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暖雨,来自石家庄梧桐分舵。我的三个标签:读书、亲子教育、美甲店主。我的工作是一名造价工程师,工作之余,第一个标签:读书,读书可以增长见识、改变生活,实在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第二个标签,亲子教育,目前我在阅读亲子教育类的书籍,希望收获一个优秀的孩子和融洽的亲子关系。第三个标签,美甲店主,2017年我和别人合伙开了一个美甲美睫店,我是小店的法人,简单的美甲我也会,有需要的伙伴们可以找我哦。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拆书帮。初次听说拆书帮的人一定会问,拆书帮是什么?是的,开始我也是有这样的疑问,通过参加线上训练营和现场活动,我对拆书帮和拆书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
“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论,适用于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要把知识关联学习者的经验、规划具体的运用。分为个人学习的拆书法和组织学习的拆书法:个人学习的应用是便签法,让人读一本书就能达到参加同主题培训的效果;组织学习的应用是一位拆书家拿一本书加工出一场现场学习,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从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来衡量的话,一位拆书家创造的价值不亚于一位培训师。
“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爱好者社群,表现为各地的拆书帮分舵(也叫拆书帮俱乐部)。拆书帮分舵是公益性青年自组织,其使命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OK,了解完拆书帮和拆书之后,我要正式开始拆书了。我说一下今天要分享的主题:追本溯源的五问法,本片段来源于赵周老师和李真、丘恩华前辈的《提问力》P128,现在请大家用1分钟阅读一下,阅读完之后请举手示意一下:
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成长快的人善于反思,遇到问题能够找到根源,从而不会把时间、精力耗费在同一类问题上---要找到问题的根源,就要以一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态度,反复探求某一问题的本质。
具体怎么做呢?用连续追问五个(或者更多个)“为什么”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自己(或者促进别人)深入反思问题根源,找到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个法子就叫“五问法”(5why)。
好,我看到大家已经阅读完了。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原文讲了一个什么内容。
【Why】人们常说“治病要治本”,假如孩子发烧了,你就给他吃退烧药,再烧再吃,如此反复,不能解决问题,很可能还会耽误病情。引起发烧的原因有很多,如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还有一些恶性疾病也会引起发热,我们需要找到发烧的病因来对症下药。同样的道理,在职场和生活中,很多问题,你如果不去刨根问底,一直停留在处理类似的表面问题,白白浪费时间精力。如果我们追本溯源,就可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顺着因果关系的链条,找出更深入且正确的对策,有效的解决许多难题。
【what】那么怎么去追本溯源呢?本片段告诉了我们方法。
【How】其实方法很简单,就是连续追问五个(或者更多个)“为什么”,去探究造成特定问题的因果关系,刨根问底,挖出问题的本质。
【A1】
在星期二的时候,我负责的二号馆一个商铺的地砖铺贴出了问题,需要拆除,现场工程师通知我们去现场收方(即实测工程量)。由于场馆准备8月24日开业,店铺装修需在8月18日之前完工,工期本就紧张,为什么铺好的地砖拆除呢?于是我连续追问为什么,找到了问题的根源:
我:“为什么需要拆除?”
工程师:“因为做错了,设计师设计的白色,但是现场施工做成了黄色的。”
我:“为什么会做错?施工单位管理出了问题吗?”
工程师:“也不能怪施工单位,施工单位也没错,咱们工程师让人家贴的。”
我:“为什么咱们的工程师让他贴错?”
工程师:“现在所有的管理信息下达都在群里,关于选样、封样、交底都在群里进行,早上7点15分的时候群里发了一个确认示意图照片,工程师就根据照片按个人理解开展工程了。铺了30几块砖之后,才发现在7点45的时候又发了一个照片,前后对比,发现了问题,经核实,才发现做错了。”
我:“为什么工程师没有及时发现?”
工程师:“群里的信息每天成百上千条,工程师也不可能总盯着手机等信息呀。”
我:“为什么这么重要的信息只是发群里,没有正式文件吗?没有人通知一下吗?”
工程师:“谁通知呀,现在都没有人总牵头,甲方设计部、施工单位,你们成本部,招采部、工程部、乙方设计单位、商管公司,还有总经理及各个总监,都在群里发各自的通知信息,如果有变,过后又在群里发信息,即使发确认的纸版通知,也是滞后很久了,工期又不能耽误,我们都是看到群里有信息就赶紧落实的。”
说到这里,问题已经很清晰了,这并不仅仅是一个贴错地砖的问题,这是一个管理混乱的问题。无人总牵头管理,各人自扫门前雪;关于重要的信息,无人跟进通知执行。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那么解决了这一次地砖贴错的问题,很可能还会有很多其它类似的问题要处理,浪费我们的时间和精力,事半工倍。
【A2】
好的,学习了这个片段,我学习到追本溯源的方法。这几天准备过级,选片段成了我的拦路虎,我一直困惑,为什么我选的片段总不合适呢?今天晚上,我计划用这个方法给自己诊断一下,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我要搞清楚我为什么选到第三个片段才过呢?
自问:“为什么要换片段?”
自答:“因为片段不合适”
自问:“为什么片段不合适?”
自答:“因为我选好片段,写完之后发现太长了,严重超出了手册规定的时间。”
自问:“为什么写完之后才发现?”
自答:“因为我之前看手册技能点和选片段时,没想到时间这一条。”
自问:“为什么第二次又换片段?”
自答:“因为师父说我选的片段知识点不够聚焦,不适合。”
自问:“为什么选知识点不够聚焦的片段?”
自答:“因为我之前没想到这一点,也不知道要考虑聚焦的因素。”
自问:“为什么之前没有想到?”
自答:“因为我不知道选片段的技巧,注意事项,我只是凭喜好去选”。
我相信,等我今天晚上问完自己这些“为什么”之后,我原来的困惑一定没有了,我肯定能发现问题的根源,原来是我之所以片段总是被pass,究其根本原因,有两个:一是技能点研究不透彻,二是没有用心学习选片段的技巧,如果我能够用心的学习一下,多研究一下别人对技能点的应用,如果我能向师父多多请教一下,早点把那些技能点研究透彻,我不一定到第三个片段才能过,也许我第一个片段就过了呢。
好的,我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