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首先我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叫王星,
我的三个标签:
第一个身份标签,我是分舵的品宣长老,也是一位新晋拆书家,在升级打怪的路上。
第二个职业标签,我是一位平面设计师,可以给大家提供海报、PS、排版方面的咨询。
第三个学习标签,我是RIA学习力导师,目前在提升自己学习力的路上,有兴趣的伙伴,可以勾搭我,大家一起精进。
对非语言信息的积极"倾听"
非语言信息常常比语言信息更加难以正确理解,因为同一个信息(比如微笑或者交叉手臂)可能传达着完全不同的几种意思.因此,最好通过下面三个步骤来检验你的理解是否正确:
1. 告诉对方你所看到和听到的、借以得出自己结论的内容。
2. 试探性地告诉对方你对其动作的理解。
3. 问对方你的结论是否正确。
例如:
“我问你是否愿意一起去我学习结花边的课堂,你只是轻轻地说:”听起来好像很有意思。“然后就转移了话题,我觉得你不是真的想去,对吗?"
今天我拆的片断来自于《怎样才叫会说话》,对非语言信息进行积极“倾听”的内容,请大家花1分钟时间阅读一下原文片断。
What:这个片断讲的是什么?
在沟通过程中,遇到对方使用身体语言时,要怎样让对话顺畅地进行下去呢?片断介绍了一个简单实用的方法,通过三个步骤,大大地减少沟通中的误解和阻碍。让沟通更顺畅,人际关系更和谐。
Why:这个方法为什么会有用
存在问题:什么是沟通呢?沟通是通过语言或非语言信息,把自己内心的想法感受,传递给对方。然而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产生信息缺失的情况。据研究,我们说出来的只有所想的一半,听到的又只有一半,记住的还要再减一半。所以你听到的,并不一定是对方所想的,对自己接受到的信息,进行验证就变得非常重要。
解决问题:通过这个方法,描述接收到的信息,并进行验证。可以有效避免因为接受信息的缺失,而引起的误解。
How:具体实施的话,方法和步骤是什么?
这个方法包含三个步骤,分别是描述、试探、验证。
第一步:描述。对话过程中,对方做出了什么动作,比如皱眉、微笑等,对这些身体动作进行解读。
第二步:试探。运用试探性的语言告诉对方,通过解读这些动作,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第三步:验证。询问对方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比如:对吗?是这样吗?
总结一下,描述对方做了什么动作,试探性地表达你对这些动作是怎么想的,最后对自己的结论进行验证。最重要的是第三步“验证”,只有对信息进行验证,才可以确保自己的理解是否到位,缺少了“验证”的理解,很可能是自己的臆断,从而造成误解。
[A1]便签
最近大热的电影《哪吒》上映,一直很想去看看,但是平常工作日都没时间。好不容易等到周末,我跟媳妇说,听说最近上映的电影哪吒很好看,咱们去看看吧!媳妇回我说,那孩子怎么办呢?我说等下午他睡着了,咱们把他带去。媳妇想了一下,什么都没说就转身忙别的去了。我以为她在考虑,想着等会她应该会给我答复。
中午吃完饭,媳妇突然问我:“电影票买的是几点的?”,我瞬间就懵了,说:“啊~我还没买票呢,上午问你去不去看电影,你问了一下孩子怎么办之后,什么都没说就转身走了,我以为你还在考虑当中呢!”
这就是我在沟通中,没有对非语言信息进行验证,依据自己的判断,去做决策,而产生的一个误会。我对媳妇“转身离开”这个动作的解读是,她还需要时间考虑一下。而实际中对方想的是“好啊,你去安排吧!”。
如果运用以上三个步骤,要怎么说呢?我会追问一句:“你刚刚没有给我答复就转身走了,我觉得你是需要时间考虑一下,要不要带孩子去看电影,对吗?”
[A2]便签
我想到自己平时在沟通过程中,习惯性地凭借经验去解读对方的身体语言,然后基于自己的判断给出回应,不会向对方验证自己的想法对不对,尤其是在与家人的沟通过程中,由此产生不少的误解。为了改进自己的这个思维习惯,我准备在未来一周内记录至少3次沟通实例,并进行解析、反思,运用以上的步骤重新演练。
(以上就是我带拆的片段,对身体语言进行解读、描述、验证,希望大家能够运用在生活当中,让沟通少一些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