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这样读书就够了》 所属活动: 如何实现有效委派+同事间的有效反馈+积极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如何为同事提供有效反馈 学习目标: 学习如何提供有效反馈,使团队成员即时明白自己做的怎么样

开场:

    拆解书目《周一清晨的领导课》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陶婧。喜欢阅读、音乐、运动。
我自认为是一个爱学习的人,但是始终有本领恐慌,读了一些书,却感觉到自己学的不太好,很多知识觉得说的很对,但是真正用起来却感觉总是差那么一些,要么不会用,要么用不好。就像韩寒调侃的,“学了很多道理,就是过不好这一生。”
我是通过简书了解到拆书这个学习方法,辗转关注拆书帮公众号,最终找到了组织。非常荣幸通过线上21天训练营,获得了拆书资格,希望以后能和各位爱学习的朋友们一起进步。    

上个月,我读了赵周老师的《这样读书就够了》,对于成人学习有了崭新的看法,也更加深入的了解了拆书和拆书帮。

“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论,适用于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要用知识关联学习者的经验、规划具体的运用场景。

拆书法分为供个人学习的RIA便签学习法(R阅读拆页、I用自己的语言重述信息、A反思自己的亲身经历,帮助自己和知识建立链接,并规划可行、可量化的行动计划)和供组织学习的现场拆书法,按照拆书家的引导反思经验、规划应用或现场演练,把书上的知识拆为已用。

拆书帮社群于2013年建立,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各地都有拆书帮分舵(俱乐部),拆书帮分舵是非盈利性青年自组织,使命是释放学习促进者的能量,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片段来源:《周一清晨的领导课》

如何为员工提供有效反馈,以下是几条有用的原则:

    一、反馈要诚挚。如果你提出反馈意见时不诚挚,员工会把你看得一清二楚。虚情假意的反馈是舀空他人桶中动力的一把大勺子。如果员工认为你的反馈不诚挚,积极的反馈也会产生反作用。多数员工善于或者自认为善于识别经理的反馈是否诚挚。假装为员工提供积极的反馈是非常危险的。反馈要诚挚,否则,等到你能诚挚反馈的时候再给员工以反馈。

    二、反馈要具体。如果你的赞扬不具体,桶也不会满。为什么?因为提桶者猜测你的意图时禁不住会头,这样桶就会出现倾斜。托尼打趣了一下自己的幽默,然后继续阐述他的观点,如果你只是告诉员工“项目报告做得不错”,这当然可以,但是你想让员工重复什么样的行为?具体点说,哪方面“做得不错”?相反,如果你告诉他们,“谢谢你做了一个这么详细、出色的项目报告;我特别喜欢你对下周的行动方案的概括”,你就装满了他们的桶,并告诉他们哪些对你尤其重要。我“尤其喜欢”这几个词特别适合用于你的某个具体反馈的起首。

    三、反馈要及时。在你试图强化的行为发生之后,你越早给出反馈,效果越好。你等待装桶的时间过长,他人就会把勺子伸入桶中。这样,你要把桶装满,就得付出加倍的努力,

四、反馈意见必须与接受者的价值观一致。不要试图用对你很重要、对他人不重要的东西来装满他人的桶。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为员工提供有效反馈,就是要第一时间,用员工易于接受的方式,对其工作表现进行诚恳的反馈。

why】有效反馈可以使员工即时明白自己做的怎么样,清楚自己哪里做的好,哪里还有不足。从而发扬好的方面,持续激发工作动力;改进不足,修正小缺点。有效反馈可以为员工的工作提供持久动力。失去有效反馈,员工的行为就失去了参考和标准,就好像蒙着眼睛做事,好的行为难以为继,坏的行为难以避免。

how】具体的做法:

   1、态度诚恳。要客观准确,结合员工实际情况给出评价和反馈,最好既强调突出好的方面,也指出不足。让员工感觉到自己的工作和付出被认可,被感谢,情感上接受,让反馈有效。

   2、意见具体。清晰的指出是对员工什么时候、具体哪一项行为进行评价。使员工能准确的了解和理解反馈要点。

   3、第一时间。在好的行为产生以后,第一时间进行评价。让好的行为及时被点亮促进,让不足的地方及时修正。

   4、因人而异。结合员工年龄、阅历等个人特点,用恰当的角度和方式对其进行评价。例如:同样是一个文章写的很好。重视自我发展的员工,我们可以从他写作能力提升了进行评价。重视自身在团队中地位贡献的员工,我们可以强调他有效宣传了我们的前期工作。

   适用边界:有效反馈除了适用于员工完成的比较的好工作,对于员工完成不是特别好的工作,可以通过四步法强调工作中好的方面,鼓励员工继续保持,指出不足并建议其改正。积极反馈还可以用于对家人表示感谢。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 

    6月底我们举办了一个比较大的表彰会,大概有约80人被表彰,现场参加会议人员约100人。这是部门人员第一次组织此类活动,没有先例可遵循,活动本身前期会务需要准备活动议程、表彰方案、发言材料、获奖证书等很多内容,中途领导还提出了很多修改建议,从客观上增加了活动的难度,虽然有很多小插曲,但大家还是逐一克服困难,整场活动得以比较顺利完成。

    活动完成以后,我其实心里觉得有一些工作是不足的,还可以提升一下,但是对于整体工作我觉得第一次组织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了。我拖延了一个星期之后,在第二周的某天在工作会议上随口跟大家说,“上次活动,大家都辛苦了”。随后就有人在我面前发了牢骚,“我做了很多事情,很辛苦,为啥没得到肯定!”还有好几位其他工作人员在言语和行动上都不同程度的反映出积极性不高的状态。

    反思:这是一个没有有效反馈的反面典型案例。这次活动有好也有不足,但是我在工作结束之后,并没有及时逐一对每个人具体好的做法进行好和不好的详细点评和鼓励。而是拖了一个星期才说出“辛苦了”这三个字,评价太简单、不具体、不诚恳,并不是我内心真正的想法,所以才反馈失败。

 

A2:

    刚才学习了有效反馈,我打算把四步骤用到工作中去,针对上周大家刚刚组织完成的一次志愿服务活动,对团队每个人进行一次积极反馈。

    首先做到态度诚恳。不再使用辛苦了,这种笼统的表达方式,而是从自己的实际感受出发,诚恳的进行反馈,突出说明好的方面,也要谈一谈不足。比如对于第一次参加志愿服务的伙伴分别点评好和不足的方面,重点突出好的方面:“虽然你是第一次参与志愿服务,还有一些业务不是很熟练,甚至有一点紧张,但是有一位居民对于志愿服务项目提出了质疑,你耐心解释和认真服务的态度让我很欣赏。”

    其次做到意见具体。反馈要做到具体化,明确到什么时候的哪一件事情或者什么措施做的好。比如:“你今天制作的宣传展板(宣传册)很漂亮,一定费了很多心思。”“你准备的小宣传品非常用心,所以好多居民都特别欢迎,供不应求。”

    再次做到第一时间。当好的工作行为产生以后,不犹豫不纠结不吝啬,第一时间反馈。

最后做到因人而异。考虑团队为80、90后的年龄段,采取平等对话的方式进行反馈,让大家感受到亲切的伙伴关系。比如在走到对方办公桌的时候,或者食堂吃饭的时候,在路上遇到的时候,像伙伴一样亲切的聊天,然后进行反馈。

这就是我有效反馈的行动计划,也欢迎伙伴们与我同行,一起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