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提问力》 所属活动: 内部练级 所在级别: TF2-1 学习主题: 丰田五问法 学习目标: 追问5个(或者更多个)“为什么”的方式,寻求问题的本质所在。

开场:

        学习目标:学习者在学习完今天的这个拆页后,在工作和生活中面对重复出现相似的问题时,可以运用用连续追问5个(或者更多个)“为什么”的方式,寻求问题的本质所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


大家好,我是今天2-1晋级打怪的新手拆书家杨俊方,拆解的书叫做《提问力》


 F)特征:《提问力》这本书的作者是拆书帮和拆书学院创始人赵周老师和两位资深拆书家李真、丘恩华所著,书中讲解了18个具体的生活场景和一些生动的小故事,告诉我们该如何通过提问来提升思考能力和沟通能力。

A)    优势: 《提问力》这本书和同类书籍比较,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实用性强,结合生活中的情景,来分析不同提问方法带来的不同效果,讲解明白、通俗易懂,并且运用适合个人学习的RIA便签法,来帮助学习者重新梳理信息,联系自己的经验和规划未来的应用,让学习者能够学以致用。

B) 利益:

B1:书中通过分析和讲解多个经典的提问模型和方法,结合工作、生活中的真实场景,帮助你培养提问的意识、拓宽提问的思路、提升提问的水平,进而帮助你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更快速地实现自我提升。

B2:今天我要分享的拆页是书中第16个片段——丰田五问,用连续追问五个(或者更多个)“为什么”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自己(或者促进别人)深入反思问题的根源,找到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

【分组】在开始拆书前,我先分一下组。(根据现场人数来分)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成长快的人善于反思,遇到问题能够找到根源,从而不会把时间、精力耗费在同一类问题上—要找到问题的根源,就要以一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态度,反复探求某一问题的本质。

具体怎么做呢?用连续追问五个(或者更多个)“为什么”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自己(或者促进别人)深入反思问题根源,找到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个法子就叫“五问法”(5why)。

“五问法”源自一本讲精益生产的书。这本书在制造业鼎鼎大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书名叫作《丰田生产方式》。作者大野耐一,被称为丰田生产方式之父。

 

在《丰田生产方式》中有这样一个例子:

 

一台机器不转动了,你就要问

“为什么机器停了?”

“因为超负荷,保险丝断了。”

“为什么超负荷了呢?”

“因为轴承部分的润滑不够。”

“为什么润滑不够?”

“因为润滑泵吸不上油来

“为什么吸不上油来呢?”

“因为油泵轴磨损松动了。”

“为什么磨损了呢?”

“因为没有安装过滤器混进了铁屑。”

 

反复追问“为什么”,就会发现,机器需要安装过滤器。

如果没有问到底,换上保险丝或者换上油泵轴就了事,那么,几个月以后就会再次发生同样的故障。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这个片段讲述了当我们在遇到同一问题反复发生的时候,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态度,可以用连续追问五个(或者更多个)“为什么”的方法,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

(why)在职场中,有些人成长得快,五年可以达到别人二十年的成就;有些人成长得慢,成长慢的人,不一定是他不努力,他常常是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但很快又会遇到同一类问题的出现,他没有用心去探究“为什么”总是出现同一类问题,常常把很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浪费在了解决问题上。

不仅工作中,生活中也是。比如,家庭成员中有矛盾或争吵很正常,但是,如果总为同一类事吵架,不仅非常消耗精力、感情,而且大家内心中会觉得这些问题根本无法解决,陷入绝望的状态。

最近我们家经常发生的一件事:老妈七十多岁了,喜欢唠叨,什么事都喜欢管。暑假期间我帮儿子同学家接送老二上补习班,她就说我闲着没事,把自己孩子送走了,帮别人带孩子,大热的天她们家真会找事,自己的孩子怎么不自己接送…..

(how)这时候应该怎么办呢?

我以往的应对办法,要不就是当没听见,您说您的,我做我的。要不就是告诉妈妈“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您把您的事做好就行了,不要操那么多心。”显而易见这些说辞对妈妈不起作用,该说她还是会说……

学习了这个片段之后,才知道生活中遇到的无限循环的问题,也可以用连续追问五个(或者更多个)“为什么”的方法,来找到妈妈“为什么”喜欢唠叨的原因:

一问:“为什么妈妈总为这些事唠叨?”

“孩子不管多大,在老母亲的眼里你就是一个孩子,她怕我不懂得拒绝,让自己吃亏。”

二问:“为什么妈妈担心你不懂得拒绝而吃亏呢?”

“因为去年8月份,同学开了一家培训中心,偶尔会外出参加学习,她就会打电话让我过去帮忙照看一下。其实同学有提出给报酬,但我觉得同学之间帮点小忙是应该的,所以拒绝了。后来也打过好多次电话,让我去她那里上班,我都推脱了。在今年的5月份,同学又要出去学习一个星期,所以让我去帮几天忙,后来因为有个老师走了,索性就让我做到学校放假,连续2个月,其实同学是给了工资的,只是妈妈不知道而已。”

三问“为什么不告诉妈妈同学是给了工资的?”

“主要是不想跟她解释太多,钱少了,她会觉得不划算,又会唠叨个半天。”

 

<正面案例>

通过对上面问题的连续追问“为什么”,回过头来看这件事,我帮儿子同学家接送老二上补习班,我是这么跟妈妈说的:

事先告诉妈妈:“儿子同学的爸爸妈妈都要上班,家里老人今年没法过来帮忙带孩子,拜托我帮忙接送她们家老二上补习班,她们也会给我相应的报酬。”

这时候妈妈担心的问题出来了:“如果她们不给钱怎么办呢?”

我告诉她:“换成是您宝贝的孙子、孙女交给别人帮忙照顾1-2个月,您肯定会给别人报酬,希望别人把您孩子照顾得更好是不是。即使是自己至亲的人,您也会在物质上给予相应的回报不是吗?”

妈妈听了我说的话,也不再纠结自己的担心,更没有再为这件事唠叨过了。

【where】那么这个方法适用于什么情况下使用呢?当在工作中同样的问题反复出现,而无法得到有效解决的时候;在生活当中婆媳之间、夫妻之间经常为生活中的小事发生不愉快的时候;都可以运用这一方法深入反思问题根源,找到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现在我们来联系自己以往的经历,请大家回想一下:比如在工作中,年终了,老板要你收集各部门这一年的数据报表,好做年终总结,但你崔了好几次,依然有部门没有把数据提交上来;生活中与老公、公婆之间,因为带孩子的问题,而经常发生小摩擦;或者是其它类似经常发生的小事件等等与片段有关的。请回忆一下,上一次发生类似情景,是在什么时间、地点,当时发生了什么事?你是怎样解决的呢?请写下关键词,并且在小组内分享,时间2分钟。一会儿我会请1位小伙伴用1分钟时间和大家分享一下她自己的经历。 


<学习者案例记录>

分享人: 赵安

分享的内容:

        四年前,在4S店上班,做的是二网管理的工作,在每个月月底的时候,总经理让收集各个网点的销售目标,到截止时间总有大部分的网点提交不上来当月的销售目标,每到月底都会出现这样的状况。这样不仅影响工作进度,还会让总经理怀疑自己的办事能力,令人非常的头疼,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感谢赵安小伙伴分享了自己根据这个场景联系出的过往情境,如果现在,时光倒流,回到当时的场景,你会怎么运用我们今天片段中的连续追问五个(或者更多个)“为什么”的方法,来有效的帮助自己(或者别人)深入反思问题根源,找到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呢?

接下来请大家用4分钟的时间和组内的小伙伴分享一下自己的应用。尽量每个人都表达一下哟,最后会请1位伙伴用2分钟的时间分享一下她的应用。

 

学习者案例记录(逐字稿):

分享人:赵安

分享的内容:

学习了五问法之后,结合以往经历,找到问题的本质所在,避免同一个问题重复的出现。

        一问:“为什么二级部门迟迟不愿意上交数据?”

        “因为不什么怎么来填写数据,怕乱写完成不了业绩,导致奖励很少。”

        二问:“为什么他们没法给出准确的数据呢?”

        “因为没有对每年这个季节的市场数据作分析调查,以便更好的判断这个季度这个月的销售额是多少。”

        三问:“他们为什么不去做调查统计呢?”

        “下面的人没有意识到调查统计对他们带来的好处。”

        四问:“这件事应该怎么处理呢?”

        “可以把近年来每个网点,每个月的销售数据作一个整理,通过数据量表的形式发给稆个网点,有助他们更好的分析月度销售计划,并及时提交季度销售目标。”       


        非常感谢小伙伴的分享。最后我再总结一下,连续追问五个(或者多个)“为什么”的方法,不仅仅在工作中,在生活中也一样适用。亲子关系、亲密关系、婆媳关系都适用,宝妈们可以运用起来哦!我今天的拆书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