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所属活动: 济南日天分舵第120期线下活动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积极主动之关注圈与影响圈 学习目标: 学习者能够使用“积极三问”得到1个有助于问题解决的行动

开场:

【自我介绍及分组】

大家好,我是叶叶。我的三个标签可以用“三生”来概括——拆书生,学生,医生。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在这里学习,可谓三生有幸,希望今天我分享的内容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因为过一会儿会有小组讨论的环节,我们先分一下组,从我这里开始,按顺时针的方向,2个人为1组。

       

【图书介绍】(2分钟)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在开始学习之前,我先问大家几个问题。

【事件场景】

伙伴们,听听看,你有没有遇到过下面这些情况?你睡过了头,眼看就要迟到了,打了个车,走到一半的时候却遇到了严重的堵车;你在苦逼兮兮地加班,有点累了,刷刷朋友圈,看到曾经的好友在朋友圈展示有闲又有钱的生活;你不得不和你爸你妈,或是你婆婆同住一个屋檐下,每天他们都会说你这样不行,那样不行,应该这样、应该那样……

【提问】

如果你遇到这些情况,你一般会有什么样的心情?你习惯用什么方式处理这些事情?结果怎么样?你对自己的处理方式满意吗?你对结果满意吗?你有没有想过还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式能帮你达成更好的处理效果?

【影响】

为什么邀请大家思考这些问题?因为你处理这些问题的思维模式会影响你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包括你的精神状态、你的幸福指数、你的人际关系以及你的职业发展道路,你的思维模式无形中决定了你能否拥成功又幸福的人生。

【解决】

好消息是思维模式是可以重塑的。这本书就是教我们如何重塑自己的思维模式并让它为我们的成功和幸福服务的。书中讲到了七个习惯,也是七个原则,只要你坚持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原则,你就可以收获一套受用一生的思维模式,成长为理想中的自己。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针对一个个人工作领域的问题(澄清)使用(行为)“积极三问”的方法得到1个有助于问题解决的行动(界定)。

我们今天学习的是第一个习惯,积极主动中的内容。现在,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阅读这个片段,读完以后请举手示意我一下。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原文p59-60


关注圈与影响圈


看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些事物,也能大致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每个人都有格外关注的问题,比如健康、子女、事业、工作、国债或核战争等等,  这些都可以被归入“关注圈”.以区别于白己没有兴趣或不愿理会的事物。(见图3-3)


      
   


   关注圈内的事物,有些可以被掌控,有些则超出个人能力范围,前者可以被圈成一个较小的“影响圈“(见图3-4)。观察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个圈,就可以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见图3-5)。

反之,消极被动的人则全神贯注主于“关注圈”,紧盯他人弱点、环境问题以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不放,结果越来越怨天尤人,并不断为自己的消极行为寻找借口。错误的焦点产生了消极能量,再加上对力所能及之事的忽略,就造成了影响圈日益缩小。(见图3-6)


       

只要我们的焦点在关注圈,就等于是允许自己受制于外界条件,自然就不会主动采取必要措施来推动积极变化。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讲解引导(5分钟)
现在我来讲讲这个拆页。认真听,中间会有小测试。

【what】

【概念提出和对比】

大家觉得这个拆页里最重要的两个关键词是什么?(互动)谢谢,咱们意见一致——是“关注圈”和“影响圈”。

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它们都是一些我们关注的事情的集合。

它们有什么不同点呢?

主要有两点:

第一,它们包括的事情可改变的程度不同;(关键点一)

第二,投资它们得到的结果不同;一个像潜力股,一个像垃圾股。(关键点二)

先说第一点不同:可改变的程度不同。

关注圈里的事情是我们凭一己之力无法改变的,比如我们的家庭出身,我们的成长经历,我们生活的大环境,其他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而影响圈里的事情是我们可以改变和控制的,比如我们的态度,我们的能力,我们的思维模式等等。

再说第二点不同,投资它们的结果不同。

关注圈像垃圾股,你把注意力投资到关注圈,容易掉进遇到问题-抱怨-遇到更大的问题这样的一个负能量循环,容易变得越来越消极被动,你的能量会越来越低,你的影响圈会越来越小。影响圈像潜力股,你把注意力投资到影响圈,可以进入遇到问题-积极处理-健康成长这样的一个正能量循环,容易变得越来越积极主动,你的能量会越来越高,你的影响圈会越来越大。

【匹配例子】

我们结合开始提到的堵车的例子来说明一下。

假设小强某天睡过了头,眼看就要迟到了,打了个车,走到一半的时候遇到了严重的堵车,如果小强的反应是“啊!济南的交通太烂了!政府部门不能管一管吗?哎,要是我昨天定个闹钟就好了。”他关注的是什么?济南的交通状况,成为历史的过错。这是凭小强一己之力就能改变的吗?不是,这些,就需要划归到“关注圈”。这样处理的后果是什么?糟糕的心情,领导的差评,甚至可能因此丢掉工作。小强进入了遇到问题-抱怨-遇到更大问题的负能量循环,影响圈会越来越小。

如果小强的反应是“今天的会议9点开始,我负责的会议物料需要在8点半全部就位,现在看来我8点10分之前是到不了公司了,但是我可以请搭档小王先帮忙布置,我现在就给他打电话。还有,从明天起定7点的闹钟,不能再出现这种情况”。这样一来他关注的是什么?会议物料的准备情况,这是打个电话就可以做好的事情,明天开始定闹钟,是未来可做的简单有效的事情,这些都能划归到“影响圈”。 这样一来小强在最大程度上挽回了可能造成的损失并建立了预防迟到的保障机制。小强进入了遇到问题-积极处理-健康成长的正能量循环,影响圈会越来越大。


【how】

好的,看到大家现在已经可以非常明确地区分关注圈和影响圈了。现在我们一起看看如何才能习惯性地聚焦“影响圈”,打造积极主动的习惯呢?

我们给出一个“积极三问”的方法。哪三问呢?

一问我想要什么,二问影响圈里有什么,三问现在我能做什么。我们结合一个例子说一下。

周一,小刚的上司说,小刚啊,你去写一下我们部门这个月的工作总结,周五早上10点之前交给我,我要跟领导汇报。小刚说,好的老大。然后非常认真积极地书写,周四早上10点就把总结交上去了,但是上司看了很生气,说你这里面全是空话套话,一点有用的信息都没有,赶紧给我重写!

如果使用“积极三问”的方式,小刚可以怎么处理呢?

一问”我想要什么?”小刚想要的就是能按时提交一份让领导满意的材料。

二问“影响圈里有什么?”

如果小刚想的是“领导你不能好好说话吗?我费了那么多功夫,你就不能先肯定一下我认真的态度?再说你一开始也没跟我说清楚到底要加什么数据啊”这是关注的领导的态度和布置任务的方式,属于关注圈的内容。

如果小刚想的是“看来我写的很多都没有达到领导的预期,为了避免再次返工,我现在需要问清楚领导的各项要求,另外要尽快在1天之内把总结写完”,这是关注的自己的沟通方式和以及自己的工作效率,这才是影响圈的内容。

三问“现在我能做什么?针对第二问筛选出来的“影响圈”里的内容,问问有没有什么事情是自己立刻可以做并对解决问题有帮助的,得出一个行动。比如小刚得到的一个行动可以是马上问领导的具体要求并记录下来。

【where】

积极三问的方法特别适用于个人工作中遇到小挫折的时候,或者说个人成功领域的问题,它往往能够很快帮你调整视角、重振精神进而取得成绩。但是对于人际关系、团队合作方面的挫折,积极三问的效果可能不太好,因为这些属于公众成功领域的问题,人们在这些方面的思维模式的改变还需要其他知识的辅助。以后有机会我们再谈。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2】 催化学习者应用(8分钟)

现在给大家一个练习所学内容的机会。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编一个小剧本。要求:1、这个剧本中的问题属于个人工作领域。2、有人物,有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结果),有人物之间的对话、表情、动作。3、部分人物对话和人物行为能够体现出积极三问的应用及人物即将采取的一个有助于问题解决的行动。把摘要写在一张纸上,准备时间是3分钟,3分钟之后请大家讲讲自己的剧本。

可以参照表格中的示例。

如果你仍然没有思路,我提供几个情境做参考,比如,你的朋友工作中遇到挫折,你可不可以用积极三问帮他把消极心态转化为积极心态并积极地做出一个行动?再比如,你自己在工作中遇到了挫折,你可不可以通过自我对话的方式自己把消极心态转化为积极心态并积极地做出一个行动?大胆地写就好,没有对错,只为练习。

【学习者案例记录】

时间:周日下午

地点:会议室

人物:周董、王董、陈董

事件:招生计划未达标,主人公们讨论解决这项问题

对白:

周董:离开课没几天了,才招了没几个人,这可怎么办?
王董:周董希望咱们的课程爆满对不?(一问我想要什么?)
周董:那当然!哎,但是现在看来是没戏了……
陈董:别灰心,让我们规划好时间,应该还来得及。想一想有哪些事情是在我们可以掌控的范围内呢?现在有没有我们可以利用的资源或是扩大宣传的方式方法呢?有没有人曾经遇到过我们这样的情况,他们的经验可不可以借鉴呢?(二问影响圈里有什么?三问我能做什么?)
周董:哎!你这么一说我刚想起来,前几天跟一位高管吃饭的时候他说他那里刚好有员工需要我们这门课程,我赶紧联系联系他,看看情况。(有利于问题解决的行动)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A 学习者拆为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