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非暴力沟通》 所属活动: 佛山咏春分舵 I 第90次拆书活动 所在级别: TF1-2 学习主题: 主动选择 学习目标: 用“我选择”代替“不得不”,找到真正的需求,主动选择,

开场: 【个人简介】 嗨,大家好!我叫曹冬娅,大家也可以叫我Tina。
三个标签:团建培训公司的合伙人、P.E.T.父母效能训练准讲师、阅读爱好者
【拆书介绍】今天我要拆的书籍是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入选香港大学推荐的50本必读书籍,被联合国誉为全球非暴力解决冲突的最佳实践手册。非暴力沟通是从专业的心理学角度告诉你,如何更好的表达自我和理解他人,以期达到深层的,发自内心的沟通。
在我看来,它不仅仅是一本讲沟通技巧的书,也是一本教会我们如何爱自己的成长指南。

今天我选择了书中的一个片段分享给大家,为方便大家待会讨论,学习之前,我们先来分一下小组。(前面3人一组,后面3人一组)
现在把拆页发給大家,请大家花2分钟的时间阅读,看完的小伙伴请举手示意一下。
(发拆页給大家)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片段来自《非暴力沟通》P126-127

【主题】

“选择做”代替“不得不”

第一步

在日常生活中,你觉得哪些事情没意思,却又认为自己不得不做?请将它们列在一张纸上。

当我第一次审视自己的清单时,仅仅是它的长度就让我明白为什么我活得很不开心。我终于意识到,有许多事情,我之所以日复一日地去做,是因为我相信那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我清单上的第一项是“写临床报告”。我讨厌写那些报告,然而,每天我至少要折磨自己一个小时。第二项则是“开车送小孩上学”。

第二步

列好清单后,向自己坦白:你做这些事情是因为你选择了做它们,而不是因为你不得不做。在你所列的每个项目前,加上“我选择做”。

当时,我对这一步骤有些抗拒。我反复强调:“写临床报告不是我的选择!我不得不做!我是一个临床心理医生。我不得不写这些报告。”

第三步

一旦承认某一行为是你的选择,就填写以下的声明来了解你为什么要那么做:“我选择做______是因为我想要______。” 

起初,我怎么也想不清楚我到底为什么要写临床报告。几个月前,我已经确信,对我的病人来说,临床报告用处并不大,花那么多时间是不值得的。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一直费尽苦心准备这些报告呢?最后,我终于明白了,我选择写临床报告,是因为我想从中得到收入。于是,从35年前的那一刻起,我就再也没有写过一份临床报告。想到自己少写了无数的临床报告,我的快乐真是无法形容,当认识到钱是我的主要动机时,我马上就想到我可以用别的方式来获得收入;而事实上,我宁可在垃圾箱中觅食,也不愿再写一份临床报告。

我清单上的第二项是开车送孩子上学。当我琢磨自己为何要这么做时,我发现,我很欣赏我的孩子从他们现在的学校得到的教育。虽然他们可以步行到附近的学校上学,但他们所在的学校提供的教育更符合我的价值观。想到这一点,在开车送孩子上学时,我的感受就不一样了。在这以前,我会说:“倒霉!今天又不得不开车送孩子上学。”而在这之后,我理解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那是为了孩子们能够得到我所看重的教育。当然,有的时候,在路上我需要提醒自己两三次开车送孩子上学的意义。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y)

同样的是送孩子上学,之前觉得很倒霉,感觉很沮丧,而当作者深入了解自己的内在动机后,感觉就不一样了。

所以,同样一件事,不同的目的会给我们带来截然不同的感受。如果我们的行为是出于职责、义务、恐惧、内疚或羞愧,即使有意思的事也会变得枯燥无味;如果我们出于满足自己和他人成长的需要,那么,即使艰难的工作也有乐趣。

what)本拆页里,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的方法,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自己的人生选择,并找到快乐的生活方式。

how)方法也很简单

第一步:列清单

把那些你不愿意做又不得不做的事都罗列下来。

第二步:加上“我选择做”

在你所列的每个项目前加上“我选择做”,其实是在向自己坦白,并不是你不得不做,而是你选择了做这些事。

第三步:找需求,加上“是因为我想要”

将刚才所列出的事项,转变成这样的句型:“我选择做______是因为我想要______。”

去探究做这件事满足了我们的哪些需求,一旦意识到我们的行为所服务的需求,即使这件事情很难,让你压力很大,我们也会从中找到动力,或者找到一些满足你需求的其他方法。

【举例】

比如,我不原意做又不得不做的事是做家务

第一步,写下不想做的事:家务

第二步,加上“我选择做”:我选择做家务,

第三步,找需求:我选择做家务,是因为我想要家里干净整洁,不想被贴上懒惰或者邋遢的标签。

经过三个步骤后是:我不得不做家务,变成了“我选择做家务,是因为我想要家里干净整洁,不想被贴上懒惰或者邋遢的标签。”

这样想来,的确会让我不像之前那么抗拒做家务,当我了解到自己真正的需求是保持整洁时,那解决方法就有很多了,比如:我可以跟老公协商,他承担一些(事实在他也一直有在做);找保洁阿姨每周来打扫;跟孩子协商玩过的玩具自己收拾……

经过这样的反思,一方面让自己从抱怨不得不做的情绪里抽离出来,另一方面找到满足需求的多种解决方法。

where)每当我们抱怨不想做而又不得不做的事时,就可以用这个小方法,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真正的需求或者真正的行为动机。但是要做到真正为自己的需要负责,成为生活的主人,除了了解需求,更重要的是有改变的勇气和真正的行动。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激活学习者经验】

Q1.我们读过这个拆页,了解到当我们迫于压力而做事时,可以用这个方法来找到内在需求。那么,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自己非常不愿意做,但又不得不去做的事?面对这些事时,你们的感受如何?

请大家按刚才的分组来相互讨论一下,2分钟后请小伙伴来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阿阳:我们公司原本是双休,但是老板希望我们利用周六上午的时间学习一个课程,虽然没有强制要求但是也需要配合老板,所以周末早上本来可以睡懒觉的,也需要7点起床8点到公司,有时候也想偷懒,但是每周还是坚持和同事们一起参加培训,有的时候会觉得有些压力。


【催化应用】

感谢这位小伙伴的分享,接下来,是我们的应用部分,请大家设想一下,在未来一周内你将有哪些场景,可以实践这三个步骤的?给大家1分钟时间,把目标和行动步骤写在便签纸上。提醒小伙伴们,你所写的应用,要有明确的时限,有具体的做法,还要有可预测的结果。


学习案例记录:

细云:

目标:希望自己积极主动的备战英语口语考试

行动及具体做法:

1、今天晚上7点在书房学习用这三个步骤能找到英语口语考试的内在动力;

我会先写下来不得不做的事:要应对英语口语考试(第一步),然后改成:我选择英语口语考试(第二步),最后加上我的内心需求:我选择英语口语考试,是因为我想顺利拿到文凭证书,提高自己的学历,这对我目前的求职生涯很重要(第三步)。

2、做备战计划:每天早上练习英语口语15分钟截止到考试时间,10月26日前。

可预测的结果:选择成人高考是我当初自己的主动选择,只是在漫长的学习和备考过程当中,渐渐的感觉到疲惫和压力,有的时候也想逃避,但通过今天的学习,实践用这三个步骤预计能够找到当初的动力,希望自己能够顺利的通过考试。


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结束了,希望大家有所收获,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