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家郑志萍。
【分组】根据今天到场的伙伴人数,我们简单分下组。
【事件场景】
我的本职工作是一名体制内的教师,虽然有着别人羡慕的假期,但工作的前7年,我时常抱怨体制内的环境,觉得自己能力无法发挥,却从未采取过行动,每一天浑浑噩噩的工作,没有动力,也没有业绩的提升。
【提问】
在你的职业发展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这样的困惑,一般你是如何思考以及采取行动呢?是把埋怨外部的环境,对现状无能为力?还是找到目标,尝试着自己可以做些什么,以改变现状?
【影响】
如果我们遇到事情,只是一味的抱怨,把后果归咎于他人或环境,那么我们只是在困境中打转,陷入恶性循环,目标难以达成,甚至造成负面效果。
【解决】
如何调整这种思维模式呢?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是一本经典的自我管理的书籍,讲述了七个原则,帮助我们你从内而外塑造自己,引导我们转化视角,遇到困惑,调整自己,改变现状。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今天的片段的学习后,大家通过区分两个圈,掌握(行为)积极主动3步法(澄清)调整个人行为(界定),避免埋怨 ,提升目标达成率。
看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些事物,也能大致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 每个人都有格外关注的问题,比如健康、子女、事业、工作、国债或核战争等等,这些都可以被归入“关注圈”( Circle of Concer),以区别于自己没有兴趣或不愿理会的事物。(见图3-3)。 关注圈内的事物,有些可以被掌控,有些则超出个人能力范围,前者可以圈成一个较小的“影响圈”( Circle of Influence,见图3-4)。观察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个圈,就可以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 积极上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见图3-5) 反之,消极被动的人则全神贯注于“关注圈”,紧盯他人弱点、环境问题以及超出个人能力范国的事不放,结果越来越怨天尤人,一味把自己当作受害者,并不断为自己的消极行为寻找借口。错误的焦点产生了消极能量,再加上对力所能及之事的忽略,就造成了影响圈日益缩小。(见图3-6) |
只要我们的焦点在关注圈,就等于是允许自己受制于外界条件,自然就不会主动采取必要措施来推动积极变化。
【互动】 |
(互动1)拆页中的讲述了判定是否积极主动的2个概念,这两个概念是?
学习者:关注圈、影响圈
(互动2) 问:什么是关注圈? 学习者:每个人都有格外关注的问题。(健康、子女、事业、工作、国债或核战争等等) 问:什么是影响圈? 学习者:可以被掌控的(做自己所能及的事) 【图示说明: 1 关注圈——不关注圈(自己没有兴趣,不愿理会的事物) 2 关注圈——影响圈(是否可控)】 我们用图形来表示,关注圈与不关注 用“是否与我有关”衡量。 在关注圈内又有一个圈,区别这两个部分要看“是否我可以控制”,圈内事情是我可以控制的事情,这就是影响圈;而介于影响圈与关注圈间的事情,则是我们关注但却不能掌控的事。 (互动3)请大家判断以下几个事例属于专注是“关注圈”还是“影响圈” |
例1:出地铁站突降大雨,没带伞的我说,“这破天!”——关注圈
例2:和同事针对方案出现了小的分歧,我内心旁白这样的,“猪队友!” 例3:年终考核前,我担心领导对我的评价。——关注圈 (互动4)在刚才的例子中,我专注 “关注圈”中时,那我的情绪状态是怎样的? 学习者:消极、负面、牢骚 【不这么做的坏处】 如果我们专注于关注圈中那些自己不可改变的事情,而不是自己可以做些什么,会形成消极被动的思维方式,遇事牢骚满腹、怨天尤人,致使影响圈越来越小,问题不但没能解决,而且会产生其他负面效果。 (互动5)“关注圈”中有哪些因素是不可控的? 学习者:他人的事情、环境问题、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情。 大家注意,这就是我们平时踩到的雷区,专注在这几件事,产生消极被动情绪,目标难以达成,甚至渐行渐远。 如果我们把目光专注在自己可以控制的“影响圈”,比如,天气突降大雨,找个地方边读书边等雨停;或者与同事在工作方案上发生分歧,看看自己如何调整。我们积极主动思考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动力满满,影响圈会越来越大。
积极主动的思维方式,做自己的主人,有以下3个步骤,用3个关键词代表——定、辨、行 第一步:定——明确目标: 明确希望达成的目标。根据不同的情境,可能是长期的目标(比如,3年后,我希望成为自由职业者)或者短期的目标(比如,8月份通过3-3拆书的级别)。这一步非常关键,是积极行动的靶心。 第二步:辨——罗列清单 分辨类别 罗列出影响目标达成的所有因素 并按照自己是否可以控制的角度进行分类,分辨出“关注圈”与“影响圈” 第三步:行——聚焦“影响圈”实施行动 聚焦“影响圈” 围绕自己可以控制、改善的角度实施行动,以达成既定目标。 【适用边界】 这个方法适用于工作、生活等多个场景,尤其是那种有突发情况的情境,但,前提条件是你有改变自己的意愿,希望做积极主动的思考者。 【预防异议】 2只要持续专注“影响圈”,一定达成预期目标吗? 【举例说明】 回到开头我讲的工作处境的例子: 我的本职工作是一名体制内的教师,因为体制内的环境,天花板效应低的特点,在工作的前7年,我每天想的最多的就是跳槽,但从没采取过实质上的行动,每一天浑浑噩噩的工作。 利用积极主动三步法,我是这样思考的: 第一步:定——明确目标:5年内获得天津市最高的教学大赛一等奖 第二步:辨——罗列清单 分辨类别 关注圈(不可控):体制内的环境、特点;隐性操作;其他同事的因素 影响圈:我的教学能力、风格;工作的投入程度 第三步:行——聚焦“影响圈”实施行动 我首先聚焦在教学业务的提升上,多听精品课,多做展示课,以此来撬动自己在教学方面的正循环,改变工作状态。 |
利用这3步,我专注在“影响圈”,实施行动,如愿在2017年获得了天津市的最高教学大奖,也使我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圈。
【A1】激活学习者经验 |
【要求】请大家做一下自测题,按照1—6分的标准给自己打分,1分代表完全不符合,6分代表完全符合,请你将每道题打分,并汇总分数,做好的小伙伴可以示意我一下: 【题目】
【测试题解释】 这个小测试的目的是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思维模式,属于积极主动,还是消极被动。 请各位对照一下自己的得分。 ②—25分及以上说明你思考问题相对保守,容易陷入困境中,产生消极情绪,致使目标难以达成。你可以通过今天的学习,开拓思路,找到一种更加积极主动的方法 ③—处于15—25分的区间,说明你在积极主动的成长路径中,有提升的空间和主动改变的意愿,可以通过学习,专注到自己可以改变的事情上。 |
【A3】促动参与 |
拆书家提问设计: 接下来请大家通过我下面提供的场景,运用积极主动3步法,角色扮演来组织一段对话。 【场景】: 周末,你和好友小A在一起聚会。小A跟你吐槽了工作情况:新换的领导特别苛刻,每天布置的工作特别多,很多时候快到下班时间还布置工作,小A受不了这种工作强度,想要不要换份工作,但又注意到今年的就业市场环境不容乐观。小A在冷静后,说出了困惑的根源在于担心新领导来,影响了自己晋升。原来领导承诺过今年内晋升到部门经理的职位。 小A问你对此事的看法。面对新领导的行事风格,你会引导他如何调整状态,达成晋升发展? 【要求】: 运用今天所学的积极主动3步法,你将如何引导小A思考。 要求两两一组,一人扮演小A,一人扮演自己,进行对话。其中部分对话请使用“定-辨-行”的方法。 给大家五分钟时间,之后请小伙伴分享。 |
【学习者案例记录】
小A:新换的领导太讨厌了,天天工作这么多,下班还要工作。
我:你的目标是什么,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小A:我想当部门经理呀。之前领导承诺了,现在换了领导。
我:在这个目标下,哪些是你不可能改变的?哪些是你经过努力可以改变的?
小A:换工作的话,现在就业环境不好。我看看能不能改变自己呢?
我:你看看哪些是你可以改变的呢? 小A:我能调整自己的心态,适应新领导的风格。 提高工作效率,学习新的技能。 我:你说的这些,可以帮助你向部门经理的发展上更靠近一些。 那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去做呢? 小A:调整自己的心态 做好自己的工作计划和学习计划 |
我:嗯,分析的特别棒!改变自己,朝着自己的目标迈进。加油!
【拆书家回应——引导学习者再思考】 两位学习者分析的特别棒!掌声鼓励一下! 你刚才作为小A,梳理时的感受是怎样的? |
学习者:这些事在现实生活中,我都遇上了。用这种方式梳理更多的关注自己身上,怎么能提升自己。
【A2】催化应用 |
拆书家提问设计: 最后给大家布置个回去完成小任务,请大家在未来的1周内,留意自己出现抱怨等消极情绪的时刻:可能工作遇到了突发任务、或者美好假日被生活琐事打乱计划。尝试用今天的方法,梳理思路。 请大家将具体实践情况,反馈到咱们本次活动的活动群中! |
【学习者案例记录】 事情:原本觉得准备很充分的2-3拆书,现场没有通过。有点郁闷。 行动: 利用积极行动三步法,我将这样做: 第一步:定——明确目标:下周通过2-3现场练级 第二步:辩——罗列清单 分辨类别 关注圈(不可控):学习者的情况(比如:是否有第一次参加的新学习者)、练级中突发的情况(比如,今天有学习者的晚来,打乱了我拆书的思绪) 影响圈:自己的心态、拆书前准备的情况 第三步:行——聚焦“影响圈” 实施行动 首先完善逐字稿,然后多练习,模拟演绎,及时发现可能的问题。 |
按照以上的3步,我相信在下次练级中,我会完美呈现2-3的现场练级。
【结语】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学会区分关注圈、影响圈,掌握了积极主动三步法的三字箴言“定-辨-行”。 |
希望大家能够专注于影响圈,在工作生活中刻意练习,做积极主动的正能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