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各位伙伴大家晚上好!
欢迎大家来到杭州湾筹备分舵的拆书训练现场,我是拆书家陈泽花,欢迎大家来到我TF2-3的拆书练级现场。在正式开始今天的学习前,我们先进行下分组,我左手边的一组,右手边的一组。今天的学习片段来自书籍《精进》。
【F】这本书是知乎大神、浙江大学心理学博士采铜代表作,书中她从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成功七个方面阐述了普通人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并且规划了一条实现自我成功的精进路径。
【A】这本书出版三年热销百万,荣膺亚马逊挚爱阅读大使&编辑推荐排行榜第一名。作者把艰深晦涩的学术理论转化成兴味盎然的生活常识,把逻辑严密的理性思维升华成感动人心的热血情怀。
【B】正如本书提到的,盲目的努力,只是一种缓慢的叠加。这本书将解答大部分你经常遇到的自我成长中的问题,刷新你的认知,重塑你的思维方式,为你找到正确的努力方向。此外,书中提供了大量的思维方式和实用的技巧,可作为你的精进行动指南。和正确地做事情同样重要的是做正确的事情,在本书时间管理的部分,作者给了半衰期和收益值的四个象限来教会你把时间精力投入到更有价值和意义的事情上。
【学习目标】今天我们分享书中关于收益&半衰期四象限分析方法,希望通过今天的RIA学习,你能掌握这个秘诀,当你期待自我提升的时候,找到最值得去做的事情,从而厚积薄发,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下面请大家花2分钟时间阅读今天的拆页内容。
【R】包括HOW的内容,不超过2页
在分析一件事情值不值得去做、花多少精力去做的时候,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评估:一是这件事在当下将给“我”带来的收益大小,这个收益可以是心智、情感层面的,也可以是身体、物质层面的,我称之为“收益值”;二是这项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我称之为“收益半衰期”,半衰期长的事件,其影响会持续较久。
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大多数事情都可以从这两个角度来衡量,由此便可得到由这两个角度组合成的四类事件:
高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找到真爱;学会一种有效的思维技巧;与“大牛”进行一场意味深长的谈话。
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买一件当季流行的衣服;玩一下午手机游戏;以“扶墙进、扶墙出”的方式吃一顿自助餐。
低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练一小时书法;背诵三首诗;读懂哲学著作的一个章节;多重复一组技能练习;认真地回复一封友人的邮件。
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挑起或参与一次网络掐架;漫无目的地刷微博;使用社交软件窥视陌生人的隐私。
少做短半衰期事件
反躬自省一下,可能会发现,我们平时最喜欢做的、做得最多的,是“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其次是“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而另两类长半衰期事件,我们或者做得很少,或者做得很不情愿、或者不具备做的条件。
这个现象导致的结果,就是我们不自觉地陷入了一个短半衰期的沙坑之中。在沙坑里,我们总是一次次地把沙子抓起来,但刚获得一点快感,沙子就已从指尖滑下,我们不得不重新来过。即便这个过程重复再多次,我们还是得到相同的结果。每一天都是崭新的一天,但每一天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
但是长半衰期的事件就不一样,它的效益可以累积和叠加。即便每一次事件的可见效益微乎其微,但是只要它的半衰期足够长,这个效益就可以传递下去,成为奠定未来成功的一块小小的基石。比如背单词,背一个单词,尽管可能过几天就会淡忘,但是当你几天后重新背这个单词时,第一次行动留下的底子还是在那里,它可以降低你再次记诵的难度。
【What】这个片段阐述了从收益、半衰期两个维度将我们的事情进行分类,多做长半衰期事情,少做短半衰期事情,让我们的时间精力聚焦到收益可累积的事务中。半衰期的概念源自物理学,原指放射性元素中半数原子核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半衰期越短,衰变越快,半衰期越长,衰变越慢,引申到生活中,指的是一件事情的好处可以持续的时间。
【Why】每个人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我们常常会不自觉地花费很多时间在短半衰期事情上,比如吃一顿大餐、看一期综艺娱乐节目、打一晚上的游戏等,享受短暂的刺激和快感,或者工作中花很多时间疲于解答员工各种疑问,而没有去系统思考总结SOP操作指南或是流程优化,在基础重复劳动中感觉不到自我的价值提升,常常日复一日,内心只剩空虚和疲惫,望着消失的时间和徒增的肥肉感慨岁月蹉跎。因此,埋头苦干之余,我们更需要思考事情是否值得去做,将时间分配到最有价值的事情上,通过持续不断的积累,让自己价值提升。
【How】结合本书作者的分享,我把这个方法细化成如下三个行动步骤:
第一,整理清单。如果你是要判断未来的事情是否要做,那么你可以先把这些事情罗列出来,并结合个人情况,注明收益&半衰期。如果是想优化你的业余时间安排,你也可以记录最近一周你业余时间做的事项情况。为了方便大家使用,我设计了一个清单如下,关于频次、耗时等信息可选填,如有明确频次&时长,可记录供后续排序参考:
序号 | 事项 | 单次收益 (高/低) | 半衰期 (长/短) | 频次 | 预计单次耗时 | 总耗时/月or周 |
1 | ||||||
2 | ||||||
3 | ||||||
4 | ||||||
... |
第二,填入象限。并依次填入“收益&半衰期”四象限。
第一象限:高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可即学即用,在当下即可带来强烈的感受,对未来依然有深远的影响的事情;
第二象限:低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单次当下的收益感不明显,但随着时间投入的累加,可以达到厚积薄发的功效,一般诸如一项技能的锤炼、阅读的过程等;
第三象限: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当下的快乐和满足感强,长远意义较低,可适当作为生活的调节;
第四象限: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做完之后几乎没有价值和意义的事情,比如闲聊。
(2) 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 | (1) 高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 |
(3) 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 | (4) 低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 |
第三,总结排序。根据四象限的结果,剔除短半衰期事项中可以不做的事项后,按照长半衰期&收益值由高到低对事项进行排序。以此作为判断该事项未来是否要做或者投入多少精力的依据。半衰期长、收益高的优先保证,其次是半衰期长、收益低的事情,而半衰期短的事情尽量减少投入。
【Where】这个方法适用于在我们有权利决定做与不做的时候,判断事情到底要不要做、该花多少精力去做。
【预防异议】你可能会觉得收益&半衰期长短缺乏统一标准,比如对有的人而言,看一场美国好莱坞大片当时的视听享受很爽,结束后迅速衰退,是个半衰期短的事情,而一部分人观影后通过深度剧情链接分析、输出高质量影评等,这件事对他而言可能就是半衰期长的事情。事实正是如此。所以我们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以你的标准去衡量他人。另外,我们也可以通过有效链接、信息加工等把半衰期短的事情变成半衰期长的事情,让收益可持续下去,比如看完一部感人的电影后输出高质量的心得体会等正是在延长此事的半衰期。
各位伙伴,我们刚刚学习了用“收益半衰期”四象限法判断事情是否值得做的三步法,现在一起做一个演练。请大家认真听一下要演练的场景,这个场景的主题是帮助小强同学优化业余时间安排。
(场景清晰)小强最近在准备一项重要的职业资格任职考试,眼看着还有半个月就要考试了,和你抱怨每天事情多的做不完,学习时间不够。作为他的最佳室友,你了解了他一天的日程安排,如下:昨天小强早上七点起床匆匆忙忙去上班,正常小强晚上六点可以吃完饭回到家,却延迟了1小时,原因是下班前一个老同事临时问他有没有空一起吃烧烤。到家之后,小强进行每日半小时的健身训练,然后洗漱完毕,8点开始复习。9点中途休息的时候看到大学室友群在邀约王者荣耀,想想很久没玩玩一两局就去复习吧,于是几人一起组了个局,然而一不小心玩到了晚上11点,眼看着今天的复习计划还没完成,于是又埋头熬夜到12点,第二天起床满身疲惫。
(指令明确)接下来请大家两两一组,通过整理清单、填入象限、总结排序的三步法,帮他梳理优化日程安排吧。讨讨论时间5分钟,论完我们请一位小伙伴分享。
学习者分享:
1组分享:从小强同学一晚上的事情,整理清单,列出晚上四件事情,吃烧烤、健身、打王者荣耀、复习,基于单次收益高低和半衰期长短,把它们填入四象限,健身和复习是低收益值长半衰期时间,吃烧烤和打王者荣耀属于高收益短半衰期事件,填入象限,如果吃烧烤有助于同事关系促进那就另当别论。第三步,总结排序,基于长半衰期是优先事件,建议他吧健身和复习排到前面去,保持吃美食和打游戏尽量往后排或者少投入精力。
2组补充:11:00-12:00熬夜复习没效果是低收益短半衰期事件,尽量不要这样去做。
结语:今天的拆解就到这里,感谢大家!