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小伙伴,大家晚上好,我是来参加TF1-1训练的陈蕙茗。
用三个标签介绍下自己,第一个标签是前500强公司产品经理、项目经理,拥有十多年互联网产品经理经验,习惯以产品思维看待万事万物;
第二个标签是刚上路的创业者,想在余生最年轻的当下折腾一下自己。
第三个标签是爱阅读爱分享爱写作的终身成长者,保有好奇之心、上进之心是我的初心。
很荣幸加入拆书帮,认识这么多同频、爱学习、有正能量的小伙伴,未来我们可以一起打怪升级,共同拆书。
接下来我的分享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拆书、拆书帮介绍,第二部分是拆一个阅读书片断。
首先我来介绍一下,什么是“拆书”,什么又是“拆书帮”。拆书法和拆书帮是有专利的。
拆书的“拆”不是“拆散”,而是转化和内化。“拆书”就是强调把图书中的知识拆页转化为学习者的能力。
拆书法分为应用于个人学习拆书帮便签读书法,和应用于组织学习的拆书帮现场学习法(也叫RIA现场学习法)。
RIA便签法是拆书法的核心,第一个字母R是Reading的缩写,指的是阅读原书拆页; 第二个字母I是interpretation的缩写,指用自己的语言重述原拆书片断的讲解及引导,尽量用自己的语言。第三个字母A是Appropriation的缩写,拆为已用。要如何达到拆为已用呢,A便签又分为A1激活学习者经验及A2催化学习者应用。A1描述的是自己的相关经验。在这件事上我经历过哪些?听说过哪些,见过哪些相关的、类似的、差不多的情况……越具体越好,把回忆到的经验写下来。【A2】则是规划自己的应用,规划的时候考虑目标、行动,我具体要做什么?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怎么做,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拆书帮是一个非常有爱、有温度、彼此赋能的学习爱好者社群,截止6月份,目前在全国60多个城市,共有88+多个拆书帮分舵,2600多名会员。拆书帮分舵是非营利性青年学习自组织,其使命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我们深圳智行分舵,每周有四场拆书活动,周二、周四在龙岗、周一、周三在福田、如果想要系统学习拆书法,欢迎加入拆书帮,大家一起学习。
接下来,邀请大家一起阅读一下原文片段,时间是2分钟,请大家读完后示意我:
R:我们已经完整讲述了快速阅读的整个流程。
第一步是提问,读书前要明确为什么要读这本书,以及读这本书之前我们有没有了解过同类书,如果没有该怎么办?
第二步是预习,从目录和序言中,让作者这个导游告诉我们这本书是怎么写的,我们应该怎么读。
第三步是扫读,快速翻阅,标记重点关键片段。
第四步是重点去找和自己的问题有关联的部分,用九宫格来提取概念。
最后一步,就是复习。
那么如何用快速阅读来实现一天读完一本书呢?除了切重点的部分需要花费一些整块的时间,其他部分都可以用零碎的时间来完成。
也就是说,你完全可以一本书在早上完成提问和预习,中午进行扫读,晚上再用一个小时切重点,第二天早上完成一次复习。
我看到大多数小伙伴都阅读完了。下面我来讲解一下,我对原文片段的理解。
首先我给大家分享我的"I"便签,它包括WHAT什么,WHY为什么,HOW如何及WHERE适用边界四部分。
【what】
这则片断不仅告诉我们快速阅读的五个步骤,用口诀来讲就是因概少切复 ,而且还指导我们如何分配时间用它来实现一天读完一本书。
【why】
现代社会信息量太大,知识更新太快,看书是一种知识更新最好的方式。
但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Ø 喜欢看书,但没有时间
Ø 喜欢看书,但是看书很慢
Ø 看书的时候老是抓不住重点
Ø 看完后很快就忘记书中的内容了
通过阅读这个片断,不仅可以解决阅读的痛点及纠正阅读的误区,而且还可收获快速阅读的方法,快速找到书中的重点,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阅读的效率。
【how】
那我们怎么进行快速阅读呢?快速阅读的步骤口诀就是“因概少切复”。
第一步,因-多提问追究原因:遵循“三层脑”理论,通过学习提问,让大脑对内容感兴趣,认为读的书与自身息息相关。在阅读之前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想从书中获得什么,想通过读这本书解决什么问题?
第二步,概--预习获得概要:通过浏览书的目录和前言部分,知道这本书的大概内容。 并且由此判断,这本书是否值得读及不值得读。
第三步,少--扫读: “秋风扫落叶”般的阅读。快速的翻阅整本书,同时划出与自己提问相关的重点部分。就像我们是一名旅游者,通过旅游地图找出自己感兴趣,想要好好去逛一逛的景点。
第四步,切--切重点:就是把我们扫读时标注的重点、关键字进行细读,可以通过拆书法RIA、九宫格、记结构化笔记等方式加强理解。就像我们找到感兴趣的旅游景观一定会好好参观一番,还有可能拍照记录下来,以备日后查看。
第五步,复-复习:就是我们把好的章节、笔记再温固而知新一番。复习的意义不仅可增强我们大脑的记忆,,将短记忆变成长记忆,而且还要将其较好的知识践行起来,达到改变自己的知行合一的目的。
如何分配时间一天看完一本书?
Ø 早上完成提问和预习,建议预习5分钟,提问15分钟。
Ø 中午进行扫读,建议10分钟。
Ø 晚上切重点,建议45分钟。
Ø 看完后,可以在第二天早上再复习一次,建议30分钟。
【where】
快速阅读法适合阅读新的书籍,快速排除不重要的内容,把一本书变薄。特别适合运用在自己入门的领域,如工具类、实用类图书。
下面分享我的A1便签:
过去我喜欢读书,但一直没有学习过读书的方法,且脑海中有一些诸如一本书需全部读完才叫读书的误区。
过去我的读书习惯是从第一页开始看,会看目录,然后一页一页地翻,直至看到最后一页。就拿今年上半年来说(2019年1月1日-6月30日),我一般每天抽半个小时左右看书,一周左右完成一本。但往往结果是,最后想输出阅读笔记时,都忘记前面讲了少什么。上半年读了20多本书,还能记得,能讲出来部分内容的书不到五分之一,能在工作、学习中运到的书就更少之又少。
对比快速阅读的五个步骤,反思我过去哪些做的不好的,提问、复习环节我是从来没有做过的。没有过带着问题去翻读一本书,没有调动大脑的兴趣,没有与作者产生良好的互动。其次每一次看完书中的内容后,不会在第二天进行复习,时间一长忘记得就更多了。未来要按照这个快速阅读方法及合理分配时间来提高自己的读书效率。
我的应用A2便签:
目标:从2019年8月5日到2019年9月5日,在一个月内练习快速阅读法,运用在新买的书上,达到一天可以完成阅读一本书的目的。
方法:
我将运用快速阅读法对新书进行筛选(因概)、阅读(少切)、复习(复)。
首先在读书之前问问自己:“想通过读这本书解决什么问题呢?”然后进行预习,也就是看目录和前言部分,了解这本书的大概内容,由此来筛选这本书值不值一读;不值得一读就停下来。值得读再继续下去。因概阶段可以选在一天的早上,预习5分钟,提问15分钟左右。
接下来是扫读,快速翻阅新书,并且标注自己认为重要的部分,然后就是切重点,带着自己的问题直接去读这些重要的部分,并且运用拆书法、记笔记等方法消化和整理它。中午进行扫读, 10分钟左右。晚上切重点, 45分钟左右。
最后,在第二天早上再通过结构化笔记和分享方式来复习。30分钟左右。
上周(8.5—8.11日)我完成了四本新书的阅读,并且能记住其中的重点内容。我打印了一张图(这张图有四张图片),第一张图片是我用九宫格做的《只管去做》的笔记,学习洋葱阅读法来做的。第二张图是用结构化笔记来做的《中国命理史论》笔记,按着提问,切重点等来做的。第三张图是用RIA方法做的《运营之光》,重点拆解运营技能部分。第四张图是写的关于《见识》及《中国命理史论》公众号读书感想。
相信利用这样的方法,我的读书效率一定会提升不少。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