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习惯的力量》 所属活动: 上饶信江筹备分舵第7期线下活动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培养好习惯,改变坏习惯 学习目标: 识别出目标习惯的回路要素,利用调整回路要素的方法,改变旧习惯

开场: 一、开场、分组和设定学习目标及图书介绍(3分钟)
1、开场与分组
大家好,我是林璐,欢迎大家今天来到拆书练级活动现场,首先我用三个标签介绍自己,学习爱好者,一级拆书家,二个孩子的妈妈。今天我在这里进行2-4拆书练级,时间为50-60分钟。一会儿需要小伙伴们参与讨论和分享,所以,我们先来进行分组,左边一组,右边一组。
2、设定学习目标(总)
通过这次现场学习,希望大家能够学会运用习惯的回路要素:暗示、惯常行为、奖赏来培养新习惯,以此为基础,利用调整回路要素的方法,改变旧习惯。
3.【FAB介绍法】
【F特征】
今天为大家带来两个拆页,来自《习惯的力量》作者是查尔斯都希格,普利策奖获得者。这本书总结出了习惯运作原理以及习惯回路的构成要素,并阐述了在个人领域、组织领域以及社会群体中的应用。
【A优势】
豆瓣评分8.1分,荣获2012年亚马逊网站编辑推选的十大畅销书之一!国内知名企业家新东方执行总裁陈向东、身心灵作家张德芬、著名主持人蔡康永都强烈推荐阅读本书!《只管去做》书中也强烈推荐这本关于习惯养成的书。本书相比其他书籍更偏向从习惯原理出发,成为了最受500强企业员工欢迎、提振人心、认知自我的最实用读本!
【B利益】
你会不会被这些行为习惯困扰到?每天不自觉的打开网页漫无目的浏览,高呼减肥睡前却“不经意"间又吃了夜宵,睡前抖音刷个不停?亦或想要培养读书、跑步等习惯却只有三分钟热度。你想知道的所有关于“改变习惯的秘密”,都将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这本书可以帮你,根据习惯运作原理,帮你改变旧习惯、培养健康新习惯。通过今天的拆页你可以学到习惯的运作原理以及改变旧习惯的方式方法,摆脱不良习惯困扰。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二  R 原文片段(2分钟)

我们大脑中的这个过程是一个由三步组成的回路。第一步,存在着一个暗示,能让大脑进入某种自动行为模式,并决定使用哪种习惯。第二步,存在一个惯常行为,这可以是身体、思维或情感方面的。第三步则是奖赏,这让你的大脑辨别出是否应该记下这个回路,以备将来之用。

                                        
       
      

                                                       图一:习惯回路

慢慢地,这个由暗示、惯常行为、奖赏组成的回路变得越来越自动化。线索和奖赏交织在一起,直到强烈的参与意识与欲望出现。最终,不管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实验室里,还是在你家院子的车道上,习惯诞生了。

习惯并非确定不变的,在后两个章节中可以看到习惯是可以被忽略、改变或替换的。但是发现习惯回路太重要了,因为它揭示了一个基本的事实,就是在习惯出现时,大脑不再完全参与决策,他要么完全静下来,要么集中做其他的任务。所以除非你可以抵制习惯,不然习惯模式依旧会自动展开。

简单地了解习惯的运作原理,了解习惯回路的结构,能让我们更轻松地去控制它。一旦将习惯分解,你就可以调控它了。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片段向我们介绍了习惯的运作原理,习惯的回路要素可分解为:暗示、惯常行为及奖赏 这3部分。

【WHY】

专家说一天24个小时,睡觉8个小时,工作8个小时会影响你的事业,剩余8个小时会影响你成为怎么样的人。人每天的活动中,有超过40%是习惯的产物,而不是自己主动的决定。当习惯越来越自动化时,我们的大脑进入省力模式,不再全心全意地参与决策过程。所以我们需了解习惯的工作原理以便来培养我们的新习惯。

【不这么做的坏处】当我们不了解习惯的工作原理来培养新习惯,就只能被已经形成的坏习惯控制,影响生活效率,更严重者影响人生;或只靠意志力培养好习惯实在坚持不下就会自我否定,焦虑过日。

【HOW】

习惯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哪几部分呢?

1、寻找暗示:可以是一个时间点,一个地点,一种感觉情绪,像一个自动开关那样

2、描述行为:具体的贯常行为如何?是好的或者不好的,如晨跑,阅读,抽烟,发脾气等。

3、确认奖赏:物质奖励,精神渴求等方面考虑。

【举例】为了更好理解,我举一个例子

A1【反例】看着朋友圈里大家的运动打卡,我就想着我也要每天跑步,我也要去跑马拉松。

【反思】现在想想,当时就是靠一股子冲劲,完全不懂章法,冲劲没了也就停了。

A1+:我应该去寻找习惯的回路,识别回路中要素,刻意为之,然后习惯养成,每天跑步就不用下很大决心,而是自然而然去跑,步骤如下:

1、寻找暗示:晚饭后肚子有撑的感觉

2、描述行为:到楼下小区里跑步5圈

3、确认奖励:奖励是精神状态和形体状态都有提高,跑步后大汗淋漓的刺激感很舒爽。

【预防异议】

你可能觉得运用习惯回路要素就能培养新习惯有点难以置信?

每个人都有很多习惯,但识别出要素含义却并不一定容易。暗示、奖赏都需要不断探索尝试,反复进行,找到最真实的那一个。了解原理识别要素,不会令习惯马上产生或改变,但给我们分析掌控习惯的思路,然后刻意练习,直到改变。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经验】

提问设计:请大家想一下过去想培养什么好习惯,但因为不知如何运用习惯回路中的要素,凭意志力去坚持但三分钟热度最终失败的案列 。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2分钟,稍后我们请代表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徐颖:我平时不爱喝水,但又觉得不健康,所以想着要培养喝水的习惯,我通过定闹钟来提醒,但坚持几天就抛之脑后了。

 

【A2】提问设计:大家想象,接下来一周,我们早上起床会想培养什么习惯?我们开始一天的工作,我们会想学习的习惯会是什么?下班回家又想被什么习惯影响?请大家运用习惯回路的三个步骤提示。请大家先想一下写在便签上,再在小组内讨论,时间为3分钟,稍后我们请代表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顾静:晚饭后有饱腹感,渴望与好姐妹在一起放松下,去附近的广场跳形体舞,跳完后心情愉悦回家洗澡,泡一杯清茶看电视,整个人很放松的感觉。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R 原文片段(3分钟)

根据经验,要改变习惯,你必须留住旧习惯回路中的暗示,提供旧习惯回路中的奖赏,但要插入一个新的惯常行为。这就是黄金法则。如果你用同样的暗示,提供同样的奖赏,你就可以換掉惯常行为,改变自己的习惯。如果暗示和奖赏不变,几乎所有的习惯都是可以被改变的。

2006年夏天,一位名叫曼蒂的24岁大学毕业生走进了密西西比州立大学的心理咨询中心。她很小就养成了咬指甲的习惯,一直咬到指甲出血才会停止。事实上,很多人都会咬指甲。但对于习惯性晈指甲的人来说,他们的习惯已经不是小问题了。

曼蒂通常咬指甲都会晈到指甲脱离底部皮肤。她的指尖上遍布结痂的小伤口指头末端因为没有指甲的保护而挫伤,有时还会刺痛或很痒,这意味着神经已经受损。曼蒂咬指甲的习惯已经影响到她的社交生活。在朋友面前,她很尴尬,总是将手插到口袋里,而约会的时候,她则时刻注意着将手握成拳头。她曾试过涂禁止食用的指甲油来阻止自己,或对自己发誓从现在开始用意志力战胜习惯。但当她开始做作业或看电视时,她又开始咬指甲。咨询中心给曼蒂介绍了一名医师,他是心理学博士,当时他正研究一种叫作“相反习惯训练”的疗法。这位心理学博士熱知改变习惯的黄金法则。他知道要改变曼蒂咬指甲的习惯,就要将一种新的惯常行为植入她的生活。他问曼蒂:“当你要将手伸到嘴边咬指甲前,你有什么感觉?“我会觉得手指有点儿不自在。”曼蒂说,“指甲根部这里有点儿痛。有时,我会用拇指摸其他手指,当我摸到皮肤上的倒刺时,就会伸到嘴里。然后,我就个接一个,去咬所有指头粗糙的边缘。我一旦开始咬,就觉得必须把所有粗糙的地方都咬掉。”这种让病人描述引发他们习惯性行为的暗示的做法,叫作意识训练正如匿名戒酒互助社坚持让酗酒者找出酗酒的暗示,这是相反习惯训练的第一步。曼蒂觉得指甲不舒服,这正是让她咬指甲的暗示“很多人的习惯已经由来已久,以致他们都没注意到引发习惯的暗示。”曼蒂的医师说,“我曾治疗过口吃病人。我问他们遇到哪些词或情境时会口吃,他们总答不出来,因为他们从没留意。”这次,医师让曼蒂描述咬指甲的原开始时,她想不出原因。然而,当他们聊下去时,就发现她咬指甲是因为无聊。医师将她置于一些典型的情境中,比如说看电视或者做作业,她就会开始咬指甲。她说,当她咬完所有的指甲时,就会感到一种强烈的充实感。这就是这个习惯的奖赏:她渴望得到实质的刺激在第一次治疗结束时,医师让曼蒂回家做一件事:随身带一张索引卡,每当感到习惯的暗示,即指尖的紧张感出现的时候,就在卡片上打个钩。一周后,曼蒂带回来的卡上打了28个钩。那个时候,她已经清楚地意识到,做记号的意识已经超越了她咬指甲的习惯。她知道了自己上课或者看电视时咬指甲的次数。然后,医师教给曼蒂一种“竟争反应”的方法。他告诉曼蒂,每当她感到指尖不自在时,就立即将手插进口袋里或腿下,或者抓起一支铅笔或其他任何东西使得自己没法将手指伸进嘴里。之后,曼蒂要再找一些能迅速获得实质性刺激的事情来做,比如说摩擦手臂,或在桌子上敲指关节,只要能迅速产生实质性反应的事都行。事情的暗示和奖赏还是一样。只是惯常行为改变了他们在医疗室里练习了大概30分钟,回家前,医师又给了她一项新任务继续使用索引卡,当觉得指尖不自在时,在上面打个钩,当成功克制住咬指甲的习惯时,就画一个斜杠。周后,曼蒂只咬了3次指甲,打了7个钩。因此,她做了一次指甲护理来奖励自己,并坚持使用索引卡。一个月以后,咬指甲的习惯没再发生,针对咬指甲做出的竞争性惯常行为变成了自发行为。在这里,一个习惯代替了另一个习惯。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六 I 拆书家讲解引导(4分钟)

【WHAT】

这个片段主要讲了蔓蒂通过医生教的方法,保留原有的习惯中的回路,暗示及奖赏,插入一个新行为,从而改变吃手指甲的习惯。

【WHY】

习惯是我们刻意或深思后而做出的选择,即使过了一段时间不再思考却仍继续、往往每天都在做的行为,这是我们神经系统的自然反应。所以除非你刻意对抗某个习惯,否则该行为模式会自然而然地启动。

【HOW】

具体是怎么实现的呢,具体如下:

1、 分析旧习惯回路

1) 寻找暗示:记录下习惯行为发生的情况,重复多次,发现共同点。

2) 描述行为:描述具体的行为动作

3) 确认奖赏:写下习惯行为带来的满足,是物质奖励还是精神渴求。

2、 保留暗示和奖赏,插入替换行为。不一定一次就能确认适合的替换行为,多进行尝试。

3、 确认最终回路,建立执行意图。

暗示是XX,惯常行为是XX(新),奖赏是XX

【意译原文案例】

前年,我刚生完2宝,很胖,体重124斤,我现在体重是94斤,相差30斤。那时候胃口很大,吃完正餐,还要吃很多零食,薯片甜品啥都吃。虽然很多人都吃零食,但我的量有点大,并且肥胖已经影响我正常生活。衣服都穿不下,同学聚会也不敢去,朋友喊逛街也没有兴致。我的女儿也经常会说:妈妈还是结婚时是漂亮,现在怎么这么胖了。我也曾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减肥,不吃零食。当看电视或工作不耐烦时就会拿出来吃。后来一个朋友看了这本书,推荐给我,通过改变习惯的黄金法则,帮我一起记录并克服吃零食的习惯。每吃一次就打一次勾,并记录时间和地点,情绪,我一般是在看电视时、工作空闲、或者情绪不稳定时就会吃吃零食,每天不下有10多次。想要刺激下自己,让自己有充实的感觉。当吃起来的时候就一下子停不下来,直到有撑的感觉,才有满足感。但想克制又很能改变,慢慢当抓到零食的时候,我就把手放进口袋,或者改去跑步或者吃水果,让自己有事做。

一个月以后,吃零食的习惯没再经常发生,针对吃零食的做出的竞争性惯常行为变成了自发行为。在这里,一个习惯代替了另一个习惯。慢慢地不吃零食,并开始跑步,自然而然地瘦下来了,人也变得精神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七 A 学习者拆为己用(30分钟)

【A3场景催化】

小强是职场新人,工作能力挺好,就是有拖延症,开始上班喜欢新刷手机,看看新闻、朋友圈、抖音小视频啥的,工作时也会偶尔拿手机出来玩一下。他取得了片刻的舒适,但影响工作效率。他的领导杨主管决定找他聊聊,以便他能更好的进行时间管理。请根据以步骤进行分析,从而帮小强建立新习惯,摆脱拖延症。

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时间为10分钟,稍后请2组各派两个代表上台表演。

一个扮演小强,一个扮演杨主管,进行情景对话。

杨主管:小强,你下班后来一趟我的办公室。

小强:好的。

下班后....

 

【学习者案例记录】

晓慧为杨主管 徐颖为小强

杨主管:小强,你最近工作怎么样?有什么问题吗?

小强:还行,就是感觉忙不完,很多工作需要第二天弥补。

杨主管:其实我进出办公室有看到你玩手机,不知道是不是处理工作上的事情,但有时会听到抖音小视频的声音。

小强:有时候累了想放松下。,但刷着刷就忘记时间。

杨主管:累了玩手机并不能减轻疲劳,刷手机也是在用眼睛,如果感觉累了我建议你拿水杯倒杯水,看看远方放松下,这样更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小强:好的,谢谢主管。

【回应与反馈】好的,感谢诚实的小强及超nice的杨主管,通过拿水杯替换拿手机,保留原习惯中的暗示:感觉累了及奖赏:放松,再次感谢2位,此处有掌声。

【A2催化应用】(15分钟)

具体场景:请大家跟着我设想一下,2020年你在写年度计划,其中有一项是你要改掉一个坏习惯。这个坏习惯会是什么?是睡前刷手机、工作拖延、还是不爱整理等

给自己一个改变这个坏习惯的行动计划方案,请大家用5分钟时间独立思考并写下便签,然后再进行小组内讨论分享,时间为5分钟。稍后我们请代表与我们进行现场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晓慧:改变睡前刷手机的习惯

睡觉前,把手机放在客厅充电,床头柜上放一本书,躺在床上,随手拿到的书阅读,而不是刷手机,让自己有事干,充实起来。

八【结语】

好的,今天我们通过两个片段的学习,了解了习惯的运作原理来培养新习惯,以此为基础,学会改变旧习惯的方式方法。虽然习惯不能消除,但只要付出时间和努力,掌握原理,几乎所有的习惯都可以改变。期待大家通过努力可遇见更好的自己。


片段三
R 原文片段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片段四
R 原文片段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片段五
R 原文片段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片段六
R 原文片段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A 学习者拆为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