你们教的吗?你们不教的话,要你们老师做什么呢?当时听完这个话我就怒火中烧,因为我觉得她自己都不了解她的孩子,还要隔着屏幕来指挥我们,让我们觉得非常难受。于是,那天我在微信上跟她唇枪舌战了起来,最后不欢而散。

【反例变正例】如果当时我能使用非暴表达愤怒的4个步骤,或许结果会不太一样。

第1步:我们当时是手机聊天的,那我可以放下手机离开,不再去看她的信息。

第2步:我在走动的时候可以去回想下整个过程,其实整个过程的触发因素还是因为她隔着屏幕指挥我们,而她其实是不了解当时的情况的。

第3步:体会了一下自己未被满足的需要,我想了很久,我的需要是理解和支持。

第4步:去表达,表达的时候要先组织下语言。第一个描述事实,我会这么说:你在不了解当时状况的时候就指责我们没有好好照顾你的儿子;接下来我的感受:我感觉非常恼火。感受可以用简洁的词来表示,譬如恼火、生气、开心、喜悦等等。最后是我的需要:我需要你的理解和支持。这样用平和的语言描述了事实,表达了感受和需要,自己心里面也会觉得落下来一块石头,不会觉得想要不停地去争辩。对方获取到我们的信息,也会有更好的沟通。

【预防异议】这个方法一开始用的时候,可能有人会说,哎,我用过啊,我跟我老公用过,课时一点用都没有啊;或者我跟谁用过,一点用都没有啊。确实,一开始使用很不容易。你说出去后,并没有获得想象中的配合。因为大家都没有经过这样的练习,你可能还不清楚感受是什么,需要是什么;但是你在不断的使用中会发现,我们的心态还是会有变化的,我们内心还是会慢慢达到自己的平和状态的。

【where】这个方法适用于冲突已经发生的时候,我不想把冲突激化,而是希望通过非暴力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愤怒,同时又能说出自己的需求和感受,来获得对方积极的配合。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促动参与】

接下来,为了让大家能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这个方法,我们来做一次现场演练。我们先来看看下面这个场景:

这天晚上6:30,小美老公打电话告诉她需要加班1小时。可是等到10:00,都3个半小时了,小美老公还是没有回家。于是小美给她老公打电话,结果电话一直显示“不在服务区”,发微信也没人回,小美非常担心。于是她开车出去找老公,结果发现老公还在单位悠哉悠哉地加班。小美感到很生气。觉得老公没有在约定的时间回来也不知道打个电话回家,一点也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老公也觉得很生气。自己加班很累,忘了时间,小美不体谅还一顿臭骂。于是两个人发生了争吵。

 

下面,请小组内成员两两配对,进行演练。一个人扮演小美,在争吵中你如何使用表达愤怒的4步法,向老公表达你内心真正的需求;另一个人扮演小美老公,你要在听完小美的话后,也用表达愤怒的4步法,说出你内心的需求。大家可以把自己感受的和需求的关键词写在纸上,尽量让语言简洁明了。我给大家的演练时间为8分钟,现在开始。8分钟后,我会请大家上来演练,大家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回应与反馈】我在刚刚听大家讨论的过程中,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大家在描述事实的过程中,会带入自己的想法。事实是指:客观地、一成不变的、不会引发情绪的;而想法呢是主观的、千变万化的,会引起我们上一个片段中说到的评判。所以我们在描述的时候一定要以事实说话。


【学习者案例分享】

Andy扮演小美、付萍扮演小美老公

Andy:第一步:先分开平静了一下

           第二步:我非常生气因为你没有给我及时回复

           第三步:未满足的需要:其实我是很担心你,你说加班一个小时,但现在已经3个多小时了,没有任何反馈,我非常担心。

           第四步:我希望你以后加班时间长了,能够及时地给我打个电话。

(Andy一开始有点不知道如何表达,后来通过一步步地梳理,理出了事实、感受和需要)

付萍:今天我加班太忙,中间忘记跟你联系,你很生气这件事,也让我觉得委屈,不被理解。我希望以后你也能更多地理解我,我也会根据你的刚刚的反馈做一些调整,互相支持。


【回应与反馈】非常好!刚刚我第一次听你们小组讨论的时候,是没有听到你们的感受和需要的,而这一次演练,你们很清晰地表达了事实、感受和需要,非常棒。这样的话,是不是沟通会更顺畅一点,互相也能更理解一点。

 

Yoyo扮演小美,友爱扮演小美老公

Yoyo:你说好一个小时回来最后三个小时都没有回来,然后电话也打不通,微信没有回,我感觉很焦虑,担心你的安全,我需要你能及时告诉我你的状态,不要让我太担心。

友爱:我加班的时候我已经全身心进入到我的工作了,然后我的手机也没有信号,我也不知道你会这么担心我。我本来已经够努力地加班了,时间也不是我能控制的,工作本来就多(这时候,扮演小美的yoyo脸色变了)你还要吵(大家都笑了)


【回应和反馈】我看到小美的脸色已经尴尬起来了

友爱:那那那,我换一种来讲。是的,我本来在加班,你跑到我单位来了,我应该提前跟你讲一下,讲清楚我需要的时间可能不止一个小时,这样你就不用担心我了。我没有顾虑你的感受,但是呢,我在加班的时候你跑到单位来打算我工作的思路和时间,我也有点生气的。所以我刚刚跟你吵了,以后我加班的时候你就不要算着点我能按时回家,单位的事情本来就很复杂,也不是我自己能控制的(这时候大家又笑了)

台下大家说:估计还要吵还要吵


【回应与反馈】那刚刚我们在演练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刚开始yoyo做的非常好,她在描述事实的过程中是不带主观评价的,她的感受也表达地很清晰,需求也很明确;那我们的友爱(大家笑)大家不要笑,其实这在生活中是很正常的反应,一种就是不停地各种解释;另一种就是我先道歉,但内心其实是不开心的。那友爱你再想想,你的感受是什么?需要是什么?

 

 

【A2催化应用】

接下来,我想请大家想一下未来的某个时刻,你的生活中会不会遇到让你愤怒的时刻?譬如同事间工作的沟通不畅、夫妻间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争执不休、给孩子辅导作业忍不住咆哮他动作慢?如果有的话,请把你的这个场景写在便签纸上,要具体到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和谁、发生了什么事情,然后用我们今天学到的表达愤怒的4步法来说出你的需求和感受。

我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然后请小伙伴来分享。


【回应与反馈】(小组讨论的时候yoyo说是回到过去会怎么做)我们不回到过去,而是去规划未来会遇到的问题。

【学习者案例】

(付萍和Andy小组)

(在上一个片段中,Andy在觉察的时候认为是女儿邋遢导致的愤怒,而在这个片段更深层地梳理后,她才发现她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付萍:你的需求是什么?你刚提到两个需求,第一个是房间干净;第二个是她能表达感激。哪个更重要一点。

Andy:我没被她认可更重要。

 

我每次回来看到房间非常乱,然后我会帮你收拾好。但是每次收拾好后,你的表现好像是丝毫不在乎,这件事情在我感觉就是我们的工作没有被你看见,被你认可。我希望以后在我帮你收拾房间的时候,你能够看到妈妈对你的爱。

 

付萍:老公,我周末或平时加班很晚回家时你还在跑步,我们俩在一起的时间太少了,这让我感觉被忽视了,我感觉挺孤单,我需要更多的时间来互相陪伴。

【回应与反馈】你可以把自己的需求再明确一点:譬如一个月陪我一天,或者一周陪我一天这样。

 

(友爱和yoyo组)

友爱:我儿子晚上很晚了,还是要学英语,眼睛都困得睁不开了还要学。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会跟他说:你这样不睡觉,妈妈上班一天很累了,妈妈觉得要休息了。而且你是小孩子你要长身体,你不能一直学习要睡觉(大家笑),自己的需要是:我希望你能按时睡觉,明天早上起来再学,感受是:你要体谅妈妈的辛苦。

【回应与反馈】所以你觉得你的感受是你儿子没有体谅你是吗?但是从你的描述中来看,你更担心他的身体,如果你换一下你的感受,可能他更容易接受你的建议。

友爱:对对对,我担心你的身体,你老是这样不睡觉。

【回应与反馈】后面“老是”不要加,因为这又是一个评判了。

 

Yoyo:我遇到的情况今天早上刚发生,就是他早上起来,先不洗漱,而是去看电视。我希望他能先洗漱再看电视。

【回应与反馈】那你这个是未来也会遇到的是吗?

Yoyo:对对对。我当时的做法是暴力了。

【回应与反馈】那如果未来他还是发生了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用这个四步法来试试?

Yoyo:妈妈提醒了后过去20分钟了,你还在这里看电视没有去刷牙洗脸穿衣服,我觉得很生气,你没有听从妈妈给你提的要求。

付萍:这个描述事实部分可能还是有点情绪在里面。

yoyo:换一种说法哈。妈妈看见你过了20分钟之后还是没有换衣服,还在看电视,我感觉很生气。我需要你听从妈妈的建议,赶快刷牙洗脸。

【回应与反馈】表达还是非常清晰的,另外我们不要忽略了第一步,就是你们有争吵了,所以这时候可能他也有情绪,所以这时候可以给到双方5分钟或者10分钟的缓冲时间,再回去跟他说这件事,他可能更容易接受。

 

【结语】今天的拆解就到这里结束了,希望在日后的生活中,我们不需要太委屈自己,不要愤怒来临的时候压抑自己,不去表达;但也不要“哐哐哐”地发火,这样也得不到对方的支持。我希望我们能用到第一个方法,去觉察自己未被满足的需要,如果能化解掉愤怒就更好;化解不掉就来到我们第二个方法,去用正确的4步法去表达我们的愤怒,去获得对方的支持。也许一开始并不会很顺畅,但相信我,坚持的话一定会有改变。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