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正面管教》 所属活动: 周六惠山专场-拆书帮无锡太湖分舵第87次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如何和善而坚定 学习目标: 希望大家能够使用和善而坚定三步法解决与孩子沟通中遇到意见不一

开场:

           【开场】大家好!我是走在升级打怪上的拆书家——多多。今天由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TF3-1便签。

【分组】以方便我们在后面的讨论,我先给大家分一下小组。高唯、冬梅和云儿飞一组,森田奶爸、陈红、杨姐和范先玲一组,叶丹丹、旦旦、林慧明和Everytime一组,瞌睡的猫、可可、燕子和何加铃一组。大家对这样的分组没有问题的话,那么我们就开始今天的拆书活动。

我给大家讲一件事:
【事件场景】两天前,我陪孩子去逛超市,他看见喜欢的玩具非要买,但家里玩具太多,而且我们约定过每月只买一次玩具,这个月已经买过,所以我没同意。孩子一听不给买,就嚎啕大哭。由于在公共场合,为了防止孩子的哭闹影响到其他人,我就大声对他说,不准哭,说好了不买就不买,我现在要走了,你要哭,一个人在这里哭吧。结果没唬住他,反而哭的更厉害了,没办法我只好破坏了约定,给他买了玩具。
【提问】不知道大家在日常育儿过程中是否遇到过这样左右为难的情况呢?你当时又是怎么做呢?
【影响】遇到这类问题,如果我们一味顺着孩子的意愿,孩子就会一次次无视规则,变成一个自我为中心的人,甚至有可能会变成熊孩子。但如果用高压政策让孩子屈服,长此以往,可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伤害,等他有能力反抗时会出现严重的叛逆。不管是上述哪种做法,从长期的效果来看,对孩子的性格和品德的培养都十分不利。
【解决】那养育子女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怎样呢?今天我带来的拆页来自《正面管教》。这本书提出了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方法——和善而坚定,帮助孩子在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会获得优秀品质和技能。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下面请小伙伴们用1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一下原文片段,读完的小伙伴请给我一个示意。

 原文片段:

  鲁道夫德雷克斯把对待孩子时和善与坚定并行的重要性教给了我们。“和善”的重要性在于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坚定”的重要性,则在于尊重我们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专断的方式通常缺少和善;娇纵的方式则缺少坚定。和善而坚定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

  有些人错误地认为,对孩子“和善”就是取悦孩子,或是不让孩子有任何失望。这不是“和善”,这是娇纵。“和善”意味着既尊重孩子,也尊重自己。娇惯孩子并不是尊重孩子。不让孩子有任何失望也不是尊重孩子,它剥夺了孩子培养“抗挫折力”的机会。用语言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才是尊重孩子:“我看得出来你很失望(或者生气、心烦等等)。”然后,相信孩子能够经得起挫折并能由此培养出对自己的信心,也是尊重孩子。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坚定”。大多数成年人习惯性地认为“坚定”就意味着惩罚、说教或者其他形式的控制。并非如此。当坚定与和善结合在一起时,就意味着对孩子、对你自己以及对当时情形的尊重。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学习后,希望大家能够使用和善而坚定三步法(澄清) 达到既不伤孩子又解决(行为)与孩子沟通中意见不一致问题。(界定)。

 

【I拆书家讲解引导】

这个拆页介绍了和善而坚定的含义,所谓和善就是表达时要尊重孩子。所谓坚定,则是在处理事情时,尊重我们自己和情形的需要,遵守已定的规则。它不同于取悦孩子,也不同于娇纵,更不同于惩罚、说教或者控制孩子。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来举几个例子,大家一起来理解下:

【概念对比举例子】

1、早上,妈妈煮了粥和炒鸡蛋,孩子看了看,一脸不开心地说:“妈妈,我不要吃这个。我要吃蛋糕和牛奶。”而家里此时蛋糕和牛奶没有了。妈妈说:“家里现在没有蛋糕和牛奶。今天买,明天吃好不好。”孩子一听,大叫到:“不好,不好,我就是要吃蛋糕和牛奶,不然我不吃早饭了。”妈妈一听,立马哄到:“宝贝,不要生气,妈妈现在就去买。”说完立马出门去附近的超市买蛋糕和牛奶。

这是和善而坚定吗?很显然不是。

妈妈只做了和善,但是没有坚定,这是娇纵。长久下去,孩子不仅不能学习到良好的品质,还很有可能变成“熊孩子”。

所以我们知道和善而坚定的一个很关键的点,就是要坚定。遵守规则,坚持已经约定好的规则不妥协。

 

2、妈妈和孩子约定好,每天只能看两集动画片。有一天,孩子非要看三集,不达目的,哭闹不休。妈妈说:“约定好的事,怎么能说改就改,你要是不听话的话,以后就把电视卸掉,以后不要再看了!”

这是和善而坚定吗?也不是。

妈妈只做到了坚定,但是没有和善。而且是用威胁和恐吓来控制孩子,却不是尊重孩子,这是严厉。用这样的方式与孩子相处,等到孩子有了足够的力量,很可能也会用同样的方式来反抗父母,或者干脆拒绝沟通。也有可能孩子会变得唯唯诺诺,没有任何的主见。

和善而坚定的中的和善是要尊重孩子,用语言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

 

3、在吃饭之前,孩子跑到了零食柜前,翻到了棉花糖,拆了往嘴里塞。这时,在厨房烧饭的你恰巧看到了,大叫道:“快吃饭了,不能吃。”但孩子冲你笑笑,拿着棉花糖跑开了。这时的你无可奈何地说一句;哎,现在的孩子真不好管。

 这是和善而坚定吗?这是既不和善又不坚定,是无可奈何。妈妈没有办法解决与孩子相处中遇到的问题。

 

【概念讲解及行动步骤】

【和善而坚定】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不去惩罚或者娇纵孩子,始终以尊重平等的态度和孩子沟通,接纳孩子的任何情绪,从而让他学会尊重别人和尊重规则。

 

【行动步骤】

由此我们可以归纳出“和善而坚定”的行动步骤:   

1、尊重孩子的感受,用平和的语言表达对孩子当下感受的理解。

2、尊重自己;即告诉孩子自己的感受,以及描述已约定好的规则及现状。

3、在孩子情绪稳定前,坚持陪伴在他的身边,或根据情形需要商量好各自分开冷静一下。

 

【举例说明】

    上周末,我和儿子在小区周边散步,他要做摇摇车。我跟他说:妈妈只带了一元钱,只能坐一次。他也答应了,说:“好”。谁知,等坐完一次摇摇车了。他不肯下来,对我说:“妈妈,我还要坐摇摇。”我说:“我们说好了,只做一次的。”我儿子一听,一边大吼一边哭:“不行,不行。我要坐摇摇,我要坐摇摇。”我很生气地一把抱住他,直接往家里走,他一路哭到家。大家觉得我这样处理是“和善而坚定”吗?对,的确不是,完全看不到和善在哪里。那么如果利用“和善并坚定”的三步, 我会怎样做呢:

1、我会这么说:“妈妈知道你还想继续坐摇摇,妈妈不同意你继续坐,你很生气,也非常伤心,是吗。”【用语言表达对孩子当下感受的理解和接纳】

2、“宝宝,你这样,妈妈感到受伤。在玩之前我们已经约定了,只坐一次摇摇,宝宝也答应了。而且宝宝已经做过一次摇摇了。所以现在不能再坐了。”【告诉孩子自己的感受,描述已约定好的规则及现状】

3、“等你不哭了,我们一起回家。"【在他情绪稳定前,坚持陪伴在他的身边】

  

【适用边界】

和善而坚定在育儿中,是适用于父母和孩子一起制订对双方有利的规则,而不适用于由父母一方单独制定的规则,也不适用于出尔反尔的父母。对于4岁以下的孩子,父母需要为他们设立限制,但仍然需要以和善而坚定的方式实施。

 

【预防异议】

也许会有小伙伴会说,万一我理解了她的情绪,但他依然还是不依不饶怎么办?这个时候就是真正考验你是否能够和善而坚定的时机了,重复描述他的感受,让他的情绪被看见,并陪在他身边直到他冷静下来。在我个人实践的过程中发现,感受被看见,孩子还是能很快恢复平静的。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2催化应用】

  现在请大家设想一下,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你最有可能在哪个场景与孩子在已经约定好的事情上产生冲突。比如:孩子从爷爷奶奶那边回来,忘了吃饭不能看电视的规矩,非要吃饭时看电视,不给看就拒绝吃饭;和孩子已经约定好,每天只玩20分钟的手机,可是过了20分钟,孩子还要玩,不玩就各种撒泼打滚。

请你选择一个你最可能与孩子在已经约定好的事情上产生冲突,把它写下来。

把这次冲突来编成小剧本。包括未来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包括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和当时的双方的对话、动作等,其中部分对话使用“和善而坚定”的技巧。将剧本的摘要写在一张纸上,写好后,小组之内进行讨论, 5分钟后,我将请一个小伙伴分享他的剧本。

 

学习者案例记录:

分享者:叶丹丹

时间:下周日

地点:家里

人物:我和儿子

起因:与儿子约定每天只能用Ipad看三集《小猪佩奇》。三集过后,儿子哭闹不止,还要再看。

经过:

我对儿子这么说:宝贝,妈妈知道每次只看3集就结束,你还没有看够,你一定很难过,对不对?

儿子点点头。

我紧接着说:你这个样子,妈妈很受伤,妈妈事先已经与你约定,每次只看三集,你也表示同意了,所以不能再看《小猪佩奇》了。

儿子一边哭 ,一边用眼睛看着我。

“如果你选择继续哭闹,妈妈会一直陪在身边,直到你冷静下来。或者是你先别哭,妈妈带你去玩贴画游戏,你觉得呢?”

结果:我做到了和善而坚定,儿子哭闹没多久也平静下来了。

 

【结语】

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大家都学会运用和善而坚定的三步骤,从而既不惩罚也不娇纵地管教孩子,感谢大家的参与。我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