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安晓辉,曾经是一名程序员,从2005年到2017年,做了12年左右的软件开发工作。2015年,学习了职业规划技术,成了职业规划师,帮助他人寻找职业定位,规划发展路径,解决适应问题。2017年7月,成为自由职业者,主要工作是写书、职业规划、讲课这三件事,目前已经出版了7本图书。
2019年6月份决定加入拆书帮,7月初成为会员,接下来希望和大家一起在拆书道路上持续前进。
[拆书法和拆书帮介绍]
【衔接】刚自我介绍时提到了拆书、拆书帮,现在我来为大家介绍下拆书和拆书帮。
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论,适用于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要把知识关联学习者的经验、规划具体的运用。
拆书学习法包括三个核心环节,阅读、引导促进和拆为己用,合称 RIA。R为Reading,指阅读图书片段,I为Interpretation,是指拆书家对原文知识拆页的讲解和对现场学习者的引导,A为Appropriation,就是拆为己用。A又分为A1和A2,A1是激活学习者经验,关注的是过去经验;A2是催化学习者应用,指向的是未来。
拆书学习法适用于个人学习和组织学习。个人学习的拆书法是用RIA便签让学习者将知识转化成能力。组织学习法的拆书法是由一名拆书家将一本书加工成一场现场学习,引导学习者将知识拆为己用。
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表现为各地的拆书帮分舵,也叫拆书俱乐部。拆书帮分舵是公益性青年自组织,它的使命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介绍完拆书和拆书帮,接下来进入拆书活动的第一个环节,阅读原书拆页。请大家阅读我为大家准备的原书片段,这个片段选自《所谓情商高就是会说话》第98页。阅读完毕之后,请举手示意我。
这并非偶然。创造警句的线索就藏在其中。只要将反义词组合使用,任何人都能创造出警句。心理学上有一个与这种反差法相似的法则,称为“得失效应”。该法则在人际交流方面的解释是:“最初的评价是消极的,但在不经意间看到积极的一面,评价就会猛然涨高。”
比起其他“措辞菜谱”,反差法需要掌握一些窍门,但效果非常明显,能让你创造出以前写不出来的警句。
下面介绍反差法的“措辞菜谱”,分为三个步骤:
1)确定最想传达的内容
2)在前半句加入反义词
3)自由加入其他词,使前后句连接起来
例如,用反差法写“大章鱼烧”。
1)确定最想传达的内容
-->假设这里是“大”
2)在前半句加入反义词
-->“大”的反义词是“小”
3)自由加入其他词,使前后句连接起来
-->加入“显得盘子很小”,使前后句连接起来。
Before:“大章鱼烧”
After:“显得盘子很小的大章鱼烧”
一眼看上去,就会觉得After的部分更厉害。
比起轻松的恋爱,困难重重的恋爱更富激情。
比起只放砂糖的豆馅儿,同时加入盐的豆馅儿吃起来更甜。
语言也能应用相同的原理。
好,我看到大部分小伙伴已经阅读完毕,接下来我分享下自己对这个片段的理解,这也是RIA的I环节。
(What)
这个片段介绍了如何使用反差法创造警句。所谓反差法,就是将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语放在语句中,制造对比效果,形成反差。
(Why)
那为什么要使用反差法呢?这是因为,反差法可以带来反差和对比,特别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别人因此记住你想传达的信息或跟着你想传达的信息采取行动。
(How)
那怎么应用反差法呢?分三个步骤:
1)确定最想传达的内容。
2)在前半句加入反义词。实际运用时,反义词根据情况也可以放在后半句。
3)自由加入其他词,使前后句连接起来。
(Where)
反差法应用范围很广,文章写作、自媒体文章标题、广告语、日常沟通、与同事谈话、激发下属、图书或影视节目名字等等场景都可以用。
(举例)
举几个例子。比如千古名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用了“蝉噪和安静”、“鸟鸣和幽静”两组反差。再比如经典的广告语“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用了“天长地久和曾经拥有”这组反差。
【A1】
刚才和大家分享了我对反差法的理解,现在我想到不久前我经历的与反差法相关的一个例子,分享给大家。
我的公众号“程序视界”,5月11日的推文“预测未来的4个步骤”,明明是很有料的文章,结果打开率比较低,阅读量也低。
现在学习了反差法,再来看“预测未来的4个步骤”这个标题,我发现了问题所在。首先,最想传达的内容,当时撰写标题时选择的是“预测未来的4个步骤”,但实际上,这个内容没有从用户角度出发,对用户没有吸引力,用户更关心的是“对我有什么好处”。其次,标题只是沿着一个方向在讲“预测未来”,没有反差、起伏,无法引起读者的好奇心,不能让读者打开文章来寻根究底。以后再拟定标题时,可以参考反差法,从用户角度出发,确认要传达的内容,加入反义词,引起好奇心,促使读者点开文章寻找答案。
【A2】
接下来,和大家说说我未来的计划。
我的公众号“程序视界”每周一、三、四、六更新文章,标题很不讲究,常常没什么吸引力,无法引起读者点开文章,阅读量比较低迷。
针对这种情况,我制定了一个目标:下周的四篇文章,用反差法来撰写标题。
具体我会这么做,每次发布文章前,按下面的步骤来撰写标题。
1)从用户可以得到什么利益的角度来考虑最想传达的内容。
2)在标题的前半句或后半句加入与想传达内容意思相对的词或短语。
3)在标题中加入过渡性或修饰性词语,使前后句连接起来。
大家关注我的公众号“程序视界”,就可以在下周一、三、四、六,看到使用反差法修改过的文章标题。
【结束语】以上就是我的三张便签。希望通过分享,小伙伴们已经理解了反差法的运用。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