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感谢主持人。停顿1秒 大家好,我是alisa,三个标签(刚才环节已介绍):
1、喜欢运动;
2、倡导终身学习;
3、喜欢分享,今天补拆2-1。
学习目标(现场可不说):
通过今天的分享,大家再被误会时,不再是一味的争论,而是运用对比法来消除误会,提升对话安全感。
因人员随时调整,现场指导分组环节在后面讨论部分
F:特征,核心为书,好奇
今天拆解的书是《关键对话》,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一本非常畅销的,经典的沟通类书籍。
本书“关键对话”的对象不只是哪些所谓的高高在上的国家主席,董事长等大人物,而是跟你我这样的普通人的生活工作密切相关,那么,如何理解“关键对话”呢?书中描述了3个特征:1、双方观点冲突,意见不一致;2、负面情绪激动;3、存在高风险(重要)。
作者团队以科里.帕特森为代表,曾出版过4本《纽约时报》的经典畅销书,《关键对话》/《关键冲突》/《关键影响力》和《关键改变》。
A:优势,比较
本书豆瓣评分8.2分,全美畅销500万册,《财富》500强企业中,有300多家采用其中的方法。
樊登、史蒂芬·柯维等众名人一致推荐。
史蒂芬·柯维对本书给予极高的评价:这是一本具有突破性意义的作品,对于本书的重要性、影响力和及时性,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
本书的方法是基于20多年对全球10万多人的实证调查而得出的。与其它同类书籍相比,是为数不多的,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的书,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和场景来呈现,对于读者,显得非常的简单、直观和实用。
B:利益
相信在座的小伙伴,难免都会经历各种不同的“关键对话”场景。
B1:运用书中方法几乎可以应对日常一切沟通难题,既不伤害对方,又能圆满的解决问题,已有数百万人从中收益。
B2:通过今天的学习,将有助于大家解决,在遇到日常无心之过的误会时,不再是一味的争论,可以运用对比法消除误会,重建对话安全感,从而回到正常的对话框架中来。
请大家快速浏览今天的拆页,读完后抬头示意我下,时间1分钟。
拆页主题:运用对比法消除误会
有时候,即使你没有做任何不尊重对方的举动,他们还是会在对话中感到不受尊重。诚然,尊重感出现危机,有时是因为你的做法明显伤害了对方,但还有些时候,令对方产生这种感受完全是无心之过。
对共同目的来说也会出现这种情况。虽然你的话绝无恶意,但对方仍会觉得你的目的是要伤害他们,或是强迫他们接受你的观点。在这种情况下,道歉显然是无法解决问题的。既然你本来就没有恶意,道歉岂不是显得此地无银三百两,证明你自己虚伪吗?那么,你又该怎样重建共同目的和互相尊重感,以便把对方拉回到对话框架中呢?
当对方误解你的目的或意图时,你应当暂停争执,然后利用对比法重建安全感。其结构包括:
否定部分:打消对方认为你不尊重他们或抱有不轨企图的误解。
肯定部分:确认你对他们的尊重,明确你的真实目的。
举例如下:
(否定部分)“我不希望你们认为我不重视你们的工作,认为我不想向公司副总汇报。”
(肯定部分)“正相反,我认为你们的工作表现非常突出。”
这样一来,你就能消除安全威胁,可以继续讨论视察问题,寻找补救措施了。
在对比法的两段式陈述中,否定部分相对更为重要,因为它解决的是可危及安全感的误解问题。对辛苦工作的员工来说,他们误以为你根本不关心他们的付出,懒得向他们通报情况,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因此,你必须首先说明不希望出现的情形以便消除误解,让对话中的安全感恢复到正常水平,然后再说明你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记住,营造安全氛围永远是第一位的。
以上,拆页片段结束。
好,大家都读完了拆页。
WHAT:本拆页告诉我们这样一种场景,当由于我们善意的、无心之过,导致被对方误解我们的目的或意图时,应当暂停争论,采用对比法消除误会。
HOW:该方法由否定和肯定两部分组成。其中,否定部分相对更重要,它可以优先为我们营造对话的安全氛围,应该首先进行,而且必须首先进行,这样我们才有机会进入下一阶段的肯定部分,来说明我们的真实目的。
一般人的做法,不那么做的坏处:
由于进化的先天原因,当我们被人误会时,多数都会极力争辩,又或许不屑一顾,高冷处置。很明显,这两种方法都不可取,更容易激化矛盾,导致对话无法继续进行,问题也就得不到解决。
适用边界:
当然,对比法消除误会也有它的适用边界:首先,对话对于自己是关键对话,如果你压根不在乎,比如对于路人甲,那就由你自由选择;其次,比较适合用于善意的、无心之过导致的误会,如果是由非常明显的不良行为导致,就必须先道歉,才可能化解安全危机。
反面例子:
举个例子。我们公司前段时间新来一研发小王,技术能力不错,不过一个月内迟到了5次,影响很不好,作为人事,我准备找他沟通了解下情况,解决迟到的问题。跟小王约了时间:“小王,你看,这是最近你的考勤数据,来公司不足一个月迟到了5次,怎么回事呀?”对方没回答,我就继续说“公司的考勤制度你应该知道的,每月只有3次的免责,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说着说着,我发觉他显得越来越紧张,最后丢了一句,我辞职吧。你看,本来是处于关心,去解决问题,没想到直接把人给“关心”走了。
结合拆页反思:
听到我跟他一直在聊迟到的事,以及迟到的规定,因为没有采用对比法,让小王误以为公司对他试用期表现不满,与其等着被开,不如干脆主动辞职,更有面子。
转为正面例子:
假如采用今天的对比法,优化反思,先否定,消除可能的安全误会,再肯定,说明我的真是目的。这样来展开对话:“小王,今天找你谈迟到的事,不希望让你误以为是公司对你试用期表现不满,要辞退你,相反的,用人部门对你的工作能力还是比较认可的。不过看你一个月内迟到了5次,这样影响不好,希望今后你能有所改进,这样你试用期的整体表现就更好了。来说说你最近的情况,看有哪些需要帮助的没?”
你看,这样沟通效果是不是就好很多。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好,刚才分享了我用错误方式处理误会的糟糕经历,我也很好奇各位小伙伴自己有哪些类似的经历呢?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自己的无心之过,产生了怎样的误会?你是如何处理的?结果怎样?
比如:1、中午吃完饭,善意提醒同事用餐后回收餐具,缺被误称你为事儿妈。2、晚上下班,提醒室友东西用后要归原位,却被误认为干涉对方生活。3、对孩子学习要求严格,孩子却委屈地说爸爸妈妈不爱他了。。。等等,
大家可以各自在拆页上写下主要词汇,暂不用分组,各自写自己的,最后请小伙伴分享。时间1分钟。
学习者案例记录:
拆书家:哪位小伙伴愿意给大家分享下呢?
学习者陈琳:小区幼儿园为改善操场环境,利用暑假进行了装修,妈妈们就有些担心装修材料对孩子身体有不良的影响,学校在家长会上也做了解释,各妈妈们为此也都讨论过,一是,装修为操场户外环境;二是,学校大家也比较认可,会比较负责的选择质量较好的材料,大部分妈妈们也都消除了顾虑。有一个妈妈还是非常担心,在微信群里吐槽这件事情,各种的不好,我在微信群给对方妈妈说:“这个问题我们已经讨论过,目前也无法改变,我们能做的就是一给孩子请假,二换幼儿园,我们也讨论过,请假会影响孩子学习进度,所以呢希望妈妈们都能正能量一些,乐观接受。”结果对方妈妈说:“我很欣赏你的乐观态度,但我不希望把你的想法强加给我。”导致对方妈妈误会陈琳不尊重她,还强加个人观点这样一场误会。
拆书家:好,陈琳小伙伴分享了一个非常贴切的无心之过被误会的例子,希望在接下来的小组讨论环节,能帮到你。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好,我们分享了误会被错误处理的槽糕经历后,接下来,请大家结合今天的拆页,假如今后在遇到刚才各自类似的情况,运用今天的对比法,我们会如何处理呢?参考使用例句:我不希望让你误以为。。。,相反的,。。。希望。。。。
大家2-3人为一组,(你们2人,你们2人,师父和石头一组)现场指导具体分组,各小组内讨论。符合smart原则,有具体的时间,人物,事件经过。最后请代表台上分享,时间3分钟,时间官帮忙计时。
好,学习者案例记录:
拆书家:请陈琳给大家分享下,假如今后在遇到刚才类似的情况,运用今天的对比法,你会如何处理呢?
学习者陈琳:我就会这样跟对方妈妈沟通:“XX妈妈,我也身为一个的妈妈,我非常理解你的担心,不希望让你误以为我不尊重你,把我的观点强加给你,相反的,我们大家也很担心这个事情,事实我们已经无法改变,只是希望大家不要再继续抱怨,也没有任何帮助,反而可能会引起其他妈妈的不安,也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情绪”。
拆书家:很好,陈琳运用我们今天的对比法消除误会的句式:我不希望让你误以为。。。,相反的,。。。希望大家少些抱怨,多些正能量,解决问题。。
好,回顾下今天的拆页内容,当由于我们善意的、无心之过,被误会时,采用对比法消除误会,先否定,重塑安全氛围,再肯定,说明真实目的,从而使对话回归到正常框架,并最终解决问题。
最后,借用“圣经”的一句结束今天的分享。“一句话说的合宜,就如金苹果在银篮子里”。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