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学习目标:学习者通过现场学习后,能够在需要深度工作时,从三个方面提前准备以创造深度工作环境。
各位小伙伴大家好,我是皮卡丘。今天我们这边三人一组。好了,我们进入正题。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片段来自《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这本书。
【F】作者卡尔•纽波特,他是深度工作的践行者,作者从神经科学、心理学和哲学等角度分析了深度工作的重要性并剖析了理论基础,还系统介绍了日常践行深度工作的4个准则和策略。
【A】与其他提高工作效率书籍相比,这本书是作者十余年实践与思考的总结,所以不是单纯的说教或理论,有丰富的实操步骤,可以直接拿来运用。《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都发书评力荐此书,《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成功课》作者亚当·格兰特评价此书是在培养高度专注力领域是一本很出色的著作,它提供了立竿见影的操作步骤,帮我们把深度工作更好地纳入日常生活中。
【B】B1如果你想平衡工作与生活,这本书会告诉你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哲学;如果你想提高专注度,这本书会告诉你如何克制刷微信、微博的冲动;如果你想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这本书会告诉你如何迅速进入深度思考状态提高效率;如果你想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这本书的会告诉你什么样的深度工作方式适合你或者怎么养成深度工作习惯。
B2 那么在养成深度工作习惯过程中,你就可以利用今天分享的片段中的方法,逐步获得深度工作的能力,提高学习工作效率。
下面,就请小伙伴们花一分半钟左右时间阅读下这个片段。读完的小伙伴眼神示意我一下。
《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卡尔·纽波特)第二部分 准则
浮浅工作(Shallow Work):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任务,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价值,且容易复制。
深度工作(Deep Work):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的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没有哪一种深度工作习惯是绝对正确的——一种习惯是否合适取决于个人,同时也取决于从事的项目类型。但是这里有一些所有高效习惯都应注意的普遍问题:
·你将在何处工作,工作时间多长。你的习惯中需要指定一个深度工作的场所。场所可以是你正常办公的地方,只需把门关上,桌子清理干净(我有一位同事在处理有难度的问题时,习惯在办公室门把手上挂一个酒店式的“不要打扰”标签)。如果可能的话,找到一个专门用于深度工作的场所——比如,会议室或安静的图书馆——这样积极的效果会更加明显。(如果你在开放式办公室工作,找一个深度工作处所就非常重要了。)不管你在何处工作,都要设定一个具体的时间框架,将这个过程保持为一个离散型的挑战,而非漫无尽头,无休无止。
·工作开始之后你将如何继续工作。你的习惯需要规则和程序,确保你的努力具有结构性。比如,你可以约定不准使用任何网络,或设定每20分钟间隔产出的文字数量,以保持持续专注。如果没有这种结构,你的头脑就需要一遍又一遍地审视自己在深度工作期间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需要不断地评估自己的工作深度是否足够。这些都是对意志力的不必要的浪费。
·你如何支持自己的工作。你的习惯要确保大脑能够得到必要的支持,以便保持大脑在高深度水平下运转。比如,你可以设定以一杯上好的咖啡开始工作,或是确保能够获得足够的让你保持能量的食物,或是包含诸如散步之类的轻度活动,帮助大脑保持清醒。(正如尼采所说:“只有散步中得到的想法才是有价值的。”)此类支持或许还包括环境因素,比如工作原材料整理得井井有条,使精力耗费降到最低(如我们在卡罗的例子中看到的一样)。要使你的成功最大化,就需要为自己进入深度的努力提供支持。与此同时,这种支持也需要系统化,这样你才不会浪费心理能量去理清某个时刻需要做什么。
看完了吗?好的。这个片段先介绍了深度工作和浮浅工作的定义,那对于这个定义呢,其实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解。我想先问下大家,学习工作中有没有需要深度工作才能完成的一些事情。有吧。
嗯,我们这个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这是大家认同的。学习工作都有点碎片化的,碎片化的思考,碎片化的工作。有一个统计是,知识工作者60%以上的工作时间花费在处理浮浅事务上,而这些工作不仅产出的价值有限,长期下去还会永久性地损害人们深度工作的能力,有可能是不可逆的。深度工作的能力正变得稀缺,与个人成长和经济成功的关系也日益紧密,因为不管做哪种工作,必须很专注才能在自己的领域内获得比较好的提升。那么这个片段介绍了要养成高效深度工作习惯时需要注意的3个普遍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How to】
1,你将在何处工作,工作多长时间
这个是说要确定一个适合你的场所或营造一个适合自己学习或工作的环境。比如开放办公室比较吵,你是不是可以关上办公室的门或者到会议室。如果家里比较吵,你可以到书房,如果还不行,可以到图书馆这样安静一点的地方,甚至咖啡馆。像杰克·罗琳在写最后一本书的时候,她把自己关在一个酒店里,没有任何人打扰她,她就完成了最后一本哈利波特的写作。你可以尝试自我隔离,比如带上隔音耳机,或者提前宣告绝不能被打扰,跟你吵闹的孩子说:“妈妈在工作,你不要打扰我,等下我再陪你玩。”类似这样的方式给自己创造一个环境。
然后时间方面的话,是因人而异的,取决于你进入深度状态的速度以及取得成果的难易。但注意一个节点和时间的分布。
2,工作开始之后你将如何继续工作
也就是为自己的深度工作任务确定计划、流程、规则和过程目标,确保你在过程中不会分心,或者浪费精力去临时想是不是对的,顺序是不是乱的,做到一半我要怎么检查之类的。规则就是说确保在过程中确保不被切断注意力。比如,手机非常容易切断注意力,可以提前关闭手机。网络也是个限制条件,那切断网络就是一个规则。
3,你如何支持自己的工作
你需要为自己的深度工作提供系统化的支持条件。比如你不能饿着肚子工作,不然可能一直想吃饭。也不能很困的时候做,可能你会犯困。比如你需要一个舒服的座椅,如果音乐可以提高你的效率,你可以放一点音乐,整齐摆放的资料、方便记录思维的工具等等。因为太细了,所以最好是事先想好写在清单上,并逐一准备好,越完备越好,以减少过程中无谓的精力消耗。有时哪怕起身倒一杯水,可能思维就断了。
这3个方面如果有条件,最好是三个方面的问题都去准备好。但是如果没有的话,能关注到其中的1、2个也会对你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很有帮助。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我写拆书稿的习惯,工作场所是在家里,家里相对安静。然后我的时间是周六日某一天的下午。这就是我的环境和时间。我的计划一般是先看级别要求,然后选择合适的片段,用自问自答的方式理清思路,我为什么分享这个片段,这个片段有什么好处。再根据框架去写,写完我会按照要求检查下,比如字数,不能超过3000字,如果超过了,我会再打磨。最后发给师傅,再根据师傅的反馈修改。这就是我的流程步骤。我是比较容易被手机打扰,我把手机调为静音并且放到不容易够到的位置。这就是我的规则,确保3个小时都不会被打扰。我怎么支持我的工作呢?这个时候要发现高效的小细节,我发现一首轻音乐对我很受用,我会沉浸,进入状态。
【预防异议】
有的小伙伴可能会觉得完全不受打扰的工作场所很难创造。比如有可能是在开放办公室工作,或者家里的小孩比较闹腾,怎么办呢?也有人会觉得浮浅工作也很重要,也必须去完成,它虽然会打断我的深度工作,但是那些事情又很紧急又很重要,怎么办?确实现实中有很多困难来阻碍你养成这样的习惯,或者调整出这样的时间和空间按照程序走下去很难。其实呢,这里提到的3个方面的条件不是适合每个人的,其中有几个条件满足,困难就会产生帮助。这里提供的是一种普遍的策略,你可以参考。适合你自己的习惯,是需要不断去尝试,刻意养成,这样的努力是值得的,因为一旦养成这样的习惯,工
【分步催化1】请小伙伴梳理下自己将来一周要完成的需要深度、深度工作、深度创造来完成的一个工作任务。举个例子,比如学习一种新知识,交流的沟通的亲子关系的,或者是文字性的工作,产品宣传文案,演讲稿,拆书稿,又或者是需要系统规划的工作,比如制作一个培训计划……你将会涉及哪个情境?请跟小伙伴们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Steven:我是一个培训老师,我马上要备课。
【分步催化2】请你想一下,刚才大家想出来的运用场景,那你如果用今天的深度工作习惯的方法来帮助你进入深度工作状态呢?比如在何处工作,环境和时间,程序是怎么样的,计划,规则和支持条件是什么。请1位小伙伴来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昵称:Steven
应用情境: 备课
何处工作,工作多长时间:周三早上我的办公室,少儿培训上课一般是晚上,早上没人来打扰。一早上的时间。
你将如何继续工作:我有一个流程,第一流程是我上课的内容是什么,第二我的逻辑是什么,第三是我要呈现给特定班型的孩子。
如何支持自己的工作:我会先思考下有没有其他需要紧急处理的事情,先处理完,就可以安心了。然后准备一杯水放在旁边,而不用起身去倒水。
好的,这就是今天分享的内容。谢谢小伙伴们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