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精进》 所属活动: 沈阳筹备分舵拆书家内训第十九场 所在级别: TF2-2 学习主题: 打通新旧知识之间的通道 学习目标: 学习新知识的时间能够联系本有的知识

开场: 【学习目标及分组】
大家好,我是永远走在学习道路上的路露。各位小伙伴能聚集在拆书的活动中一定是爱好学习的,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新旧知识相互独立不能有效衔接、知识不能为我所用的困扰呢。通过这个拆页的学习我们就能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和自己已有的旧知识建立关联梳理成能为我们所用的知识体系。首先我们来分组,左边的小伙伴是一组,右边的是一组。
【图书介绍】
【F】
这个拆页来源于《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这是一本以自我提升为主题的书,作者采铜是知乎早期大神、心理学博士,被称为“知乎精神的代表人物”,他在2016年出版了《精进》这本书,同年就获得了亚马逊中国年度新锐作家奖。
【A】
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与其他自我成长类的书籍相比,这本书融合了心理学等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知识,能打开读者的思路局限;而且既把这些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又给出了事例告诉读者要怎么做,非常接地气,可以称得上是深入浅出。
【B1】
这本书能够从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成功七个方面为我们提供精进的方法,帮助我们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种更厉害的人。
【B2】
这个拆页就来源于书中关于学习的一章,告诉我们怎样通过提问掌握学习的主动性,在新旧知识间搭建出桥梁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下面请大家用的1分钟的时间阅读原文,阅读完毕请向我举手示意。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打开新旧知识之间的通道

哲学家罗素在《人类的知识》中写道,一个人求知的历程,就像是一个登山者靠近一座被雾霭笼罩的高山,一开始他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所有的东西都无法看清,慢慢地走近时,这座山的各个部分才渐渐地清晰起来。

问题就像向导,引领着我们去接近这座知识的高山。而这个引领本身,又有赖于我们已经看到的、模糊的轮廓。这里就引出一个关键的命题,问题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建立于已有知识的地基。因此,我们对新旧知识的梳理和反思就特别重要。我们应像一位优雅的美食家,懂得悉心挑选、细细品味,并且把新奇的味觉经验与原来的味觉经验结合起来。因此,我们不妨多去思考以下四个问题:

1. 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我已具备了哪些相关的知识?

2. 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我又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原有知识构成了何种补充或者挑战?

3. 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还有哪些未知的东西,且这些东西我通过简单的探索就可以了解?

4. 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还有哪些未知的东西,无法轻易地获得解答,同时又有价值成为我长期去探索的问题?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大家已经阅读完毕了。这是一种通过自我提问掌握学习的主动性,引导思维自主的将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的思维方法。我们在学习前可以用来做学习目标的准备,在学习过程中和回顾复盘时也可以用这个方法来整理知识。

WHY,不这样做的坏处】

通常来讲,一个学习者能做到制定并实施学习计划,回顾和整理学习内容已经算是比较优秀的学习者了。但是这种以学习材料(比如书或者课程)为中心的学习往往无法链接每个学习者自身的心智、知识体系,思维习惯,那么就只是单纯的形成了一次知识的传递,并不能对学习者自身产生价值。而通过四个问题的自我提问就可以将思维聚焦到新旧知识的通道,聚焦到学习者自身的需要和未来方向上。

HOW】(展示空白图)

微信图片_20190809214339.jpg

我们可以用一个图帮助我们理清思路,首先在纸的中心画一个圆,把学习材料的关键词写进去,然后围绕这个关键词思考四个问题并把答案的关键词写进相应的圈里:

1,最贴近核心的一层代表Q1旧知:针对这个材料,我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的旧知识?

2,中间层是Q2新知:用现有的材料我能学习哪些新知识?和旧知识间有哪些补充和对立?可以用线来连接有关联的新旧知识点,把分析到的关系写在线的旁边。

3,最外层是未知,首先标记出Q3:在现有的材料之外还有哪些未知是我可以很容易学到的?并且把取得这些未知知识的渠道写在上面。

4,针对剩余的未知思考:在Q3的基础上还有哪些未知是现在无法得到解答,又有价值让我继续探索的?在最外层标记出来,并把探索的方向写在圈外,这就是下一步的行动。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一个知识点的关系图,还有未来的行动方向。

AI

我来举个例子说明一下。前几年我买了书想学做漂亮的PPT,可是发现其中最重要的用构图来突出重点我并不知道要怎么做。加上公司提供了很多模板让我还能凑合做出PPT,于是这本书就被我抛弃了,并没有从中得到什么收获。

AI+】(展示A1+图)

微信图片_20190809214203.jpg

如果用这个拆页的方法,我就可以联系上之前学过的美术知识理解构图的方法,大家可以结合我的分解图来理解这个过程:

1,首先是Q1旧知:构图上要用图案的大小、明暗、色彩等等来突出表达的主体;然后添加各种辅助的装饰让画面更美观。

2Q2PPT方面的新知:PPT的构图要点就是突出重点、并且力求简洁。那么美术中突出主体的方法就可以帮助我在PPT中突出重点图形,而与力求简洁相冲突的装饰方法就要区分不同场合再使用了。

3Q3是可以我想要了解如何既简洁又美观,可以去网站搜索优秀的例子。

4,最后的Q4是如何能够在制作PPT时找出表达的重点,这就需要在思维上化繁为简,而这种思维方式就需要我在未来生活的各个方面去探索。

WHERE

每当我们学习了一个新知识的时候,就可以有意识的问自己这四个问题来帮助我们梳理自己的知识框架。

【预防异议】

可能你会说,我如果只是学了一个小小的知识点也要这么做吗?是不是太浪费时间了?要知道,再小的知识如果我们不会应用,那学习时间才是真正的被浪费掉了。但是通过这四个问题的思考,就不仅能掌握这个知识还能启发自己进行下一步有价值的探索,说不定你还能因此开辟一个自己的领域呢,这个思维的时间是不是超级有价值?

或者你可能发现有时候会无意识的接收一些知识,那是不是这个方法就用不上了呢?对于这种情况,你可以每天睡前回想一下一天发生的事,有没有收获什么新的知识点,一旦发现了新知识你就可以使用这个方法啦!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分步催化1

【提问设计】

现在请大家思考一下,下一周里,你准备读什么书?有没有需要学习的课程?或者工作中是否有新的任务需要你去学着处理?或者你在这一周里有没有什么困扰,在下一周里你可以学习一个新的知识或者技能来应对这种困扰?请在接下来的3分钟里向同组的伙伴分享你需要学习的主题。

【分步催化2

【提问设计】

大家都找到了下周要学习的主题了,这里有一些空白的图,请写出你的关键词,并把你要如何将新知识与自己的旧知识打通的计划分享给同组的伙伴,时间是2分钟。

【案例记录】

分享者:小鱼

学习主题:继续学习关于心理界限的知识

计划:

Q1旧知:概念、对事件上如何立界限

Q2新知:情感上、思想上、感受上如何设立界限,对旧知是补充、完善外延的关系。

Q3已知(可得到):下周要看的这本书可能会没有思考、思想上的界限,找些书去补充。

Q4已知(要探索):心理界限是很个人化的,需要探索自己的界限在哪里。

微信图片_20190809214211.jpg

【结语】

谢谢小伙伴的分享。很高兴通过今天的拆页大家对下一周的学习都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也希望大家能把这个方法应用到未来的学习中,形成思维习惯,成为更高段位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